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ilosophy
Vol. 10  No. 01 ( 2021 ), Article ID: 40776 , 6 pages
10.12677/ACPP.2021.101001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异化问题的启示

张美艳

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1年1月27日;录用日期:2021年2月19日;发布日期:2021年3月1日

摘要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其《历史与阶级意识》里重要的思想构成。在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及其韦伯的合理性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其物化理论,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延续和变革。他从物化的内涵、根源、表现以及物化扬弃等方面论述了自己的物化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异化思想的新境界,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化进程加速,当代异化问题不仅在生产领域,更突出在消费领域和自然领域同时劳动形式也发生改变异化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因此重新探讨卢卡期的物化思想,探究当今人类的异化问题,并寻求解决之路,便是本文的初旨。

关键词

物化,异化,卢卡奇

A Brief Analysis of Contemporary Alie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ukacs Materialization

Meiyan Zhang

School of Marxism,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anghai

Received: Jan. 27th, 2021; accepted: Feb. 19th, 2021; published: Mar. 1st, 2021

ABSTRACT

Lukács’s materialization theory is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component of his history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arxism’s theory of commodity fetishism and Weiber’s thought of rationality, his theory of materialization is the continu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Marx’s theory of alienation. He expounded his materialization thought from the connotation, origin, expression and sublation of materialization, which opened up a new realm of Marxist alienation thought, and at the same time had some limitations. In the present er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tion, the alienation of human beings is not only in the field of production, but also in the field of consumption and the field of nature, and seek a solution to the road, is the original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Keywords:Materialization, Alienation, Lukács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虽然过了将近一个世纪之久,但是时至今日,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化的深入普及。当今异化,越来越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劳动形式也发生改变异化更具有隐蔽性复杂性,人与自然的问题也更加突出。经济危机、气候变暖、新冠病毒、贫富差距加大、盲目消费等,人类所面临的普遍异化状态并没有消除,反而加深。因此基于此时代背景重新追溯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启迪当今异化问题的解决便是本文的初旨。

2.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局限性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其《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商品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形式是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以及韦伯的合理性思想是其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他从物化的内涵、根源、表现以及物化扬弃等方面论述了自己的物化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异化思想的新境界,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对待物化的定义上用了异化的含义,没有严格区分物化异化对象化等概念;异化的根源问题上只是简单归于商品经济形式,而没有深入到问题的根源即资本主义私有制;物化的消除上寻求唯心主义的解答即通过恢复哲学的总体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而没有找到一条“实践”的道路。

(一) 物化的内涵

物化的内涵,卢卡奇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思想得出其物化概念即人自己的活动、劳动,作为某种客观、不依赖于人的东西,通过某种规律控制人并同人相对立 [1]。卢卡奇用了物化的概念但却表达了异化的内涵,这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述的异化定义有着同质性,但是一个是站在资本主义特定商品时代角度,一个基于人类整个劳动历史进程角度,同时卢卡奇没有严格区分异化、物化、对象化概念的内涵区别。随后卢卡奇又从主、客观方面揭示了物化内涵。

客观方面,卢卡奇的物化概念和马克思的“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具有同质性即:“由人产生出的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构成的世界,以及这种物所形成的规律,制约着人的活动和人相对立。” [1] 这与马克思的“人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具有同质性即:劳动者生产的产品成为一种异己的、不依赖于劳动者的力量同劳动者相对立 [3]。但是马克思严格区分了严格区分了异化,外化,对象化,和物化,在这里马克思把劳动对它的劳动产品的关系,表述出是工人对它的生产的对象性的关系,用对象化来表述,而在劳动的异化里用了外化来表述,。

主观方面,卢卡奇论述了人的劳动物化的现象即:人的劳动成为一种商品,同人相对立、被客体化不依赖于人而进行自己的运动 [1]。卢卡奇物化的主观方面,突出了人的劳动,与人相对立,这与马克的“劳动异化”具有同质性即: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因此他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 [2]。这里马克思用劳动的外化来表述异化。把外化等同于异化。

同时卢卡奇和马克思都注意到了分工是引起物化、异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卢卡奇所说,分工中片面的专门化的畸形发展,破坏了人的人类本性 [1]。“分工像在实行泰罗制时侵入‘心灵邻域’一样,这里侵入了‘伦理领域’” [1]。

(二) 物化的根源

卢卡奇认为物化的根源,源于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他说任何问题最终都会追溯到商品,任何问题的解答都会在商品的解答中发现 [1]。当商品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现象,在社会中起支配地位时,物化对社会的发展就有了决定性的意义。卢卡奇以商品为切入点,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物化现象,揭露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认为商品关系是物化产生的根源。但其分析具有表面性并没有深入到问题的根源即—私有制。

