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06 No.11(2017), Article ID:22782,5 pages
10.12677/ASS.2017.611203

Researc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iscipline Group in Liaoning Province Which Matches the Need of Development for Liaoning Province’s Key Industries

Haoyue Feng, Shengyu Hao, Xin Ma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Received: Nov. 2nd, 2017; accepted: Nov. 16th, 2017; published: Nov. 24th, 2017

ABSTRACT

The discipline group is one of the trends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It does matt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o condu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iscipline group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demand of industries’ development. This essay mainly adopts the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method to analyze the industries’ demand of Liaoning province as well as each college’s and university’s preponderant discipline, and to form a preponderant discipline group which is demand-oriented. So it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Liaoning province’s industries’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direction for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nd at last to promote the steady and rapid growth of economy of society.

Keywords:Demand-Oriented, The Analysis of Industry Demand,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Group

与辽宁省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 的辽宁省高校学科群建设研究

丰昊月,郝胜宇,马欣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 大连

收稿日期:2017年11月2日;录用日期:2017年11月16日;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4日

摘 要

学科群是目前学科建设的趋势之一,结合产业发展需求进行高校学科群建设对经济发展更为重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辽宁省产业需求及各高校优势学科进行分析,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高校优势学科群,为辽宁省产业发展提供指导,为结构转型提供方向,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关键词 :需求导向,产业需求分析,学科群建设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受到了重视。而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具有复杂性、综合性,使得各高校学科研究难度加大。这就需要积极进行高校间、校企间的联合研究,组建相关学科群。在此过程中,应注重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寻找高校学科群与社会某个产业的契合点,实现双方协作共赢 [1] 。本文以辽宁省发展为例,分析研究辽宁省产业需求,调查省内各高校优势专业,针对性地建设与需求相匹配的高校优势学科群,使高校在整合优势资源,深入自身研究的同时,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推动辽宁省经济发展 [2] 。

2. 辽宁省产业需求分析

2.1. 高端智能制造业

作为辽宁省四大支柱产业之首的装备制造业,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低端产能过剩,高精尖需求得不到满足 [3] 。高端智能制造业作为现阶段制造业的核心和基础,成为辽宁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在改革过程中,应努力转向技术创新型的产业结构,以符合高端智能制造业的发展理念。制定适合高端智能制造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使其在公平的环境中稳定发展 [4] 。

2.2. “互联网+”服务业

“互联网+”正加速对服务业进行全面渗透,给传统服务业带来深刻变革。2016年辽宁省“互联网+”总指数排名位居全国第14位,总体水平与GDP排名较为相当,但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滞后于“互联网+”服务业总体水平,只是利用互联网改造、提升服务业的效率,没有改变服务业及其产品的本质 [5] 。辽宁需及时维护、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提升网络服务能力。同时建立法律监管,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提高网络、信息、数据安全性。而人才是“互联网+”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应培养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与金融、外语和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6] 。

2.3. 交通运输业

辽宁省交通运输网络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共同组成 [7] ,部分缓解了交通瓶颈,但仍不能满足经济增长需要,且发展速度远远小于经济增长。发展交通运输业,首先应发展铁路运输业,加大对铁路建设的投入,改善现行路网布局缺陷,尽快提高铁路的电气化率和重载率。同时进一步完善铁路集装箱运输系统,与水运、公路等组成多式联运的综合物流系统。其次充分发挥水运优势,把“大连港、营口港和锦州港”的水运建设作为未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重点之一 [7] 。最后,采取长、短期培训,全日制大学学习和在职学习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吸引、培养高素质的综合物流人才。

2.4. 旅游业

辽宁省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类型齐全 [8] 。在辽宁的产业转型中,旅游业发展遇到了极大的机遇,但因自身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缺乏品牌形象,从业人员素质较低,行业规范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9] 。发展旅游业,其一应该根据资源禀赋整合省内旅游资源,突出辽宁省的旅游特色,设计旅游精品线路。其二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宣传投入,打造旅游品牌。其三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利用信息化对传统旅行社进行改造和升级,拓展线上渠道,实施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策略;其四制定旅游行业的法律法规,发挥法律监督和管理作用。最后加大对旅游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快旅游学科的建设,培养旅游专业各个层次人才 [10] 。

2.5. 对外贸易

近几年由于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石化行业受国际油价快速下跌影响亏损严重等原因,辽宁整体出口下降10%;而成品油、煤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也极大的影响辽宁进口。目前辽宁省的出口额、进口额分别排在全国第十位、第九位,远远落后于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大省 [11] 。发展对外贸易,首先应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研发队伍实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其次加强建设自主品牌,提高品牌价值,为辽宁对外贸易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12] 。除此之外,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以“一带一路”为契机,争取与沿线欧亚非国家更多的贸易机会,分散外贸风险,摆脱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格局。同时应引导探索建立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引入“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带动对外贸易发展 [11] 。

3. 构建辽宁省优势学科群

3.1. 坚持需求导向,以辽宁省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建设与之匹配的高校优势学科群

