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Modern Management
Vol.3 No.3(2013), Article ID:11877,3 pages DOI:10.12677/MM.2013.33017

Multiculturalism Value of Library and Strategy Research in Future

Jiang Jia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Email: jjia@shou.edu.cn

Received: May 2nd, 2013; revised: May 20th, 2013; accepted: May 27th, 2013

Copyright © 2013 Jiang Jia.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ABSTRACT:

Multiculturalism value of library, not only ha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has marvelous culture of other nations in the world. It is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service model of library on the basis of multiculturalism.

Keywords: Multiculturalism; Value of Library; Strategy

多元化的图书馆价值与发展策略的研究

贾  江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

Email: jjia@shou.edu.cn

摘 要:

多元化的图书馆,不但集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要兼收并蓄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图书馆的服务形式和模式,具有长远的研究价值。

收稿日期:2013年5月2日;修回日期:2013年5月20日;录用日期:2013年5月27日

关键词:多元化;图书馆价值;策略

1. 前言

根据《辞海》多元论,事物的产生、发展是由多种本原因素构成和决定的哲学学说。世界由单极向多级发展,文化多元化、市场多元化。多元化战略又称多角化战略,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多元化战略是相对企业专业化经营而言的,其内容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和资本的多元化。文化多元化是社会现实,是我们的主观愿望不能随意改变的。存在的任何东西都有它的合理性,都有支撑它存在的道理。

每一文化都有她存在的社会历史和现实基础。广 义的文化除了包括精神现象以外,还包括更为客观的物质现象。物质世界虽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统一中包含着对立,而对立更为具体,统一更为抽象,抽象的统一比具体的对立更难以被我们的思维所把握。所以,世界的一体化会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文化的多元化。事实上,在世界未实现一体化之前,文化的多元化是存在的,只是没有进入到我们大多数人的视野。同样,在世界的一体化中,我们大多数人都很难发现文化多元化中的统一性。统一性是始终存在的,只是统一的程度会随着发展的不同而不同。统一是一个发展过程,发展是没有终点的,是一个无限持续的过程。同样,统一也是个无限持续的过程。所以,文化的单一化只是个发展方向,同时也是个永远也无法实现的目标。

2. 多元化的图书馆

2.1. 基本内涵

所谓文化多元化就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在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基础上,兼收并蓄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形成以本国或民族文化为主,外来文化为辅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和谐社会氛围。

费孝通先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简言之,就是孔子所言“和而不同”。图书馆的性质隶属文化事业部门,但是由于其地位和价值的多元化形成了人才建设和队伍发展的瓶颈。有其历史的成因,但是高等教育的构建模式,发展至今,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在逐步的弱化,与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和常规思维模式对其的影响,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图书馆根据其性质可划分为很多种,通常认为公共图书馆,科学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是我国整个图书馆事业的三大支柱[1]。高校、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在市场多元化的模式中,发展的方向和服务模式具有了很大的差别,同时在发展中的融合和磨合也由于政治体制的改革中,进行着彼此的摸索和适应。

2.2. 多元化的图书馆价值和功能

图书馆历来就具有道德文化素质培养、信息素质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服务等功能,在多元化的发展中,这些功能不但发展和扩大了,同时还具备了时代的精神和意义。图书馆不是人类生存初期必不可少的,但是发展中随着人类需求的不断增长,作用不断增强。内地等高校的学生在情人节为了考研挤破了玻璃抢占座位,同时还有家长驱车5个小时,仅仅为了帮孩子考研占座位等现象[2],说明图书馆的需求不因为时间和节假日而弱化,他的价值正在精神文化需求中提升了。

2.2.1. 文化素质建设职能:展览和讲座

由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所形成的高等院校图书馆文化素质建设的功能,把多学科的文化讲坛和各种形式的展览,弘扬了社会注意的道德、文化、修养和阅历,拓展了课堂的内容和范围,形成了新的学生的教育课堂。

2.2.2. 教育职能:多元化的课程建设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图书馆、长春师范学院图书馆等相继推出的“活体阅读”同样让人眼前一亮。Living library,“活体阅读”起源于北欧丹麦。2000年,丹麦举办主题为“互相理解”的活动,提供了75本真人书供观众阅读。这种将“活人”作为图书提供给读者借阅的方式正在中国兴起。“活体阅读”将一本本真实的“书”摆在你面前,让你看得见、摸得到、可交谈,缩短了以往读者与作者在心灵上和空间上的遥远距离,让你真真实实体验到作者从无声的书本中发出的有声的呼唤[3]

图书馆的新生培训,学生教育培养的信息素质要求,需要集成团队,形成学习空间的无限扩展的职能。从而带动技术服务、微博与咨询等服务内容的延展。形成新型的服务空间和学科。

传统的服务功能(机器的替代):内务整理和借还服务的内容,逐渐被机器和自动还书系统所替代,主动服务与自我提升的宣传服务,对于图书馆队伍的要求和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4]

2.2.3. 科研、教育服务职能

查新、论文引证服务等,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不但为科研课题申请、成果、鉴定等服务,同时还对教师和学生的学术评价提供材料依据等服务内容。所以智慧服务,知识增值,是图书馆服务的一个重要的亮点。

