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3 No.2(2013), Article ID:9613,6 pages DOI:10.12677/AP.2013.32010

对439名医学生医德人格特质的调查与分析*

江陆平

甘肃中医学院社会科学部,兰州

Email: jlp158@163.com

摘 要:

目的:了解医学生医德人格现状,为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某医学院校医学生为例,采用大五人格量表(NEO-PI-R)和自编医德人格倾向问卷对医学生人格特质和医德人格倾向进行调查,然后分析两者存在的关系,预测影响医德人格倾向的医德人格特质,并提出改善医学生医德人格教育的建议。结果:1) 顺同性、严谨性、温存、责任心、信任、热情、利他等特质是构成医学生人格的要素特质;2) 医德认识、医德情感、医德意志、医德信念与医德行为是构成医德人格的主要因素;3) 除医德认识与开放性、医德信念与神经质外,其余医德人格倾向因子与人格特质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 < .01);4) 严谨性、利他性、热情性、冲动性、抑郁、事业心、价值与情感等人格特质可以有效预测医学生医德人格倾向(p < .01)。结论:高校医德教育工作要以医德人格培养为主要目标,通过培养仁爱、严谨、谦虚、坦诚、廉洁的优秀人格品质,以及加大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力度,才能引导医学生形成献身于医学事业的稳固的心理特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收稿日期:2013年2月21日;修回日期:2013年3月5日;录用日期:2013年3月17日

关键词:医学生;医德人格;人格特质;医德教育

1. 引言

医学是一门神圣而崇高的科学,优秀的医生不仅要具有高超的医术,而且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德品质(吴晓露,谷道宗,张希林,2010)。这里所说的医德品质主要是指医德心理品质,即医德人格特质。心理学认为,人格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单位,它决定着个体的行为。不同职业的个体,其职业人格特质是有别的,例如探索、富于表达、爱心等人格特质分别是科学家、演员和护士的职业人格要素特质(Jess Feist & Greg Feist,2002;李茹,傅文青,2005)。而医学生是否具有高尚的医德品质或优秀的人格特质,对于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国内高等医学院校在医德教育方面开设了医学伦理学等课程,但受商品经济条件下个人价值利益追求的驱动,部分医务工作者还是出现了收受患者红包、吃药品回扣以及医患冲突等医德人格混乱的问题。为此,本文从医德人格特质建构的角度,对医学生医德人格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以期为改进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工作的途径提供一些参考。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医学院校2008级、2009级、2010级医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总计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39份,回收率为97.6%。其中,男生187人(42.6%),女生252人(57.4%);2008级148人(33.7%),2009级144人(32.8%),2010级147人(33.5%);临床专业215人(49%),中医专业155人(35.3%),护理专业69人(15.7%)。

2.2. 研究工具

2.2.1. 人格特质调查问卷

采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张建新教授修订的大五人格问卷(NEO-PI-R)作为医学生人格特质调查的工具。该量表共有240个条目,包括5个维度(层面)量表,它们分别是神经质(N)、外向性(E)、开放性(O)、顺同性(A)和严谨性(C)。每个维度量表下面又包括6个特质分量表,每个特质量表均为8个条目,采用1~5分五级评分法,从“最不赞同”到“非常赞同”(戴晓阳,姚树桥,蔡太生,2004)。

2.2.2. 医德人格调查问卷

通过查阅医德文献资料(李雅梅,2011;高袅,孙靖靖,2010),收集有关医德人格的问题。然后,随机抽取120名医学生样本,进行问题调查和个人访谈,整理出回答频次较高的知识点,拟定出初始问卷的原始题项。最后,请相关专家对问卷题项进行审定,编写出由医德认识、医德情感、医德意志、医德信念与医德行为等5个维度30项条目构成的问卷(每一维度下包含6项条目)。问卷采用5点尺度计分(很差 = 1、较差 = 2、一般 = 3、较好 = 4、很好 = 5),得分越高,表示医学生人格倾向越积极,越是有利于医德人格的塑造。

2.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医学生人格特质因子与医德人格倾向因子分布情况做一般描述性统计;然后,对医学生人格特质与医德人格倾向做相关分析;最后,对影响医德人格倾向的人格特质因子做出多元回归分析。

3. 结果

3.1. 医学生人格特质各因子分分布情况

表1显示,在构成医学生人格的5项维度量表中,顺同性与严谨性特质排在前两位;在构成医学生人格的30项特质分量表中,温存、责任心、信任、热情、利他等特质排在前五位。

3.2. 医学生医德人格倾向的各因子分与总分

表2显示,人格倾向的因子主要包括医德认识、医德情感、医德意志、医德信念与医德行为,且得分

Table 1. The distribution of factor score on the personality traits of medical students (n = 439)

表1. 医学生人格特质各因子分分布情况(n = 439)

Table 2. Factor score and total score on the medical ethics personality tendency of medical students (n = 439)

表2. 医学生医德人格倾向各因子分与总分(n = 439)

依次递减。其中,医德认识与医德情感因子分均值在4.0以上,医德意志、医德信念与医德行为因子分介于3.0至4.0之间,而医德人格倾向总分为3.766 ± 0.389,整体倾向呈现为中等偏上。

3.3. 医学生人格特质与医德人格倾向间的关系

表3显示,除医德认识与开放性、医德信念与神经质不存在显著相关外,其余各医德人格倾向因子与

Table 3.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al ethics personality traits and medical ethics personality tendency (n = 439)

表3. 医学生人格特质与医德人格倾向的相关性分析(n = 439)

人格特质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或极为显著的相关关系(p < .05,p < .01)。其中,医德认识、医德情感、医德意志和医德行为与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因子均存在极为显著的负相关(p < .01)。

