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Art Research Letters
Vol.1 No.1(2012), Article ID:7141,4 pages DOI:10.4236/arl.2012.11001

Qi Huang Works the Value of a Drawing an Eagle

Liming Zhou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Email: zhouliming@mail.xjtu.edu.cn

Received: Nov. 1st, 2012; revised: Nov. 9th, 2012; accepted: Nov. 12th, 2012

ABSTRACT:

Eagle is one of Qi Huang’s favorite subjects. At the The Jiade 2011 Spring Auction, Qi Huang’s picture: picture of standing pine, Zhuanshu couplet hammered 425.5 million yuan, creating a record in modern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uction, which has drew concern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essa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 copying of the eagle, sketching, creation of the picture, allegoric and art language, exams Qi’s producing process as a way to show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sthetic value and economic value.

Keywords: Chinese Paintings; Economic Value; Aesthetic Value

齐璜鹰作价值悖论

周利明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西安

Email: zhouliming@mail.xjtu.edu.cn

摘 要:

鹰是齐璜常画的题材之一。中国嘉德2011春季拍卖会上,齐璜一幅鹰图《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拍到4.255亿元,创下了中国近现代书画新纪录,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本文从齐璜画鹰的临摹、写生、创作、款题、寓意等艺术语言入手,考证了其鹰作的心路历程,揭示出了齐璜鹰作美学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悖论关系。

收稿日期:2012年11月1日;修回日期:2012年11月9日;录用日期:2012年11月12日

关键词:中国画;经济价值;美学价值

1. 引言

齐璜号白石,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国际和平奖得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主席、20世纪全球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其作品有着很高的美学价值。世人皆知齐璜以画虾著称,但老人专门对得意弟子胡佩衡说过:“予年78矣,人谓只能画虾,冤哉!”[1]

据考证,齐璜的鹰皆作于1919年定居北京之后,有的鹰画与徐悲鸿、蒋介石、毛泽东等很多旷世英才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见到最早的是1922年(60岁)所作《鹰石图》。齐璜“衰年变法”也开始于1919年,其标志为8月23日在《为方叔章作画记》中的宣言:

“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2]所以,齐白石的鹰起点高、路子正、影响大,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绘画美学思想。

2. 英雄——飞搏众岭低

鹰与“英”谐音,是英雄的象征;鹰为猛禽,嘴弯而锐,爪钩而坚,是鸟中王者,体现着一种“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乾卦刚健之美。三国魏·刘劭《人物志·英雄》:“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英雄者,有俾睨天下之气,吞吐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宇宙之心!铁肩担道义,可救黎民于水火;挺身挽狂澜,能解国家之危难。杀气层霄上,飞搏众岭低;齐璜的鹰画落款中,不乏英雄意象的描写:

其一

连年看汝立,嘴爪世应稀。杀气层霄上,飞搏众岭低。

天高安有网,树下久无鸡。饱足忘金弹,昂头未肯飞[3]

其二

有禽有禽名为鹰,出谷居高日有声。

雀羽不吞鸡肋弃,饱之扬翼则飞腾[4]

其三

拏空独立雪鳞鼓,风动垂枝天助舞。

奇千灵根君不见,飞向天涯占高处[5]

其四

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专待振毛衣。

虞人莫漫张罗纲,未肯平原浅草飞[6]

这是齐璜的四首题《鹰》诗,皆表达了鹰的英雄气概。对于一个年近六旬而立志“北漂”的白石老人而言,胸中那种苍凉、悲悯、孤愤也许只有画鹰才能舒意畅怀了。“飞搏众岭低”诗后有白石老人自注:“余亲眼所见,立于大枫之枝,常数年不去”;表面是指早年在家乡时对鹰的观察,实际上却是以鹰自喻,表达了在京城画坛一番拼杀后的自信与豪迈。齐白石的鹰笔墨老辣、浑厚华滋,真切自然,给人一种清峻、飒爽的精神享受。他常将鹰与不惧严寒、傲雪凌霜的松树画在一起,更加彰显了鹰那不落凡丘的英雄本色。

鹰的驯养或不晚于商周,唐代就有了创作鹰画载入史册的姜皎、贝俊、白旻、孙位等画家。五代郭乾晖、郭乾祐兄弟是画鹰的专家,仅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记载的他们的鹰作就有32件。北宋以后,历代画鹰的丹青妙手举不胜举,大凡喻鹰以高瞻远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英雄形象。宋徽宗赵佶国事之余,就绘制过一幅《鹰犬图》,虽是宫廷豢养的养尊处优的写实形象,但也蕴含了对英雄与忠臣的渴盼之情。

自古英雄惜英雄,齐璜的鹰,多数落入英雄之手。1928年,齐白石创作了《松鹰图》长屏,纵292 cm,横35.6 cm;赠与了时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的美术巨匠、教育大家徐悲鸿。

