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Vol.2 No.03(2014), Article ID:14034,5 pages
DOI:10.12677/CnC.2014.23006

A Supervising Approach to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Jinsheng Zhou, Liling Zhao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Email: jszhou@126.com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Received: Jul. 31th, 2014; revised: Aug. 4th, 2014; accepted: Aug. 11th, 2014

ABSTRACT

To meet the demand that emphasis should be laid on language competence in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which has so much to cover in inadequate periods, we have designed a supervising approach based on years of practice.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experience of successful practice, through specific procedures in the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levels,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esting strategies.

Keywords:College Chinese, Supervis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Experience

督导教练式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周金声,赵丽玲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对外汉语系,武汉

Email: jszhou@126.com

收稿日期:2014年7月31日;修回日期:2014年8月4日;录用日期:2014年8月11日

摘  要

为解决大学语文课程课时少而学习内容多、侧重汉语能力培养的要求,我们经多年创造实践总结出了督导教练式教学法。本文从教学阶段设计安排、教学手段的运用和考试策略等方面具体阐述了操作方式和实践成功经验。

关键词

大学语文,督导教练,实践探索,成功经验

1. 引言

大学语文课程已逐步受到高校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将其列为必修课,但一般只开一学期,通常为32~48课时。在这样极其有限的课时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切实帮助学生提高母语能力,是目前摆在大学语文教师面前的最大挑战和困惑。经多年摸索和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督导教练式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显著。

“督导”与“教练”是教学过程中的二个方面。“督导”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惰性和盲目性。“督”带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指检查、监督。对于刚步入大学的大一、大二学生来说,从中学以高压、管制为特征的学习环境中进到大学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许多学生难以适应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大学环境,通过有力而适当的制约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克服惰性、摆脱盲目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指“诱导”、“指导”、“辅导”、“因势利导”。通过切实的导,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广泛读书,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教”重在强调教师在教授中教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渔”,使之掌握方法,学会主动地探究。“练”,通过多种渠道的训练,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迁移,转化为语文应用能力和内在素养。最后达到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教是为了不需教”的教学高境界[1] 。

2. 督导教练教学的三段式

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开阔大学生人文视野,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所以,整个教写过程离不开激发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思考和说写演练几个要素。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区别缓急轻重。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将教学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 引入学习阶段;2) 督导学习阶段;3) 演练学习阶段。

2.1. 引入学习阶段

大学语文大多开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许多学生对学习大学语文不以为然,认为中学都已经学了语文,没什么可学的了,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大学语文是中学语文的重复,有逆反情绪。这些认识都会影响教学效果。能否让学生认识学习大学语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入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

这一阶段需要着重把握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讲清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学习语文的意义。着重讲清大学的侧重点在于开阔人文视野,体验复杂的生活,感悟、体味、欣赏文字之美,学会评价,进一步提高应用撰写能力。这种讲解必须结合大量的各行各业成功人士的案例和社会与人才需求发展的趋势进行,比如引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提出的我国劳动者核心技能体系框架学说,将“交流表达能力”视作劳动核心能力的首要能力,使学生明白语文能力是一个人胜任各种职业工作的核心能力,对就业与未来发展起着可持续性的基础性的作用,从而提高他们对大学语文学习的认识,唤起他们对大学语文学习的求知欲和兴趣。

2) 讲清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计划和要求。一方面是学生了解每一阶段的教学计划、目标和具体的要求;另一方面明确对学生提出自学的要求,达到的目标,着重进行自学意志的教育,帮助学生克服中学语文教学中形成的接受“灌溉”、“有人管”的心理定势,从观念上树起自觉自动求知、自我培养能力的观念。

3) 讲清检测考核的目的和方法。把课内课外的学习结合起来,明确每一阶段和单元学习的特点和与之相应的考试方式及时间安排,施加一种带有强制性的推动力。

4) 全面讲述大学语文本身的结构、特点、教学纲要和学习语文的规律,给学生搭建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对学习有个宏观的认识,然后引领学生做知识的泥瓦匠。

