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06 No.05(2017), Article ID:20676,5 pages
10.12677/ASS.2017.65086

Analysis on the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Precision Employment Guidance Service

Lei Lei, Haoran Su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Received: May 6th, 2017; accepted: May 20th, 2017; published: May 26th, 2017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traditional employment guidance service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the needs of society for talents. We need to make innovations in employment guidance model. The precise employment guidance service which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respects the students’ individual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employment guida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luding the lack of teachers,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the depth of guidance and the service theory. Focusing on these issues, we propose a number of 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recision employment guidance servi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College Student, Precision, Employment Guiding Service

大学生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机制探析

雷 蕾,苏浩然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收稿日期:2017年5月6日;录用日期:2017年5月20日;发布日期:2017年5月26日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业指导模式亟需创新。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总结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师资、信息平台、深入程度、服务理念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建设师资队伍、深入学生群体、完善信息平台、转变服务理念等一系列措施,以求进一步提高高校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的水平。

关键词 :大学生,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党的十八大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作为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强调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在2017年教育部的工作要点中,特别提出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并要求“加强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切实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 [1] 。因此,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做好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和水平,应当成为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2. 提供大学生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的必要性

2.1. 适应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多元化需求

精准化就业指导是建立在宏观就业指导基础上,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就业需求的学生提供因人而异的就业指导服务,是传统宏观就业指导的延续和补充。在长期的就业指导实践中,高校给予学生的服务多为集体层面的辅导,针对学生共性但忽略学生个性。然而由于家庭环境、成长背景和自身条件的影响,大学生在能力、气质、兴趣、特长、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致使不同学生的职业理想和适应范围各不相同。因此就业指导工作应该从学生个性差异出发,提供给学生精准的就业指导服务,切合学生自身的发展诉求,引导学生积极地认识自我,进行充分的职业探索。同时由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用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不同时期的学生存在实际需求上的差异,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需要采用与其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的就业指导内容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

2.2. 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和经济市场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全面,对大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现代社会中,不仅高校需要办出特色,大学生也需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很强的适应性。如果说工业化时代需要的是千篇一律的“标准化”人才,那么,只有“个性化”人才才能满足信息化、国际化时代的需要。所以,现代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个性化的人才。只有个性得到发展,才能进行更好的创新。精准化就业指导尊重个性发展,为个性提升和潜能发挥提供和创造就业条件,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同时,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高校传统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在一些环节存在问题。例如针对毕业年级的就业指导,主要是就业政策规定的宣讲、提供择业技术以及收集与发布供需信息等方面。而我们真正需要的就业竞争力,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涉及性格、爱好、特长、价值观等因素,绝非是常规化的就业指导就能给我们带来的。由此可见,只有更精准化的就业指导服务才能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和经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2.3. 满足就业特殊群体的实际之需

做好就业特殊群体的指导服务工作,满足他们的实际之需,是我们高校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就业特殊群体的结构复杂,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性格内向、家庭经济困难、心理状况不稳定、身体残疾、偏远地区和部分少数民族的学生,以及部分行业性别歧视带来的部分女生群体。虽然这些特殊学生遇到的问题宏观上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落实到每个微观的个体上,“一把抓”的就业指导并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只有从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出发,抓住问题根源,提供精准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做到“一人一策略”,才能满足他们的实际之需,同时才能稳步提升高校的就业数据和就业质量。

3. 大学生精准化就业指导的现状

3.1. 就业指导师资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师资主要由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专职老师、院系辅导员、院系专业教师组成。其中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专职老师和院系专业教师人数较少,院系辅导员因需要分管年级、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团委学生会、学生事务等各项学生管理工作,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为大学生提供精准化就业指导,可见能专门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以武汉大学为例,截止2016年6月,全日制在校生人数54297人。全校共有职业咨询师19人,其中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专职老师2人,院系辅导员15人,院系专业教师2人,就业指导的师生比例接近1:3000。

同时,精准化就业指导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也是各高校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事精准化就业指导工作老师不仅要具有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专业知识,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职场经验和职业咨询技能等多方面的能力。但在实际情况中,从事就业指导的老师多为刚毕业不久的院系辅导员,缺乏丰富的职场经验和专业的职业咨询知识,就业指导的方式也较为单一。部分辅导员在积累了几年经验后,出于个人发展等方面的考虑后,又调整到其他岗位,不再从事辅导员工作。此外,不同于心理咨询师,由于我国对于职业咨询生涯规划没有统一的资格鉴定标准,培训课程价格高昂水平参差不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师资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3.2. 就业信息平台不完善,信息推送不精准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对信息的来源更加依赖新媒体,但目前高校的就业信息平台普遍不完善。平台一般只包含了部分基本的就业信息,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在数据收集方面,往往只考虑到用人单位用人需求,没有充分收集应届毕业生基本意向,基础需求数据不完善。在信息推送方面,没有明确的分类和导向,没有子模块,未能针对不同单位类型、择业地域、招聘岗位、专业分类等情况的学生进行精准的就业信息推送 [2] 。在服务分类方面,很多平台只有对于找工作群体的就业指导信息推送,忽略了考研保研、出国深造、创新创业、考公务员等其他类别,没有形成“大就业”的服务定位。

