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Journal of Historical Studies
Vol.04 No.02(2016), Article ID:17930,6 pages
10.12677/OJHS.2016.42002

The Record about Imperial Secret Guards of Qing Dynasty (Jinyiwei) in the Files of Taipei Palace*

Shaowei Zhan

History School of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Jun. 9th, 2016; accepted: Jun. 27th, 2016; published: Jun. 30th,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BSTRACT

Imperial Secret Guards System from Ming Dynasty still existed for a long while in Qing Dynasty. After related research, the author held that the inheritance Imperial Secret Guards felt grateful to Qing government as it set them free from the roving bandits, meanwhile Qing government supported the living and protecting the personal property of those former imperial concubines who were actually the relatives of Imperial Secret Guards nobility. Those helped with the stabilization of Qing’s governing. With Qing’s gradual intimacy to the politic system in Han region, in order to solidify its governing, Imperial Secret Guards System was reformed gradually and finally got dissolved.

Keywords:Early Qing, Imperial Secret Guards, Luanyi Guards

台北故宫档案中所见之清代锦衣卫*

詹绍威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江苏 南京

收稿日期:2016年6月9日;录用日期:2016年6月27日;发布日期:2016年6月30日

摘 要

明代的锦衣卫制度在入清之后依然存在了一段时间,笔者通过查找资料认为,明朝锦衣卫旧臣对清廷将自己从流寇手中解救出来都持感恩的态度,同时清廷将锦衣卫勋贵的姑姊——前朝嫔妃们集中赡养,并且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这一系列举措维护了清廷统治的稳定。随着清廷对于汉地政治的逐渐熟悉,同时也是为了统治稳定,锦衣卫制度被渐次改革直至裁撤。

关键词 :清初,锦衣卫,銮仪卫

1. 引言

锦衣卫,这一由明太祖所创的特务机构,一直伴随明朝始末。《明史·职官志》记载:“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凡朝会、巡幸,则具卤簿仪仗……宿卫则分番入直。朝日、夕月、耕耤、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 [1] 。作为皇帝的直属卫队,锦衣卫可以直接逮捕臣民,是维护皇帝专制的重要手段 [2] [3] 。有明一代,凡朝廷重大政治事件皆能看到锦衣卫的身影。

明清鼎革之后,锦衣卫是否立即消失了呢?通过察阅明清档案,笔者发现锦衣卫在清代立国之初也存在了一段时间。多尔衮入主北京时,明朝锦衣卫制度被保留下来,但随着满洲人对于明朝典章制度的熟悉与适应,锦衣卫被改为銮仪卫,专司礼仪,专门负责皇帝的出行礼仪,锦衣卫秘密警察的功能被剔除。因为时间存在较短(仅一年有余),所以锦衣卫在清代政治史上没有受到关注。通过查阅清代锦衣卫档案以及对比《东华录》、《清实录》,本文试勾勒出入清之后锦衣卫官员的生存状况。

2. 清初锦衣卫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大顺军攻陷北京城,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朝宣告灭亡。李自成进入北京后,纵容部队肆意搜刮明朝官员,并滥施肉刑,结果大失民心,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投靠清军,并与农民军大战于山海关外,结果农民军大败,李自成溃退至北京,匆忙登基后便焚烧宫殿仓皇西撤。五月初二,多尔衮率领满洲大军进入混乱的北京,为了笼络人心,清廷号称为明人“复君父仇”,一面宣称一切依照明制、三品以下官员留用,以安稳北京局势,一面派出两路大军穷追李自成,京畿局势初定。在顺治朝初期,制度大多直接照搬前朝,众多前朝官员也被留任,并为清廷定鼎中原立下汗马功劳。其中,明朝的特务机构锦衣卫也被保留下来。

2.1. 锦衣卫官员对于新朝的态度

顺治元年六月,副千户宋运臣上奏,“因擒贼有功,复请缨剿寇,加升参将,于本年二月二十七日兵部推职山海车右营参将。正在候命,突遭流寇叛逆纠斜党施君,幽拘职身,拷掠濒死,家产抄尽,性命悬线。” [4] 。大顺军拷掠朝臣使得宋运臣处境极为凶险,继而写道:“大清皇帝应运握符,拯民水火,提义旅扫贼垒,廓清寰宇,奠安人民。” [4] 。此时的清军对他来说已经不再是敌人,而是解救自己于苦海的恩人,持这种态度不仅仅是他一人,所有锦衣卫上奏公文里均能看到这种感恩的语气。“恭恳殿下鉴职愚里,不拘京外冲腹,敕部循资推用,或使□办流孽,或使抚安中原,誓此顶踵以答栽培之圣德,职不胜激切。” [4] 。宋运臣主动请缨要求清廷委以杀贼或安抚之职。

