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10  No. 08 ( 2021 ), Article ID: 44312 , 6 pages
10.12677/ASS.2021.108269

“五个认同”融入边境地区中小学思政课的 路径研究

——以广西百色为例

覃嘉仪,黄兴忠

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百色

收稿日期:2021年6月23日;录用日期:2021年7月28日;发布日期:2021年8月3日

摘要

“五个认同”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交融的产物,对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思政课是夯实青年学子思想根基,提升其思想觉悟,培养其正确的三观,实现立德树人时代使命的关键;边境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受到外来意识形态的影响较大,边境地区中小学生由于心智尚不成熟,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受控于不良的外来文化;因此将“五个认同”融入边境地区中小学思政课是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边境地区稳定性的现实需要;当前“五个认同”融入边境地区中小学思政课受到教材内容、教育者教学水平和教学形式方式的束缚,需要创新“五个认同”教学方式、营造“五个认同”显性隐性教学氛围、优化思政教师队伍质量以提升“五个认同”在边境地区中小学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本文将以广西边境地区中小学为例,以边境地区中小学思政课“五个认同”教育现状为依据,以中小学生认知发展阶段规律为基础,对“五个认同”融入广西边境地区中小学思政课的路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

五个认同,中小学思政课,边境地区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Five Identitie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Border Areas

—Taking Guangxi Baise as an Example

Jiayi Qin, Xingzhong Huang

School of Marxism, Baise University, Baise Guangxi

Received: Jun. 23rd, 2021; accepted: Jul. 28th, 2021; published: Aug. 3rd, 2021

ABSTRACT

“Five identities”, as the product of the blend of national spirit and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leading position of Marxist ideolog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s the key to consolidate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of young students, enhance their ideological awareness, cultivate their correct three outlooks, and realize the mission of the times. Because of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the border area, it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foreign ideology. Because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border area are immature, they are easily controlled by the bad foreign culture. Therefore, integrating the “five identitie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border areas is the practical need to strengthen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Marxist ideology and consolidate the stability of border areas. At present, the integration of “five identitie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border areas is constrained by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e teaching level of educators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It is necessary to innovate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five identities”, create the explicit and implicit teaching atmosphere of “five identities”, and optimize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five identitie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border areas. This paper will take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Guangxi border areas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border areas, and on the law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stag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five identitie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Guangxi border areas.

Keywords:Five Ident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Border Area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民族问题时强调了中华儿女的“四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2015年,他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从而形成了现阶段的“五个认同”。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西继续发挥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1]。习总书记对广西的民族团结事业寄予厚望,这进一步说明了广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落实“五个认同”教育的迫切性。要想进一步推动广西民族团结事业的建设,加强广西边境地区人们“五个认同”意识,必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五个认同”有效融入边境地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

“五个认同”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的重要成果和国民认同教育的关键内容,在促进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以及共同体意识的构建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课作为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启发人的思想,净化人的心灵上发挥着无法替代的核心作用。“五个认同”作为一种信仰融入边境地区中小学思政课,有利于深入探究思政课基本内涵,促进边境地区中小学生思政课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利于强化边境地区中小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深化共同体意识的构建,提升边境地区中小学国民意识,增强边境地区中小学生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提升抵御外来不良思想的能力;有利于强化边境地区中小学生对我们始终坚持的这条道路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强化其政治信仰,夯实其四个自信、四个意识、两个维护,促进边境地区中小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树立,促进“五个认同”在边境地区中小学生群体中的认知、认同和践行;有利于增强边境地区人们对党的认同,推进党在边境地区的基层群众建设和相关政策在边境地区的落实,推进边境地区党建工作,深化党对边境民族地区的领导工作,增强边境地区中小学生党性;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五个认同”融入边境地区中小学思政课,是铸牢边境地区中小学生思想根基,强化意识形态工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理论需要,是破解“五个并存”难题,进一步深化民族建设的现实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需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中越边境的少数民族地区,壮族文化与越南文化激情碰撞使得广西地区呈现出多元文化氛围,广西人民对外来文化的接纳性较强,使得外来文化在中越边境的传输较为顺利,但就在这看似和谐的文化氛围中,某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符的思想观念和政治倾向通过外来文化的方式影响着边境地区的人们,试图从意识形态领域腐蚀他们,中小学生由于心智还不够成熟,易受不良信息的控制,因而成为境外人员向国内传输不良思想的主要对象。通过抽样调查,向百色市那坡县三所中小学发放1500份A版(学生版)和300份B版(教师版)《广西边境地区大中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新情况调查问卷》,发现现阶段“五个认同”在融入边境地区中小学思政课的过程中,存在学校教学过于任务化,“五个认同”教学实效性不强、学校和教师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单一,“五个认同”的融入依赖传统灌输教学,学生实践性和获得感不足、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教学过度依赖教材,教学过于死板,学生内化水平不深,外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因此需要探寻推动“五个认同”融入边境地区中小学思政课的有效路径。

