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06 No.05(2017), Article ID:20640,5 pages
10.12677/ASS.2017.65080

Study on the Chines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Mode about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Shaoqiang Yu, Lin Wang, Caiyun Shang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Received: May 4th, 2017; accepted: May 18th, 2017; published: May 25th, 2017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on the teaching system of famous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n summarizes the common experience. At the same time, it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teaching mode in Chinese universalities. It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Keywords:Innovative Talent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eaching Mode

中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本科教学模式比较研究

于少强,王林,尚彩云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 大连

收稿日期:2017年5月4日;录用日期:2017年5月18日;发布日期:2017年5月25日

摘 要

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重点高校本科教学模式,总结了国内外重点高校本科教学模式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共同创新经验。同时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本科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本科教学,教学模式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绪论

党和国家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大学生作为创新活动的主体,肩负着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任。现阶段我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为早日实现国家复兴、民族富强,各高校应积极改革,转变教学形式,将应试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同时注重考试形式的创新,真正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我国高校本科现阶段的教育形式注重课堂讲授,大部分院校的课堂也只是“一言堂”,老师一人讲,缺少互动的过程,学生思维水平得不到全面提高,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试制度及形式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的考试多以硬性的卷面考试占大部分比例,对客观知识的考察占比较多,大部分试题的评判标准也是根据标准答案,学生很少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难以培养出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习惯。因此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及考试形式都亟待变革。

2. 国外高校教学模式概述

2.1. 国外大学教学模式简介

2.1.1. 哈佛大学教学模式概况

1) 因人而异的教学制度

哈佛大学不仅为学生配备强大的导师团队,而且会为不同时期的学生解决不同的困难、提供专业化的帮助。哈佛会为不同年级的学生配备不同的导师,进行不同内容的指导,哈佛专门设置了新生导师委员会,组成成员有不同高年级学生、教师及宿舍管理人员。同时,为新生安排统一的宿舍楼,并配备住宿导师及舍监与学生共同住宿,负责帮助学生在学术、人际及各种集体活动中出现的困难等,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学校还会为高年级学生另外配备不同专业导师对学生的学术方面的问题进行指导。哈佛导师配备的人性化使每一个学生都收到关注并有一定水平的提高。

2) 全员探究参与式的教学形式

哈佛大学教学形式较为灵活,课程形式包括演讲、讨论、实验、案例研究、模拟法庭等 [1] 。教师的授课只占一部分时间,学生个人阅读、讨论、提问、发表观点及看法的时间占比较大。比如,哈佛最著名的案例研究课,它注重学生的参与老师的引导,同时案例的实际性、模拟情景的真实性要求较高。同时,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及研究成果,老师需要自己改编案例,发给学生进行讨论。除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外还会建立研讨小组,研讨小组讨论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授课教师前期对案例的深入理解,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性,学生的记忆较为深刻 [2] 。

2.1.2. 普林斯顿大学教学模式概况

1) 注重国际交流的发展体系

普林斯顿大学重视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的了解,提出国际访学制。由国际项目办公室负责联系访学及实习项目。现与40多个国家的大学合作,发展100多个交换项目。学校还会在暑假期间给高年级学生联系和专业相关的国外实习工作,同时,会选出一些大一学生在国外生活9个月,感受异国文化或去社区帮忙。所有的项目需以有益于专业学习为前提,提高访学与实习的价值,为科学研究做铺垫。

2) 多样化及注重成果导向的教学评价

普林斯顿重点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创新成果、实践活动三部分的表现。在课程学习方面的评价较为灵活,会采取不同形式既重结果又重过程的考察方式。例如,课程学习方面会重点关注学生的课上参与程度、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期末笔试及口试的情况。创新成果方面重点关注学生科研论文的创新性或创作作品的优秀程度。实践活动方面重点关注学生所参加实践活动的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强调质量而非数量 [3] 。

2.2. 国外重点高校教学模式经验总结

通过对国外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历程和主要特点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征,为我校的本科教学模式提供借鉴。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 专业设置合理,学生兴趣浓厚

国外大学注重培养综合性人才,要求低年级学生进行一年半到两年的通识教育,对所有专业及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行学习,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做学专业不适合自己,仍可以重新进行选择,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设定专业。同时,在专业的设置上也相当人性化,允许学生选修其他专业课程,支持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还会为学生设置大量的交叉学科专业。如,斯坦福大学的工程专业所学的知识涉及很多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的知识,他们培养出的工程师不仅专业基础扎实,也具有广阔的视野 [4] 。

2) 改革课程与教学,满足个性化需求

国外大学注重学生通识课程的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交流,设置交叉学科课程,要求学生选修。学生专业必修课程逐渐减少,专业选修及跨学科选修逐渐增加,使学生可以多方面接触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及专业,开阔多元文化视野,培养复合型人才。在教学制度方面,国外大学推出多种较为灵活的制度体系。如弹性学制,学生在修满学分的前提下可以选择提前或延迟毕业,为学生进行社会实习及其他活动提供了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优秀的自我管理习惯。

3) 教学考试形式多样,注重学生能力提升

国外大学在课堂的组织形式多样,教师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教学考试方面,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考察,不但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中的收获,评价形式也从传统的卷面考试发展为笔试加口试,同时,学生还需要完成随堂测验、课程论文、课后作业等,老师也会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打分,但重点还是在于监测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此同时,国外大学也非常注重教学的反馈,并且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不但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也提升了教师的授课水平。

