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ical Science Research
Vol.07 No.01(2018), Article ID:23922,12 pages
10.12677/GSER.2018.7101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orth Korea Place Name Cultural Landscapes

Yue Jin, Qingling Meng, Long Xiao, Shizhu Jin*

College of Science,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Jilin

Received: Feb. 7th, 2018; accepted: Feb. 21st, 2018; published: Feb. 28th, 2018

ABSTRACT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origin and geopolitic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China, taking cultural landscap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orth Korea (today called as 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nature and humanities landscape and conditions, aiming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cultural landscape of North Korea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exploring cultural landscape spatial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of the North Korea place names. This study selected 12,012 North Korea place names, whose geographical general name part includes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level “li” and above in administrative place name, to classify types of place names. Based on this, this study uses the nuclear density analysis, surface analysis (elevation, gradient, slope direction, etc.), the buffer analysis, and superimposed analysis tools of Arc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platform, in order to explore spatially the distribution of cultural landscape names in North Korea at the time of Japanese colonial ru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tural place names are far more than the cultural place names, which fully reflects the profound effects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formation of place names; The number of will place names is the greatest in Humanity place names, which reflects the North Korean people’s yearning for good life under the social background at that time. In general, the distribution of place names in North Korea is concentrated at the lower elevation, namely 0 - 300 m, which is livable with good slope angle and slope direction, located in the vicinity of water system and road. In additi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geographical names in North Korea is not equal,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orth Korean place nam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places.

Keywords:North Korea, Place Name Cultural Landscape, Spatial Analysis, GIS

朝鲜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研究

金悦,孟庆玲,肖龙,金石柱*

延边大学理学院,吉林 延吉

收稿日期:2018年2月7日;录用日期:2018年2月21日;发布日期:2018年2月28日

摘 要

基于朝鲜半岛与中国的历史渊源及地缘关系,以分析地名文化景观为切入点,探寻朝鲜(今称,即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然与人文方面的风貌与状况,旨在揭示朝鲜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探寻朝鲜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的规律。本研究选取了12,012个通名部分含行政区划级别里及以上的朝鲜行政地名,对朝鲜地名进行地名类型分类。基于此,使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中的核密度分析、表面分析(高程、坡度、坡向等)、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等工具,对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朝鲜地名文化景观的分布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地名远多于人文地名,充分折射出自然环境深刻作用于地名的形成;人文地名中意愿地名占比居首位,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朝鲜人民对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总体上看,朝鲜地名的分布集中于高程较低即0~300 m之间,坡度、坡向宜居,位于水系、道路附近的地区。此外,宏观上朝鲜地名的空间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微观上朝鲜地名空间分布的特征与各类地名空间分布的特征相一致。

关键词 :朝鲜,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析,GIS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1925年,美国地理学家索尔发表《景观的形态》一书,以研究文化景观开宗立派,标志着西方文化地理学,也是现代文化地理学的形成 [1] 。由此至今的近百年间,作为文化地理学传统研究范式中的一大主题,文化景观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地名作为一种文化景观,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 [2] 。地名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所不断演进的,它不仅能反映特定空间的自然地理环境,也反映着特定空间的人文地理环境,揭示当地的历史发展过程。

传统的地名研究多采用定性描述方法,在研究内容上多集中于地名渊源的解读、地名类型的划分、地名命名原则和地名沿革的探求。现代的地名研究则广泛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诸如数理统计、GIS技术等现代科学方法在地名研究中的应用,推动了现代地名研究的发展,地名的计量化研究逐步成为地名学研究的热门趋势。研究内容上也突破了传统的内容形式,将研究焦点转移到地名空间分布、地名演化过程以及地名文化景观等内容上。如王彬、司徒尚纪利用GIS技术,建立广东地名元数据库,较全面的分析了广东地名文化景观特征 [3] ;陈晨、修春亮等利用GIS中基于核密度估计法的空间平滑法,丰富了地名文化景观的研究方法,也较科学的反映出北京地名文化景观特征,并对成因给予深入分析 [4] ;宋晓英、李文娟运用数据库模型对蔚县聚落地名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根据地名由来及其反映的文化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蔚县地名景观特征 [5] ;康雷在对河北省所有县级地名从区域分布角度分析地名的命名类型,同时利用SPSS对各类地名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6] 。此外,在研究内容上,孟庆玲利用地名重心曲线对朝鲜地名形成背景与空间分布进行分析 [7] 。朴汉培利用空间分析方法选取了康熙年间至建国前时期延边州的地名文化景观进行系统研究 [8] 。针对朝鲜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的研究少之又少,除上文提到的孟庆玲利用地名重心曲线进行分析外,并无其他人以此主题进行研究。