5) 选择规律性强、难度大、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示范讲解,注重教授学习方法和演练过程,也可专门举例概括讲解各种学习方法,如查找资料法、自主学习法、积累学习法等等。学习方法的介绍最好与文本内容讲解结合,学习效果较好,这种性质的讲解可以反复多次。目的在于讲解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给学生树立一个仿效的榜样,从中得到如何学的启迪。

这一阶段的引入学习,约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教师在讲解中要力求内容具体化,示范性强,让学生明确大学语文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方法,知道学什么,并初步知道怎么学。

2.2. 督导学习阶段

经过引入讲解的学习和适当的演练可逐步进入督导学习阶段,也是语文教学过程的主要阶段。

在引入学习阶段,教师示范讲解课程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但到了督导学习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就不是一般的预习了,而是要求学生对每堂课要学的内容必须事先自学、自研,解决一般性问题,如讲《苏武传》,要求学生查资料,了解主人公、疏通文字,粗通文义,通过自学基本弄懂所学内容。上课时,教师首先检查上节课安排的学生自学情况,如随机点派不同学生介绍查阅的有关苏武的资料,学生逐段串译课文,教师提问重点词语、关键句子,或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了解学生自学汇报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文本结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研讨、发表各自的观点,进行思想碰撞,在比较、思辨的过程中解疑答难。这一阶段的前期,教师可多设计些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如讲“孔子与《论语》”专题[2] ,可先设计问题,如:“《论语》书名的含义是什么?”“孔子最重要的核心理念是什么?他认为践行仁道的根本是什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查阅资料,再归纳概括,并依据各自的认识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指导或讲解。期间可以穿插讲座、影视短片,课将结束时,以教师的评价和总结为主。到了后期,逐步放开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只作为参与交流研讨的一员,偶尔点拨一下,只要注意把握讨论的主方面,不要偏题太远即可。这一阶段,教师还要经常作为欣赏者,不时地对学生的独到见解予以肯定和鼓励,不断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和表达的热情。课堂交流研讨快结束时,也多请学生自行评价总结,教师适当进行点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检查督促、指导、点拨,解答学生难以解答的难题、思想、观点偏激等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这个过程的基本程序是:计划要求——自学自研——检查指导——质疑问难——交流研讨——点拨总结。每堂课如此循环往复,呈螺旋式推进课程教学。

2.3. 演练学习阶段

这一阶段与督导学习有交叉的地方,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在经过督导学习阶段后,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自主学习、自觉培养训练运用语文能力。课堂上可根据一部分课程内容或课外内容,采取读书报告、专题研讨、讲座、演讲、话语得体辨析、网络文学及网络流行语分析、诵读经典、课件制作等形式,让学生唱主角。把培养训练学生读写听说、思维能力的交叉学习,融会贯通在语文运用的能力训练中,这时的教师只是与学生在课外共同商讨选题,由学生自行设计、独立研究,经过充分准备后,可轮流登台,也可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等多种组织方式进行交流、研讨、观摩等,教师以普通参与者的身份参加课堂活动,必须时,只予以适当点拨和评价。

演练学习一般安排在教学最后一二周教学时段,也可以穿插安排在一些教学单元之后。即可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由学习委员在课外组织进行,再到正课上汇报演练。教材中那些近现代的专题和作品学习,就可以以学生自学和演讲来进行教学。

3.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拓宽学生视野

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交替运用,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文的不同内容、文体改进教学手段,拓宽或更新教材内容。

1) 讲解示范式。讲授法是大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具有单位时间容量大,传授空间覆盖率广的优点,不能完全排斥或否定,但我们在讲课中不主张全盘讲授,主张“讲授”为“讲解”。讲解概念、讲解知识结构规律以及难点、疑点。讲解尽可能与研究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力求精讲,注重方法和启发性。特别注意由教材向外辐射,如讲《礼记·礼运》的“大同”,由“大同”这一对中国人的历史观念影响很大的概念到康有为的《大同书》到孙中山提倡的“天下为公”和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立党为公”不同历史时期的“大同”社会所蕴含的不同的丰富涵义,引进最新的研究成果,广泛联系纵横比较,扩大学生的视野和人文知识。