马克思在44手稿笔记本1即私有财产和劳动的关系中,认为私有财产是异化、外化劳动的产物和结果,但是人是怎么使自己异化外化的?马克思说:我们把私有财产的起源问题变为外化劳动对人类发展进程的关系问题,就已经为解决这一任务得到了许多东西。但并没有直接表明引起异化的原因,但是又论述到,工人通过劳动占有自然界,但是占有却表现为异化,劳动表现为替他人劳动,生命的活动表现为为他人的牺牲,生产的商品表现为商品的丧失,即商品转归异己力量、异己的人所有 [2]。而这个异己的力量和异己的人是谁呢?那么这就是所谓的“所有制”在资本主义社会便是“私有制”。

同时马克思在笔记本2私有财产的关系里论述了私有财产的关系“私有财产的关系潜在地包含着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的关系和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的关系,以及这两种表现的相互关系。” [2] 即劳动、资本的关系,而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被资本所控制从属于资本,资本被资本家所掌控对劳动这种资本拥有支配权那么引起物化的根源问题的答案亦私有制。同时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论述了分工是造成的异化的一个原因他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人的自己的意愿选择的分工,那么人本身的劳动对于就成为对他来说异己的、对立的力量。同时提到了分工和私有制的关系,“其实,分工和私有制是两个同义语,讲的是同一件事情,一个就活动而言,另一个就活动的产品而言。” [3] 这也同时证实了44手稿里潜藏的答案——私有制。

(三) 物化的表现

生产领域

在合理化、可计算化原则之下,生产过程被物化。一,表现在客体方面,生产过程被割裂成各个组成部分,消除了相互联系的各种局部操作的有机必然性,生产过程失去了统一性和整体性,人成为机器的一部分,人被原子化,同时生产的局部性也造成了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同一性被破坏。二,在主观方面,由于机械化的局部劳动,工人的劳动被分为局部的劳动,同他的人格的整体性相分裂,使人失去了主体性,能动性、整体性。同时工人的活动,工人的劳动力成为一种商品,成为一种与他对立的客观物质。

社会、意识领域

经济基础确定上层建筑,随着商品形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形式,生产领域的物化必然反映到政治、文化领域。法律、国家、管理制度也因此建立在合理性的可计算的基础上。所有的社会职能、程序的运行都按照合理化可计算性原则类似地被孤立地分成各个部分,相应地人的意识,需要,能力,与其整个人格相分离。物化结构从最初的生产领域到政治、文化领域,并最终渗透到人的思想领域并形成人的物化意识,使无产阶级失去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超越。因此卢卡奇提出了用总体性的观点和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来克服物化现象。

(四) 物化的扬弃

卢卡奇通过用哲学上的总体性的辩证法及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来消除异化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唯心主义成分。

总体性辩证法就是追求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就是从整体观点看待各个历史现象的方法,把世界当作一个总体去认识和把握。卢卡奇认为西方哲学自笛卡尔以来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主客体分裂、理论与实践的脱离。而资产阶级思想的二律背反理论的对立的根源,源于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即以商品生产为主的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古典哲学家门虽然在思想上做了相关论述可是却没能在理论上解决它们,如黑格尔试图解决主体、客体和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但把绝对精神看作同一的主体客体,把历史的发展归结于绝对精神,因此,并没有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卢卡奇在吸收了黑格尔的同一性的思想结合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用总体的辩证法。认为历史的发展不是归于绝对精神、理念,而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不仅是历史生产的主体也是历史的客体,只有无产阶级有能力从自己的生活出发,代表社会大生产和集体的利益进行生产和交往,作为历史的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生产中,物化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卡奇认为只有恢复总体性,才能克服。而历史过程中同一的主体客体的关键环节,是主体的完全的自我意识的实现,对无产阶级来说,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形成和发挥。只有坚持总体性,才能冲破物化意识,形成无产阶级意识,实现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卢卡奇总体性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应对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物化问题,但是他把物化的扬弃归结于认识问题,归结于抽象的总体的统一和无产阶级意识,是哲学上的黑格尔主义和他自己政治上的救世主义与乌托邦主义掺杂在一起最后导致完全的唯心主义。

3. 卢卡奇物化理论对当代异化问题的启示

虽然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唯心性,但它体现了由于近代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的人屈从物、受制于物的事实。全球化的今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发展到全球每个角落伴随着资本的全球化,一方面交往、生产力、分工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另一方面人类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如经济危机的全球化、气候变暖、新冠病毒、贫富差距,人类所面临的普遍异化状态,并没有消解,反而加深。

不同于传统的生产领域的异化,当今的异化突出地表现在消费领域。同时劳动形式也在发生改变近代生产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代表,不同于传统片面机械化劳动,当今劳动具有数据性,智能性,隐蔽性。同时劳动时间也相对减少。劳动异化更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同时随着科技背后资本力量的驱动,科学技术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但是另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因此发展生产力,引导资本科技和消费的发展方向与时俱进处理好劳动与分配便是解决之道。

(一) 发展生产力

卢卡奇用总体性的辩证法和无产阶级意识来消除物化,但是又陷入了唯心主义。马克思说过“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 [2] 他的意思表明,在生产力较低的水平时,人们劳动产品比较少,于是产生了私有制和分工,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成为必然趋势,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下,工人的劳动沦为商品,工人的生产活动片面化机械化,人的本质便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但是因此被异化的发展了。同时随着分工的不断加强,私有财产越积聚,异化越加剧,即异化达到极端的程度,工人必然起来反抗,形成自由的联合体共同占有财产异化也将消除。