齐徐二人为莫逆之交,白石老人款题曾曰:“江南倾胆独徐君”,又言:“余画友之最可钦佩者,惟我悲鸿”[7]。1935年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举办教授作品展览会,齐白石参展的《松鹰图》,落款为杜甫的《画鹰》诗:“素练霜风起,苍鹰画作殊。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8]。”校长严季聪见之甚喜,就将此画收藏于校内陈列室。1946年秋,齐白石为蒋介石60大寿创作了《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纵266 cm,横100 cm,配有篆书“人生长寿,天下太平”对联;画面气势宏伟,有寿木围英之喻。北京和平解放不久,齐白石就收到了毛主席的亲笔信;1950年4月,白石老人又应邀与毛泽东主席共进晚餐,10月,他把1941年创作的最好的一幅《鹰》与1937年创作的篆书对联“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送给了毛主席,以表达他对这位英雄领袖的由衷敬意。

诚然,齐璜画鹰也不全是英雄之喻。1932年所作《双寿图》仅绘一只鹰,款曰:“双寿,此幅乃余70岁之作,90以后重见,记之”[9];乃寓人鹰双寿之意。1947年所作《松鹰图》,款曰:“老鹰如鹤寿千年”[10]鹰也代表了“长寿”之意。他有首题画《鹰》:“振羽何曾猎一围,无穷搏击只私肥。如今四面全开网,浅草平原一纵飞[11]。”说明鹰的振羽高飞、无穷搏击,并非英雄之举,不过是“只私肥”而已。另一首题画《鹰》:“祝网无惊四面深,当年击处尚搜寻。终朝立此好泉石,要洗搜寻处处心[12]。”诗中用鹰代表了占据“好泉石”的大军阀,指出他们都不是劳动人民所期望的救世英雄。

3. 无我——背用雪个意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曾提到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13]。在绘画中,“无我”通常指临摹、写生或学习传统时,由于精神集中,格物致知,而体现出的一种忘我心态。宋人曾云巢与造化生物之机缄,往往“落笔之际,不知我之为草虫焉?草虫之为我焉?”[14]颇得无我之境。

八大山人,名朱耷,号雪个,是清代著名画僧。齐璜认为他是创造性最大的画家,曾下过很大功夫向他学习。白石老人曾说他见过很多八大的作品,每张都记得很清楚。因为每张他都对用笔、用墨、用色、构图、款题等画面语言仔细反复研究过,胸有成竹后还要多次临摹。先是“对临”,一边看画一边临,吸收笔墨技巧与造型特点;再是“背临”,不看原画一气呵成,之后与原画比较笔墨与神韵;如有不到之处,就要进行“三临”,直到神完气足方肯罢休。有时“背临”八大的作品特别写明“背用雪个意”[15]

中国画向来是传承有序的。齐璜之鹰主要是学清代八大之鹰,八大之鹰主要是学明代林良之鹰,林良之鹰学元人张舜咨之鹰,张舜咨之鹰又学宋人赵佶、李迪之鹰。在学习传统的阶段,画家大多是师传统、师造化,以无我为宗。齐白石学习八大、“背用雪个意”方面记载颇多:

余年七十矣,未免好学。一昨在陈半丁处见朱雪个画鹰,借存其稿[16]

余尝游南昌,有某世家子以朱雪个画册八帧求售二千金,竟无欲得者,余意思临其本……[17]

往余游江西,得见八大山人小册画雏鸭,临之作为粉本。丁巳家山兵乱后,于劫灰中寻得此稿,叹朱君之苦心[18]

余四十一岁时,客南昌,于某旧家得见朱雪个小鸭子之真本,钩摹之。至七十五岁时,客旧京,忽一日失去,愁余,取此纸,心意追摹,因略似,记存之[19]

予癸卯侍湘绮师游南昌,于某世家得朱雪个先生真本,至今三十余年,未能忘也[20]

昔日余游江西,得见雪个八大山人有小画,中册画《老当益壮》,临之作为粉本[21]

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求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22]

辛丑五月,客郭武壮祠堂,获观八大山人真本。一时高兴,仿于仙谱世九弟之箑上[23]

余尝游江西,于某世家见有朱雪个花鸟四幅,匆匆存其粉本。每为人作画不离乎此。十五年来所摹作真可谓不少也[24]

他(郭葆生)收罗的许多名画,像八大山人、徐青藤、金冬心真迹,都给我临摹了一遍,我也得益不浅[25]

白石与雪个同肝胆,不学而似,此天地鬼神能洞鉴者……[26]

予曾游南昌,于丁姓家得见八尺纸之大幅四幅,乃朱雪个真本。予临摹再三,得似十之五六……[27]