2) 阅读督导式。针对文科生的学习,通过督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规定课外阅读书籍、资料等,如讲沈从文作品,可以要求学生阅读沈从文的有关小说、散文及研究沈从文的资料等,可以有效地弥补课时少、教学内容单调的缺憾,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

同时,也鼓励学生自主扩大课外阅读面,只要属本专业课的内容,学生可自选阅读,并要求做读书笔记、卡片或写成心得体会,也可写书评、进行读书报告,还鼓励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制作课件。规定学生一学期做五千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和收集整理一万字以上的人文方面的资料。教师则通过这些形式进行检查评价,计入平时学习成绩。这种方式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索求新知的兴趣和潜力,比较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能有效拓展教学的新信息。

3) 互测互助式。为培养学生自动自主的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我们还适时安排学生根据教材某一单元的内容、结合自己课外阅读资料出一些测试题,然后学生之间交换答卷,再交换由第三人批改。无论出题还是答题或改卷都需要操作者自奋其力去琢磨,并且要在专业上签名以备检查评价。这样互阅互改的过程也等于自学了与之相关的所有内容。在学期中期,根据学习状况选出由学习委员为组长的学习小组,负责归纳出每一单元大家最关心、争议最大的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小范围的研讨,有所准备,然后再在课堂上共同研讨解决。这种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常常会发现一些好的学习资料,拓展教学范围,增进学习交流,也可促进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同时,还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4) 多媒体教学式。教材内容有的比较抽象概括,有的是文选或节选,学生感知、掌握有一定困难。多媒体的教学弥补,丰富了这一缺憾,使教材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完整化、图文并茂,然后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索研讨,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思维、开阔眼界,还可适当引入影视评论,使专业学习更贴近现实生活。比如,在学习汉字文化时,引入《汉字五千年》[3] 、《语林趣话》[4] ,在学习《长恨歌》时,引入《唐之韵》[5] 、《乔榛丁建华配乐朗诵》等,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得到了美的享受,使之学习的兴趣倍增。

5) 交流研讨式。这是我们课堂教学中采用较多的教学方式之一。学生通过自学,在课堂上交流体会,互相启发,增进见识。遇到疑难问题就开展讨论,甚至辩论,思想碰撞,可以深化学习,锻炼多方能力,再经过总结,取长补短,则可能有效地推进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特意引入了美国企业创造的“头脑风暴法”,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各抒己见,然后归纳概括。比如在学习《谏逐客书》一文时,先介绍背景史实,再提出“为什么一篇千字文竟能说服有雄才大略又刚愎自用的秦王?其写作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然后宣布不论是非,鼓励标新立异,自由发言,结果每一场讨论都很火爆,各种见解常常记满一黑板。头脑风暴刮过之后再引导学生选择概括和提炼。这样,一方面使学生体验了思考琢磨美文的妙道,拓展和锻炼了思维能力,在获得他人的启示中对一些不恰当的思路得到了校正,不但历练了发散思维也获得了概括提炼方法的体悟;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口才,展示了才华,获得了成功感。

6) 案例分析式。把语文的学习与现实社会中语言发生的变化结合起来,使学生做社会有心人,关注社会语言,特别是词语的发展变化,使学生感觉到语文的学习应该是活的语文,是发展变化的学习,它就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增强、激发学生热爱母语的情怀,体验母语的美妙而勃发的生命力。如在学习中,我们把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在社会生活背景和特定的语境下产生新的词语进行个案的集中分析,将目前比较流行的“打酱油”、“人肉搜索”、“雷”、“囧”、“山寨”等等,从事件发生的背景、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词语的本意,引申意等进行结构和语用的品析,使学生学习得兴趣盎然。

7) 演练实践式。语文的学习在于应用,抓住教材中的一些具有完整情景进行情景再现,分角色诵读,充分调动学生的艺术想象,体味美的语言,感知文学作品的寓意,艺术魅力。如古典诗词的教学,典雅语、口语、俗语的比较等。有的班级还可以组织编写小相声、小话剧、小快板进行表演,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学习是非常实用的,也是非常有趣的。