3. 我国高校教学模式概述

3.1. 国内大学教学模式简介

3.1.1. 清华大学教学模式概况

清华大学自1985年起初步引进学分制,以“学年学分制”及“计划学分制”为主。经过7年的试验教学,在1993年选择应用数学及现代应用物理专业完善该制度试验,1994年,全校采取学分制管理。这一制度得到学生及教师的普遍认可。学分管理制度下,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专业选修课及其他感兴趣的选秀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教师的要求,提升了教学质量。学分制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课程选择机会,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良好的基础。清华大学在引进学分制的同时,对教学形式及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教师丰富教学形式,逐步强调学生能力提升。教学内容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多涉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并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5] 。

3.1.2. 北京大学教学模式概况

北京大学学习国外大学的做法,大力进行教改,强调基础知识的教育,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弱化了专业及学科限制,注重通识教育。建立了跨学科通选课体系,鼓励学生选修其他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接触不同的学科领域,拓展知识面,有助于学科交流。2001年,北京大学在本科范围内实施改革,命名为“元培计划”,进行了课程体系的改革,借鉴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在全校范围内设置通选课。在通选课程体系中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课程。通选课包含五个基本领域:数学及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哲学类,历史类,语言类、文学类。要求学生修满16学分,各领域至少两学分。北京大学通识教育的改革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培养,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 。

3.2. 我国高校教学模式问题分析

相比于国外高校教学与考试制度,我国高校还有很长的变革之路要走。国内高校现阶段教学模式的问题主要有:

1) 教学模式单一。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本科教学形式还较为单一,基本形式为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整堂课基本没有发言的机会。这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制约,久而久之,极易养成学生只听不说、只记不问的习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学生思考与质疑。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很难培养出科技创新型人才。

2) 课程设置不合理。国内高校对本科生教育过于重视专业教育,学生一旦选定专业后很难再有更改的机会,一般学校要求专业前几名同学可以换专业,这一做法缺乏合理性,如何要求一个不喜欢本专业的学生考到专业前几的成绩?学生确定专业后,所学课程仅限于与本学科相关课程,很难接触到其他专业知识,导致学生毕业后被动从事自己所学专业,或者经过自学进入到其他专业,但缺少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对自身专业的极大浪费。

3) 考试无法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目前国内本科院校对学生采取的考试形式多以卷面考试与课堂表现相结合。其中,卷面考试占比60%到80%,课堂变现占比40%到20%,课堂表现细分为随堂作业、考勤、课堂发言,但一般流于形式。学生主要看重占比较大的卷面考试,学生根据教师为学生划定的考试范围在临考前进行集中背诵突击,以致拿到较高的卷面分数,但实际能力却并未得到有效提升,极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大学生。学生平时课余时间较多,大部分学生不能有效利用,导致时间的荒废,这也是目前导致学生“毕业即实业”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

4. 教学模式改进的对策建议

通过学习国外高校先进教学模式,国内高校应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改进:

1) 注重课堂互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目前,很多高校提出了“双主体”的教学改革模式,即教师注重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锻炼能力、提升素质。教师应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紧抓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如口语表达、思维创新、发现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并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欠缺进行针对性训练,有效提升全员的能力与水平。

2) 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主动性

高校应改进目前国内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的现状,适当引入启发式、讨论式等形式,并通过适当的作业设置,锻炼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同时,教师应运用好各种资源条件,如上网条件等,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网上答疑、网上视频授课,网络资源分享等,使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有用知识,并且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提高学生的热情。

3) 树立科学的考试观

考试不仅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能力,还要注重学习过程及特殊观点思维的考察,看到个体差异性,量体裁衣,在考察学生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考察。同时,考试也应该注重对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及创新性的考察,并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不能因为考试而考试,使考试失去它应有的价值。

4) 建立多样化的考试形式

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可以避免因考试形式单一造成的考察范围狭窄,考试内容枯燥的现象。教师应改变传统以答卷为中心的考试形式,增加口试、面试、实际操作等更加灵活的方式。同时,教师应丰富考试内容,使考试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应起到促进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思维拓展,有所创新的作用。成功的考试形式及内容应该是学生通过考试能够找到自己所喜欢的职业方向,兴趣爱好得到尊重。教师还应该为同一门课程设置不同的考试形式,让同学们进行选择,达到对学生非智力因素进行考察的目的。学校也应该注意考核过程及结果的公平性、公正性、合理性原则。

5. 结论

我国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应积极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教训,做到与时俱进。各高校应该重视教学及考试制度,将改革的思想深入贯彻给每位教师,并要求教师积极进行创新性尝试,使改革真正的从理论走向实际。

致谢

在此要特别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创新创业问题的相关研究,对本文的写作具有很大的帮助。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很多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此对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文章引用

于少强,王 林,尚彩云. 中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本科教学模式比较研究
Study on the Chines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Mode about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J].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06(05): 581-585. http://dx.doi.org/10.12677/ASS.2017.65080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李玉鏗, 常宝英. 浅谈哈佛大学的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 高教论坛, 2008(1): 71-74.

  2. 2. 单中惠. 试析世界一流大学典范的卓越影响及启迪——以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四所大学为例[J].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学术年会, 2012.

  3. 3. 董泽芳, 王晓辉. 普林斯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启示[J]. 高教探索, 2014(2): 77-81.

  4. 4. 别敦荣, 张征. 斯坦福大学的教育理念及其启示[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4): 85-90.

  5. 5. 田晓聪. 教育制度灵活性与校友创业关系的实证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清华大学, 2012.

  6. 6. 金顶兵. 中国制度环境下本科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探索与实践——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班的案例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 2006, 9(30): 88-93.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