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ysical Sciences
Vol.04 No.04(2016), Article ID:18985,6 pages
10.12677/APS.2016.44018

Discussing the Origin of the Sports Again in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Chunyan Pei, Qingqing Taoyuan

Sports Department, Nanj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Nov. 3rd, 2016; accepted: Nov. 19th, 2016; published: Nov. 22nd,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BSTRACT

By tracing the origin of sports, 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and develop the sports. The current research discusses the origin of the sports through the method of documentary and the method of logical reasoning. This paper puts sports in the earth 4.6 billion years’ evolution of species to discuss its origin in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and redefine sports on a broader dimension. Research shows that sports are a process which life changes its fitness of “feel” or “response” through body action. Sports originate between the birth of the perceptual cognition and the rational cognition, and accelerate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 origin of sports is not behavioral agent who creates it, but a “byproduct” during the survival game.

Keywords:The Origin of Sports,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The Perceptual Cognition

物演论视角下再探讨体育起源

裴春燕,陶源青青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 南京

收稿日期:2016年11月3日;录用日期:2016年11月19日;发布日期:2016年11月22日

摘 要

通过追溯体育起源可以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体育和发展体育,本文使用文献资料调研法,逻辑推理法对体育的起源进行了再探讨。以物演论的理论视角,将体育放到地球46亿年的物种演化史中考量其起源,并以这个更广维度对体育进行观察并给出此维度下的概念。研究表明:体育是生命在身体活动中“感”或“应”适应性改变的过程。体育起源于感性认知的诞生与理性认知的诞生之间。体育起源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体育的起源不是行为主体创造了体育,而是行为主体在生存博弈中产生的“副产品”。

关键词 :体育起源,物演论,感性认知

1. 引言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从达尔文开始,“进化论”学派的学者相信生物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模样,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并且遵循着一定的原则 [1] 。然而“物演论”将视野放得更加广阔,认为这个宇宙的万事万物都是沿着一条单一的时间线逐步演化而来,任何一个时空的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凭空而来,它必有其产生的前因后果。

当前对体育起源有很多种假说,但这些假说都跳脱不开一个范畴,即体育是人类独有的,并且起源于人类活动 [2] [3] [4] 。得到这样的结论大概源于他们在考量体育起源时取用的尺度仅限于人类的历史进程。但须知,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认识的进步往往伴随着人们观察事物的尺度的扩大。比如人用肉眼观察天地,得出地心说;用望远镜观察天地,得出日心说;后来观察的尺度不断变大,才知道原来太阳系外还有银河系,而银河系在宇宙中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据此,本文试图站在一个更大的观察尺度,将体育放入46亿年的地球物演进程中去再讨论它的起源,以期更加接近体育起源的客观事实。

2. 体育的“存在”

王东岳先生在其专著《物演通论》中将诸物存在的先衍和后衍分为三个阶段:自然存在、精神存在和社会存在 [5] 。三者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自然存在是客观存在物,具有质量或能量属性。精神存在是自然存在的后衍物,是自然存在演化出感知能力后具备的特殊属性,精神存在不能脱离自然存在。而社会存在是自然存在和精神存在的共生物,是物种演化的高级表达。

从空间维度来看,体育的存在无法脱离自然存在而存在,体育的本质是自然存在物的一些特定行为的集合,是一种质量物体的能量活动,脱离自然存在物,体育则没有了相应的载体,变得毫无意义。但很显然体育这个概念不是自然存在物,没有存在质量或能量的观念中的体育是某一时间上人们理性思维当中的一个概念,是对一系列自然存在行为的认知归纳,并且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变迁而改变。当今体育学科研究范畴横跨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也从侧面印证了体育存在的多元属性。因此,体育本身的存在属性可以归结为是自然存在物的一系列的生物活动行为,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体育这个概念则属于精神存在和社会存在。

