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4 No.05(2014), Article ID:14043,4 pages
DOI:10.12677/AE.2014.45014

The Importance of College Professor’s Direct Guidance to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for Their Specialization

Longfang Ou1*, Longwei Shi2

1Chongqing Chengjiang Primary School (Beibei District), Chongqing

2Faculty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Email: *371548122@qq.com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Received: Jul. 8th, 2014; revised: Aug. 3rd, 2014; accepted: Aug. 12th, 2014

ABSTRACT

The direct and specialized guidance from teachers in university is the key measure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frontline teachers in rural primary school. As the university experts becoming the tutor of teachers from rural primary school, this study will give an elaboration of its connotation, value and function, which aims to put forward beneficial suggestions for the rural primary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words:Primary Education, Rural Primary School, Specialized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 Tutorial System

论高校专家与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导师制”

欧隆芳1*,石隆伟2

1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小学校,重庆

2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Email: *371548122@qq.com

收稿日期:2014年7月8日;修回日期:2014年8月3日;录用日期:2014年8月12日

摘  要

高校教师对农村小学一线教师直接的专业化指导是其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就高校专家成长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导师”的内涵、价值及功能加以阐述,旨在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有益建议。

关键词

基础教育,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导师制

1. 引言

2010年3月,我校与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联合培训模式。小学依托高校,举行专家讲座、名师进课堂等多元化培训形式,特别是“导师制”的建立,即高校专家与农村小学教师“导师制”的建立,让高校专家成为农村小学一线教师的导师,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

2. 教师专业化发展“导师制”的内涵

高校导师引领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高校专家成为农村小学教师的“导师”,这个导师具有怎样的含义?导师是高等学校或研究机关中指导他人学习、进修、或撰写学术论文的教师或科研人员。导师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此处高校专家成为农村小学教师的“导师”,指导教师进修,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层面是指某个高校教师群体成为某个农村小学教师群体的“导师”,指导农村小学教师群体发展。另一个层面是指高校某个教师成为农村小学某个教师的导师,指导农村小学某个教师的成长,延伸“导师”的引领作用。

“导师制”的建立,是双方以资源优势为条件、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专业能力和教学激情的提高为动力,以互动为纽带,开展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全面探索与合作,实现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导师”引导农村小学教师成长,换言之,非学历教育引领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全面提升。

3. 教师专业化发展“导师制”的价值

3.1. 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空间拓展

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多数是向内的,也就是基于校内的培训与学习。农村小学尤其严重,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师的学习捆绑在校内同行之间,教师之间由于学历、交际范围、成长空间差不多,相互之间的学习等同于是“青菜炖萝卜”式的“近亲繁殖”,属于小打小闹式的简单复制而已[1] 。

这样的学习方式也较单一,多数是听课、评课、再上课,有时听课后也未必能评出所以然来,遇到问题无法进行专业的原因分析。日复一日教师获得的专业发展是浅层的,也容易遭遇发展瓶颈面临发展困境,不知道该怎么发展,出现倦怠。这种危机一旦产生容易导致教师发展出现“高原现象”,严重制约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显然,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停滞于内是不行的。那么,农村小学教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否应该向外转,借助大学教师的优势,让他们从理念分析、价值判断等多个角度来提供支撑与帮助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第四章继续教育指出,“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组织开展继续教育。[2] ”由此可看出,农村小学理应借助高校,让高校智囊团、思想库优势,为农村小学教师这一“人力资源”的能力得到快速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这也是在职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途径。

3.2. 高校资源直接服务于基础教育改革

一般认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当代高等院校的三大主要职能[3] 。先进的资源要促进生产的发展,那么高校就应该将先进的资源应用于一线生产。小学教育就是这个一线生产的一个车间,让高校服务于基础教育,与小学教师互动,提升从事小学教育人才的素质,就能促进基础教育之小学教育的发展。

高校的教师,这笔优秀的人力资源,拥有众多的优势深深吸引着农村小学。如:学科领域多、学科理论扎实、专业水准高、科研能力强、教育眼界广、教育思想前沿等等优势,他们较高的学术声望和较广的人脉资源,这些都是农村小学教师未有的。高校教师可以为师范生、研究生、博士生提供导师型服务,也可以为职后的教师提供服务。让高校专家服务于基础教育改革,成为农村小学教师的导师是完全可行的。

3.3. 搭建农村小学教师终身学习“立交桥”

《纲要》指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2] 。”高校与农村小学联姻,这是纵向衔接。高校服务基础教育,就是服务于明天的教育。对农村小学开展继续教育,高校专家成为农村小学教师的“导师”,提升教师培训的质量,这对于打造一个梦想“高校与村小携手,低起点高水平促教师发展”是一件辉煌而有意义的事情。

放眼看去,美国的教师教育观也认为:“培养新教师和对在职教师的培训是大学和中小学的共同责任。”“PDS学校特别强调的就是中小学的质量改善和大学教学改革的共同推进,即对两个合作组织大学和小学都有利,既满足大学培养新教师应获得中小学教育实践的支持,也迎合中小学企盼用先进理念引导教师教育向纵深发展,改善学校教育质量的愿望。[4] ”联姻高校,服务基础,互动才能互赢。

4. 教师专业化发展“导师制”的功能

(1) 导学,夯实基础

书籍导学——利用高校专家学科专业强、涉猎广的优势借“眼”,引导农村小学教师群体的学习。信息时代,书籍再不是封闭的,面对众多书籍如何选择?这就需要从高校借“眼”,让高校教师推荐一批实用性、前沿性,有助于提升教育激情,转变教育转变的书籍。这些学习应涵盖教学专业,本体性知识,即小学各学科专业知识、与该学科交叉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心学理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等;其它学科,如哲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等。促使教师群体多读书,改变教师不读书或者不知道读什么书,知识更新慢的状况。高校专家还可建立各种专题资源库(如教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精品课程、教学名师的授课录像等),开设博客,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5] 。引领农村小学教师从大学接受新思想与新知识,在知识的传承中厚积薄发,发现真理,追求创新。

