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3 No.6(2013), Article ID:12665,4 pages DOI:10.12677/AP.2013.36054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Friendship Quality between Undergraduates’ Personality Traits and Happiness*

Weiwei Li, Yian Li#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Email: #liyian100@163.com

Received: Jun. 4th, 2013; revised: Nov. 4th, 2013; accepted: Nov. 11th, 2013

Copyright © 2013 Weiwei Li, Yian Li et al.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ABSTRACT:

In present research, a total of 459 undergraduates were measured by EPQ-RSC, FQI and OHI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undergraduates’ personality traits with friendship quality and happiness. We have the following findings: 1) The undergraduates’ scores in Emotional Stability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orm, and the female undergraduates’ scores in Psychoticism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norm. The total friendship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s is higher than moderate level, with higher scores in companionship and friends conflicts, and the total happiness of undergraduates is a little more than moderate level. The male undergraduates’ scores in Psychoticism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female. Th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 in friendship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s mainly shows that the female scores in companionship and intimacy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male. 2) The undergraduates’ extraversion has not only direct effects on happiness, but also indirect effects on happiness through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friendship quality. Emotional Stability has only direct effects on happiness, and Psychoticism has only indirect effects on happiness through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friendship quality. The different personality traits have different relationship patterns with friendship quality and happiness in undergraduates.

Keywords: Undergraduates; Personality Traits; Friendship Quality; Happiness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幸福感的关系:友谊质量的中介效应*

李卫卫,李义安#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聊城

Email: #liyian100@163.com

摘 要:

为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友谊质量和幸福感的关系,我们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友谊质量量表和牛津幸福感问卷对45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 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女生倔强性得分显著低于常模;大学生友谊质量总体处于中上水平,友伴关系和友伴冲突得分偏高;大学生幸福感略高于中等水平。男生倔强性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大学生友谊质量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女生友伴关系和亲密性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 大学生的外倾性人格特征对幸福感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通过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影响;情绪稳定性对幸福感只有直接影响;倔强性对幸福感只有通过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影响。不同人格特征与友谊质量和幸福感的关系模式不同。

收稿日期:2013年6月4日;修回日期:2013年11月4日;录用日期:2013年11月11日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特征;友谊质量;幸福感

1. 问题提出

幸福感是个体积极情绪体验的核心,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幸福感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DIENER E,2000;张陆,左斌,2007;ALAN C,2008;李义安,张金秀,2011)。研究表明,人格特征是幸福感最稳定和最有力的预测指标,外倾性与神经质(情绪稳定性)等人格特征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ALAN C, 2008;FUYNHAM A, PETRIDES KV, 2003;郑雪,王玲,邱林等,2003;邱林,2006)。邹鸿等人以中学生为对象的研究表明,人格五因素中宜人性、开放性和情绪稳定性对友谊质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邹鸿,刘艳,李小青等,2008)。对人际关系和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发现,和几个亲密可靠的人保持友谊与幸福感联系密切(ARGYLE M, 2001; DIENER E, SELIGMAN ME, 2002)。在当前“让人民更幸福”成为政府工作核心的背景下,研究作为幸福中国建设生力军的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大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研究立足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友谊质量和幸福感的关系模型,以期为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某大学一至四年级46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剔除不合格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459份,有效率为99.1%。其中男生182人,女生277人;大一116人,大二123人,大三105人,大四115人。文科189人,理工155人,艺体115人。

2.2. 研究工具

2.2.1.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

EPQ-RSC (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等,2000)共48个题目,包括外倾性(E)、情绪稳定性(N)、倔强性(P)和社会称许性(L)4个维度。采用“是”与“否”评分。部分题目反向计分后,计算各个维度的总分,得分越高,说明相应的特征越突出(情绪稳定性维度反向计分)。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在本研究中,E、N、P、L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19、0.763、0.478、0.597。

2.2.2. 大学生友谊质量量表(FQI)