朱雪个画有小册,中有搔背者,仿奉简庐仁兄先生一笑[28]

齐璜学习八大,或“存粉本”,或“钩摹之”,或“临摹再三”,或“仿于箑上”,足见其“无我”之功。齐白石的“无我”还表现在观察生活上。齐白石曾向弟子胡絜青(老舍夫人)等人说过他从不画没见过的东西。老人画鹰也是有生活基础的,他早年在家乡经常亲眼观察鹰之活动与栖息。到北京定居后,有一次五子齐良己猎获一鹰,他还亲自扒开羽毛观察,并在画稿上注明:“鹰尾毛九数,爪上横点极密”[29]。另有一张鹰的画稿上注有“胫宜往上提长三寸,足宜长”[30]。一次他在指导学生画鸡时说:“你画鸡,毛病在缺少写生功夫;我对鸡仔细观察的时间比画鸡的时间多得多,所以才能有神[31]。”齐白石观察生活时这种无我与忘我,与宋代宣和画院时期的“孔雀升墩”有异曲同工之妙。

4. 有我——心与身为仇

“心与身为仇”[32],是齐璜一方印章的印文。郎绍君先生认为这是客居北京、背井离乡、身心相隔的乡土情结。梅墨生先生认为他具有宗教意味,表示画家对生命、艺术、文化的修为与修行。从齐白石画鹰来看,这是画风从“无我”向“有我”嬗变的号角,是画家“衰年变法”中的纠结与阵痛。

齐璜北京定居后,他在长沙、湘潭一带小有名气的八大冷逸画风,很难被京城民众接受。当时常有人请他刻印,然而找他画画的人很少,生计都难于维持。画界领袖陈师曾见到后,劝他改变画风,“冷逸如雪个,游燕不值钱”的齐白石,开始了“衰年变法”,这是他走向真正“有我之境”的开端。

齐璜在变法之初,为了追求“有我”,经常自相矛盾,表现了“心与身为仇”的尴尬心境。例如:齐璜1922年变法期间日记:“余少时不喜名人工细画,山水以董玄宰、释道济外,作为匠家目之,花鸟徐青藤、释道济、朱雪个、李复堂外,视之勿见[33]。”但齐白石早年作雕花木匠、画肖像画、学工笔草虫,都是以“工细”闻名乡里,1914有题画诗云:“沁园师花鸟工致,余生平所学,独不能到,是可愧也[34]。”足见其变法前对“工细”的追求与向往。因此,“心与身为仇”是种追求“有我”的“变法情结”,他在齐白石很多题画或诗文中都有所体现:

获观黄瘿瓢画册,始知余画犹过于形似,无超凡之趣,决定大变,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35]

绝后空前释阿长,一生得力隐清湘。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36]

余自三游京华,画法大变,即能识画者多不认为老萍作也[37]

扫除凡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志把精神苦抛掷,功夫深浅心自明[38]

凡作画,欲不似前人,难事也,余画山水恐似雪个,画花鸟恐似丽堂,画石恐似少白……[39]

今年又添一岁,八十八矣,其画笔已稍去旧样否[40]

山外楼台云外峰,匠家千古此雷同。卅年删尽雷同法,赢得同侪骂此翁[41]

白石老人强调自我,强调独造,追求“有我”,并屡屡见于文辞,款题中有“自我作古”、“自家造稿”、“深耻临摹夸民人”、“北派南宗一概删”、“老萍自用我家法”、“一花一叶扫凡胎”、“全删古法自商量”等等;都是对无我阶段的反叛。

齐璜的衰年变法,始于花甲之年,耄耋之年到达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境界。然而,在齐白石变法成功的题材中,为什么最具代表性的是虾,而不是鹰呢?其一,因为他从孩提时代就在河里摸虾玩,后来还年年买虾、吃虾、养虾、晒虾,对虾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鹰。其二,他画虾开始于变法之前,有着丰富的经验与扎实的基础。其三,齐白石四十岁后就见到了徐渭、八大山人、李复堂等人画虾的作品并进行反复临摹,而七十岁才在陈半丁处见到了八大画鹰的真迹。

齐璜题画有言:“画先阅古人真迹过多,然后脱前人习气,别造画格,乃前人所不为者,虽没齿无人知,自问无愧也”[42]。正是由于白石虾历经了临摹、写生、研究传统等圆融丰满的“无我”阶段,发生了“初只略似,一变逼真,再变色分浓淡,此三变也”[43]等系列变化;所以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白石画鹰也经历了这些过程,但是发酵、酝酿、蜕变的时间,远没有虾那么长。我们略加考证就会发现,1950年齐白石送给毛泽东的《鹰图》[44](图2),几乎就是朱耷《独立睥睨图》(图1)[45]的临摹本,其经营位置、笔法墨法、勾法皴法,皆如出一辙。

