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06 No.01(2018), Article ID:23492,6 pages
10.12677/ML.2018.61002

Research on the Omiss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Fu Sheng Liu Ji (Lin Yutang’s English Ver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Jiayan Yu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Jan. 1st, 2018; accepted: Jan. 15th, 2018; published: Jan. 23rd, 2018

ABSTRACT

Many readers from home and abroad adore Fu Sheng Liu Ji after it wa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by Lin Yutang in 1935. Fu Sheng Liu Ji is an autobiographical essay written by Shen Fu who was a great writer in the Qing dynasty. There are many culture-loaded words in this book. Lin Yutang employed many strategies in his translation. The author employs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studies the omission of the culture-loaded words in Lin’s English version by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quantitative method and qualitative method. It found that the culture-loaded words in Fu Sheng Liu Ji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in accordance with Nida’s classific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Besides, the author concluded three translation rules on these different types of culture-loaded word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make translators access to omission and help them employ appropriat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Keywords:Fu Sheng Liu Ji, Culture-Loaded Words, Omission

从功能对等论视角看《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省译处理

俞佳艳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18年1月1日;录用日期:2018年1月15日;发布日期:2018年1月23日

摘 要

自从林语堂先生于1935年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后,该书备受国内外读者喜爱。《浮生六记》是沈复创作的自传体随笔,书中有很多文化负载词,林语堂在翻译时做了很多巧妙地处理。在本文中,笔者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英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省译。研究发现,《浮生六记》中的文化负载词可根据奈达对文化负载词的分类方法分为五类,且笔者根据不同类型的文化负载词,总结出了三条翻译规律。希望本论文能够帮助翻译工作者更好的了解省译,在翻译时选取合适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浮生六记》,文化负载词,省译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浮生六记》是清代作家沈复创作的自传体随笔,文风率真质朴,直抒胸臆。该书有别于其他爱情小说之处体现在其题材和描写对象上。沈复以深情直率的笔调叙述了夫妻闺房之乐与夫妻真情,而我国古代的爱情小说大多叙述男女婚前的爱情。机缘巧合下,林语堂先生偶然间在书摊上发现了《浮生六记》这本书,书中的人物、情节、文字深深打动了林语堂,并让他甘愿耗费大量精力译为英文。林语堂先生在翻译界久负盛名,曾先后在美国、德国留学,抗战期间,他长期寓居美国从事英文著译等工作,至1966年返台湾,又曾在香港任教 [1] 。他在海内外声誉很高,大力促进了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他用英语创作的一系列作品轰动欧美文坛并且影响深远。《浮生六记》是林语堂先生最见功力的译作,他自称前后易稿不下十次,在英国的杂志发表后颇受推崇 [2] 。由此可见林语堂版的英译本比较权威,因此,笔者选择这一版本进行研究。另外,《浮生六记》中存在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这无疑增加了英译的难度。而在林语堂的英译版中,笔者发现了他独到的翻译技巧,如直译、解释、省译等等,本文主要研究林语堂英译版中文化负载词的省译现象。翻译的省译是指对原文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删减甚至不译。文化负载词,顾名思义,是指包含一定文化内涵或在一定的语言背景下承载了特定文化意义的词汇,这类词汇具有促进跨文化交际的作用。以期对其他古代文学作品的英译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对文学作品翻译的教学带来启发。

2. 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一直热衷于研究林语堂先生的英译版本以及其他英译版。截至2011年6月14日止,文军和邓春在中国知网CNKI上检索到《浮生六记》英译研究相关论文121篇,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上检索到相关论文183篇,其中重复86篇,综合共218篇论文 [3] 。他们将这些论文分成七大类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总括性述评13篇,译者研究45篇,翻译策略研究51篇,译本对比研究21篇,文化视角的研究50篇,文学视角的研究24篇,语言学视角的研究14篇 [3] 。在2011年以前的这些论文中,研究翻译策略的论文数量为51,占据23.39%,而这51篇论文中仅有11篇研究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在《浮生六记》英译本中所体现出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3] 。他们发现2011年以前的相关论文中,大部分学者任意引用英译中的例子进行讨论和分析,引用例句缺少科学性,降低了研究可信度。而且所选的例句重复性较大,使得研究过于单一。

