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Art Research Letters
Vol.2 No.4(2013), Article ID:12626,4 pages DOI:10.12677/ARL.2013.24009

Introduction to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unde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Art of Classroom Teaching New Exploration

Lingling Cao

Dafeng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 Experimental Junior Middle School, Dafeng

Email: 947589841@qq.com

Received: Jun. 1st, 2013; revised: Jun. 15th, 2013; accepted: Jun. 20th, 2013

Copyright © 2013 Lingling Cao.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ABSTRACT:

Art classes with human nature,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art classroom, enrich the traditional paper files and increase the growth of electronic image files to broaden art exhibition space with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academic knowledge by setting subjects benefits. The art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should cultivate students’ subject consciousness, encourag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inspire them to explore, and constantly go beyond themselves. Art teaching should not only stay in the classroom, but need to explore the scientific penetration of local culture with a full range of aesthetic, use platform skillfully to extend the art classroom and make life full of beauty.

Keywords: The Fine Ar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ndependent Inquiry; Innovation

浅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新探索

曹玲玲

江苏省大丰市实验初级中学,大丰

Email: 947589841@qq.com

摘 要: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美术课堂教学,通过丰富传统的纸质成长档案并增加电子图片档案,拓宽了美术的展示空间。融合信息技术及各学科知识,集众家之长。初中美术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不断超越自我。美术教学不应只停留在课堂中,应探索科学渗透地方文化,配合全方位的美育,巧用平台,延伸美术课堂,让生活充满美。

收稿日期:2013年6月1日;修回日期:2013年6月15日;录用日期:2013年6月20日

关键词:美术;信息技术;自主探究;创新

1. 引言

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多种课堂新模式下逐步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学生是美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美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在现代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可以在教室里身临其境的感受艺术的魅力,师生共同感悟美术的真谛。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美术课堂教学,真正贡献是不仅让学生获得视觉、听觉的愉悦性,还要让学生拥有一整套的美术审美体系。美术教学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检验美术教学的重要标准,也就是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学习是否有收获。这就需要我们在初中美术教育的领域里,了解、认识并改进美术教学,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创设有效的学习过程,通过课堂教学的新探索,促进学生的情感、智慧及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学生发展的舞台,让学生和教师一起进步。初中美术课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都是十分有益的[1]

2. 融合信息技术及各学科知识,集众家之长

2.1. 信息技术帮助美术成长档案的动态形成

结合美术学科的视觉特点,习作画本的画幅太小,在展示过程中,无法确保每位同学完全欣赏到,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用数码相机翻拍学生作品,在下节课上课前,用电子白板展示评价作品,即能温故美术知识,又能起到促进本堂课的课堂作业的更加精彩。我校大的教学背景是“争先创星”,在美术学习中,每个星代表作品中表现优秀的一个方面,如:创新之星(有创新精神、画面新颖独特)、能力之星(代表学生在作品表现能力上有进步)、果敢之星(表现作品大胆、肯定)、至美之星(画面传达出唯美至美的意境,给人以愉悦的美感)、效率之星(作业完成是否及时且有质量)。每半学期,我们在校园网上举行一次网络画展,每位同学注册并评价自己欣赏的画作,投出的每一颗星都是对同学的肯定评价,同学相互之间形成无形的鼓励。教师也参与网络评价,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通过网络形式呈现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点滴积累中每位同学都形成了自己的美术成长档案,成为学生们初中生活的美好记忆。

2.2. 借助信息平台及各科知识激发 学习美术的兴趣

我们应该凭借多媒体信息技术平台,拓展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兴趣,主动参与课堂,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初中的各科文化资源,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如近几年,通过综合各科知识教学活动中,我发现: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学生受到丰富多彩的图像视觉冲击和启示,色彩斑斓的视觉享受,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对很多现阶段学习的语文、物理、历史、地理知识都有了更透彻的领悟。再者,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老师能够充分运用网络的资源来教学,学生在网络的世界里能够快捷地获取知识,节省时间,接收广阔的信息量,便于学生收集资料,筛选信息,课外兴趣小组实践中操作计算机,在计算机上可以利用一些软件很方便地设计和绘画,联想创作,省时高效。综合知识的融会贯通,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2]