FQI (范兴华,方晓义,2004)共15个题目,包括帮助与支持、友伴冲突、伙伴关系和亲密性4各维度。采用5级评分,“1”代表“从不”,“5”代表“总是”。参照邹鸿等人的做法(邹鸿,刘艳,李小青等,2008),把友伴冲突维度的题目反向计分后,先求出各维度总分,再除以各维度题目数计算维度均分。各维度总分相加为量表总分,得分越高,说明被试的友谊质量越好。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在本研究中,参照原量表的维度结构进行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各项拟合指标为:χ2/df = 3.842,GFI = 0.914,AGFI = 0.877,CFI = 0.837,RMSEA = 0.079。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7。

2.2.3. 牛津幸福感问卷(OHI)

OHI(ALAN C,2008;李义安,陈彦垒,2013)共29个题目,每个题目有A,B,C,D共 4个选项,分别记0,1,2,3分。将各题得分相加即为幸福感总分,总分除以题目数为题目均分。总分和题目均分越高,表示被试的幸福感越强。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86。

2.3. 数据搜集与统计分析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测试前使用统一指导语,介绍测验目的和填答要求。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现场收回问卷。采用SPSS17.0和AMOS17.0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人格特征、友谊质量、幸福感的状况(见表1)

单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外倾性维度得分与常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Table 1.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variables (N = 459)

表1. 各个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内部相关系数(N = 459)

> 0.05),情绪稳定性维度得分(男 = 5.47 ± 2.99,女 = 5.48 ± 3.09)均显著高于常模(男 = 4.53,女 = 4.97,P值均 < 0.01);女大学生倔强性维度得分(2.37 ± 1.60)显著低于常模(2.68,t = −3.23,P < 0.01)。大学生友谊质量总分的题目均分(3.27 ± 0.45)高于5级评分的中值水平(3),帮助与支持(2.94 ± 0.56)和亲密性(3.09 ± 0.87)两个维度得分偏低,友伴关系(3.47 ± 0.77)和友伴冲突(3.89 ± 0.62)两个维度得分偏高。大学生幸福感总分的题目均分(1.56 ± 0.35)略高于4级评分(0, 1, 2, 3)的中值水平(1.5)。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外倾性和情绪稳定性维度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倔强性维度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4.77, P < 0.01),男生得分(3.21 ± 2.01)高于女生(2.37 ± 1.60);大学生友谊质量总分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4.43, P < 0.01),女生得分(3.34 ± 0.43)高于男生(3.16 ± 0.46),主要体现在友伴关系(女生 = 3.61 ± 0.74 > 男生 = 3.27 ± 0.78,t = −4.56,P < 0.01)和亲密性(女生 = 3.27 ± 0.88 > 男生 = 2.82 ± 0.78,t = −5.53,P < 0.01)两个维度上;大学生幸福感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 > 0.05)。

3.2.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友谊质量、幸福感的相关关系(见表1)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外倾性维度与友谊质量、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情绪稳定性维度与友谊质量、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 < 0.01),倔强性维度与友谊质量负相关显著(P < 0.01);大学生的友谊质量与幸福感之间正相关显著(P < 0.01)。

3.3.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友谊质量、幸福感的关系模型

为进一步探讨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友谊质量和幸福感的关系,根据已有研究(郑雪,王玲,邱林等,2003;邱林,2006;邹鸿,刘艳,李小青等,2008;ARGYLE M,2001;DIENER E,SELIGMAN ME,2002)和上述相关分析结果,建构关系模型:人格特征的外倾性和情绪稳定性作为外因变量,即直接影响幸福感,又通过直接影响友谊质量而间接影响幸福感;人格特征的倔强性维度作为外因变量,通过直接影响友谊质量而间接影响幸福感(见图1)。

经过模型修正,删除影响不显著和相关不显著的路径后,得到如图1的关系模型。该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如下,χ2/df = 4.765/3 = 1.588(P = 0.190 > 0.05),GFI = 0.996,AGFI = 0.979,NFI = 0.986,TLI = 0.982,CFI = 0.995,RMSEA = 0.036,表明该模型拟合优良。

