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ilosophy
Vol. 08  No. 01 ( 2019 ), Article ID: 29189 , 6 pages
10.12677/ACPP.2019.81001

Taiji Philosophy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Xiaoyu S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Feb. 17th, 2019; accepted: Mar. 3rd, 2019; published: Mar. 11th, 2019

ABSTRACT

Taiji culture i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Taiji philosophy is a philosophical thought that has been passed down to the Chines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Taiji concept is the genetic gene of Chinese culture. Tai Chi thinking is a way of thinking that the Chinese view the universe, nature, society, groups, themselves and others. It is the password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 interpret the universe, the world, and itself. The natural thinking of Taiji and Heaven and Man makes the Chinese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changing thinking of Taiji is complementary and makes Chinese culture have strong inclusiveness and sharing. The reverse thinking of Taiji Yinyang interaction can make Chinese people in the peace of mind, “taking peace of mind” and “preparing for the rain” can also make the Chinese people in the midst of hardships, “there is no way to reconcile the mountains and waters, and the villages will be bright and clear.” For the Chinese, Tai Chi is culture, philosophy, movement, and management. Tai Chi has both an all-encompassing complexity and a unity of Yin and Yang harmony.

Keywords:Taiji Philosophy, Complementary and Inclusive, Contemporary Value

太极哲学及其当代价值

宋笑宇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19年2月17日;录用日期:2019年3月3日;发布日期:2019年3月11日

摘 要

太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太极哲学是中国人历经几千年流传至今的哲学思想,太极理念是中国文化长盛不衰的遗传基因。太极思维是中国人看待宇宙、自然、社会、群体、自己和他人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解读宇宙、世界、自身的密码。太极天人合一的自然思维让中国人十分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太极对立互补的变化思维让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共享性;太极阴阳互动的逆向思维既能让中国人在安乐中“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又能让中国人在困苦中“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于中国人而言,太极是文化、是哲学、是运动方式、是管理理念。太极既具有包罗万象的复杂性,又呈现出阴阳和谐的单一性。

关键词 :太极哲学,互补包容,当代价值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与一种古老不衰的哲学思想有关,这就是太极哲学。太极哲学作为中国人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及管理思想,几千年来默默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中,是中国文化长盛不衰的遗传基因,是中华民族解读宇宙、世界、自身的密码。中国人用太极思维看待宇宙万物的变化,用太极思维解读世事变迁,用太极思维理解自身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

2. 太极哲学

2.1. “太极”宇宙观

“太极”一词最早出现在先秦的文献中,一种说法是最早见于《庄子·大宗师》:“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庄子·大宗师》有:“夫道,……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而《系辞》则借用庄文的“太极”解释筮法。……陈鼓应在《<易传·系辞>所受老子思想的影响——兼论<易传>非儒家典籍,乃道家系统之作》一文中,也认为“《系辞》中的‘太极’概念便来自《庄子》” [1]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张岱年在《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一文中认为:《系辞》的基本部分是战国中期的作品,著作年代在老子以后,惠子、庄子以前。《易大传》的太极,当是受老子影响而略变其说。《系辞上》中的“太极”说“应在《庄子-大宗师篇》之前” [2] 。无论“太极”一词最早出现于道家还是儒家经典,“太极”这个概念广为流传都与《周易》具有密切联系。《易传》:“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的“易”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易经》这本书,第二个“易”是“道”,这个“道”的特点就是“变易”、“变化”,从这一点看,“易”即“太极”。太极意味着变化,变化是万物的终极道理,因而,太极具有了本体论的哲学意义。太极指的是万物最终的那个状态,这个状态包含着阴和阳两种相互对立、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可能性。太极两仪到八卦,也就是太极不断一分为二为阴阳,又不断从新的太极到新的阴阳的过程 [3] 。

宇宙万物遵循着以下产生、发展、变化的路径如图1

Figure 1. Tai Chi Sheng Liang Yi, Liang Yi Sheng Si Xiang

图1.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太极的阴阳两重属性具有相互包容、相互转化、此消彼长的特点,这一特点在太极图中具有很直观的表现如图2