在精神存在中,已知的有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两种认知属性,在这个地球上,目前概念一物是具备理性认知的人类所独有的,这足以证明体育的概念这一精神存在起源于人类。然而,从时间的维度去看,体育的概念毕竟是后衍物,就像人类在意识到“生产”这个概念前,已经从事了几万年的生产劳作,体育本身存在一定先衍于对体育的认识。至于体育的本身比体育的概念先衍了多久,体育的本身存在是否起源于人类,还要回到物演的时间序列中去考证。

3. 从物到人的演进过程

地球上,事物到人的自然演化从时间上经过了以下几个关键阶段:首先天地间是自然物通过原子电子等微粒之间的感应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随后反应中出现了最初级的生命——单细胞生物;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初级生物必须通过扩大其感知来获取生存资源,其中的一部分不得不代偿衍生出许多的感受器,于是产生了多细胞组合的生物体(大部分植物);多细胞组合的结构必然造成了生物体的不稳定性高于单细胞结构,为了续存,部分生物应答能力就此产生——即生物的活动能力(这构成了体育存在的基础);当生物同时具备了感应能力和活动能力,面对危险而复杂的世界,一部分生物演化出最基本的条件反射,继而产生了感性认知;感性认知的产生使生物有了精神属性从而拥有更加强大的主观能动性和更大的活动半径,并且开始出现了情绪、学习能力和简单社会;而后随着学习能力不断的拓展以及社会结构的不断复杂,有一系生物演化出了理性并创造了文明,即人类。然而在物种演进的任一时间所构成的空间中,有的物种在一定环境下进行了演化,有的物种由于没有演化的条件或与环境保持着高度的适应和稳定度,任然保持在先衍的状态。因此我们的世界在空间上共存着先衍和后衍的物种,这也为物演论的观察和考证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样本。

从物性到人性,惰性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属性之一:若不施加一个不可抗的外力,自然物是绝不会移动半分的;后衍的物种亦是如此,若不是为了在环境中的续存,它们也是不愿意消耗额外的能量对原本的状态进行改变的 [6] 。因此从人类这一系演化中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事物演化的起因总是为了生存的延续而不得已克服惰性主动求变,演化的方向总是向着感知和应答能力的不断增强而代偿演进,即:后衍的物种比先衍的物种具备更强的感知认知能力和运动应答能力。

4. 体育起源的前因

正如物演论的世界观,没有事物是凭空出现的,体育的起源一定有其必然的因素和条件。并且在事物演化的过程中,往往越趋向于圆满和适应的物种越趋向于稳定和不变,而看似越残缺和不适应的物种越趋向于所谓的“进化”,这种“进化”不是主动的、自发的,而是为了生存的不得已而进行的代偿性改变。这种例子在生物进化史上比比皆是,早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中就得到了论证 [7] 。那么,考证体育的起源,就有两个前因需要明确:第一,体育的起源一定要有必要的条件保证,第二,一定有某种事物或某种力量在推波助澜,逼得体育不得不产生。

先从体育产生的条件说起,首先,物种产生应答属性是体育起源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在物种产生应答属性之前的先衍过程就没有必要进行讨论。当物种演化出应答属性,就具备了运动的能力,然而最初的运动形式是非常简单的动物本能,比如水母在海水中的游动,既不是学习而来,也没有目的性,单纯是对环境做出的最基本的应激反应,这种原始反应在人类身上也有体现,比如牵张反射等。而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非主观的应答,因此体育不可能起源于物种演化的这一阶段。紧接着,生物随着简单应答的发生开始活动,有一部分生物就在非主观的活动中突破了原本的生存环境,进入了新的生存环境,产生了新的不适应。先衍物种面对环境的不断复杂,生存挑战不断加剧,维持续存下来必须发展出更加高级的感知能力。随着感知能力的发展,后衍的物种能从客观存在中提取更多的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分辨信息的物种无法续存,而能够从大量感知中提取有效的利己信息并做出正确应答运动的物种往往得到衍存,感性认知和知性逻辑出现在这些物种当中,它们已经具备简单的学习能力,并且有些种群形成了社会的雏形,例如蜜蜂和蚂蚁。从物演的规律来看,“感”和“应”的属性往往是同步发展的,因此具备了感性认知的物种一定也具备了良好的运动应答能力,并伴生出简单学习能力,对利己信息的简单分辨能力,这恰恰已然构成了体育起源的条件。那么,在物种演化的感性认知阶段,体育是否具备产生的必要性呢?

