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Management
Vol.08 No.02(2018), Article ID:23999,7 pages
10.12677/MM.2018.82013

On Taiji Culture in Confucianism Businessmen

Xueqin Qiu, Xiaoyu Song

1School of Business and Tourism Management,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Feb. 20th, 2018; accepted: Mar. 5th, 2018; published: Mar. 12th, 2018

ABSTRACT

Confucianism Businessmen is a special phrase refereed to businessmen who hav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spirit of Confucianism. In history, Confucianism had ever absorbed spirit of Taiji. So Confucianism businessmen can deal with righteousness and profit well. The Confucianism businessman is in essence the “amiable businessman” who stresses humanist care. In addition, they have yin yang thinking of complementation, harmonization of object and ego, possibility of actual and ideal mutually and gaming of hardness and softness. In order to achieve Du Weiming’s aim to give common people humanist care, this passage advocates taiji exercise as a main kind of building body. Thus it will enhance the culture of taiji and modern Confucianism Businessmen in return.

Keywords:Confucianism Business, Taiji Culture, Research

论儒商精神中的太极文化

仇学琴1,宋笑宇2

1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2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18年2月20日;录用日期:2018年3月5日;发布日期:2018年3月12日

摘 要

“儒商”是对具有儒家文化精神传统的商人的特称。历史上,太极文化曾被儒家研究和吸收。所以,儒商精神中除了具有“仁”的理念,能够较好地处理“义”和“利”的关系,具有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之外,还潜移默化地包含着太极文化中阴阳平衡的互补思维、物我一体的整体思维、虚实相生的互动思维、刚柔相济的博弈思维。为了达到杜维明先生提出的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关注,本文倡议把太极文化中形而下的运动方式太极拳作为现代儒商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实践方法。儒商对太极文化精髓的自觉吸收,必将丰富现代儒商精神的内涵。

关键词 :儒商精神,太极文化,研究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儒家与太极文化

束景南教授在《中华太极图与太极文化》一书中说:“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儒、佛、道三大文化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交融形成的,那么作为它的内在核心、灵魂和主干的,正是太极文化;而后来构成太极文化互补两翼的儒家易学与道家丹学,都可以溯源到远古时代浑朴的阴阳思想。原始阴阳思想作为太极文化的文化“基因”,并不只是孕育出了一个先秦时代的阴阳家,它在踏出了夏商周神学天道的迷宫后,就一方面被儒家所吸收而为“易”学,由先秦孔孟儒学发展而为汉唐经学,而为宋明理学;另一方面又被道家所吸收而为“道”学,由先秦老庄之学发展而为魏晋玄学,而为隋唐道教丹学。《易经》与《道德经》,成了中华太极文化的两大元典;而“太极”与 “无极”,也就分别成了构成太极文化两大“板块”的儒家易学与道家丹学的象征符导 [1] 。

可见,太极文化与儒家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孔子曾著《十翼》解释《易经》,称为《易传》。《易传》分七篇十个部分,分别是:第一篇:《彖传上》、《彖传下》;第二篇:《文言》;第三篇:《系辞上》、《系辞下》;第四篇:《大象传》、《小象传》;第五篇:《说卦传》;第六篇:《序卦传》;第七篇:《杂卦传》。

周敦颐是孔孟之后的第二代大儒,他撰写的《太极图说》里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他明确指出,阴阳是天道,刚柔是地道,仁义是人道。做人如果违背了仁义之道,会招来祸事。

宋理学家朱熹撰写的《太极图说解》通过对周敦颐《太极图说》进行解说,阐发了自己的哲学本体论。他将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说纳入其本体论的思想体系,朱熹说:“太极,形而上之道也;阴阳,形而下之器也。是以自其著者而观之,则动静不同时,阴阳不同位,而太极无不在焉。”他实际上是把“太极”当作“理”的同一范畴来看待的。

2. 太极文化的特点

《易·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的“太极”是至高无上的宇宙本原,太极产生天地阴阳,再由天地阴阳产生春、夏、秋、冬四时,并产生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

太极哲学是太极文化形而上的表现,太极文化形而下的表现形式则是太极拳,即依托于太极的原理形成的太极运动,太极运动分为套路、搏击、静修等方法,以太极拳为代表。目前大家所公认的太极拳的创始人是宋朝人张三丰。其实,太极拳在张三丰以前就已经出现,历史上曾出现过黄帝创立太极拳的传说,也有梁朝人韩拱月、程灵洗传拳,唐朝人许宣平、胡镜子传拳之说,张三丰则是集大成者。民国国术馆唐豪曾去过河南温县陈家沟考察,撰文认为太极拳发源于陈家沟,则把太极拳出现的时间更为缩短,很多人不予认可。