Figure 2. Yin and Yang attributes of Taiji

图2. 太极所具有的阴阳属性

束景南先生在《中华太极图与太极文化》一书中写到:“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提出‘耗散结构’的普里高津曾说玻尔‘对他的互补性概念和中国的阴阳概念间的接近深有体会,以致把阴阳作为他的标记’。玻儿从‘太极图’中发现,对立互补原理早在中国的太极阴阳学说中就已经得到了精辟的阐述。他是在对微观物理世界的探索中把中国的太极学说作为一种可与原子理论相通的微观自然科学思想来接受的,他把‘太极图’看成是对微观物理世界的一种科学描述。他从太极理论中去‘找’量子力学的哲学解释” [4] 。太极分而为阴阳,阴阳合而为太极。阴阳每一个方面都以另一个方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阴,阳不能存在,没有阳,阴也不能存在,孤阳不生,独阴不长,阴阳双方具有相互渗透、吸引、融合的特性,这一特性即太极的对立统一性。

2.2. “太极”世界观、人生观

太极不仅是中国人的宇宙观,还是每天日用而不知的人生观。太极思想的核心是“变易”、“中和”,这一核心理念形成了中华文化包容、与时俱进及尚中尚和的特点。

2.2.1. 与时俱进的变化观

阴阳变化、阴消阳长、阴阳转化的过程就是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万事万物始终处于此消彼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中,在一定的条件下,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动变为静,静变为动。因此,中国人从来不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强调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因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事业处于顶峰时,不能得意忘形,而是要居安思危;当事业、人生处于低谷时,强调“风水轮流转”,可能“明年到我家”,要能在危机中看到生机。

当遇到亲友过世,安慰人的话叫“节哀顺变”,强调逝去的已经无法逆转,顺应变化,接受现实。

2.2.2. 尚中尚和的包容观

《易传》主张阴阳双方采取基本平衡互补的观点,所以,儒家崇尚中庸。何为中庸?《中庸》指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5] 。中庸之道不主张扩大对立的两端,而是两端的靠近,是事物在保持自己独特性的前提下,达到“和”的状态,由此产生了保合太和的和合价值观。《易传》说:“保合大和,乃利贞”。“大和”即“太和”,指事物最和谐的状态。张载认为,阴阳二气处于高度和谐的最佳境地,阳气轻浮而上升,阴气重浊而下降,阳动阴静相互召感,如乾坤天地相互融合,孕育人类,人类诞生于天地之间,得到天地的护佑。

宋代张载、明代王夫之宣扬太和精神,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之间虽然存在着相反相争的情况,但相反相成,相灭相生,由对立运动达到的和谐是运动变化的源泉和归宿。所以,太极的最佳状态是和谐状态。要达到这种状态,就要阴阳互补、阴阳和谐、阴阳平衡。

在《易经》的内外卦中,中间的一爻如果得其位(阴爻在阴位,阳爻在阳位),称为得其位。由于处于中间,能够得到上下爻的保护。所以中国文化中有“中庸”、“中和”、“中正”等人生智慧。

在天地人三才中,由于人类处于天地之间,是天地相合蕴育的精华,人类是万物之灵长,所以,中华文化强调对于生命的热爱,中华文化是一种向生的文化。中华文化强调要热爱自己的生命,也要爱护他人的生命。

3. 太极哲学的当代价值

3.1. 太极思维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明代王夫之以阴阳二气合一的实体为太极,认为阴阳二气既有差异,又不相侵害,相资相济,融为一体,这种状态被称为“太和”。所以,太极思维强调对立包容、互补发展、共赢共生,正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相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习总书记接着用五个“要”系统阐述了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依存度越来越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发展,只有秉持互补发展、共赢共生,才能让世界人民获得幸福。

3.2. 人与自然和谐的太极观促进环境保护

太极的和谐观,体现在自然观上,就是“天人合一”。易学专家刘一恒先生认为,当代科学前沿孜孜追求建立能够统一各种场态、各种科学规律的“统一场论”、“统一模型”,但是,没有哪一种模型能够像“太极模型”那样,能够以最简单的“象数”结构,逼真模拟宇宙自然的本源和万物相互作用的统一规律,完美表达宇宙自然中的“和谐美” [6] 。

太极哲学认为天道、人道是同一的,人性即是天道,人类的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是一致的。《易传》中提出了“与天地合德”的天人关系的见解:“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7] 。西汉末年的刘歆认为太极是一种元气,他在《三统历》中说“太极元气,函三为一”,三是指天地人。宇宙大人生,人生小宇宙,宇宙万物各有太极,人类每个个体也是一个太极,大自然中的高山河流,就像人身上的骨骼血液,所以,太极思维强调人类对大自然的保护,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3. 太极修炼促进个人成长