从文军、邓春的综述看,笔者发现过去对《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的翻译策略的研究偏向于定性研究。在文军、邓春回顾2011年之前的研究后,笔者决定观察2011年至今这段时间内学者对《浮生六记》林译本采用定量研究的现状。于是,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上检索“《浮生六记》,定量”,发现论文数量并不多。从研究方法看,曹微微在《<浮生六记>林本的显化及其翻译策略》一文中指出她用定性的分析方法辅以一定量的定量阐释,对英译本中语言的衔接形式、文化意义、翻译策略进行探析,发现译本中显化现象是明显的 [4] 。张珺在《忠实源于文本,阐释源于文化——从<浮生六记>译本看林语堂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一文中通过定性研究的方法,引用译文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句来论证林语堂的翻译策略,但是他没有做定量研究。从理论角度看,大部分学者是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林译本中的翻译策略,也不乏学者从特别的视角进行研究,如语气隐喻视角,文化语境顺应角度。

综上所述,尽管对《浮生六记》的研究众多,但是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对林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省译现象进行统计的研究较少。而且鲜有学者专门研究林语堂翻译策略中的省译一方面。因此,笔者决定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着重讨论《浮生六记》林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省译现象。

3. 理论框架

3.1. 理论框架

本文结合了奈达(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对《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省译进行研究。奈达在《翻译科学初探》一书中提出了形式对等与功能对等 [5] ,但是人们对“形式”与“功能”这两个词误解颇深,导致该理论备受非议。当时人们强调翻译的功能,于是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中指出译文的信息需要和原文的信息有着最自然最接近的对等,且译文接受者对译语信息的反应和原语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相同 [6] 。功能对等理论能够指导译者翻译文化负载词时使译文接受者对译语信息的反应和原语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相同。笔者选择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因为该理论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有显著的指导意义。另外,奈达在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一书中对文化负载词进行分类,包括生态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 [7] 。社会文化负载词指民族习俗、社会阶级、人际称呼、行为活动等。宗教文化负载词指某一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传统、宗教制度等等。物质文化负载词指某一文化中的食品、服装、交通、生产工具等等。生态环境负载词一般指地理、生态环境、气候、山川河流等。本文将参考奈达对文化负载词的分类方法,对36处省译的文化负载词进行分类,并逐类提供例句及解释。

3.2. 研究问题

《浮生六记》中有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林语堂先生在翻译时针对文化负载词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但是,考虑到外国人对中国文学作品中描述的事物了解不多,林语堂在翻译时对文化负载词进行了很多的解释和脚注。那么,对此,笔者提出问题:针对何类文化负载词会采用省译呢?

3.3.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笔者先将《浮生六记》中英文中的文化负载词及其英译找出,再对英译中的省译现象进行分析。为了确保所找出的文化负载词的准确性,笔者与另一学者合作,共同将英译本与原文进行对照,逐句检索,找出文化负载词及其英译。

4. 研究结果及讨论

4.1. 研究结果

在《浮生六记》中,笔者共找出379个文化负载词。笔者仔细校对中英之后发现在这379个文化负载词中的确存在省译的现象,且省译处共有36处。参考奈达的分类方法,这36处省译的文化负载词可分为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这四类(见表1)。

4.2. 省译分类及例句

首先,社会文化负载词指民族习俗、社会阶级、人际称呼、行为活动等,包括“乙未”、“乾隆”、“媳妇”、“妇道”、“圣驾”、“春祭”(类似“乙未”这类表年代的词不一一列举)。

例句1:至乾隆庚子正月二十二日花烛之夕,见瘦怯身材依然如昔,头巾已揭,相视嫣然。

Our wedding took place on the twenty-second of the first moon in 1780. When she came to my home that night, I found that she had the same slander figure as before. When her bridal veil was lifted, we looked at each other and smile.