从图1可以看出,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外倾性对幸福感既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又有通过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而产生的间接正向预测作用;情绪稳定性只对幸福感有直接的负向预测作用;倔强性对幸福感只有通过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而产生的间接影响。人格特征的外倾性和倔强性可以解释友谊质量总变异的13%,人格特征的外倾性、情绪稳定性和友谊质量,可以解释幸福感总变异的36%。

4. 讨论

4.1. 大学生人格特征、友谊质量和幸福感的特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外倾性得分与常模无显著差异,情绪稳定性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女大学生倔强性得分显著低于常模。具有外倾性人格特征的个体具有好交际,喜聚会,随和乐观,喜欢变化,易冲动等特点。艾森克指出,许多研究结果显示,生物遗传因素对决定个体人格特征的内倾性-外倾性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人格特征的外倾性具有跨时间的持续性,不会因文化、教育和环境的变异而产生较大的变化(Burger JM, 2011)。在情绪稳定性维度上得分越高,表明个体越是焦虑、担忧,对刺激的反应过于强烈。男女大学生的情绪不稳定水平较高,可能既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背景下的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较大有关,也与大学生缺

Figure 1. Path diagram of relationship of undergraduates’ personality traits with friendship quality and happiness

图1.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友谊质量、幸福感关系的路径图

少有效的压力应对方式有关(林春梅,2002)。在倔强性维度上得分越高,表明个体可能是孤独的,缺乏感情投入,好挑衅,喜欢干奇特的事且不顾危险,难以适应外部环境。这些特征通常是社会文化对男性的角色期待。女生的倔强性水平较低,说明她们能与人相处,能较好地适应环境,态度温和,不粗暴,善解人意。这些特征恰恰是社会文化对女性的角色期待(包海兰,2006)。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友谊质量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友伴关系和友伴冲突得分偏高,也就是友伴关系较好,友伴冲突较少;大学生的幸福感略高于中等水平。这与国内以学生为对象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李义安,张金秀,2011;郑雪,王玲,邱林等,2003)。生活在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中的大学生,彼此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利益纠葛,因此他们之间的人际交往更多遵循顺其自然的原则,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的友谊质量恰恰是他们目前处境的真实反映,而友伴关系较好,友伴冲突较少也正是中国人对作为人际关系核心内容的友谊质量进行评价的关键指标。同时,处于青年初期的大学生,满怀对未来的无限希望,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因此,他们对自身幸福感的评价自然不会太低。

本研究结果表明,男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倔强性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研究表明,大学生对两性特征的期待虽然都趋向于双性化,但是对男性意志力的期待要显著高于对女性的期待,而对女性宜人性、交际力等女性气质的期待要显著高于对男性的期待,这可能是导致男女大学生在倔强性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包海兰,2006)。在本研究中,大学生友谊质量的性别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女生友伴关系和亲密性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研究表明,学校和社会对男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存在不同期望。男大学生通常被寄予“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期望,在人际交往中应以“君子之交淡如水”作为基本原则,致使他们在交往中因过分在意自身形象而显得比较拘谨;而女生因其天真温顺、富于幻想、信赖随和、易于相处、缺少怀疑等天性,致使她们在建立友伴关系和保持亲密性方面明显优于男生(于晓波,2009)。

4.2.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友谊质量、幸福感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外倾性与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情绪稳定性与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外倾性能正向预测幸福感,情绪稳定性能负向预测幸福感。国外关于幸福的人格研究显示,幸福的人的人格特征是外倾、乐观、高自尊和内控,而不幸福的人有高神经质倾向(情绪不稳定)。外倾性和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郑雪,王玲,邱林等,2003)。外倾性与幸福或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神经质(情绪不稳定)与消极情绪显著正相关。外倾的人和神经质的人分别对于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有体验上的偏好。高度外倾的人更有可能体验到积极事件,并因此而幸福,高度神经质的人更有可能体验到消极事件,并因而更加不快(ALAN C, 2008)。本研究既是对西方文化背景下人格与幸福关系的再次验证,也是幸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具有跨文化一致性的有力证明。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友谊质量与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友谊质量能显著正向预测幸福感。Argyle M (2001)指出,和几个亲密可靠的人保持友谊与幸福感联系密切。友谊质量与幸福感关系密切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幸福的人更有可能被别人选作朋友和信任对象。第二,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满足了人的归属需要,因而令人感到幸福和满意。第三,亲密的友谊提供了社会支持,而社会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预测变量(严标宾,郑雪,邱林,2003;辛自强,池丽平,2001)。