本研究在对朝鲜地名进行分类统计的基础上,依托GIS平台对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朝鲜全境的12 012个地名进行空间分析,旨在揭示朝鲜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探寻朝鲜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的规律。在近代日本殖民统治朝鲜期间,日本侵略者对朝鲜进行了土地调查,由此而得的地形图所包含的地名信息,其准度与丰度是其它相关资料无可比拟的。故此,本研究选取1914~1918年这一时期,即以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地名为主要研究对象,较为完整的地名信息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源,将一定程度上还原百年前朝鲜自然、人文方面的风貌与状况,开拓国内地名文化景观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弥补朝鲜研究在文化地理领域的空白,为研究朝鲜的其它学科提供参考。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源

2.1. 研究区概况

朝鲜位于朝鲜半岛北部,与中国、俄罗斯、韩国接壤。朝鲜半岛三面沿海,西临黄海、朝鲜湾,东临日本海,南临东海 [9] 。朝鲜国土面积12.054万km2。境内多山,占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80%,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河网稠密。朝鲜历史悠久,距今60~40万年前即有人类居住。原始社会后,先后经古朝鲜、辰国、高句丽、新罗、高丽、李朝等政权,政权更替频繁。自1592年始,屡遭日本侵入,至1910年,被完全占领。解放后,1948年9月9日,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定都平壤 [10] 。

依照百年前朝鲜的行政区划,结合本研究中地名的分类情况,研究区共含咸镜北道(今罗先市、咸镜北道)、咸镜南道(今两江道、咸镜南道)、平安北道(今慈江道、平安北道)、平安南道(今南浦市、平壤市、平安南道)、黄海道(今黄海南道、黄海北道)、江原道(原江原道)等六道。研究区示意如图1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涉及的数据,包括百年前朝鲜的地名信息和朝鲜的水系、交通、土地利用信息,均来源于由日本殖民统治朝鲜时期日本人对朝鲜第三次土地调查(1914~1918年)而得的345幅地形图(比例尺为1:5万);涉及的百年前朝鲜的高程、坡度、坡向信息,来源于朝鲜DEM影像(分辨率为30 m)。

本研究选取了百年前朝鲜行政级别里(等同于中国行政级别村一级)及以上的行政地名,共12,012个,首先对12,012个朝鲜地名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再利用ArcGIS平台的核密度分析、表面分析(高程、坡度、坡向等)、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等工具,对朝鲜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以探求朝鲜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针对朝鲜地名的研究方法与前人研究方法有所不同,利用核密度分析、表面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研究,从地理空间角度对朝鲜地名进行研究。

3. 朝鲜地名的统计分析

本研究选取通名部分含行政区划级别里及以上的朝鲜行政地名,根据地名中专名部分的命名来源及专名部分反映的朝鲜自然、人文景观特征,并结合现行的地名分类体系,对朝鲜地名进行地名类型分类。

Figure 1. The study area

图1. 研究区图

本研究将选取的12 012个地名分为自然地名和人文地名两大类,自然地名进一步分为山系地名、水系地名、平原地名、海岸地名、数字地名、方位地名、其它等七类,人文地名进一步分为经济地名、交通地名、军事地名、文化地名、意愿地名、姓氏地名、其它等七类。朝鲜地名分类统计如表1