本文中所讲的太极文化,即包含了太极哲学,也包含了太极运动。由太极哲学和太极运动所组成的太极文化,都具有阴阳平衡、物我一体、虚实相生、刚柔相济的特点。

2.1. 阴阳平衡的互补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把宇宙看成是一个阴阳转换力求平衡、生生不已、永恒变易的有机世界,从万事万物到人体的生命世界,都是一个阴阳对立统一的太极有机整体。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极返阴,阴极返阳;独阴不生,独阳不长,万事万物都处在这种阴阳矛盾对立、互补的运转模式中。

2.2. 物我一体的整体思维

太极思想认为,人与天地同构,因此,主客一体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破坏了主客一体的平衡与协调,生命世界也就不存在。每个人都是小宇宙,小宇宙要与外在天地自然、日月运行的大宇宙相适应。

2.3. 虚实相生的互动思维

无极世界也就是混沌世界,因一切还没有成形,处于虚的状态,一旦成形,就是太极状态,就具有阴阳的属性。

以太极哲学为原理的太极拳,无论内外、上下、左右都体现了虚实规律,特别是练太极脚上功夫时,虚实无处不在。一代宗师杨澄甫口述的“太极拳术十要”说:“太极拳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在口述的“太极拳练习谈”中说:“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如猫行”,“体重移于左者,则左实,而右脚谓之虚;移于右者,则右实,而左脚谓之虚。所谓虚者,非空,其势仍未断,而留有伸缩变化之余意存焉。所谓实者,确实而已,非用劲过分,用力过猛之谓。故腿曲至垂直为准,逾此谓之过劲,身躯前扑,即失中正姿势”。

2.4. 刚柔相济的博弈思维

周敦颐认为,刚柔是地道,山高而刚,水低而柔。以太极哲学为原理的太极拳尤其是陈氏太极拳,讲究刚柔相济。用柔化解对方打来的猛力,从而制服对方。

3. 太极文化在儒商精神中的体现

3.1. 儒商与儒商精神

著名经济伦理学家、湖南师范大学唐凯麟教授认为“‘儒商’一词始于何时何地已难以确证。据有关文献,它发端于春秋末和战国时期,萌生于南宋,而最早把儒和商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则是在明清之际。其时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社会上形成了一些被称为‘儒商’的群体。” [2]

所以,“儒商”是对具有儒家文化精神传统的商人的一种特称。他们具有很深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分子气质。

那么,何为儒商精神呢?

中国人民大学资深教授、哲学家张立文先生认为,儒商精神的内涵有五点:“一是尊敬与宽容。道并行而不相悖;二是利他精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是诚与实。儒商应以诚信为本,实干与勤勉;四是富德与创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儒商的‘富有’,不仅仅是财富的富有,更应该是道德的富有,心灵的富有。‘日新’,就是企业要力主创新,企业家在文化上要日益精进;五是‘和合精神’。商业合作应当和而不同,不同而和,追求商道与天道、人道的和谐。” [3] 唐凯麟教授认为:“儒商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构当代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历史之源头活水,对于当代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儒商精神具有高层次商人之精神内涵,主要表现有二:其一在自觉性上,儒商在处理商品交换关系时,把儒商精神和商品经济法则自觉地结合起来,‘义’是对商人行为的规范和升华,‘利’则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两者结合即实现了‘义和利’的儒商精神的核心思想统一;其二,在辩证性上,儒商精神注重协调与统一,既承认竞争的意义又注重合作与和谐;既承认个人利益和作用,又提倡群体的利益和价值;既强调稳健,又注重趋时而变;既注重物质利益,又提倡超然的精神态度。” [3]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著名哲学家杜维明先生指出,“儒商精神能够体现儒家思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关注,不仅有益于有着儒家人文精神的企业家发展,而且可以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融入现代性的转化,为中华民族开拓出一条通往世界伦理的康庄大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以上学者对何为儒商精神的论述,具有如下共同点:

1) 儒商具有“仁”的理念,能够较好地处理“义”和“利”的关系。

2) 儒商具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而杜维明先生强调“儒商精神能够体现儒家思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关注”,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精神层面,还包括身体及实践层面。中国传统的士大夫阶层追求的是“文武双全”,这里的“武”不是一项“实用技术”,而是一种身体修为的方法,这种修为方式可为儒家所强调的“自强不息”打下身体方面的物质基础,同时还可以“以武入道”,是体悟“道”的一种方法。中国古代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的礼、乐、射、御都与古代武术有关,孔子对“六艺”也非常精通。身体的修为是古代儒家“士人”的必修课。

马云在阿里巴巴实施的太极管理就包含着对员工进行太极拳的习练培训,员工在强健身体的同时,也逐渐理解并认同其管理理念。

3.2. 儒商精神中的太极光芒

3.2.1. 儒商之“仁”因与太极之“和”果

如果“仁”是儒商精神的核心,太极精神的核心“和”则与其相互呼应。“仁”即是对他人的慈悲、怜悯之心,也是对自己生命及名声的珍惜。太极的“和”大到宇宙天地之和孕育世间万物,男女之和孕育人类,小到人类个体身心灵之和谐。周敦颐在《太极图说》里说:“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儒商在经商过程中能够做到仁与义,就能得到吉祥,能够生意兴隆,受到员工及客户的拥护,而且自身达到身心灵的和谐,自然益寿延年。反之则“凶”。儒商给他人“仁”的因,便会得到太极“和”的果。

3.2.2. 儒商之义与太极之阴阳平衡

孔子承认求利之心人皆有之,但不能“放于利而行”,对求利活动必须以“义”制约,要“见利思义”。他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以利”。

从太极的角度来看,如果企业经营者把利益最大化当成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就会不关心顾客、员工的需要,不关心社会舆论,这种看似很现代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具有“阳”的属性的观念,会导致企业向着人心离散的“阴”方面转化,如果再不思过改进,企业就不能够可持续发展。

3.2.3. 儒商之礼与太极之让

礼乐教化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太极拳提倡先礼后兵,不得已才能动手。动手中能够做到点到为止,得饶人处且饶人。

以太极拳精神管理企业的马云认为,礼让可以成就他人,同时也就成就了自己。马云做的企业不是跟其他中小企业抢饭碗,抢利润,而是以成就中小企业为目的,为他人、为中小企业构建一个容易做生意的平台,在成就他人时,也就成就了自己。阿里巴巴创立头3年,公司没有收入。马云去餐馆付钱的时候,发现有人已经付过了。对方说,“我在你的平台赚钱了,知道你没钱,我给你买单了”。还有人给马云寄过雪茄,附上感谢纸条。他去北京打的,的士司机说女朋友在淘宝上赚的比他开车还多。

3.2.4. 儒商之智与太极之变

面对波涛汹涌的商业大海,企业家能否准确地判断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前进的目标,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易经》翻译成英文是The book of change即研究变化的书。太极拳搏击要求,根据对手的出招快速变换自己的招式,也就是无招胜有招。练习了30年太极拳的马云一直有一种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既使在企业发展的鼎盛时期,他也要求自己要研究市场的变化趋势,以便能够走在变化结果出来之前,这也是为何阿里巴巴每每都能捕捉到最佳商机的原因。马云说:“做CEO其实很难,最难的地方就在这里:你要判断3年以后的灾难是什么。在所有人兴高采烈的时候,你要判断未来的灾难。相反,在所有人都在考虑灾难的时候,你要判断,再过多长时间,就可以迎来一个‘峰’,而且这个‘峰’你自己要相信。” [4]

3.2.5. 儒商之修身与太极之健身养性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 儒家的修身要求反复学习,以精进理解。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6] 儒家的要求与太极拳的习练要求有很多共通之处。《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7]

《陈氏太极拳图说凡例》对学习太极拳有八点要求:

1) 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束,如何能学艺?

2) 学太极拳不可狂,狂则生事。不但手不可狂,即言亦不可狂;外面形迹必带儒雅风气。不然,狂于外必失于中。

3) 学太极拳不可满,满则招损。俗语云:天外有天。能谦则虚心受教,人岂不乐告之以善哉。积众以为善,善斯大焉。

4) 学太极拳,着着当细心揣摩。一着不揣摩,则此势机致情理终于茫昧。即承上启下处,尤当留心。此处不留心,则来脉不真,转关亦不灵动。一着自成一着,不能自始至终,一气贯通矣。不能一气贯通,则与太和元气终难问津。

5) 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

6) 学太极拳,学阴阳开合而已。吾身中自有本然阴阳开合,非教者所能加损也。复其本然,教者即止(教者教以规矩,即大中至正之理)。

7) 学太极拳不可借以为盗窃抢夺之资,奸情采花之用。如借以抢夺采花,是天夺之魄,鬼神弗佑,而况人乎!