讲座导学——利用高校专家接触前沿信息多、交流机会多的优势推动农村小学教师个体的学习。高校专家经常会有讲座,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就可以交给农村小学教师来做,让他们来当助教。比如让他们来做课件。一份讲稿凝结着智慧,做课件的过程就是学习智慧的过程,读、做、搜集资料,还会时常反思这种理念与自己的实践之间的异同。讲座课件潜移默化冲击着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同时自然地习得一些语言的表达方式。高校专家的话语权除了他们对领域的深刻认识,也来自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农村小学教师如果有这种学习机会,能够帮助高校专家做一些基础性的辅助工作机会,得到他们的间接指导,对接触教育的前沿信息,逐渐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大有裨益。

(2) 导研,走创新路

课题研究导研——利用高校的教科研优势引导农村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高校在教育科研方面成效是显著的,他们的教育科研具有规范、专业、精准等特点。而专业的教育研究对于小学教师来说还是陌生的,许多教师不知道如何做。大多数教师第一学历是中师,他们可能连做课题的基本程序都不懂,更不懂得如何出成果。即使有做课题的教师也是懵懂的,需要走过很长的路才知道做课题研究是怎么回事。如果高校教师能引领农村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将大大缩短教师成长之路。他们会在跟着导师的学习中快速进入角色,把握做课题的基本要领。高校专家引领农村教师热爱教学、追求真理,从而改善教师的思考,促进他们在一线的教学中去研究,丰富他们的认识,燃起他们的教育激情,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积极心态。

论文撰写导研——利用高校的学术优势提高农村小学教师论文撰写的能力。高校教师还可定期对一线教师的论文撰写进行辅导。围绕在高校教师身边的研究生也可以对一线教师进行论文撰写辅导。现在一线的农村小学教师,当他们在论及经验时能说出一大箩筐,而要他们梳理经验写成论文却是难上加难,杂志上难以看到农村学校教师的文章。走出写作的困境,除了教师自身努力外,高校教师开展论文辅导,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和指导,教给小学一线教师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思路,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提升经验,给小学教师外在的压力与动力,使教师能主动的参与到写作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反思锤炼能力及写作水平。条件成熟的时候,导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平台让一线教师的文章发表,让他们看到成功从而信心百倍的去努力反思及写作,凝结自己的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些零散的反思会在教师们不断总结与推敲中融汇成一条文字之河,发出动听的声音。那些成功的论文,会帮助农村一线教师寻求他们的话语权,提高教师主动发展的内驱力。

教学咨询导研——利用高校专家多的优势开展“教学咨询”。高校专家类别多,可以在小学教师中开展“教学咨询”活动,及时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困惑或难题。教学咨询的内容可以涵盖多个方面,如班主任工作、学科教学、学生心理问题咨询、家长工作咨询、学校发展咨询等,无论哪一方面出现了问题,高校总有资源提供这方面的帮助,他们能充当好农村小学教师的导师,在提供教学咨询服务中提高教师追根溯源的能力。高校教师也要尊重一线教师,善于去发现他们教学中的研究的生长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教学咨询”,帮助教师梳理问题找到答案。

(3) 导行,实践历练

在小学教育一线教学——利用高校学科优势指导教师大胆实施改革。高校专家有丰富的理论素养,小学教师有丰富的一线实践,高校专家可以对小学教师的课堂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理论问诊实践,深入指导、改善实践。重点放在如何优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上。采用专题式、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方法引导教学[6] 。

特别是对小学教师课堂的跟进指导是一种极具针对性的方法。由小学教师现场提供一个课例,高校专家进行点对点的课堂辅导,帮助教师去发现课堂中的问题,关键是找到相应的理论来阐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如何提高有效性。所谓旁观者清,拥有丰富理论水平的高校专家在旁观者的角色里更能清醒而理智地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给出恰当的答案,为教师课堂水平的提高解惑。

在高校一线教学——利用高校课堂的优势,指导农村小学教师参与大学课堂的讲学活动。小学教师面临的对象都是些儿童,如果能走进高校面对专科生、本科生进行讲学,兴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名曾经给成人电大班上过的课的小学教师这样说:“很紧张,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我花了更多的心思去备课。而看到大学生们听得那样专注,我找到了专业的认同感。”从面临一个个渴求新知的儿童到面临一批有自己思想的成人,教师们对自己的要求提高了,成就感增强了,于是,个人的成就动机和对教师职业的信念增强了。教师有这样的专业训练和专业发展机会,在模仿、研习中,逐渐获得经验,在两种教师角色的切换之间,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技巧,提高教学的含金量。

高校专家,这一人力资源的言传身教,这一导师的潜在影响,他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而在于会引导他们成为学习者、反思者、研究者,问题的解决者,给教师提供不断自我发展的机会,让他们不断向本岗位、本学科的前沿靠近。因此,高校教师成为农村小学教师的导师,是有可操作性和有意义的。

让高校专家成为农村小学教师导师,势在必行。一位美国学者这样认为:不要把人才当作是一个水库,应该当作一条河流来管理;不要期待它不流动,而应该设法管理它的流速和方向。高校教师这一人才,在向上流动进行高层研究时,也可以向下流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导师,建立学习共同体,这加速促进教师的成长。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