3. 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使课堂更生动

3.1. 电子白板触摸屏的使用

在新教材《熟悉的物品》中,对于静物的构图,透视的规律,学生一直很难把握,我使用了每个班的电子白板,通过播放静物图片,请同学到电子白板前,用手亲自画画轮廓,拉出透视线,学生对这种现代化信息的技术很感兴趣,体现了课堂中师生的合作互动,同时美术构图、透视规律也熟记于心。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指引学生领略各种艺术形式,如线描写生教学的示范、色彩教学的演示、水墨画的技法表现、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和临摹大师的作品等等都可以配合使用。利用电子白板辅助课堂教学环节能促使情感的共鸣,以《端午节》为例,通过几段视频的播放,同学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民族特色的一脉相承,激发了他们自主地传承中华文化,为美丽的中国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3.2. 小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在美术课堂中,互动不可缺少。网络上有很多抽号的小游戏,受之启发,用同学们在《关注你、我、他》中画的同学肖像,制做一个flash的程序,大屏幕滚动的同时,同学们喊停,画面定格在同学相互画的肖像上,课堂互动的同学随机产生。既让同学猜到肖像画的主人,又增进了同学的友谊,更有效的活跃了美术课堂的气氛,改善了同学们不好意思举手的课堂尴尬氛围,此后的美术课堂,学生都觉得参与互动是幸运之星。

3.3. 现代化信息技术让绘画有更多形式

在《以刀代笔》课堂拓展环节讲解了Photoshop CS中滤镜的使用,版画效果,同学们举一反三,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电脑绘画作品。在母亲节将到时,用电脑绘图工具,插入同学们和母亲的合照,配上温馨的图片、话语,电子贺卡寄到母亲的邮箱,表达感恩之情。随着校园文化节更多艺术形式的融入,很多同学开始尝试摄影,在《变迁中的家园》的渐渐远去的教室,专门开设了一节实践课,以小组合作为媒介,拍摄自己熟悉的校园,并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后期合成,润色。同学在“乐学”中通过实践把很多美术专业知识轻松掌握。

4.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不断超越自我

4.1.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美术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美术课教育以传授技法为目的,一味的临摹,无利于学生接受,反而起抑制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在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设计和组织好符合学生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才能实现知识向智能的转化。在初中美术教材第14册第10课《中国古代书画(一)》的教学中,我成功的尝试了“平等互动,自主互助”课堂模式,收到很明显的效果。在我的讨论问题“结合自己对中国书画的领悟谈谈如何传承中国古代书画”刚列出来时,同学有些思想的禁锢,当教师用肯定的话语鼓励大家时,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展现大幅清晰的中国书画作品,大家有感而发,非常迅速的投入到课堂互动环节中来。在全球信息畅通的网络时代里,中国的艺术家们能更多地吸收和借鉴西方艺术流派的精华,达到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发扬光大的目的。在全世界范围内,宣传中国古代书画,走向国际,成为灿烂的世界文化遗产。当他们自己主动探究,相互合作下形成的观点,我相信印象一定极其深刻,尤其是得到全班热烈掌声的同学们的观点。这些观点也会形成他们以后的行为准则,陶冶学生们的优良品行。