不久,都指挥同知王鹏冲上奏:“臣县冠祸最惨,臣父被挟西行,仰恳睿慈,准臣解任从戎,就便寻父,以遂为私,以光孝治事……圣驾将至,正在料理恭迎事宜,昨二十一日晚,有家人自原籍长垣县来者,述臣县乡绅被流贼伪官,始则非刑拷掠,继则肆意屠掠,后则尽驱西行,臣父以失目望七之年亦在其中。臣弟自西安寄回家报,备道沿途流离饥饿之苦,真一字一泪,臣读未竟,不觉涕泗横流也。臣父遭遇之不幸至此极乎,今两月以来音问中断,吉凶祸福,俱不可知……伏乞王上怜臣情出真恳,事非假托,准臣解卫务,驰赴西征军前,协力杀贼,就便寻访臣父。(令旨:王鹏冲不必解任,俟大兵西征之日另行具启。该部知道。)” [5] 。从上奏内容可以看出,作为前朝锦衣卫的高级军官,王鹏冲感谢清廷将自己从流寇手中解救,并提出为寻找自己的父亲而跟随大军西进,字里行间体现了他孝顺父亲的形象。但值此草创之际,新朝政局未稳,内需安抚群众、外要追击流寇,摄政王多尔衮自然不会贸然行事,便拒绝了他的解任要求。

这两位锦衣卫高官对于新朝的态度是有原因的,他们必须积极地为新朝卖力才可以继续在统治集团中生存,并且清廷在入京初期,是极力招揽人才的。清廷因暂且不熟悉朝政情况,故而并未同意宋运臣和王鹏冲的西征请求。

2.2. 清廷对锦衣卫勋贵及其亲属的政策

锦衣卫作为明朝皇帝的亲军,其军官常“以勋戚都督领之。” [1] 。有的是开国功臣后裔,有的是皇帝外戚。皇帝常册封妃子的兄侄为锦衣卫官员,多只领俸禄,不管实事。明清鼎革,众多明朝妃嫔无处安置,不少人委身于兄侄家中,在这种情况下,清廷下令让她们集中居住。

七月十日,百户郭文祥奏:“启为恭谢天恩,事该原任司礼监掌印秉笔太监曹化淳启,据该臣启为杂处民舍穷苦莫支等事,奉令旨:前朝妃嫔俱准与任贵妃同府居住,内员侍女各随带一二人,不必太多,日用豢赡户部量给,礼部知道,敬此,敬遵。该随礼部令臣赴部,考察明白,无有虚谬,臣仰遵明旨,于七月初八日恭送臣姑定妃郭氏,并侍女二名李庆寿、田庆春,俱进府与任贵妃同住,臣不胜顶感天恩之至。(令旨:知道了,礼部知道。)” [6] 。

七月十六日,百户李国安奏,“臣仰遵明旨,于七月十二日恭送臣姊恪嫔李氏,并侍女二名方之秀、张瑞荣,与任贵妃同住,臣不胜顶感天恩之至。(令旨:知道了。)” [7] 。

同日,千户邵文麒奏:“臣仰遵明旨,于七月十贰日恭送臣姊慎嫔邵氏,并侍女贰名惠之竹、王魏兰,俱进府与任贵妃同住,臣不胜顶感天恩之至,为此具本,叩头谢恩。(令旨:知道了。)” [8] 。

同日,指挥同知冯进贤奏:“臣仰遵明旨,于七月十二日恭送臣姊敬妃冯氏,并侍女二名马张喜、王孙女,俱与任贵妃同住,臣不胜顶感天恩之至,为此具本,叩头谢恩。(令旨:知道了。)” [9] 。