在这句译文中,译者在两处进行了省译,一处是“乾隆庚子”,另一处是“花烛”。译者将直接用公元纪年1780来翻译“乾隆庚子”,并未译出皇帝年号。公元纪年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我国从公元1912年起采用西元的月、日,同时实行中华民国纪年法。干支纪年是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次对应而组合成的甲历纪年法则,每六十年为一个循环周期,一般称为“六十甲子”,又称“一花甲子”,或“一甲子”,古人用来表示年、月、日和时辰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8] 。干支纪年法历史悠久,且概念复杂,如果翻译出来,势必会致使读者感觉概念混乱,增加读者的阅读障碍。而翻译成公元纪年法“1780”既能准确的翻译又能达到功能对等的效果,使读者明白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

例句2:汝至汝家,须尽妇道,勿似汝母。

When you go to your new home, you must be a better daughter-in-law than your mother.

原句中的“妇道”在译文中没有体现。妇道是中国的传统表达,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三从四德的妇道之说。但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就开始兴起女权主义,妇女强烈诉求在教育、政治、经济上与男性平等。林语堂先生于1936年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当时西方的女权主义方兴未艾,人们并没有妇道这一概念。为了更好的让西方读者接受译文,且能正确的理解原文的思想,译者并没有翻译“妇道”一词。

第二,语言文化负载词包括“粉汗盈盈”、“沙叱利”、“颠沛流离”、“青焰荧荧”、“俗笔”、“莫逆”、“掀衾揭帐”、“武陵园”。

例句1:悄然入室,伴妪盹于床下,芸卸妆尚未卧,高烧银烛,低垂粉颈,不知观何书而出神若此。

Table 1. The omitted culture-loaded words in Fu Sheng Liu Ji

表1. 《浮生六记》中经过省译的文化负载词

I went in and saw Yun’s bride’s companion was taking a nap down in front of our bed on the floor, while Yun has taken off her bridal costume, but had not yet gone to bed. She was bending her beautiful white neck before the bright candles, quite absorbed reading a book.

在此句中,译者没有译出“粉”字。因为此处的“低垂粉颈”只是描述陈芸坐在床边低着头看书的娴静状态,“粉”字其实是描述陈芸肤白貌美,并非指粉色,因此译者省译不译。这样翻译能使译文的信息和原文的信息有着最自然最接近的对等。

例句2:皆责以昨晚之逃。余曰:“无他,恐公等掀衾揭帐尔。”遂同归寓。

I hastily put on my gown and got up to meet them, but was scolded by everyone for deserting them last night. “I was afraid of your people teasing me at night and was only trying to get a little privacy,” I explained. Then we got home together.

这句译文中,译者没有将“掀衾揭帐”的字面意思翻译出来,而是采取了省译,翻译为了“trying to get a little piracy”。这样翻译能传达出原文想传达的意义,译文中的概念和原文中的也能对等。

例句3:余乃蹲身细瞩,于千竿竹中隐隐见乱石墙舍,径拨丛竹间,横穿入觅之,始得一门,曰:“无隐禅院,某年月日南园老人彭某重修。”众喜,曰:“非君,则武陵源矣!”

I then bent down and looked carefully and descried some rocks and temple walls and buildings behind the thick bamboo grove. Brushing past the undergrowth on our way we struck across and reached a gate, where a signboard read,” The Temple of Candour rebuilt by Mr. P’eng, ‘Old Man of South Garden,’ on such-and-such a date.” They were all delighted and gave me full credit for finding the place.

该句最后的“武陵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句为:“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在《浮生六记》这句话中,作者想表达的是险些像《桃花源记》中所记载的,在世外桃源中迷路。然而,西方读者未必读过《桃花源记》,也不明太武陵源暗指的含义,如果译者将武陵源作为地名翻译出来,肯定会让读者感到困惑。因此,作者选择省译,而翻译为“gave me full credit for finding the place”,将对沈复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

第三,宗教文化负载词指某一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传统、宗教制度等等,包括“青君孙女”、“神”、“来世”。

例句:“他生未卜此生休”,两人痴情,果邀神鉴耶?

“Ended is the present life and uncertain the next,” as the poet says. I wonder if God will listen to the prayer of us two silly lovers.