4.2. 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谐美术课堂强调师生之间是对话与沟通的关系,双方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充分运用交流策略,促进学生思考和体验,达到课堂的最优化。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不断交流中进行,体现在师生和生生的关系上是一种互动的关系。美术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活动激发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题人格,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自身的发展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力量去认识世界。例如:在16册《端午节》这一节课中,很多同学选择的鸡蛋彩绘,但大多数同学带的鸡蛋是没有清空的,不易于保存,我启发学生在鸡蛋底部敲个小洞,适着把鸡蛋壳清空,在课堂上,我惊喜的发现,有同学找到了更加完美的方法,用注射器注射空气,鸡蛋里就清空了,只有一个针眼留在鸡蛋上,彩绘后非常好看,同学的创作热情也调动起来了,手工制作非常精美。很多真知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尤其是面对青春飞扬的初中学生。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3]。例如引导学生参加市委宣传部的“我爱家乡风光美”为主题的美术大赛,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留心观察自己的生活住所,城市环境周围,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利用电子白板讲解一些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欣赏了一些国内外优秀的风景画作,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能体现家乡环境美;有的同学说楼层的林立能够体现都市的美;还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天大遍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品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美术赋予学生的则是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善感的心。

5. 延伸美术课堂,让生活充满美

5.1. 渗透地方文化

初中美术课程内容应选用代表地方或民族特色文化,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特别是针对初中的学生来说,而应该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是在了解和掌握一定技能的同时,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以真正的做到美育教学。美术教学除了要进行造型技能的训练外,更要有人文底蕴的烘托,许多课都能深挖其中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在学习美术技法的同时了解了更多的文化知识,丰富知识结构。例如:《变迁中的家园》中,借助信息技术的平台,融合家乡的特色,使同学们认识到家乡麋鹿的灵性,施耐庵留下的水浒文明,还有一系列蓝色之旅,如海洋科技馆,珍禽园,异国风情小镇等等,同学们都迫不及待想用画笔、摄影等方式去赞美美丽的家乡。

5.2. 全方位的美育

美术欣赏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应多时空、全方位地进行。例如,从网络画展到举办实体美术作品展览,每年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邀请网络画展中人气最高的“人气王”参加书画作品展,手抄报,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从网络画展以及校园书画展中推举出来的同学被聘为校园橱窗展览的特约小画家,专栏展出自己的作品,其他优秀作品,推荐学校收藏,颁发证书,画室展出。每学期组织“人气王”参加各类美术比赛,增加美术课的实用性,使更多的同学站在了各种国家、省级比赛的领奖台上。

美术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认真上好每堂课,积极参加各种课堂、基本功比赛,把优质课中的精神应用到常态课堂中,把其他县市优秀的经验融会贯通到自身的教学中,教学相长,在积累中做学生成长的见证人。

5.3. 巧用“校讯通”,做到美术课堂万事俱备

初中美术课每班每周的课时少,间隔时间长,有时难免有同学忘记带工具材料,我利用“校讯通”平台,及时问好家长,邀请家长进入校园网,关注网络画展以及投票以及需要学生带的工具材料,确保美术活动的顺利进展。真正做到家校联合,共创美好校园文化。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教育应超越狭隘的经验、习惯的思考、常规的模式、乃至于新颖的技巧,从一个更广阔、更深邃的空间来大胆地尝试和探索,深入地观察和实验,寻找和追求美术教学的理想境界。美术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要厚积而薄发,要从文学、诗歌、音乐等方面汲取营养,开扩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应该适当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身心感受得到释放,有一种学中有乐,乐中有学的感受。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是精彩的体现,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激活每一个学生潜在的素质。总之,在教学中,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建立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调整和采用信息技术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多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探寻究理的氛围和自由表现的机会,并以美术学习活动的多样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术课堂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畅享成功的乐趣,课堂上多一点欣赏鼓励,多一点期待关注,多一点尊重宽容,多一点征询探讨,多一点浓厚的人情味,为学生的美术创作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建构,我们的美术教育将会陶冶学生一生的艺术修养[4]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杨建滨 (2003) 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2]       万伟 (2004) 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 教育科学出版社, 北京.

[3]       徐丹旭 (2011) 美术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重庆.

[4]       常锐伦 (2000) 美术学科教育学.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