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ational Education
Vol.07 No.03(2018), Article ID:24825,5 pages
10.12677/VE.2018.73013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ourse in the Teaching of Basic Cultur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Hui Zhou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Apr. 25th, 2018; accepted: May 4th, 2018; published: May 11th, 2018

ABSTRACT

With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micro-lesson as a new curriculum resource which represents a distinct element about the age we living, as an effective complement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gradually into people’s horizons, to become a hotspot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it will start from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lesson, and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about the status quo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general knowledge courses. At last, it will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ourse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s general knowledge courses.

Keywords:Micro-Lesson,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l of Teaching

微课在中职院校基础文化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周会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收稿日期:2018年4月25日;录用日期:2018年5月4日;发布日期:2018年5月11日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微课作为代表着这一时代鲜明元素的新型课程教学资源,作为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当下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从微课的定义以及特点出发,并结合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语数外等基础文化课教学的现状分析,对微课教学在职业院校基础文化课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微课,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1世纪是web3.0互联网主导的现代化信息时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相继涌现,无一不在冲击影响着传统的教学,以老师教学生学为主导的灌注式、单一式传统教育要力求突破,就必需要有所改变,以跟上时代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潮流。微课,在相继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等“微”事物之后的又一新生“微”事物,掀起“互联网+”时代新的浪潮,将教育与互联网络相融合,为教育信息化改革带来了一缕新生的推动力量,拉开了教育领域“微”革命新篇章。

2. 微课的起源与定义

什么是微课?追本溯源,1960年,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首次提出微型课程(mincourse)的概念。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 Roy A.Mc Grew教授于1993年提出的“60秒课程”,从这之中我们能找到微课概念的早期原型 [1] 。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微课”概念最早正式出现应该是“一分钟教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来自于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于2008年秋首次提出的影响广泛的“一分钟微视频”——“微课程”(Microlecture),他称其为“知识脉冲” [2] 。其核心理念就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结合起来,以达到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3] 。

相比于国外相关的研究实践,我国在微课这一领域的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数字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微时代”在给人们日常带来巨大冲击影响的同时,“微”教学也渐渐突破传统教学重围,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燃起星星之火。在经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国内最先对微课给出具体定义的是来自广东佛山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在胡铁生老师给出的定义之中,他认为微课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强调某一知识点或核心环节的讲解,在以新课程标准和具体教学实践为依据的基础之上,通过教学视频这一数字化的载体,来呈现自己所需要强化讲授的内容的各种教学资源之有机结合运用 [4] 。

随着对微课关注度的不断升温,不同的研究者从自身不同的视角出发,对于微课概念也就有了各不相同的见解。但归纳来看,笔者认为不外乎是在“微课”与“微课程”的理解上存在一定争议。首先,从“课”这一概念出发,“微课”是受时间限制,短而精的在线教学活动,从属于教学论范畴。而“微课程”,对应的则是“课程”的概念,“微课程”是一种课程资源,从属于课程论范畴 [5] 。虽然在定义上有些许差异,但笔者认为,两个理解都兼具同样的特征,即“目标明确,内容精简,时间短,以移动网络为支撑的微视频”,所以,笔者认为不管是微课还是微课程,微课的实质就是使得教师与学生能在课上课下紧密联系的一种作为传统教学的有效补充的新型课程教学资源。

3. 微课的特点

微课作为新型课程教学资源,与传统的教学视频相比,拥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从字面来看,“微”——“细小轻微”,同时还有“精深奥妙”一层含义 [6] 。而微课程则素来以短小精悍之优势进入教育研究领域的视野,走在现代网络化电子教学蓬勃发展的前沿。

3.1. 时间短、内容少

微课的第一大主要特点就是:时间短、内容少的微型视频教学。以视频为载体的微课教学,时间一般都控制在十分钟以内,相比较于传统教学视频,内容较少。同时,我们从认知心理学中的注意规律来分析,人的注意力一般只能在十五分钟左右达到完全集中。所以微课在时间设计上是完全符合学习者的知识认知心理过程的,而这也有效避免了因长时间的注意停留而导致学习者出现疲倦等消极不良影响。

3.2. 容量小、易传播

微课的第二个特点在于其容量小、易传播。作为只有十来分钟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时间短自然其容量内存就小。互联网信息快速发展的当下,微视频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的流媒体,由于其容量小,所以不管是选择在线观看还是直接下载下来,都不会消耗太多的移动流量,也不会占据太大的内存。因此,我们不管是选择学习的时间还是地点也都得更加灵活,只要有能播放视频的数码工具,手机、平板或者笔记本电脑,我们就能即时学习。因此微课教学可以让学习者在课前或者课后自己分配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来学习,以便对课程知识更好的预习或者回顾。毕竟正常的传统课堂教学是属于一种直播式的,我们不能回看,也没有重播。所以微视频的设计制作并运用于教学,更加方便了学习者课前课后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3.3. 针对性强、主题明确、设计完整化

微课在内容上具备针对性强、主题明确、设计完整化 [7] 的特点。微课主要是教师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一具体难点或重点知识而设计制作,而通常的教学视频则是包含整个课程知识,时间也比较长。所以相比较于内容包含冗杂,时间又长的传统教学视频而言,微课教学只是围绕具体的某一个知识点而展开讲解,目标更加明确,针对性增强。微课只讲解其中具体的某一难点、要点、核心概念等,因此主题突出,同时从形式上来看,微课依然具备教学设计的完整性,教学过程的六大环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一个不缺。

4. 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基础文化课教学现状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在谈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时提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8] 由此可见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在我国,高中教育应该是包括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两种类型,两者所谓缺一不可。近些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发展职业院校,尤其是中职院校,有了国家政府的支持,职业院校得以蓬勃发展,规模招生逐渐扩大。