在儒佛道三家中,儒家重视人伦,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佛家讲究普度众生;道家则崇尚自然,主张通过天人合一的修炼,达到长生,羽化登仙。儒家的着眼点在于入世,佛家的着眼点在于出世,道家的着眼点在于加强自身修炼以求长生不老。太极则强调顺势而变,顺时而变,依境而变,太极在有无之间,出世与入世之间,进可以成为儒家,退可以成为道家、佛家。

太极修炼的两重性还体现在自我道德的完善中。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1960年在其所著《企业中人的方面》一书中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Theory X and Theory Y),X理论相当于人性恶理论,Y理论相当于人性善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最初认为,人性中要么是全恶的X理论,要么是全善的Y理论。但是,按照太极思维,善恶就像太极的阴阳两仪一样,共同存在于人性中,不可分割,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其表现出的善恶,跟客观环境有关,也跟教化修养有关。那么,抑恶扬善就成为教育和个人修炼的目的。

3.4. 蕴含“太极哲学”的太极拳

“太极”除了具有形而上的哲学性、思想性,还具有形而下的实践性。

以太极哲学为理论基础的太极拳,被称为“哲学拳”、“智慧拳”。太极拳最早萌芽于公元500年左右的五代十国时期,成熟于明末清初。宋朝武当山道士张三丰是太极拳的集大成者,其弟子将武当太极传播至中国南北,对各派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河南陈家第九代始祖陈王廷吸收少林拳、戚继光的长拳拳法等创编了陈式太极拳,也在国内外也有很大影响。目前,太极拳四大流派陈、杨、吴、武及众多其他流派在国内外广为传播,已经成为全世界习练人数最多的运动方式,据说全世界有3亿多人在练习太极拳。世界卫生组织把太极拳列为最适宜人类运动的两种方式之一,另一种是慢跑。太极拳运动对辅助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各种慢性病、癌症具有显著效果,所以,哈佛大学医学院把太极拳作为医学治疗的辅助工具。由于太极拳既适合独自练习,也适合群体习练,能够增强习练者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再加上太极文化的丰富内涵,习练太极拳能够防止和治疗抑郁症和自闭症。

随着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太极拳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阴阳和谐、虚实相间、以柔克刚、随曲就伸、舍己从人、后发先至等人生智慧、生命哲学也传播到世界各地,正在为全人类的身心幸福做出贡献。

3.5. 太极管理哲学

太极管理的提出和推广者首推台湾的曾仕强教授、傅佩荣教授及大陆的张其成教授。他们主要从《易经》的角度来阐释太极管理、大易管理之道。真正从太极拳法的角度进行太极管理实践的,国外有德国商人伯德恩·希德布兰特和美国人Deborah Elizabeth Swain,国内则有马云。

马云还说:“西方企业管理体系是基于基督教文化,而要在中国好好做企业,还需要强大东方文化根源。我对道家、儒家、佛家都感兴趣,唯一太极是综合道家、儒家、佛家,道家是领导力,儒家是管理水平,佛家是管理人心,太极结合三层,大家练了之后其乐无穷” [8] 。

可见,太极哲学理念贯穿于中国人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中。在太极哲学的浸染下,中国人敬天修身,顺时而变。外讲求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内讲究性命双修,心性自由。正如运转不息的阴阳太极图,对立互补、包容和谐就成为中华文化的终极追求。

文章引用

宋笑宇. 太极哲学及其当代价值
Taiji Philosophy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J]. 哲学进展, 2019, 08(01): 1-6.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19.81001

参考文献

  1. 1. 朱伯矗. 易学哲学史(上册)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 49.

  2. 2. 陈鼓应. 大易集成[M].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1: 141.

  3. 3. 刘远东. 太极辩证法[M]. 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18: 18.

  4. 4. 束景南. 中华太极图与太极文化[M]. 苏州: 苏州大学出版社, 1994: 44-50.

  5. 5. 中庸[M].

  6. 6. 赵永昌. 太极哲学与人类的生态环境建设[J]. 哲学创新通讯, 2019: 24-25.

  7. 7. 易传•文言[M].

  8. 8. 中国青年网. 马云迷恋太极与李连杰办公司, 双方协商两年[EB/OL]. http://news.youth.cn/gn/201202/t20120207_1944488.htm, 2012-02-07.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