Figure 1. One of the independent, by pseudonym of Zhu Da[44]

图1. 独立睥睨图,八大山人[44]

Figure 2. The eagle, by Qi Baishi[45]

图2. 鹰图,齐白石[45]

5. 结论

齐璜画鹰虽然从艺术本体语言上不及画虾成熟,但由于虾多鹰少,虾小鹰大,虾谐音瞎,鹰谐音英;在当今市场经济规律调节下,仍然鹰为翘楚。从作茧自缚的“无我”到化茧成蝶的“有我”,既是中国画修法的自身规律,又是白石老人从继承传统走向发展创新的心路历程。我们从齐白石画鹰的经济价值背后,发现“无我”嬗变为“有我”所蕴含的美学价值,才是客观认识天价鹰画的核心意旨。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胡佩衡, 胡橐. 齐白石画法与欣赏[M].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9: 57.

[2]       力群. 齐白石研究[M]. 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9: 66.

[3]       澍群. 齐白石题画诗选注[M]. 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87: 225.

[4]       齐良迟. 齐白石文集[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5: 264.

[5]       齐良迟. 齐白石文集[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5: 342.

[6]       刘焯, 杨广泰. 齐白石双谱[M]. 香港: 集古斋有限公司出版, 1999: 293.

[7]       李松. 知己有恩——齐白石诗画中的师友情. 齐白石国际研讨会论文集[J].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166.

[8]       齐良迟. 齐白石文集[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5: 339.

[9]       刘焯, 杨广泰. 齐白石双谱[M]. 香港: 集古斋有限公司出版, 1999: 294.

[10]    齐白石. 齐白石画集(下)[M]. 天津: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 167.

[11]    齐白石. 齐白石诗集[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182.

[12]    澍群. 齐白石题画诗选注[M]. 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87: 225.

[13]    胡经之. 中国古典美学丛编[M]. 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09: 234.

[14]    俞剑华. 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7: 1036.

[15]    胡佩衡, 胡橐. 齐白石画法与欣赏[M].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9: 21.

[16]    齐白石. 煮画多年[M]. 南京: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 154.

[17]    齐良迟. 齐白石文集[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5: 240.

[18]    齐良迟. 齐白石文集[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5: 309.

[19]    齐良迟. 齐白石文集[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5: 340.

[20]    齐良迟. 齐白石文集[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5: 343.

[21]    齐良迟. 齐白石文集[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5: 353.

[22]    李祥林. 齐白石[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54.

[23]    郎绍君, 郭天民. 齐白石全集(第10卷第三部分齐白石题跋)[M]. 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7: 5.

[24]    吕立新, 齐白石: 从木匠到巨匠[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10: 105.

[25]    齐白石, 张次溪. 白石老人自述[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98.

[26]    齐良迟. 齐白石文集[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5: 244.

[27]    郎绍君, 郭天民. 齐白石全集(第10卷第三部分齐白石题跋)[M]. 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7: 73.

[28]    齐白石. 荣宝斋画谱(第74集)[M]. 北京: 荣宝斋出版社, 2000: 8.

[29]    刘曦林. 禽语人言——齐白石禽鸟题材作品略述[A]. 齐白石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180.

[30]    齐良迟. 齐白石文集[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5: 342.

[31]    齐白石, 张竟无. 齐白石谈艺录[M]. 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9: 241.

[32]    齐白石, 张竟无. 齐白石谈艺录[M]. 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9: 217.

[33]    郎绍君, 郭天民. 齐白石全集(第10卷第三部分齐白石题跋)[M]. 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7: 117.

[34]    龙龚. 齐白石传略[M].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9: 图5.

[35]    王振德, 李天庥. 齐白石谈艺录[M].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3: 35.

[36]    胡适. 章实斋年谱, 齐白石年谱[M].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9: 245.

[37]    董玉龙. 齐白石作品集[M]. 天津: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0: 图7.

[38]    陈军, 鲁玲. 永存鲜活生命力的人民艺术家——齐白石[M]. 福州: 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3: 58.

[39]    胡佩衡, 胡橐. 齐白石画法与欣赏[M].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9: 图12.

[40]    齐白石, 张竟无. 齐白石谈艺录[M]. 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9: 235.

[41]    邹禹. 齐白石的乡土与烂漫[M].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09: 241.

[42]    娄师白. 齐白石绘画艺术·第一部分[M]. 济南: 山东美术出版社, 1987: 3.

[43]    娄师白. 齐白石绘画艺术·第一部分[M]. 济南: 山东美术出版社, 1987: 5.

[44]    博宝拍卖网.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品. 独立睥睨图[URL], 2009. http://auction.artxun.com/paimai-25378-126886132.shtml

[45]    吕立新. 齐白石: 从木匠到巨匠[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10: 183.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