随着匠人精神的不断传承,以及职校学生多次在国际性赛事上屡获佳绩,足以证明职校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但是相比较于专业知识,职校学生在语数外等基础文化课知识方面略显不足。首先,从学生自身来看,中职院校学生多数属于中考失利的“学困生”,本身就文化底子薄,基础差。进入职校,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为了逃避高考以及日复一日学习的高中生活。所以在基础文化课的学习上,大多数学生积极性不高,甚至排斥抵触学习语数外等基础文化知识,以致基础文化课出勤率普遍较低,课堂提问愿意回答配合的很少,参与度不高。存在基础文化成绩只要合格就好的错误理解。其次,从学校层面看,学校对于学生发展方向的定位以及专业课的需要,基础文化课在众多课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最后,基于学校和学生的片面态度,部分的任课教师也存在着厌教的思想。

综上所述,所以职业院校的基础文化课学习存在着耗时费力,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成绩普遍较差的问题。而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要求,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能力,同时也得学好基础文化课知识。因此如何提高中职院校学生基础文化课学习的兴趣,是当下必须思考的问题,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微课新教学,不失为此带来了一丝新的方向。

5. 运用微课进行基础文化课教学

5.1. 运用微课让学生被动变主动学习

作为中职院校学生,从年龄层面分析,他们的学习认识一般情况下仍然处于初中学习阶段的延续,需要教师不断地监督,属于被动式的学习。所以要想改变中职学生对文化课的毫无主动、懒惰被动的这一现状,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改变传统的先教后练传授式教学。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基础文化课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制作或者网络下载下一堂课所需讲解的知识要点,特别是重难点相关视频,提前通过社交软件或学校学习平台与学生共享,并设计相应配套的课后练习,适当测试一下学生自学的效果。比如在语文教学之中的古诗文部分,教师可提前将作者的相关信息以及著作创作背景、意义等通过短片或者动画的形式给予学生介绍,促成学生更有效的预习效果。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与兴趣选择视频进行课前自主预习,有了课前预习的一定基础,在课堂的教学中,学生也能更好进入知识的学习,掌握当堂课知识,获得学习成就感,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主学习。

5.2. 运用微课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微课视频作为一种数字化教学资源,知识可以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呈现。因此,在视频的设计制作中,教师可以抓住中职学生普遍在十五六到十八九之间这一年龄特性,对各种新鲜事物存在着好奇,或者对某某明星拥有者浓浓的崇拜等等。比如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习与名人相关内容时,教师可挑选符合课堂教学并且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素材,运用微课视频介绍该明星成名背后的励志故事短片,从正面引导学生正确的追星。还可适当加入与课堂内容相关联的动画、与课堂内容紧密相联系的歌曲、视频、图片等,从而引发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3. 运用微课进行知识点归纳和梳理

在课堂教学之中,虽说时间上只有短短的四五十分钟,但往往教师需要讲授传播的内容多数时候是比较多的。再加上中职院校的学生进校文化成绩底子本身就比较薄弱,所以当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偶尔的注意分散,就可能会漏掉关键点知识,继而引发后面所讲知识会完全听不懂的可能,也就难以达到有效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应结合课堂知识的特点,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梳理,设计制作或选取与学生学习情况符合的微课视频。比如对于数学课堂中的重要公式以及具体运算等,归纳总结制作成微视频,使学生明确当堂课的知识重点与难点,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5.4. 运用微课进行课后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微课教学还可以运用于学生课后知识的巩固与拓展。由于微课视频的时间短,容量小,易传播的特点,只要有手机或者电脑,有移动数据网络,就可以选择在任意时间任意地方观看微课视频。同时单个微视频在时间上只有5到10分钟左右,不会占据学生太多的实践,有利于学生碎片化的学习。特别是针对因缺课或课堂没听懂的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微视频可以辅助其达到补课和知识巩固的作用 [9] 。同时,对于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老师还可以适当制作知识的拓展的微视频,以帮助其扩展视野。

6. 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一种全新的在线教学模式,是信息化发展与教育改革相互融合下的产物。随着相关研究的越来越成熟,微课教学已逐步从中小学这一范围逐步扩大到高校到职业院校。“在互联网+”时代下,将微课灵活运用于各中职院校文化课教学之中,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为改变中职院校基础文化课教学“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耗时低效 [10] ”现状带来了新的方向。

文章引用

周 会. 微课在中职院校基础文化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ourse in the Teaching of Basic Culture in Vocational Colleges[J]. 职业教育, 2018, 07(03): 67-71. https://doi.org/10.12677/VE.2018.73013

参考文献

  1. 1. 侯威. 高校微课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 职业教育(下旬刊), 2015(6): 3-5.

  2. 2. 廖晓虹. 国内外微课教学比较探讨[J]. 职业技术教育, 2014, 35(32): 88-90.

  3. 3. 李伟红. 小学四年级《Where Are They?》英语微课程设计与制作[D]: [硕士学位论文]. 保定: 河北大学, 2014.

  4. 4. 胡铁生, 黄明燕, 李民.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 远程教育杂志, 2013, 31(4): 36-42.

  5. 5. 苏小兵, 管珏琪, 钱冬明, 祝智庭. 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4(7): 94-99.

  6. 6. 张静然. 微课程之综述[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11): 19-21.

  7. 7. 袁婧. 微课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观察, 2017, 6(18): 79-80.

  8. 8.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J]. 美与时代(上), 2017(10): 1.

  9. 9. 刘桂花. 微课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成人教育, 2014(6): 122-124.

  10. 10. 孙运玲. 艺术职业院校文化课教学现状探析[J]. 中国培训, 1-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