体育的一大特征是行为主体克服惰性进行有目的的身体习练,那么其起源一定存在一个起因让物种不得不克服惰性消耗额外的能量通过有目的的身体练习来保持续存。上一段论证了体育起源的条件是物种在演进中具备感性认知和知性逻辑,那么遵循时间的单向性,先衍于感性认知的一系列过程则不必讨论。问题在于,感性认知和知性逻辑是否能迫使体育产生?

值得一提的是,物演论不相信突变,它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通过一步一步的演化而来。事实也确实如此,即使是生物大灭绝这种物种演化史上的剧变,也是以万年为单位才最终完成的 [8] 。同理,感性和理性不是某一天突然冒出来的,它们一定经过漫长的酝酿、萌芽、发展才最终形成,体育也亦然。具备感性认知的物种已经有了相对较强的感知能力,并且能在感知到的众多信息中进行筛选来趋利避害,这对食物链上层的捕猎者们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感性认知的出现无疑增加了猎食的难度,这时候猎食者有两种选择:离开原本的生存环境去猎食更加容易获得的物种,或者通过观察、练习、实践来提高捕猎技巧。而后者,已经展现出体育的雏形。因此体育产生的土壤一定是猎食者与被猎食者在长时间的生存博弈中渐渐形成的,但目前我们仍然不好确定动物猎食者的玩耍嬉戏与身体练习是有意识而为之还是出于动物本能,所以如果妄下定论体育起源于人类之前的具备感性认知的猎食者未免有些不够严谨。

那我们再来看看原始人类,人类之所以能创造辉煌的文明成果,是因为人类独具理性,然而在理性产生之前,原始人类与世界上大部分的物种就开始分道扬镳了——我们使用武器来获取生存资源。使用武器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它一定不是人们生来就会的,而是一种使用肢体以外的自然存在中的质量和能量来获取生存资料的技能,需要学习、练习才能掌握。原始人一定已经开始从事有目的的身体练习来学习和传承技能。所以,不论还未具备理性思维的原始人有没有认识到体育,他们已经开始进行最初的体育活动和练习了。

综上,从物演的时间序列中看去,体育起源于感性认知出现之后和理性认知出现之前。那么,体育起源的前因归结为一点则应是:自然物种感性认知的出现。

5. 体育起源的后果

对于体育起源的后果,在这里只讨论它对人类产生的后果。因为第一如前文所述我们无法确定体育是否起源于具备感性认知的猎食者,第二是这些感性动物如果有体育,也应该是它们除了本能之外唯一具备的生存本领了。比如某些动物在人的训练下掌握了各种各样的花式技能来取悦人类以获取生存资料,客观上这样的训练过程不能说不是体育,却实在不值一提。但是对人类而言,体育的起源确实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远古物种之间的生存博弈中,追求的无非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生存资源,而对于生物来说,最不能承受的代价莫过于死亡。我们不妨回到当时当地去揣测一下原始人在面对生存博弈时的选择。最开始,一个聪明的原始人可能在与其他物种搏斗中生死存亡的瞬间操起了手边的一个自然遗落的树枝或尖利的石头将猎物击杀,从而开始使用武器。由于能使用武器,他的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同类,死亡威胁也大大降低,从而受到异性青睐,繁殖后的子代为了延续这种优势,也开始学习使用武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会使用武器的原始人被自然淘汰,而会使用武器已经成为族群中的常态。这时,使用武器的技巧高低则是决定生产效率的关键所在了,为了获取更多的生存资源和性资源,如何提高使用武器的技巧成为原始人最重要的课题。自发的体育活动应然而生,虽然进行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从事生产之外的能量,但其能够降低生产过程中死亡的风险,在死亡和耗能的博弈中,从种族衍存角度来衡量,选择体育是更符合利益的做法。这也帮助了原始人克服生物惰性,在练习使用武器和生产实践中不断摸索,发现了更多使用武器的技能。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数学模型来解释这个观点:假设原始人正常生产生活的生存效度S = 1,在狩猎生产中的死亡率D ≈ 0.3,那么参与狩猎的原始人的总生存效度R ≈ 0.7。当原始人开始身体习练,正常生产生活的能耗加大,生存效度下降,S ≈ 0.9,但同时,狩猎死亡率降低D ≈ 0.2,这时总生存效度R ≈ 0.72,较之0.7,总生存效度提高,族群得到发展。并且随着技能的提高,死亡率D降低,总生存效度R越来越高,相反,如果技能水平下降,提高死亡率,总生存效度R则会越来越低。

