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06 No.04(2016), Article ID:17792,7 pages
10.12677/AE.2016.64023

Research on Arrangement and Use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on-Party Representation

Bo Chen, Yujing Wang, Yujuan Zhao, Yanni Li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Received: May 28th, 2016; accepted: Jun. 13th, 2016; published: Jun. 16th,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team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ies non-party representation is arduous and urgent task of the United Front Work in the new period. Because database established of universities non-party representation has not been perfect and arrangement system of Universities non-party representation is not yet mature, the arrangement system is researched. Based on describing the classification echelon configuration, arrangement use proportion index, arrangement use procedures and other system requirements of universities non-party representation team, database of universities non-party representation are established and arrangement use evaluation assistant decision analysis system of universities non-party representation is constructed. The build of full cycle system including finding, training, selection, use, supervision of universities non-party representation is further analyzed, which provides strategy and suggestion for arrangement use and scientific decision of universities non-party representation.

Keywords:Universities Non-Party Representation, Arrangement and Use System, Evaluation Analysis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体系研究

陈波,王玉婧,赵玉娟,刘燕妮

大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收稿日期:2016年5月28日;录用日期:2016年6月13日;发布日期:2016年6月16日

摘 要

加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繁重而紧迫的任务。针对现阶段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建立尚未完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体系还不成熟等现状,开展了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体系研究。详细阐述了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分类梯队配置、安排使用比例指标、安排使用程序等体系要求,构建了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建立了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评价辅助决策分析系统,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选拔、使用、监督的全周期体系构建做了深入探讨,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科学决策提供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体系,评价分析

1. 引言

2006年中央统战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建立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2012年2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 [1] [2] (中发[2012]4号文件),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制定的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在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015年5月,经中共中央批准,颁布《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条例》作为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第一部法规,明确了统一战线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方向原则,全面规范了各领域各方面统战工作,是推进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在党的统一战线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为落实中央文件与会议精神,各级统战部门相继开展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研究,李淑萍 [3] 认为做好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工作,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高效的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体系;罗维英 [4] 指出“提高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科学化和制度化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作用”。同时,已有不少学者也开展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研究,陈惠卿 [5] 分析了福建省公办本科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情况,提出了加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一些对策和建议。李春芳 [6] 指出“需要创新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但是,由于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建立尚未完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体系还不成熟,仍然缺乏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的理论依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选拔、使用、监督的体系对策研究。

2.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的必要性分析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是统一战线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同时,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组织部门、统战部门及党外人士所在单位的密切配合下,这一工作才能取得实效。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体系的建构,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核心环节,是影响着其他体系建构是否有效而不流于形式的决定性环节。目前,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还存在以下挑战:

(一) 培养选拔任用党外干部的工作机制尚需改进和完善

目前高校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工作机制基本框架还是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相关部门执行上级党委和学校党委的有关工作部署,向各级人大、政协、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民主党派各级领导班子举荐党外优秀人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候选人,向上级部门提出党外优秀人才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意见建议。这使得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缺乏广大教职工的参与与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用人不当。

(二) 坚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尚需建立

各级党委要把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物工作作为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人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总体规划,纳人干部培训计划,进一步明确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措施、组织领导,使这项工作有长远目标、有近期计划、有落实的保障措施。对中央文件已经明确规定需要配备的领域、职数和比例,应全力落实到位,而不能患得患失或应付了事;对确因工作需要安排使用的,在坚持干部标准的前提下,应不拘一格、大胆使用;对明确必须配党外干部的部门可采取“缺额”不予审批的办法,以保证党外干部职数不为党内干部占用。下发的相关文件应尽量减少“模棱两可”的“弹性”规定,使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 党外代表人士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尚需完善

一要着力解决党外代表人士在成长过程中的职级台阶问题。高等学校行政部门、院(系)领导班子中应保持一定数量的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科研院所的室(所)、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层领导岗位应积极配备党外干部。二要划定党外干部选拔任用“硬杠杠”。凡明确必须配备党外干部的,要及时配备。对特别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或因改善领导班子结构需要配备的,可适当放宽任职资格和条件。领导班子职数已满又需要配备党外干部的,可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予以充实,在领导班子调整时再逐步过渡到规定职数。三要加大交流和竞争性选拔任用党外干部的工作力度,推广交流调配和定向公选。选拔使用党外干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基础上,加大选拔使用党外干部的力度。

(四) 切实有效的跟踪考察机制尚需建立

要根据新时期党外代表人物的分布特点和成长规律,采取科学的考核、考察和测评方法。对已做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党外代表人士每年由统战部门牵头,相关单位组成,进行跟踪考察,可采取本人述职、座谈评议、实地查看、业绩评估等方法全面了解党外代表人物的德、能、勤、绩状况,并作出鉴定结论。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提醒和纠正。对作用发挥好、成绩优异的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表彰奖励,对作用发挥不好的给予批评帮助,努力在党外代表人物中形成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