8) 学太极拳不可凌厉欺压人。一凌厉欺压,即犯众怒,罪之魁也 [8] 。

可见,儒家要求的修身功夫与太极拳的修身功夫有很多相同之处。《陈氏太极拳图说凡例》要求太极拳学习者要有敬畏之心,儒家在修身中提倡正心诚意,儒商在经营管理合作中,讲求诚信待人,诚信经商,企业卖给客户的产品如果达不到质量要求甚至危害客户的健康,不仅不能赚钱,还会被世人唾弃,甚至被送上法庭。其次,《陈氏太极拳图说凡例》要求太极拳学习者要具有儒雅的气质,要谦虚知礼,文质彬彬,这与儒家对儒生的要求几乎一致。再次,《陈氏太极拳图说凡例》要求太极拳学习者要勤于练习,认真读书,认真揣摩一招一式,而且强调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太极拳学习者的文化水平提升了,“学拳自然容易”,这与儒家重视修身功夫中的“学而时习之”(《学而》)、温故而知新(《论语》)、曾子每天反省的三件事之一“传不习乎?”(《学而》)如出一脉。最后,《陈氏太极拳图说凡例》强调学习太极拳功夫的用处,不能用于“盗窃抢夺之资,奸情采花之用”、“不可凌厉欺压人”,否则“鬼神弗佑”、“罪之魁也”,与儒家强调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异曲同工,都强调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而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儒商精神的核心内涵。

4. 儒商精神与太极精神的结合

太极拳即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修养心性。完全可以成为现代儒学的实践训练方法。企业家无论创业守业还是经营拓展,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尤其是在遇到各种困难的情况下,是否还能坚持下来,挺险过关,不仅考验企业家的意志精神,还考验着他的身体状况。德国商人伯德恩·希德布兰特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企业受到重创,自己由于焦虑身心疲惫,几乎要倒下了。后来通过练习太极拳才恢复了健康,同时他把太极拳中的哲理运用到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中,使即将倒闭的公司死而复生,并得到扩张、发展。由于感念太极拳对他的帮助,他撰写了《感悟太极——东方智慧与我的管理人生》一书,已于2010年正式出版。

儒商精神与太极精神的结合还有利于儒商精神的国际化传播。由于太极文化形而下的表现形式太极拳属于体育运动,具有世界和人类的普适性,便于各种年龄、各个层次的人们接受和推广。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马涛教授认为:“儒商就是以儒家的‘道’来经营,这个‘道’主要有三点要义:一是仁学,仁就是仁者爱人,就是考虑怎样为他人创造价值,自己自然就有收益了;二是为德,德包含了信和礼,就是企业家一定要有利天下的胸怀,儒商做事也一定要有一个道德的底线;三是和为贵,和为智。君子和而不同,同就是利他,儒家的和就是在商业经营上互相弥补。” [3] 尽管以马云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崛起导致了实体店的大量减少,并不妨碍马云具有利天下的情怀。2017年1月,阿里巴巴与国际奥委会签署了3个周期、横跨12年的长期合作协议,成为其全球顶级合作伙伴。据估算,此次合作金额将不低于8亿美元(约合55亿人民币),阿里巴巴成为奥运会最大金主。这一行动与阿里巴巴的国际化、云系统等大战略息息相关。通过对国际奥委会的支持,马云及阿里巴巴也在奥运体系中掌控了相当的话语权,这将推动太极拳作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进程。马云把太极理念运用于企业管理则是众所周知的。

因此,现代儒商对太极文化精髓的吸收,不仅有利于儒商个体的自修自强,还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

[1] 束景南. 中华太极图与太极文化[M]. 苏州: 苏州大学出版社, 1994: 9.

[2] 唐凯麟. 传统儒商精神的现代建构[J]. 求索, 2017(1): 4-10.

[3] 申唯正, 魏南海. 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儒商精神——首届中华儒商论坛会议综述[J]. 伦理学研究, 2017(3): 139-140.

[4] 阿里巴巴集团编. 互联网时代才刚刚开始——马云内部讲话2.0 [M]. 杭州: 红旗出版社, 2015: 20.

[5] 《论语·颜渊第十二》, 第一章.

[6] 《论语·学而第一》, 第一章.

[7] 《大学》, 第一章.

[8] 陈鑫. 陈氏太极拳图说[M]. 太原: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1-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