表1可知,朝鲜自然地名为8724个,人文地名有3288个,自然地名占据主导位置,自然地名的比重为72.63%,远高于当时的人文地名(27.37%)。在自然地名中,以山、峰、谷、巌、斗、垈、洞等命名的山系地名为3096个,占比25.77%。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朝鲜境内山地众多,朝鲜人民多以山命名当时的聚落,便于识记聚落的地理位置;其次是具有指向作用的方位地名为2028个,占比为16.88%,地名具有指向性,方位地名数量较多也充分反映出人类居住对空间方位的依赖性;再次,以湖、滩、水、塘、源、渊等字命名的水系地名为1855个,占比15.69%。这主要也是由于朝鲜境内河网稠密,朝鲜人民的居住选址也多近水源,便于开展生产活动,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敬畏,才多以附近水系命名。以上这些自然地名均反映出朝鲜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即朝鲜境内多山,平原较少,河网稠密,自然地理实体众多,以山、水命名地名数量因此而多,地形地势的复杂,致使指示空间位置的方位地名数量也居多。此外,因朝鲜境内自然地理实体众多,使其自然风貌的形成具有坚实基础,同时百年前朝鲜尚不发达的生产力致使人类对自然多感知、少改造,这样的自然观无疑对朝鲜地名命名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人文地名中,以安、康、和、顺、兴、新等命名的意愿地名数量居于首位,为1029个,占比8.57%,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朝鲜政局动荡不安,朝鲜人民对政局稳定,生活安定的美好意愿与向往;以院、津、橋、岐等命名的交通地名数量其次,为663个,占比5.52%,这一占比折射出朝鲜人民基于朝鲜境内山水众多的地理特征及地名的区域性与指代性,在朝鲜人民定居选址过程中,将交通作为衡量该地是否适合居住的重要指标。以仓、社、館、馬等命名的经济地名为466个,占比3.88%,说明在日

Table 1. Classification and statistics of North Korea place-name

表1. 朝鲜地名分类统计

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朝鲜,经济发展受到了明显的制约,经济发展具有落后性,同时频繁的战争也压制了经济的发展;军事地名中多以城、堡、謍、鎭、武等字命名,数量为464个,占比3.86%,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朝鲜政权更替频繁,在位当权者为防御国内外的军事活动而建立的具有军事防御色彩的聚落地。

4. 朝鲜地名空间分布特征

4.1. 核密度分析

基于对朝鲜地名位置信息的统计和对ArcGIS中的核密度分析等工具的使用,用以分析朝鲜各类地名的密度分布状况。

图2可知,朝鲜地名密度总体分布趋势是东部少,西部多,南部多,北部少。地名密度的分布与朝鲜总体地势分布相关,朝鲜地势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说明地名的分布程度与地势成反比,地势较为低平的地区更容易形成聚落与地名。

在自然地名方面,其密度的分布特征与朝鲜的自然环境特征也密切相关,由图3可知,自然地名主要集中在黄海道、平安南道与咸镜南道南部,这主要是因为黄海道、平安南道、咸镜南道自然地理实体众多,在黄海道、平安南道、咸镜南道南部分布有较平缓的地形地貌,如载宁平原、平壤平原,低平的地势利于人类在此定居,由此聚落形成,地名也随之增多。其次,黄海道、平安南道河网稠密,更利于人类生产生活。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利于该区域人类聚落和地名的形成,自然地理实体众多也使得自然地名众多。

Figure 2. Kernel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place-name in North Korea

图2. 朝鲜地名核密度分布

Figure 3. Kernel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place-name in North Korea

图3. 朝鲜自然地名核密度分布

在人文地名方面,其密度的分布特征受朝鲜的人文环境影响,由图4可知,人文地名主要集中在黄海道、平安南道和咸镜南道南部,这是由于这些地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公元427年,高句丽长寿王迁都至位于平安南道的平壤;公元918年,泰封国将领王建夺得王位,创高丽,定都位于黄海道的开城 [11] 。以上地区多为国家的政权中心,某一政权的都城往往是其辖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再此政治、经济、人文文化交流频繁并向外扩散,对人类聚落集中在此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黄海道、平

Figure 4. Kernel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human place-name in North Korea

图4. 朝鲜人文地名核密度分布

安南道、咸镜南道拥有朝鲜境内多个重要的交通港口城市,如黄海道的沙里院是道内的铁路枢纽;平安南道的南浦是朝鲜西海岸的交通要冲;位于咸镜南道的咸兴是道内高原与滨海地区的交通要冲;位于咸镜南道的兴南与新浦是道内的港口城市,发达便捷的交通条件利于聚落的形成,从而影响地名的分布。