(五) 统战部门和组织部门的统筹协调机制尚需建立

在统战部门和组织部门之间建立完善四项制度。一是工作协商制度。凡涉及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重大事项,两部门共同分析情况、共同研究问题、共同拿出意见、共同部署落实。二是联合发文制度。凡涉及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有关文件,两部门共同拟定、共同签发、共同上报。三是跟踪管理制度。统战部门侧重于做好党外干部的物色、发现和培养等工作,组织部门主要承担党外干部的安排和使用工作。四是联合考察制度。对拟任用的党外干部人选,组织部和统战部共同组成考察组,进行联合考察,拿出初步人选安排方案,报常委会讨论研究。形成比较规范的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机制,有效地促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深人开展。

(六) 责任到位的奖惩激励机制尚需建立

培养选拔党外人士,关键在党委,特别是党委一把手要切实负起责任。各级党委要从确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长期发展,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谐社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科学求实的态度,始终把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工作放在心上、拿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中,尽职尽责、抓出成效。要建立工作责任制,把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工作列人党委和党委一把手的任期目标,列人各有关单位的工作内容,明确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加强监督检查,对抓得好的应大力表扬、推广经验,对没有实现阶段性目标要求的领导班子应限期落实,从而使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成为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

3.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体系现状分析

近年来,大多数高校的党委、组织部、统战部联合制定了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相关规划,部分学校已将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全校范围内确定了分管统战工作的书记和统战部长,而且学校党委和统战部还定期召开全校统战工作会议,研究和探讨新时期的统战工作。经过几年的建设,大多数高校初步构建了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体系。现状分析如下:

(一) 部分高校正在探索建立党委统战部与党委组织部密切配合,相关党政部门和各学院分工明确,相互沟通,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的党外干部任前考察、公示和任后动态考察,以及与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有机结合的工作运行机制。党委统战部分管党外干部、党委组织部分管党内干部;每个校领导与一类统战对象建立接对子交流机制,便于随时掌握党外代表人士的发展状况。

(二) 各高校党委注重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与教育培训,制定了较为详细的队伍建设与教育培训规划。这些规划包括分类别分梯队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划,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民主监督等职能规划,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定期教育培训规划。注重发挥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监督作用,促进教育行风不断优化,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作用,着力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三) 高校开始建立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程序制度。这些制度主要包括:制定出台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相关文件;建立党外代表人士信息库和党外后备干部库;建立党外代表人士定期跟踪考察制度,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跟踪考察,为培养选拔提供可靠依据。学校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密切配合,组织部门重在选拔,统战部门重在推荐,推进了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的制度建设。

4.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体系构建

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组织部门、统战部门及党外人士所在单位的密切配合下,这一工作才能取得实效。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体系的建构,是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核心环节,是影响着其他体系建构是否有效而不流于形式的决定性环节。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体系包括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分类梯队配置制度、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安排使用比例指标制度、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程序制度、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制度等。

4.1. 建立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分类梯队配置制度

党外代表人士的安排使用,是以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梯队配置为前提的。没有梯队的配置,就会造成安排使用的无序、不可持续及有失公平与民主。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分类梯队配置包括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分类按比例配置和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按梯队配置。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分类按比例配置需要考虑:①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梯次、层次、界别;②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年龄、性别、文化、特长、民族、宗教信仰;③ 干部的安排、使用程序。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按梯队配置需要考虑:①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有序可持续发展;②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长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③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发现、培养、教育、使用的体系各环节相配合。

4.2. 建立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比例动态调整制度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比例受以下几方面的约束:① 高校党外人士在各级人大安排中的指标;② 高校党外人士在各级政协安排中的指标;③ 高校党外人士在高校中层干部实职安排中的指标;④ 高校党外领导干部要优先从党外后备干部中遴选的指标。这几方面的约束是统战部门安排使用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参考依据,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比例可以根据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数量、层次、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进行动态调整。

4.3. 建立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程序制度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程序制度主要包括: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权限、程序等相关制度,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原则相关规定。相关制度包括:① 制定出台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相关文件;② 分类别分梯次建立党外后备干部库与党外代表人士信息库;③ 党外代表人士定期跟踪、考察、培训制度;④ 党外代表人士、党外干部的培养(锻炼)制度。相关规定包括: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尊重党外干部成长发展规律原则、坚持按程序选拔原则、遵循民主协商原则等。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密切配合,组织部门重在选拔,统战部门重在推荐,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省市党委精神,对党外干部要做到“早着手、早规划、早发现、早物色”,不搞临时提拔。

5.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评价设计

加强信息化管理措施,实现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从发现、培养、选拔、使用、监督等全周期的信息采集与分析,并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

5.1. 构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

目前,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建立尚未完善,还缺少统一的属性数据标准,难以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同时缺乏一套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从发现、培养、选拔、使用、监督等全周期的数据库参考标准,难以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综合评价提供支撑。因此,迫切需要构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充分考虑到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全周期的需求,其属性数据模型包括:基础信息、职务信息、教育培养、参政议政、选拔任用、管理监督、联合交友等几部分,每部分属性简述如下:

① 基础信息,指的是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个人档案,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婚否、政治面貌、职称/职务、学历/学位、所学专业、从事专业、教育经历、工作经历、所获荣誉与奖励、学术或社会兼职、主要业绩等;同时,需要定期更新基础信息,如学历/学位、职称/职务等信息发生变化时,及时收集并归入个人档案中。

② 职务信息,指的是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职务相关信息,包括:任职单位、职务级别、任职时间、任职目标与岗位等;同时,需要定期更新职务信息,如职务变化信息、实职安排以及政治安排后用人单位反馈的相关材料等,及时收集并归入职务信息中。

③ 教育培养,指的是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相关信息,包括:教育培养方式、培训时间、培训单位、培训地点、培训内容、出勤情况、培训效果、培训机构/组织评价等。教育培养方式通常有理论培训、教育引导、实践锻炼、国内外考察等方式。

④ 参政议政,指的是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与的社情民意、各种协商例会、各种专题议政会、专题研讨会、专题调研、委员视察、委员考察等参政议政活动,包括:参政议政方式、时间、地点、组织单位、内容、采纳情况以及参政议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

⑤ 选拔任用,指的是与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选拔任用相关的年度考核、干部聘任、挂职交流等信息,包括:选拔任用年度、单位、职务/岗位、履职情况等。

⑥ 管理监督,指的是与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管理监督的相关信息,该信息反映了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德、能、勤、绩、廉的基本情况,包括:管理监督时间、地点、民主测评、行政考核、教育评估、学生反馈等。

⑦ 联谊交友,指的是与高校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的相关信息,该信息主要用于学校党委跟踪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联谊交友情况,以确保国家重大机密的可靠安全性。包括:联谊交友时间、地点、联系人等。

这些信息是党外干部安排的重要依据,也是统战部门关注的重点。以此构建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具有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的全周期特征,支持数据字典、文本(大文本)、图像(视频)、声音(音频)等数据类型;具有强大的数据库统计分析能力,支持Excel、Word等导出形式。同时,数据库的维护性良好。该数据库的建立将有效改善现有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建设零散区域化的状态,有利于建立统一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属性数据标准,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提供决策依据。

5.2.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评价辅助决策分析

国内各级统战部门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建设研究还处于零散的区域化状态,还没有统一的属性数据标准,难以全面反映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真实数据,缺乏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的理论依据。基于此,迫切需要一套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评价辅助决策分析系统,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提供辅助决策能力。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评价辅助决策分析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基础数据管理与维护、后备队伍、安排使用、统计分析、评价分析等模块。其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

① 基础数据管理与维护模块,按照上述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属性数据模型建立数据库,对其数据进行录入、修改、保存、导入、导出等管理与维护。

② 后备队伍模块,将有培养前途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纳入后备队伍,对其制定定期的教育培训计划,完成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的功能。

③ 安排使用模块。包括政治安排、实职安排与社会安排等形式,如根据:推荐职务、推荐界别、委

Figure 1. The functional block diagram of evaluation and auxiliary decision analysis system about arrangement and use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on-party representation

图1.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评价辅助决策分析系统功能框图

员推荐状态、常委推荐状态、是否继续提名、不再提名原因、连任届数等来进行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的安排。

④ 统计分析模块。可根据需要进行各种统计定制,如:党派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民族结构、年龄结构、界别分配、人物类别等统计分析,可直接给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有利于根据统计情况进行有关人员的调整,以便于科学分配比例。

⑤ 评价分析模块。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培养、选拔、使用、监督等全周期进行评价分析,建立评价模型,对其在任期间的德、能、勤、绩、廉进行评价分析,给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个人评价分析报告,为科学用人提供决策支持。

6. 结束语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体系研究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课题,不仅涉及到数据库的属性数据模型、全周期的安排使用评价模型建立,而且涉及到工作量巨大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基础数据的数据采集工作;与此同时,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评价辅助决策分析系统的研发需要计算机开发人员与统战理论专家共同完成。需要更多、更广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深入开展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体系研究,进一步提高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的科学决策能力。

文章引用

陈 波,王玉婧,赵玉娟,刘燕妮.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体系研究
Research on Arrangement and Use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on-Party Representation[J]. 教育进展, 2016, 06(04): 147-153. http://dx.doi.org/10.12677/AE.2016.64023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桂汉良. 增强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共识的路径探析[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3): 5-9.

  2. 2. 宋远见, 李惠海. 党外代表人士管理问题研究[J].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4(1): 26-32.

  3. 3. 李淑萍. 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体系建构[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6): 72-76.

  4. 4. 罗维英.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科学化、制度化建设初探[J].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1): 5-9.

  5. 5. 陈惠卿, 丁惠娜. 高校党外代表入士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3): 27-30.

  6. 6. 李春芳, 王南燕. 谈高校党外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创新[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2): 123-124.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