因此为了种族续存,技能的有效传承便尤为重要。尤其是狩猎技能和狩猎的分工合作逐步复杂,简单模仿已经没法进行有效传承的时候,就需要用一些音节来表意,于是语言开始萌芽。随着生产工具的进一步复杂,原始的生产工具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于是手工业开始萌芽。生产工具的革新带动生产力进一步提升,产生了剩余资源,人们有了交易的需求,商业、文字、社会、理性都逐步开始萌芽,而这些一系列伟大的文明成果,在最初,客观上可能都是为了体育而发展出的衍生物。因为在原始部落时代,体育是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减少死亡率并保障种族衍存的主要途径,可能是当时所有人类活动的重心所在。当前出土的原始人洞穴壁画中以人物狩猎动作和场景占大多数也能佐证这一观点 [9] [10] 。

以上种种,是体育的自然存在属性带来的后果。须知体育还同时具备精神存在属性和社会存在属性,而人类文明的不可替代性,恰恰在于其内涵丰富的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这两个文明维度传承的方式不同于物质文明的步步演进,而是很大程度上通过教育来实现。从自然存在,精神存在,社会存在三个维度去再考量教育的本质时,可以推测,教育源于体育,并且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身体教育:教育源于体育,按照物演序列中的先衍和后衍,人类的适应性改变首先从自然存在的适应性改变开始,而后才是精神存在的改变,因此体育先衍于教育,教育是相对于体育自然适应而后衍生的精神适应的衍生产物。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身体教育的观点则对应精神属性离不开自然属性而单独存在,教育的对人的改造过程客观上仍然是对人大脑中记忆、逻辑、决策等能力的改变,本质上是通过一系列训练改变大脑的内部工作构造从而达到教育效果,与体育的区别仅仅在于一个作用于大脑,一个作用于身体。但归根结底,大脑也是身体的一部分。

体育的起源就像煽动翅膀的那只小蝴蝶,带来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大风暴。可以说,体育起源的后果就是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6. 体育起源的“副产品”性

借用郑也夫先生在《文明是副产品》一书中的观点,体育在起源的过程中,脱离不开“副产品”的属性 [11] 。

一如前文所述,物种的惰性是其固有属性,而体育的产生必须依靠行为主体克服惰性主动进行身体练习。而主动进行身体练习是要额外消耗许多能量的,在生产资料不发达的远古时期,额外消耗能量的行为无异于加速死亡的进程。然而在死亡和获取生存资料的博弈中,原始人类由于主动的身体练习和技能练习能在狩猎中大大降低死亡率,因此从总体的收益来看,进行体育锻炼的收益大于不进行锻炼。但是,当原始人在从事身体练习,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他们不会意识到这是体育,也不会意识到锻炼和技能的练习可以增强体质,在当时的时空背景下,原始人进行体育活动的初衷只是知道这样做能够更好地维系生存并减少风险。因此,体育的起源可以说是原始人为了提高生存生产收益而产生的“副产品”。