七月十九日,都指挥同知周国辅奏:“臣姑周氏,选配神宗显皇帝侍御多年,勤劳懋着,诞育瑞王,藩封蜀地,因册封臣姑位号端妃,至神庙升遐,持节宫闱,饮水□□苦度三十余载,年华已近八旬,奉敕居迪康宫养老。祸于三月十九日,寇破都城,宫廷无主,臣姑避臣寓,痛臣家财被寇拷劫罄空,薪水俱绝,枵馁难堪,深可怜悯,臣见康妃、敬妃等家先后具启请恩,俱蒙千岁令旨:明朝嫔妃俱准与任贵妃同府居住,内员侍女各带一二人,不许太多,日用赡养户部量给,礼部知道,敬此。恩隆天壤,各臣蒙休,臣亦均属臣子,何敢自外王仁□为此泣恳洪慈,同仁一视,怜念衰老,曲赐赈赉,准照赏给各妃日用养赡恩例,下户部一体查给,不但臣姑霑浩荡之恩,即神庙在天之灵,亦倾祝于九原矣。但念宫中内员侍女今无一人存者,止有臣妻女朝夕答应,外人不便进府,故不敢讨府居住,预先启明,伏望鉴允臣家中养老,臣姑幸甚,臣幸甚,臣愚幸甚。为此具本一并,呈启以闻。(令旨:私居官赡养,与实例不合,不准行,该部知道。)” [10] 。

由上述五件锦衣卫奏折可以知道,清廷在处理前朝嫔妃的政策上采取了户部赡养且集中居住的政策,使得她们免于饥馑。其中,郭文祥、李国安、邵文麒、冯进贤四人都遵照多尔衮旨意,将自己的姑姑或姊妹送到任贵妃处同府居住,只有周国辅提出在户部赡养的基础上将姑姑留居家中的申请,理由是身为神宗妃子的姑姑年近八旬,行动不便,且侍女不存,只有自己的妻女可以服侍。然而多尔衮以不符合通例为由拒绝了周的请求,我们可以得知,清廷将故明妃嫔集中居住,官府出钱安置,使得她们免于冻馁,此举向群臣展现了新朝的皇恩浩荡。

前面提到,锦衣卫中的军官很多是外戚,他们的土地或由皇帝赏赐而来,或巧取豪夺。在明清鼎革的时候,这些前朝官员自然会关注自己的土地何去何从,尤其是赐地之外的私地,清廷的做法是暂时允许他们耕种自己的土地。

七月初五,副千户冉印孔奏:“职父冉兴让,前朝驸马都尉,尚寿宁大长公主,给有赡养田土,坐落顺天等府昌平州、武清县、无极县、蓟州藁城县、香河县、玉田县等处,共田一千五百余顷,旧例所在有司征解子粒,以资用度。父生不□,遭流贼入城,国破家亡,父子惨死,幸蒙王师仗义雪愤除凶,定鼎京师,万民有主。职叨父余荫,备员宿卫,得随在廷,诸臣之后仍受旧职,叨沐隆恩,实为再造,所有前项田土,原系公家之物,今舆图入圣朝,普天莫非朝廷,又职父在日,私家铢积,置有薄地数处,肥饶不等,□职□等子息众多,赖以存活,今一并开请,不敢隐匿,伏望敕下户部,将子粒田土即与开除,今州县征解太仓,以充国用,其私置产业,或念职等茕茕无依,父死未葬,仍赐管业,则职父骸骨免于暴露,壹家多□□□即填沟壑,皆我王上优恤至仁,职顶戴天恩无穷矣,职不胜悚息哀恳之至,为此□亲斋谨具启。计开:钦赐赡田一千五百余顷,坐落顺天府昌平州、武清县、无极县、蓟州藁城县、香河县、玉田县,以上官征子粒,官差解交。价买顺天府宛平县、大兴县、房山县、漷县、顺义县、通州、涿州、香河县、文安县、武清县、保定府定兴县、蠡县、高阳县、涞水县看滩楼梓庄等村共地二百五十余顷。” [11] 。

七月初八,百户李瑞奏:“臣祖先朝钦赐籽粒地一百顷以供香火,坐派三河县□□宇一区,坐落东城黄华坊地方,当流贼破城,臣被严刑拷索,体无完肤。入皇朝□廷余息祖妣祠宇□自明智坊小屋一所,悉交割大兵居住,臣因流离郊圻,萍踪度日,所有香火地土相应进乞敕户部查收外,刀有私置地九顷有余,地在宛平、三河贰县,伏望仁慈,赐臣照旧管业,臣八旬孀母膺封一品夫人,子女孙男,嗷嗷待哺,恭遇恤孤独正臣子,千载奇逢,于崇祯十六年分,该县王尚成等收贮香火一百五十两,未敢私相授受,今明旨□或容臣支领,以济祀赡之需,佩荷洪恩,复活枯骨,岂渺小焉,臣系直驾人员,俯允人□供事,臣母子祝厘圣寿万万年矣,臣曷胜惶悚待叩之至,为此具本亲赍,谨具启。(令旨:该部知道)” [12] 。