同时马克思也强调了生产力是消除异化的根本前提,他说异化只有具备了两个实际前提才会消除,一要使这这种异化成为一种‘不堪忍受的’力量,二让它把人类的大多数变成完全“没有财产的”人,这都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前提 [3]。

当今时代虽然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异化消除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才是异化消除的根本解决之道。

(二) 引导资本、科技的发展方向

卢卡奇认为商品是引起物化的根源,而商品又从属于资本,是资本获得剩余价值的一种手段。“资本是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力。” [2] 资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基金,资金,是土地产品和工业劳动产品的任何积累。资金只有当它给自己的所有者带来收入或利润的时候,才能叫做资本。” [2] 资本的目的便是最求利润,为了得到剩余价值。“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式增值” [3] 一方面资本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在他的不到一百年的统治里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还要多,另一方面随着资本的趋利本性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科学技术的滥用,异化加重。

同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破坏自然和人类安全,科技的发展及应用,关键在于资本的管控。因此规范好资本和科技的方向和应用,以人民的利益为本,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三) 与时俱进处理好劳动和分配的关系

劳动的本质是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生命本质的一种体现,但是在不同的社会阶段里却异化的发展着,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表明劳动异化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异化,是异化的最深层次。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在机器化大生产中,工人的劳动被分割成局部劳动,成为机器的一部分,工人的劳动力成为一种商品,成为与人对立的客观存在。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劳动形式也在发生改变。不同于传统的工厂机械化生产,劳动不再是简单的局部化碎片化,近代生产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代表,以智能化技术为基础的机器生产替代了传统基于零配件和流水线的生产,通过新的劳动组织方式,使大规模多样化生产成为可能 [4]。体力劳动趋于减少,重复的简单的劳动被机器所取代,劳动更趋于复杂的脑力劳动同时农业劳动,工业劳动在减少,服务类管理类劳动在增加,劳动的异化更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传统的活劳动价值论,变成多种要素成分的劳动,因此随着劳动形式的改变,在一些复杂劳动领域,改变传统的按劳动时间来计算劳动量的做法,取而代之应该按劳动贡献或成果来计算劳动量。并与时俱进合理处理好劳动与分配的关系,进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人的本质。

(四) 合理引导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伴随资本的扩张,科技的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物质产品不断丰富,世界迎来了产能过剩的时代,不同于传统的生产异化,当今的异化更突出地表现在消费领域。

在资本的趋利本性下,商品生产相对过剩,只有商品转换成货币,资本家才能生存。因此资本家不断推行消费至上的文化理念,不断通过媒体网络侵蚀人的心灵。消费本应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正常需要,保持或者提升消费者的幸福感提升人的价值,但是在异化消费下成了虚假消费,攀比消费,一方面造成了心灵空虚,另一方面造成了资源浪费,消费被资本所绑架。同时消费异化也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消费异化理论,如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本·阿格尔的异化消费观,他认为异化消费是人们为了补偿枯燥的劳动去致力于获得商品的一种现象。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在零售金融领域‘攻城略地’,尤以消费贷、信用贷等业务为重。” [5] 一方面使得一些银行风险徒增,另一方面加剧了消费异化。因此要扬弃消费异化,一方面个人应该转变传统的消费价值取向,树立节约、批判意识,另一方面国家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引导消费文化的发展方向,并把握好对消费市场的宏观调控,平衡好生产和消费,建立合理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4. 小结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引导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兴起 [6]。其思想形成于特定的时期即资本主义商品形式为主,资本主义的发展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科学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异化的范围、程度比马克思时期的异化有了更进一步的加深。因此他从物化的内涵、根源、表现以及物化扬弃等方面论述了自己的思想,批判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物化使人性扭曲,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异化思想的新境界。为当今的异化问题的解决和思考提供了一些启迪。

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化进程加速,当今的异化问题不仅在生产领域,更突出在消费领域和自然领域,如全球变暖、新冠病毒、盲目消费,正是基于全球主要私有制形式基础上的资本趋利本性以及工具理性的统治下,异化问题的表露。因此重新探讨卢卡期的物化思想,探究当今人类的异化问题,并寻求解决之路,便是本文的初旨。

文章引用

张美艳.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异化问题的启示
A Brief Analysis of Contemporary Alie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ukacs Materialization[J]. 哲学进展, 2021, 10(01): 1-6.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1.101001

参考文献

  1. 1. 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 146-166.

  2. 2.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130-182.

  3. 3.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37-263.

  4. 4. 赵敏, 王金秋. 资本主义智能化生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0(6): 72-82.

  5. 5. 李凤文. 遏制消费贷款“异化”离不开强监管[N]. 上海金融报, 2019-09-20(002).

  6. 6. 金家新, 陈钰. 卢卡奇的物化思想研究[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9(3): 36-43.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