不仅体育最初的起源是“副产品”,当代风靡的体育项目,体育后衍出的无数变种大多也跳脱不出“副产品”这一行列。诸如球类运动的起源大部分都是游戏,后来随着规则和参与人数的变化,演化成如今的球类竞技运动;冰上运动项目往往起源于高纬度地区人们出行的需要;散打武术等搏击类项目起源的初衷往往也是实战需要;就连体操这一与体育相关度可能最高的体育项目,在产生之初也是以舞蹈的形式作用于祭祀仪式 [12] 。

体育起源,或者说体育的创新,不是人们需要体育所以创造出了体育,而是在面对其他生存挑战或者生活需求的时候,为了解决当下的困境或满足当下的意愿时,寻求一种不得已的代偿行为。而体育,甚至文明,正是这些代偿行为产生的“副产品”罢了。

7. 体育起源和概念的再探讨

行文至此,仍然有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没有阐述,就是体育的概念。如果没有厘清体育的概念,那前文只能是白费功夫。当然,在体育学界,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维度考量体育并给出了概念,这些学者有一个共同点:观察并且定义的维度仅限于人类本身 [13] [14] 。须知,观察的尺度变大,考量的维度更广,得出的结论便会更加接近于事物本身的客观事实。本文所借用的物演论的观察尺度是地球46亿年的演化史,在这样的尺度下,拟将体育的概念定义为:生命在身体活动中“感”或“应”适应性改变的过程。在这个概念中,“感”指的是感受感知能力,“应”指的是运动应答能力,“适应性”指的是主体在某一环境中“感”和“应”的协同工作状态。为什么使用“改变”而不使用“增强”,是由于主观上我们虽然愿意通过身体活动增强“感”和“应”,但也有在体育中受伤等事与愿违的状况发生使客观上“感”和“应”衰减。

总结全文,结论大致如下。体育在物演论维度下的概念可以看作:生命在身体活动中“感”或“应”适应性改变的过程。体育起源于感性认知的诞生与理性认知的诞生之间。体育起源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体育的起源不是行为主体创造了体育,而是行为主体在生存博弈中产生的“副产品”。

文章引用

裴春燕,陶源青青. 物演论视角下再探讨体育起源
Discussing the Origin of the Sports Again in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J]. 体育科学进展, 2016, 04(04): 119-124. http://dx.doi.org/10.12677/APS.2016.44018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王忠欣. 进化论在美国150年——兼谈宗教与科学[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3(1): 1-12.

  2. 2. 吕利平. 旧石器文化与体育起源的考古学推论[J]. 体育科学, 2013, 33(6): 92-97.

  3. 3. 毛运海. 论体育起源多元性与襄汉拔河运动[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7(4): 135-137.

  4. 4. 刘礼国, 黄平波, 徐烨, 王锦. 体育起源新说[J]. 体育学刊, 2009, 16(2): 1-5.

  5. 5. 王东岳. 物演通论[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5.

  6. 6. 曹家树. 基于生物适应进化原理论证生物进化的动力[J]. 遗传, 2010, 32(8): 791-798.

  7. 7. Charles Robert Darwin. 物种起源[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9.

  8. 8. 戎嘉余, 黄冰. 生物大灭绝研究三十年[J].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4, 44(3): 377-404.

  9. 9. 韩晖. 从中国岩画和爱斯基摩雕刻看原始艺术[J]. 雕塑, 2010(4): 32-33.

  10. 10. 廖杨. 图腾崇拜与原始艺术的起源[J]. 民族艺术, 1999(1): 94-106.

  11. 11. 郑也夫. 文明是副产品[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5.

  12. 12. 郑幸红, 陈婷, 袁岳东. 体操运动的起源及健身功能研究[J]. 体育科学研究, 2001, 5(3): 25-27.

  13. 13. 梁红梅, 李金龙, 李梦桐. 体育概念的重新界定[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4, 37(1): 100-103, 108.

  14. 14. 韩丹. 论体育概念之研究[J]. 体育与科学, 2012, 33(6): 1-11.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