8) 专题报告式。通过督导、教练的学习,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一定提高,学生的思维源泉越来越丰富,自然就想较集中地交流。一般在课程后期应及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组织一二场专题报告,报告自己自学自研的成果和体会,利用“榜样效应”,示范给每个学生。小班可以使大多数同学进行报告,大班可以使有代表性的同学获得报告机会。每一回报告都会发现一些优秀人才,都会大大拓宽教学范围,大大丰富教学内容。学生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和示范效应,用事实证明只要努力,自主学习都会成功。

4. 改革考试考查方法,落实督导教练学习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考试方法的改革。考试像个无形的指挥棒,你怎样考,学生就会怎样学。督导教练学习的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试的方法。

改革考试的方法,一是考试内容的改革,二是考试方式的改革。我们针对实际分析,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加强平时学习的检测,并加大平时学习成绩在总成绩的比重。具体措施是把平时成绩由30%提高到50%,并且用多种考核方式,配合教学进度和要求形成一个督导系统,使考试的手段能在学生的平时学习中不断起导向和驱动的作用。

我们通常采用的检测学生平时学习的方法是:

1) 阶段学习检评。在引入学习阶段,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读书目录及阅读资料的计划和具体的要求,通过这些给学生设定一个个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达到。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可师生面对面或采用问答背诵的方式,了解、考察学生读书、利用资料的广度、速度和概括分析能力,通过检验,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紧迫感,强化学习的动力。

2) 参与研讨检评。平时注意登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发言情况,从发言次数、质量两方面记录,目的强化学生表达能力。期末结合这两方面进行综合评论。

3) 学习笔记检评。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指阅读课外读物的心得及摘要)和课程笔记(指围绕教材进行的研读心得和听课笔记)。学生拟卷互测的检查也纳入该项考核范围。

4) 作业或论文检评。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教学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考核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一般说对低年级、理科专业或教学的第一学期,多由教师出思考题,要求学生完成解答作业。而对高年级、文科专业的学生,则要求学生参考思考题自研自撰比较完整的论文、鉴赏文章、书评、影评等,并作为学生运用知识、研究能力和创造力检测的主要方面。对学生互评互改的情况一并检查,纳入总评价之中。

5) 课外实践检评。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演讲比赛、征文大赛及社会调查报告、主办学院院报,在校报、广播台发表文章等均纳入学生平时成绩,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锻炼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以上几个方面并非一成不变,可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在分阶段对学生读书、掌握知识、分析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技能等多方面得到综合检测,而且允许、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发挥个性特长。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弥补教师对大班学生不甚了解的缺憾,我们还经常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开学时就首先责请学习委员(学习小组组长)登记本班同学的平时学习情况,期末组织学习小组成员根据学习记录和同学的作业、笔记等材料对每一位同学进行背靠背评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参考。

由于有了比较充分的考核,期末考试一般侧重平时测评中发现学生普遍掌握比较薄弱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同时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所以期末考试一般采用闭卷形式,题型力求灵活,内容涉及面要广,尽可能覆盖一个学期的学习范围,而且要保证一定的题量,其中适当出一些鼓励学生以创造性见解解决问题的题目,自由发挥的题目有利于检测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表达的基本功,所以这类题一般要占50%的分值。同时,为了考察学生的母语应用能力,还在考卷中适当引入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的题目和教材以外的内容,以鼓励学生确立关注社会、注重能力、不惟教材的观念。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1年国家语委规划项目YB125-59《基于中学新课标语文的大学母语教育衔接与提高研究》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任苏民 (2008) 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海.

  2. [2]   周金声, 左怀建 ( 2011) 大学人文语文. 人民出版社, 北京, 26.

  3. [3]   酷网http://v.ku6.com/special/index_3499351.html

  4. [4]   时学祥, 等 (2002) 语林趣话.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北京.

  5. [5]   酷网http://v.ku6.com/special/show_3301414/7CHsqu2GKrmXqS7K.html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