两位前朝勛贵的报告引起了清廷的注意,为了维护统治的稳定,多尔衮下令:“故明勋戚赡田己业俱准照旧,乃朝廷特恩,不许官吏侵渔,土豪占种,各勋卫官舍亦须加意仰体,毋得生事扰民。” [13] 。这一保护私有财产的命令,使得前朝勛贵旧臣更加心系本朝,进一步巩固了清廷的统治。

2.3. 清初锦衣卫的职能及其制度变革

对于前朝锦衣卫的多重职责,清廷剔除其超越权限的不合理的职能,而保留了锦衣卫维护治安、缉捕盗贼以及负责皇帝銮仪的职能。

顺治元年六月二十二日,锦衣卫指挥同知王鹏冲详细奏报了国库被盗之事,“硃批:这盗库犯人王守仁等□重究,念彼时正值寇乱,量惩示儆,银并珠石,户部查收,办官旗已赏银一百两,仍行兵部察例量叙,出首人尤柱免罪,仍赏过银二十两,各该衙门知道。” [14] 。可知,入清之后的锦衣卫依旧有缉捕盗贼的责任。

八月二十八日,王鹏冲奏:“启为请给服色、佩刀、銮带以便扈卫,以壮观瞻事,旧制凡臣卫堂上官俱颁给大红蟒袍衣、飞鱼服色、胄背麒麟各一件,绣春刀一把、銮带一条,遇有郊祀、庙享诸大典礼则穿带随侍,此载在会典,向来通行者也。臣侍前朝,领过服色等,舛遭流贼之难,俱失落无存,今圣驾将至,臣等赴通恭迎君,只以常服随侍,恐非所以。伏以乞上睿鉴,臣鹏冲、臣可用等二员应给服色、绣春刀、銮带等件。(令旨:王鹏冲、乔可用二员所领服色、銮带,该部察例给与,佩刀免领,其管理各官应否并给服色,还行该部衙门确查。)” [15] 。九月初四,礼部安排迎驾事宜“百官迎接礼仪,应行豫定,先期工部、锦衣卫俢治道途,设行殿于通州城外……锦衣卫设卤簿仪仗。” [16] 。这是锦衣卫在国家典礼中的第一次亮相,即为了迎接顺治来京及登基事宜,可见锦衣卫负责宫廷礼仪的具体职能。

此外,锦衣卫还曾由于执行礼仪失误,引起了不必要的外交误会,“本月二十四日,恭遇皇上陞殿,百官行庆贺礼,有鸿胪寺替礼毕,遂该臣卫召鞭官唐虞化即传鸣鞭,不意又有蒙古并朝鲜行礼,事属错误,第先期习仪原无蒙古、朝鲜行礼,及庆贺之日,鸿胪寺亦未有预传,实出不知,臣正缮疏间,随有刑部差人,已将召鞭百户唐化传赴刑部,讫谨具题知。(令旨:唐虞化已有旨了,该部知道)” [17] 。这一令官方蒙羞的礼仪失误,使朝廷大为恼火,当即逮捕了犯错的锦衣卫召鞭官,这也显示出入清之后锦衣卫的司法特权不再。早先十月,曾有科道官员上奏抨击:“自古刑余宦寺,特供洒扫耳,从不敢与朝臣齿。明末宠任厂卫,随贻杜勋、阎思印、边永清等开门迎贼之祸。我国家痛绝中官厂卫,钱粮悉归有司,远近无不歌颂。” [18] 。前朝官员对于明朝厂卫横行而导致的民不聊生进行了严厉批评,加之锦衣卫典礼失误以及锦衣卫接近皇帝这一特殊性,使得清廷开始对锦衣卫进行改造。

到了十二月,清廷“以内大臣辅国将军锡翰总理锦衣卫事,” [19] ,用爱新觉罗氏族的宗亲来替代汉人接管这一皇帝身边的职务,一来可以看出清廷对于汉人的不信任,二来清廷渐渐地适应汉地政治并在推动其为己所用。到顺治二年“改锦衣卫为銮仪卫。四年,罢指挥使等衔,改为銮仪使、副使等职。五年,复罢副使等衔,改为正二品衙门。九年以内大臣掌卫事,其余满官品级衔名俱与汉官同。” [20] 清廷裁撤锦衣卫,成立銮仪卫,专司礼仪,至此,锦衣卫这一明太祖创立的特务机构在新朝仅存在了一年多即被裁撤。