建设优势学科群,是高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匹配辽宁省目前发展的重点产业,才能更好地对接产业,推动经济发展。因此,作者提出建设以大连交通大学的机械工程,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大连交通大学的车辆工程等学科1合作为纽带的先进技术制造学科群,推动高端智能制造业发展;大连理工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信息与计算科学学科,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学科等信息科学相关的优势学科互相协作,组成信息科学学科群,为“互联网+服务业”的深度发展提供保障;联合水运、公路方面实力雄厚的大连海事大学,铁路方面优势明显的大连交通大学以及航空方面起带头作用的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共同组成交通运输学科群,弥补辽宁交通运输方面巨大的供给缺口;为了向辽宁提供优质的、满足现实发展需求的旅游服务,以辽宁大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东北大学与大连理工大学的管理科学,东北财经大学的工商管理学科为主体组建管理科学学科群势在必行;以辽宁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的金融学和经济统计学及其相关学科为基础,建设经济贸易学科群,是辽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一大助力。

3.2. 重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学科群建设所需的专业型人才

各高校可针对上述重点产业引进相关师资人才,努力实现高校之间、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 [13] ,邀请企业共同进行学生培养方案的制订,高校内高水平、大师级的研究型人才,尤其是上述优势学科的优秀教师,以及企业中经历丰富的实践型人才,共同参与到学科群人才的教学培养中,把握人才培养方向,对接辽宁省发展需求。同时采取开设实践教学课程,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学习,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 [13]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科群建设培养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人才。

3.3.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

高校学科群必须为辽宁省经济发展提供最新的实验结果、准确的实验数据,在人才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基础设施成为可能限制其准度、精度的因素。因此,辽宁省可根据目前发展重点产业需求,投入相关战略资源、高端设备、科研仪器、大型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基础设施,满足研究需要。科研平台方面,优势学科要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上,联合其他高校进行实验室、研究中心的建设;同时探索与重点发展企业、行业、区域协同研究创新的新模式,针对性地推进辽宁省经济发展 [13] 。

3.4. 加强监督管理,实现高校学科群建设管理模式的创新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主要靠各种级别的纵向课题和各类期刊论文,高校教师对于学科群建设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在学科群建设过程中,必须创新管理模式。建立监督体系,高校自身、各高校之间、校企之间互相监督合作,保证学科群建设进程;加强建设过程中节点的评估与反馈,保证学科群建设质量;制定学科群管理标准,确保学科群良好运行 [14] 。

4. 总结

进行学科群建设时,必须时刻关注经济发展趋势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高校的优势与特色学科,加强高校之间、校企之间研究合作与资源共享,形成与需求相匹配的优势学科群,推动产业结构合理转型,拉动辽宁省乃至全国经济稳定快速增长。

基金项目

辽宁省教育厅第二批辽宁省教育科研管理智库项目“建立大学——城市研究院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K201507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项目编号:3132016039。大连海事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5K17。

文章引用

丰昊月,郝胜宇,马 欣. 与辽宁省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辽宁省高校学科群建设研究
Researc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iscipline Group in Liaoning Province Which Matches the Need of Development for Liaoning Province’s Key Industries[J].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06(11): 1448-1452. http://dx.doi.org/10.12677/ASS.2017.611203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梁传杰. 学科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模式——从斯坦福大学发展看高校优势学科群形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4): 105-108.

  2. 2. 郭广生. 加强高校学科群建设, 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N]. 中国教育报, 2009-10-20(6).

  3. 3. 金喜成. 辽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J]. 辽宁经济, 2017(1): 34-37.

  4. 4. 王玲. 辽宁高端智能制造业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7(7): 15-16.

  5. 5. 刘晓丹, 杨旭涛. “互联网+”背景下辽宁传统服务业的转型升级[J]. 辽宁经济, 2017(3): 10-17.

  6. 6. 王波. “互联网+”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7):329.

  7. 7. 林木西, 李文国, 吴云勇, 等. 辽宁省交通运输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 特区经济, 2006(12): 284-285.

  8. 8. 王霞. 辽宁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 2011.

  9. 9. 孙丽超, 张倩, 李矞, 等. 辽宁省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14): 496-497.

  10. 10. 赵爱华.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辽宁省旅游业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7(6): 38-43.

  11. 11. 曾杰. 辽宁省经济开放度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 19(1): 20-24.

  12. 12. 李辉, 贾晓薇. 辽宁出口贸易的短板及补强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40(5): 44-49.

  13. 13. 赵侠, 孙铁. 服务县域产业集群视角下地方高校优势学科群建设研究——以辽宁地方高校为例[J]. 高等农业教育, 2015(4): 37-40.

  14. 14. 林杰, 朴雪涛. 基于特色化发展的高校优势学科群建设研究——以辽宁省高校为例[J]. 中国高教研究, 2011(7): 59-62.

  15. NOTES

    1资料来源:辽宁省本科教育网首批优势特色专业http://www.upln.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42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