4.2. 高程分析

高程的选择是人类聚落选址考虑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作为地形分析中重要的评价因子项。人类对于居住地高程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是有一定要求和规律的,居住地选择过高的高程对开展生产生活有诸多不便,如气候气温过低,交通不便捷通达等;而居住地选择过低的高程,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如洪水等。因此,人类的聚落选址多集中在平原、丘陵等海拔高程较低的地区。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形地貌气候适宜、便于作物生产、便于发展交通,符合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

表2可知,朝鲜地名的高程分布特征与朝鲜地形地貌特征关系密切。自然地名与人文地名在高程分布规律上相近,从整体里看,朝鲜地名集中分布于高程0~300 m之间,数量有8 873个,总占比为74.05%,并在高程100 m以内的地区最为集中,数量有6334个,比重为52.81%,这充分说明了低平地势对地名形成与分布的重要作用,平缓的地势便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此外,地名分布在300 m以上的高程均占比小,其中占比最大的地名分布于高程900 m以上的地区,原因在于朝鲜境内多山脉、高原分布,诸如白头山脉、咸镜山脉、狼林山脉、白茂高原、盖马高原、赴战高原等,高原分布较多,受限于当时的生产力和交通条件,朝鲜人民在海拔高程900 m以上的地区只能顺应自然而生存,地名也随之分布较多。

4.3. 坡度分析

某一地区人类生产、生活的稳定与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坡度的大小。坡度影响着地表的物质流动与能量交换的规模和强度,是制约土地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较高的坡度不利于建筑物的布局、交通

Table 2. Distribution of elevation in North Korea Place-name

表2. 朝鲜地名高程分布

的发展,因而不利于人类的生活的进行,不利于人口的聚集。由表3可知,朝鲜地名总体的坡度分布特征与各类地名的坡度分布特征相近,具体体现为,朝鲜地名坡度分布于0˚~12˚之间的有8140个,占67.77%,说明坡度位于0˚~12˚之间较适宜地名的形成,即适宜人类居住。其中,在0˚~9˚间,自然地名5001个,占自然地名总比为58.36%,人文地名1870个,占人文地名总比为56.87%。自然地名和人文地名的集中程度均在0˚~9˚间,反映出0˚~9˚为朝鲜人民聚落选址的最优坡度范围,即适宜人类开展生产的坡度范围。

4.4. 坡向分析

某一地区适宜坡向的选择是该地区人类生产、生活在采光取暖方面的保障。坡向是指地表的倾斜方向,关系到地表能获得的日照的多少,良好的日照条件对作物的生长是至关重要的,这也便于人类的发展。排水良好,坐南朝北的区域方位是聚落选址的最优方案。由表4可知,朝鲜地名的坡向分布特征与各类地名所在地的坡向分布特征相近,具体体现为,朝鲜地名在南向、西南向以及东南向分布较多,自然地名数量依次为1509个、1323个以及927个;人文地名数量依次为544个、509个以及365个。总体上看,朝鲜地名的平均坡向值为184.47˚(南向),自然地名和人文地名所在地的平均坡向值亦在170~200˚之间(南向)。说明朝鲜地名的分布均集中于坡向为南、西南,即日照条件良好的地区。在当时落后的生产力下,向阳的坡向更有利于人类取暖以及作物的生长。

4.5. 缓冲区分析

表5表6可知,朝鲜地名的水系、交通缓冲区分布特征与各类地名的水系、交通缓冲区分布特征相近,具体体现为,朝鲜地名的分布均集中于距离1400 m以内的水系、交通缓冲区,即位于水系、道路附近的地区。朝鲜地名数量上的增幅,在距离为200 m的水系、交通缓冲区内最大,在距离600 m以外的水系、交通缓冲区内越来越小,符合距离衰减规律。

Table 3. Distribution of slope in North Korea Place-name

表3. 朝鲜地名坡度分布

Table 4. Distribution of aspect in North Korea Place-name

表4. 朝鲜地名坡向分布

4.6. 朝鲜地名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分析

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名的分布。由表7可知,朝鲜地名的分布均集中于其它草地(含荒漠地、退耕地、未开垦地)、针叶树林、阔叶树林、农耕地等四种类型,其他草地有3443个,占总比的28.66%;针叶树林有2742个,占总比的22.83%;阔叶树林有1886个,占总比的15.7%;农耕地有1572个,占总比13.09%。影响朝鲜地名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这一特征的因素在于:其它草地、针叶树林、阔叶树林、农耕地的面积之于朝鲜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较大。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Table 5. Distribution of Water buffer in North Korea Place-name