2.2.4. 行政职能的再定义

图书馆服务的对象包括学生和教师队伍,面向不同的对象的计划和重点工作的公开和监督,角色的转换和服务重点的分工明确度清晰与否,直接关系到了服务质量和效果。在人员改革中,需要充分考量这些因素,区分人员岗位。重视考核的长效机制的建设。

2.3. 多元化的图书馆发展与建设

“改革”是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备受关注的关键词,全文共86次提到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其中与人民群众关系最为密切的当 属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邓小平1985年10月23日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提出,中国的政策是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的经济建设不同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尤其在资源储备,人口数量,和发展均衡等方面。多元化的图书馆队伍的建设中关注的热点同样也是分配制度,但是感情,待遇,事业和发展是建设中不可分割的因素,急功近利的建设无异于涸泽而渔。

2.3.1. 制度建设与制度变革

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就结合当时的状况提出:当时的收入分配制度—即“克服平均主义”、“缴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此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围绕工资管理体制、公平与效率等话题持续推进。鉴于中国加入WTO,经济社会取得新一轮的发展,进入新的台阶,人均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社会亟待出台与之相适应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04年总体方案起草工作启动,但截止2013年,近9年的时间酝酿中该方案出台,显示了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结合现实来看,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推行至少面临四大难点。主要是缺乏改革的依据,手段,动力和激励作用[5,6]

2.3.2. 分配制度改革的权利与薪酬制度的建设

十八大基本目标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结构不变,体现了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重点在于居民之间的收入调节,而不是在增加初次分配比重上下功夫。

结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报告2012》来看,按收入法计算的劳动者报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近年来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从1998年的53.1%下降为2010年的45%,而国际上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一般占55%~65%,显示中国亟待提升居民收入占比,这也成为未来进一步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案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目前,缺乏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依据和手段。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必须解决收“谁”分“谁”的问题。尤其在分配制度体系显存模式下,进行收入薪酬制度的重建,或者改建,存在着如下的困难:宏观调控和收入分配调整。

借鉴国际经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是个人所得税。但中国全部税收收入以增值税等间接税为主,份额不足3成的所得税中企业所得税为主,本应充当调节居民收入水平的杠杠,个人所得税所占比重日趋降低。同时,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更大的是个人财产差距巨大,尤其是房产差距,开征房产税构成调节存量资产的重要手段,但房产税至今尚处试点阶段,而且不对存量房进行征收,这些都导致了目前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无“方”可依。

缺乏改革的动力和激励。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不仅要对各行业高低收入阶层进行调节,更要破除垄断要素,分配不公等影响收入分配的体制机制因素,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是对既有分配秩序的调整,由此将不可避免影响到效率。极端情形下,可能导致富人将财富大量转移,目前这种现象比较明显;高收入调节降低劳动者的积极性,经济可能因此受到负面冲击。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全球经济复苏增长乏力,恶化中国国际经济环境,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就更加值得重视。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推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对经济缺乏正面的激励作用。

2.3.3. 评价标准的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图书馆建设的关系密切,教师队伍是教育展现的生命线,建设的模式和考核模式都形成了同意的规范化和电子模式化,图书馆由于定位的模糊,评价上存在行政工作作为职称考量的现象,造成了培养和建设人员队伍的停滞。人员考核存在了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主观控制和干预。形成考核制度和规范的体系确实需要进行量化的指标,指标的标准化的研究,需要进行合理的评价和考量。

模式形成和差距具有了初步的形式:考核制度、职称制度、退休机制,但是刻板的管理方式,沿用了图书馆电子管理系统使用前的模式,在馆的管理和细化的工作考核制度,相反退化了人员的激情和创造力,缺乏探索制度改革前瞻的原件和战略性。摸索改革模式,对于特殊人才需要与图书馆的发展相联系:收藏品鉴定、股市的淘金高手与每周讲坛等等,稳中求变,务实发展,逐步探索评价指标的考量的标准化建设。

3. 问题与人员流失(包括显性与隐形的)

用人队伍缺乏统一意识,造成了现有人员的要求和定位的显性和隐形的流失。

1) 队伍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经验与学历不成正比,现有人员的学历和年龄层次存在巨大的断层,中间年龄段不但学历差距大,人员的差别也很大。队伍的管理的严峻性迫在眉睫;

2) 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借鉴其他211高校的服务管理模式,服务层次的人员的学历层次亟需极大的改善,但现有人员的分化如何妥善的解决,形成了巨大的人员冲击性。尤其是面对机器设备对人员的要求,人员的差异很大;

3) 设立中长期人才的培养规划与人员的流动和产业的重组形成了很大的矛盾,建立的框架体系与执行的可控度容易造成人员的瓶颈。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景晶, 郑永田. 基于馆员需求的有效激励研究[J]. 图书馆, 2012, 4: 66-68.

[2]       百度视频. 情人节占座[URL], 2013. http://blog.sina.com.cn/u/3071942372

[3]       新华网. 机器人当起清华图书咨询员[URL], 2013. http://news.xinhuanet. com/book/2013-02/16/c_124348699.htm

[4]       图书馆员. http://lib.notefirst.com

[5]       收入分配改革亟需细化[URL]. 《金融时报》中文网, 金融时报社评, 2013.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8928

[6]       陈建奇.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四大难点[URL], 《金融时报》中文网, 2013.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8517?page=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