3.3. 对特殊学生群体的了解和分类不够深入

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当前高校中特殊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些学生往往会转变为就业困难的群体,特别是性格内向、家庭经济困难、心理状况不稳定、身体残疾、偏远地区和部分少数民族的学生。这其中,由于部分单位和行业的性别偏好,女生的就业困难度又会提高几个层次。目前对于这些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求职补贴等经济上的支持已经比较完善。但是由于相关老师精力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这类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精准帮扶的措施浮于表面,没有对于就业困难学生进行准确的分类,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和诉求并对症下药。

3.4. 教学双方对精准化就业指导认识不到位

目前高校尚未完全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现阶段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在毕业年级开展,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学校往往追求就业指导的实用性、速效性、技巧性,忽视了就业指导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差异性,学生多为被动接受,很少主动探索。这种“临阵磨枪”式的就业指导模式无法帮助大学生规划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很难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同时就业指导的内容局限在就业政策宣讲、就业形势分析、签约流程告知等方面,关于学生能力分析、个性提升和潜能开发等内容很少涉及。此外,在技能培训、择业指导、自主创业服务和指导等方面,就业指导师缺乏关注,欠缺服务意识。由于就业指导没有贯穿大学始终,所以学生也普遍欠缺职业生涯规划,误以为就业指导就是简单的几次讲座。

4. 提高大学生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水平的对策

4.1. 建立专业化就业指导服务团队

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团队的主力是院系辅导员老师。他们的年龄相对较小,特别是刚选拔进入辅导员团队的,就业指导的知识、技能和阅历都还有待提升。而精准化的就业指导需要指导老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一定的阅历,同时掌握相关的职业咨询技能。因此,各高校应定期开展就业指导师资培训工作,结合参与培训人员的实际需求,有侧重地开展各类知识、技能、专业培训。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就业指导人员“送出去”,参与更专业更高层次的学习,支持鼓励就业指导人员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认证,多举措提高精准化就业指导的专业水平。此外,高校还要扩充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增加就业指导专职工作人员数量,满足学生的需求。

4.2. 建立精准化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就业指导师需要通过对每位学生生的学业情况、获奖情况、社团活动、实习经历、兴趣和特长、择业意向等信息进行分析统计,把学生归入不同的分类。对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信息和职位要求,进行筛选甄别,通过微信公众号、就业信息网、手机APP等平台,有针对性地发布给有需要的毕业生,让毕业生需求和用人单位需求实现最佳匹配。同时创建就业信息发布的专门渠道,包括招聘信息和相关就业政策,搭建毕业生、用人单位与就业指导师之间的三向信息平台,提高就业信息推送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此外,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应形成“大就业”的服务定位,丰富信息内容,使其服务对象涵盖找工作、考研保研、出国深造、创新创业、考公务员等多种类别。

4.3. 对特殊学生群体开展精准帮扶

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就业指导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对不同年级和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是对就业特殊学生群体,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对就业特殊学生群体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分析其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根据原因开展分类指导,在技能培训、心理咨询、求职补贴等方面进行精准帮扶。同时,积极提供“一人一策略”的就业咨询服务,运用科学的测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4.4. 强化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意识

高校开展就业指导的时间应该贯穿整个大学生活,甚至要延伸到入学前和毕业后,要树立“全程化”的服务意识,不能仅仅面向毕业生。针对不同时期大学生相异的身心发展特点,就业指导在不同时期也具有不同的任务。如在大一时,就业指导更偏重于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专业能力,为毕业选择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大四学生,就业指导应更加侧重于技巧指导,帮助学生进入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易出现的毕业去向选择困惑、自卑畏难等心理问题,切实帮助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文章引用

雷 蕾,苏浩然. 大学生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机制探析
Analysis on the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Precision Employment Guidance Service[J].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06(05): 616-620. http://dx.doi.org/10.12677/ASS.2017.65086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Z].

  2. 2. 马佳慧. 高校应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精准指导模式探索[J]. 时代教育,2016(5): 9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