本研究结果发现,不同人格特征与友谊质量和幸福感的关系模式不同。外倾性对幸福感既直接影响,又有通过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而产生的间接影响;情绪稳定性对幸福感只有直接影响;倔强性对幸福感只有通过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而产生的间接影响。Diener E和Seligman ME (2002)研究发现,最幸福的10%的大学生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丰富充实的社会生活。他们花相当多的时间和朋友们聚会。他们本人和他们的朋友们都评价他们为善于结交朋友和维护友谊的人。外倾的人因具有好交际,喜聚会,随和乐观,喜欢变化等特点,更适合那种要求大多数人参与交往的社会性情境,他们的需要容易在社会活动中满足,这样他们的友谊质量在不断提高的同时,还因而感到更幸福(DIENER E, SELIGMAN ME, 2002)。邹鸿等人的研究发现,人格五因素中的宜人性、开放性和情绪性对友谊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但在加入情绪智力以后,情绪性的预测作用变得不再显著(邹鸿,刘艳,李小青等,2008)。倔强性水平高的人,可能是孤独的,缺乏情感投入,好挑衅,喜欢干奇特的事情且不顾危险,难以适应外部的环境,这些特点既不利于友谊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幸福感的增强。

5. 结论

通过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友谊质量量表和牛津幸福感问卷对45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路径分析和其他统计分析,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友谊质量和幸福感的特点及关系,我们有以下发现:

1) 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女生倔强性得分显著低于常模;大学生友谊质量总体处于中上水平,友伴关系和友伴冲突得分偏高;大学生幸福感略高于中等水平。男生倔强性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大学生友谊质量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女生友伴关系和亲密性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2) 大学生的外倾性人格特征对幸福感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通过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影响;情绪稳定性对幸福感只有直接影响;倔强性对幸福感只有通过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影响。不同人格特征与友谊质量和幸福感的关系模式不同。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DIENER, E. (2000).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a national index. American Psychology, 1, 34-43.

张陆, 左斌(2007). 自我实现的幸福:心理幸福感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1期, 134-139.

Alan, C., 郑雪译(2008). 积极心理学.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6- 40.

李义安, 张金秀(2011). 高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中国学校卫生, 7期, 797-799.

Fuynham, A., & Petrides, K.V. (2003). Trai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happiness.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8, 815-824.

郑雪, 王玲, 邱林等(200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期, 105-107.

邱林(2006). 人格特质影响情感幸福感的机制. 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

邹鸿, 刘艳, 李小青等(2008). 中学生情绪智力的结构及其与人格五因素、友谊质量的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期, 57-64.

Argyle, M. (2001). 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London: Routledge.

Diener, E., & Seligman, M. E. (2002). Very happy people. Psychology Science, 1, 81-84.

钱铭怡, 武国城, 朱荣春等(2000).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 心理学报, 3期, 317-323.

范兴华, 方晓义(2004). 大学生友谊质量量表中文版信度与效度的初步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期, 133-134, 136.

李义安, 陈彦垒(2013). 牛津幸福感问卷(修订版)的维度结构及信效度检验.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1, 34-37, 41.

Burger, J.M., 陈会昌等译(2011). 人格心理学.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44-145, 166-168.

林春梅(2002). 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与情绪稳定性的民族差异.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期, 102-107.

包海兰(2006). 大学生性别角色期待的双维度研究. 苏州: 苏州大学.

于晓波(2009). 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对友谊质量、孤独感的影响.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严标宾, 郑雪, 邱林(2003).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应用心理学, 4期, 22-28.

辛自强, 池丽平(2001). 快乐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心理学报, 5期, 442-447.

NOTES

*资助信息:本文系聊城大学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项目“大学生人格与友谊质量的关系分析”(SF2012207)和聊城大学实验技术研究项目“心理与教育测量实验教学指导书”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