3.4. 影响医学生医德人格倾向的人格特质因素

表4显示,以医德人格倾向平均分为因变量,以人格特质5项维度量表分与30项特质分量表分为自变量,做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严谨性、利他性、热情性、冲动性、抑郁、事业心、价值与情感等人格特质因子可以有效预测医学生医德人格倾向(多元相关系数为.645,联合解释变异量为.415)。

4. 讨论

首先,该校医学生的人格特质分布特点较好地反映了医学生职业角色人格发展的要求。有研究认为,任何职业角色人格都有其角色适应性特质,且需以此为职业化人格的基本结构(孔军辉,2012)。调查也发现,医学生的人格特质在大的方面有严谨性和顺同性,小的方面有温存、责任心、信任、热情、利他、美感、审慎、情感、自律、谦虚、活跃等诸多特征。其中,有些特质是医学生角色人格的核心成分,即要素特质,它具有鲜明的角色特点,是将来胜任职业角色所必备的;例如,温存、责任心、信任、热情、利他、谦虚等特质。而有些特质是医学生角色人格的非核心成分,含丰富的个性化色彩,允许个体间存在程度、内容等差异;例如,美感、审慎、情感、活跃等特质。

其次,医学生的医德人格倾向与其人格特质关系密切,反映出医学生的人格特质是其医德人格培养的

Table 4.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many factors on the medical ethics personality tendency of medical students

表4. 影响医学生医德人格倾向的因素

基础。有研究认为,人格的道德因素是人格培养的核心,它是一个人内化了的相对稳定的品性和习惯(郑建辉,江陆平,2012)。如果体现在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则具体表现为医务工作者的医德人格。调查也发现,医学生的严谨性和顺同性特质主要反映的是人际交往中的人道主义或意志内容,它们所包含的人格特质本身就具有道德因素的内涵。例如,温存(个体给予别人赞同和关心的程度)、责任心(个体对待事物和他人的认真和承诺态度)、信任(个体对其他人的信任程度)、利他(个体对别人的兴趣和需要的关注程度)、谦虚(个体对待别人的行为表现)等。因此,医学生的人格要素特质可以说是医德人格培养的动力性因素,亦是其医德职业角色人格发展的基石。

第三,医学生的医德人格倾向中等偏上,表现为医德认识没有上升为一种坚定的医德信念,也没有形成稳定的医德行为与习惯。有研究认为,我国高校医德教育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概念性、理论性的知识传授过多,而欧美医德教育非常实际、注重实效,多以实践方式对医学生进行医德精神的培育,这一点值得我国借鉴(曹未,张晨,杨放,2011)。调查也发现,医学生诸多人格特质因子对医德人格倾向的预测不尽合理。例如,冲动性与抑郁等特质对医德人格倾向的预测被高估,而某些重要的顺同性特质(如信任、坦诚、顺从、谦虚、温存等)却没有得到体现。这也部分说明,该校的医德教育工作没有认识到人格特质的动力性特征,也缺乏对医德教育的内涵进行深入地思考,最终体现为没有把医学生医德人格培养作为医德教育的重要目标。

5. 对策

第一,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应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以医德人格培养为主要目标。有研究也认为,医学生进入社会后,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医德人格,才能树立起坚定的信念,才能够抵挡住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和欲望,才能达到自我约束与自我控制,最终体现为知与行的统一(郑建辉,江陆平,2012)。为此,高校医德教育工作要主动迎合青年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关键期(贝姆. P. 艾伦,1994;陈英敏,纪林芹,2006;高峰强,王申连,2011),重点加强对医学生优秀人格品质的培养。结合本文研究和参考相关文献(吴晓露,谷道宗,张希林,2010),笔者认为当代医学生应该具有仁爱、严谨、谦虚、坦诚、廉洁、钻研等医德人格要素特质。同时,也认为这些人格特质是进一步实施医德理论、原则和规范教学的心理素质基础,如果没有这些人格特质,则美好的伦理教学意念也难以实现。例如,医学生虽然具有爱心,但由于人格上缺乏必要的“廉洁”特质,当遇到患者送红包时,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贪欲”。

第二,对医学生进行医德人格培养,还要加大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力度,要旨在教育和引导医学生形成献身于医学事业的稳固的心理特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高校医德教育要尽量避免纯理论式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并将医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相互浸透。例如,一方面可以通过案例式、讨论式、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等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医德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可通过举办医德医风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医学生参观医德教育基地,以及组织观看医德题材电影、录像片、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来熏陶医学生的从医情操和提升医学生的从医能力,最终达到塑造医德人格品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曹未, 张晨, 杨放(2011). 欧美医德教育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医学与社会, 8期, 99-101.

贝姆. P. 艾伦, 著(1994). 陈英敏, 纪林芹等, 译(2006). 高峰强, 王申连等, 审校(2011). 人格理论.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戴晓阳, 姚树桥, 蔡太生(2004). NEO个性问卷修订本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3期, 171-173.

高袅, 孙靖靖(2010). 浅谈医学生医德信念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期, 143-144.

孔军辉(2012). 医学心理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雅梅(2011). 医学生的医德系统教育探究与实践. 中国医学伦理学, 3期, 381.

吴晓露, 谷道宗, 张希林(2010). 医学伦理学. 山东: 山东人民出版社.

郑建辉, 江陆平(2012). 医德人格培养的内涵与途径研究. 西北医学教育, 6期, 1150-1151.

Feist, J. & Feist, G., 著(2002). 李茹, 傅文青等, 译(2005). 人格理论.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NOTES

<img src=2-1130153\c9f42b28-e99a-45c4-8f83-2e7165ff4199.jpg width=426.25 height=3.37500005960464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高校教育研究项目“医学生医德人格培养的内涵与实施途径研究”,项目编号:GS[2011]GHBG09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