在这句话中,译者直接将“神”翻译为“God”。然而,原句中的“神”指代的是月老,译者没有将月老译出。而且原文中的神和西方人崇拜的神意义不同,但是译者并没有对原句中的“神”进行解释,而省译了对“神”的解释,直接翻译为“God”。这样处理有一大好处,就是方便读者理解,使读者阅读译文时能产生同样的阅读感受。

第四,物质文化负载词指某一文化中的食品、服装、交通、生产工具等等,包括“笙箫”和“罗衫”。

例句:司事者或笙箫歌唱,或煮茗清谈,观者如蚁集,檐下皆设栏为限。

The people there would sing or play music, or gossip over their tea-cups. The audience stood around in crowds to look at the show and there was a railing at the curb to keep them within a certain limit.

这句话中,译者省译了“笙萧”。第一,笙箫是一种乐器,且西方国家并没有这种乐器,如果译者翻译出来或者进行解释,读者未必了然。第二,此句中,原作者主要想表达大家奏乐唱歌,至于用何种乐器并不重要。因此,此处省译而翻译为“sing or play music”,既能让译文接受者对译语信息的反应和原语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相同,而且能让译文中的概念和交际功能要与原文一致。

第五,生态环境负载词一般指地理、生态环境、气候、山川河流等等。然而,这36处省译中并没有生态文化负载词。至于笔者将“武陵园”列入语言文化负载词中而非生态文化负载词中是因为在原文中“武陵园”并不是指一个地名,而是作者沈复的友人借用《桃花源记》中武陵源的典故,表达他们一行人险些迷路。

4.3. 结果讨论

经过仔细观察,笔者发现译文中对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有三条规律。第一,生态文化负载词全部保留。第二,在其他四类文化负载词中,对于西方完全没有的且无需翻译的概念,直接省略不译。第三,在另外四类文化负载词中,有些文化负载词有必要翻译,但完全将原意翻译出来可能会造成读者的困惑,对于此类词可以只译出主要意思。

那么,省译的原因是什么呢?对原文中的部分文化负载词进行省译,并不是对原文的不忠实。原文中被省译的文化负载词蕴含着强烈的中国文化,而这些文化在西方国家中不存在,译本受众并不理解这些文化负载词所包含的意义。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译文的信息需要和原文的信息有着最自然最接近的对等,且译文接受者对译语信息的反应和原语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相同。如果译者强行将这些文化负载词翻译出来,反而会给译文读者带来不必要的阅读负担,甚至可能给读者带来困惑与不解,造成译文阅读的障碍。《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写此书是为了记录自己与妻子陈芸从生活幸福到命运多舛的漂浮人生以及自己一生的游历,想向读者传达的是自己漂泊无依的动荡生活。将原文中的部分文化负载词省译,并不会影响作者想传达的思想内容。因此综合这两个理论角度考虑,这36处文化负载词的省译也是有理可据。

但是,在36处省译中,笔者并未发现将那些不想让外国人了解到的文化内容省译翻译。然而,笔者认为有些文化负载词可以采取省译的翻译策略,如“小脚”、“童媳”、“叩首”。这些文化概念应属糟粕,翻译出来未免会影响我国的文化形象,可以省译。

5. 结论

本文探讨了《浮生六记》林语堂先生的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省译现象,通过定量与定性想结合的分析方法,笔者发现译本中确实存在省译的现象,且这些省译都有其意义。正确的省译能使译文更顺利地为读者接受,能更好地传播原作者的思想。林语堂先生的译著对翻译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者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本文的研究也希望能帮助翻译工作者更好的了解省译,在翻译时选取合适的翻译策略。

文章引用

俞佳艳. 从功能对等论视角看《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省译处理
Research on the Omiss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Fu Sheng Liu Ji (Lin Yutang’s English Ver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J]. 现代语言学, 2018, 06(01): 8-13. http://dx.doi.org/10.12677/ML.2018.61002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25.

  2. 2. 沈复. 浮生六记[M]. 林语堂, 译.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1.

  3. 3. 文军, 邓春. 国内《浮生六记》英译研究: 评述与建议[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10): 56-60.

  4. 4. 曹微微.《浮生六记》林已本的显化及其翻译策略[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26): 94-96.

  5. 5. Nida, E.A. (1964) Towards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 E. J. Brill, Leiden.

  6. 6. Munday, J. (2008)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Taylor& Francis e-Library, The UK.

  7. 7. Nida, E.A. (1993)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Shanghai, 91.

  8. 8. 曾鹏.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对应技巧[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5(3): 103-107.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