3. 结论

通过台北故宫所藏内阁大库档案以及《清实录》、《东华录》可以看出,首先,明朝的锦衣卫军官们对于新朝大多是持感恩的态度,主要是因为清军将他们从滥施肉刑的农民军手中解救出来,使他们免于性命之忧,在鼎革的乱世中,清廷此举笼络人心的效果极好,前朝的锦衣卫官员工作的兢兢业业甚至主动请缨为新朝效力。其次,清廷令各外戚勛贵锦衣卫将姊妹或姑姑送至宫内统一居住,并且还保护了他们的私人财产,此举显示新朝皇恩浩荡,颇能笼络人心,使人心向新朝。最后,从入关初期的一切依明制到撤销锦衣卫改建銮仪卫,可以看出清廷对汉地制度的逐渐了解与熟悉,渐次改变,以期更有利于统治的稳定。

文章引用

詹绍威. 台北故宫档案中所见之清代锦衣卫
The Record about Imperial Secret Guards of Qing Dynasty (Jinyiwei) in the Files of Taipei Palace[J]. 历史学研究, 2016, 04(02): 9-14. http://dx.doi.org/10.12677/OJHS.2016.42002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张廷玉, 等. 明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1862.

  2. 2. 丁易. 明代的特务机关[M]. 北京: 群众出版社, 1982.

  3. 3. 史途. 锦衣卫究竟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机构[J]. 历史教学, 1983(6).

  4. 4. 宋运臣. 锦衣卫衣中所副千户宋运臣揭帖•顺治元年六月二十一日[M]//明清内阁大库档. 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 档案号059976.

  5. 5. 王鹏冲. 锦衣卫掌卫事都指挥同知臣王鹏冲解职寻父帖•顺治元年六月二十二日[M]//明清内阁大库档. 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 档案号037246.

  6. 6. 郭文祥. 锦衣卫衣中所带俸实授百户郭文祥帖•顺治元年七月初十[M]//明清内阁大库档. 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 档案号185043021.

  7. 7. 李国安. 锦衣卫衣中所带俸实授百户李国安帖•顺治元年七月十六日[M]//明清内阁大库档. 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 档案号185043035.

  8. 8. 邵文麒. 锦衣卫衣中所带俸正千户邵文麒帖•顺治元年七月十六日[M]//明清内阁大库档. 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 档案号185013066.

  9. 9. 冯进贤. 锦衣卫衣中所带俸指挥同知冯进贤帖•顺治元年七月十六日[M]//明清内阁大库档. 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 档案号185043039.

  10. 10. 周国辅. 锦衣卫都指挥同知周国辅帖•顺治元年七月十九日[M]//明清内阁大库档. 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 档案号185043046.

  11. 11. 冉印孔. 原任管理大汉将军少师驸马都尉今死难冉兴让嫡长孙冉宗儒男锦衣卫副千户冉印孔帖•顺治元年七月初五[M]//明清内阁大库档. 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 档案号085780.

  12. 12. 李瑞. 世宗宁安公主孙锦衣卫衣中所实授百户李瑞帖•顺治元年七月初八[M]//明清内阁大库档. 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 档案号085381.

  13. 13. 清世祖章皇帝实录[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6: 67.

  14. 14. 王鹏冲. 锦衣卫掌卫事都指挥同知王鹏冲帖•顺治元年六月二十日[M]//明清内阁大库档. 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 档案号007367.

  15. 15. 王鹏冲. 锦衣卫掌卫事都指挥同知王鹏冲等帖•顺治元年八月二十八日[M]//明清内阁大库档. 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 档案号185049008.

  16. 16. 清世祖章皇帝实录[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6: 84.

  17. 17. 王鹏冲. 锦衣卫掌卫事都指挥同知王鹏冲帖•顺治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M]//明清内阁大库档. 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 档案号038938.

  18. 18. 蒋良骐. 东华录[M]. 济南: 齐鲁书社, 2000: 66.

  19. 19. 清世祖章皇帝实录[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6: 89.

  20. 20. 伊桑阿, 等. 大清会典[M]. 清康熙年间刻本, 卷162.

  21. NOTES

    *由于文献后期的保存原因,文献存在部分散轶及损耗,文中出现的方框字体在文献中目前无法辨认。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