表5. 朝鲜地名水系缓冲区分布

Table 6. Distribution of Traffic buffer in North Korea Place-name

表6. 朝鲜地名交通缓冲区分布

是朝鲜植被带中的典型植物,遍布朝鲜全境,地名分布也无可避免这两类土地利用类型。在农业社会,人类聚落形成、分布于农耕地中,便于人类开展农耕作业,维持生产生活,实属正常。其他草地的占比最大,究其原因,除自然因素外,如荒漠地和未开垦地,退耕地这一类型主要是由于甲申政变(1884年)后,众多朝鲜农民不堪日本侵入者的经济掠夺与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停止务农,致使荒废土地的面积大大增加,导致位于其它草地的朝鲜地名在总占比上超过位于农耕地的朝鲜地名。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朝鲜全境12,012个地名的分类统计分析和基于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出了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下,特殊的自然和文化条件下衍生朝鲜独特的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如下所述:

影响朝鲜地名空间分布的因素可分为两方面:自然方面,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矿产、植被等因素;人文方面,包括历史文化、交通等因素。朝鲜地名中,自然地名远多于人文地名,较之其它

Table 7. Distribution of Land use type in North Korea Place-name

表7. 朝鲜地名土地利用类型分布

类型地名,自然地名中的山系地名、方位地名、水系地名,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深刻作用于人类聚落及地名的形成;人文地名中的意愿地名、交通地名数量占优,说明当时朝鲜人民对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居住选址符合人类居住规律(选择交通位置优越的位置)。空间分布上看,朝鲜地名分布均集中于高程较低(高程300 m以内)、适宜居住(坡度0˚~9˚)、日照条件良好(坡向南、西南向)、位于水系、道路附近(600 m以外缓冲区增幅小,距离衰减)的地区。朝鲜地名分布地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有:其它草地、针叶树林、阔叶树林、农耕地,以上四类土地利用类型符合朝鲜当时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背景,人类聚落及地名的形成也多分布于以上四类土地利用类型。此外,宏观上朝鲜地名的空间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微观上朝鲜地名空间分布的特征与各类地名空间分布的特征相一致。

未来的研究方向,鉴于朝鲜与中国东北地区紧密的地缘关系,加之朝鲜地名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和独特性,可将东北地区的地名与朝鲜的地名进行比较研究,探寻朝鲜半岛地名文化景观的独特性,丰富朝鲜在地名学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61027)。

文章引用

金 悦,孟庆玲,肖 龙,金石柱. 朝鲜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研究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orth Korea Place Name Cultural Landscapes[J]. 地理科学研究, 2018, 07(01): 80-91. http://dx.doi.org/10.12677/GSER.2018.71011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周尚意, 孔翔, 朱竑. 文化地理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01.

  2. 2. 唐晓峰. 文化转向与地理学[J]. 读书, 2005(6): 72-79.

  3. 3. 王彬, 司徒尚纪. 基于GIS的广东地名景观分析[J]. 地理研究, 2007, 26(2): 238-248.

  4. 4. 陈晨, 修春亮, 陈伟, 等. 基于G1S的北京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J]. 地理科学, 2004, 34(4): 420-429.

  5. 5. 宋晓英, 李文娟. 基于GIS的蔚县地名文化景观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 29(12): 63-68.

  6. 6. 康雷, 贾文毓. 河北省县级地名的类型及空间分布[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s1): 89-91.

  7. 7. 孟庆玲.朝鲜地名形成背景与空间分布研究——以日本统治时期地名为主[D]: [硕士学位论文]. 延吉: 延边大学, 2016.

  8. 8. 朴汉培. 延边地区地名文化景观研究——以康熙年间至建国前为主[D]: [硕士学位论文]. 延吉: 延边大学, 2014.

  9. 9. 郑判龙, 金东勋. 简明韩国百科全书[M]. 牡丹江: 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1999: 3.

  10. 10. 朴真奭, 姜孟山, 朴文一, 等. 朝鲜简史[M]. 延吉: 延边大学出版社, 1997: 540

  11. 11. 顾铭学, 贲贵春, 朱祯焕. 朝鲜知识手册[M]. 沈阳: 辽宁民族出版社, 1985: 103-117.

  12.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