2. “五个认同”融入边境地区中小学思政课的有效路径

2.1. 革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形式,提升融入成效

2.1.1. 树立新的教材观,善用因地制宜原则

边境地区中小学在“五个认同”融入思政课的过程中应以教材为依托,以边境地区具体实际为导入;教材作为文科专业必不可少的教学媒介,在思政理论教育中占据不可撼动的地位,要想“五个认同”融入思政课不被已有的教学材料约束,必须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必须学会借助教材而不依赖教材,必须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性,适当的调整教材中“五个认同”内容教学顺序。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当地特有文化与新闻事件,盘活当地可用资源,用当地学生耳熟能详的本土人物和故事对教材中“五个认同”的内容进行深度刨析。思想政治教育是归属于与人性的实践整体之中 [2],同样,“五个认同”在融入思政课时也需要在人性的实践整体之中,如进行爱党、爱中华文化的情操陶冶时,需要引入生活化、人性化教材,可以向同学们展现广西边境地区取得的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并引导学生,就边境地区脱贫攻坚战役展开讨论,邀请班级学生分享自家的脱贫实践经历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以百色同学都很熟悉党员先锋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为例子,引发学生对党和国家脱贫制度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文秀书记高尚精神品质的感悟,进而升华“五个认同”情感。

2.1.2. 着眼交叉学科视角,善用教学规律开展教学

思政教育交叉学科是指以交叉学科视角研究思政教育 [3]。对于“五个认同”融入思政课,授课者不可局限于思政教育学理论,应尽可能的结合教育、心理、行为等交叉学科原理对不同学段的受教者进行认知规律的分析,并指定相适应的教学方案。中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和形式运算阶段,还无法做到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深入分析,他们在对“五个认同”这种内涵深厚的知识进行探索时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在长时间探索无果后,甚至对学习“五个认同”产生埋怨的心理。基于这些特点,中小学思政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动向,在“五个认同”教学中,根据不同学段受教育者的认知发展特点开展适合该阶段学生的教学形式。引起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满足他的好奇心,比如在对小学生进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教育时,可用游戏探索式,教师提出明确的目标,并通过一定的游戏形式激励学生完成此目标;在教学中所举案例必须贴近学生生活且直观的体现“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教师言语表述必须简洁易懂抑扬顿挫,同时可以适当的加上一些肢体动作,让小学生既能听懂又充满新意。在对中学生进行“五个认同”教学时,思政教师可以根据中学生喜欢博取关注,好胜心较强的特点,运用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在问题的设置上,难度区间要控制在学生现有水平和教学过后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达到“跳跃摘桃”的目标,对能够摘到“桃”的学生,我们要不加掩饰的真诚的赞扬,对还无法摘“桃”的学生,我们也不能置之不理,而是应该适当的调整该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位学生都能在知识探索中成长。也可以抓住中学生感性的特点,运用感染教学法开展“五个认同”教学;通过播放新型冠状病毒阻击战纪录片,使学生感悟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伟大的“抗疫精神”,用一个个抗疫人物的故事感染学生,促使其发生内在思想矛盾运动,从而提升其对党、对国、对民族的深切认同。

2.1.3. 内化外化科学结合,提升学生实际获得感

马克思强调,开展具有社会教育性的实践活动是无产阶级教育活动的必然选择,这启示我们必须深度融合文字教学与行为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物质形态的改造世界的工作,因此教师必须将实践育人作为教育的重要途径,进而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具有科学性是因为其重视实践对思政素养的培育,许多学校将“五个认同”实践教学等同于实践和一般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思政教师在“五个认同”教学的主导地位;我们需要搭建的是以思政教师主导的“五个认同”外化平台,使学生在这个平台提升获得感。这里的“实践平台”可搭建在课堂内、校园内甚至是社会上,但必须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度理解实践教学的关键概念“实践” [4]。例如在学习“法律伴我们成长”这一课的内容时,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与实践论为依据,开展审判模拟实践活动,教师在课前需标明本课知识重点,布置自习任务,在上课时对案教材或近期未成年人保护案例进行分析梳理,并创设有关青少年保护案例情景,开展审判模拟活动,通过角色饰演提升参与者的体验感。此外,还可组织校外人民法院参观见习活动,从真实的审判见习中促使学生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升华。

2.1.4. 发挥新媒体正向引导功能,体现“五个认同”教学丰富性

《学记》中指出要结合当今社会在教学方面的巨大变革,在继承基础上提出“乐游学教学法”,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研学、益智活动等形式,将教育内容化零为整,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思想政治基础理论常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思政课教师开展“五个认同”教学时要善用“互联网 + 教育”,利用大数据网络,发挥多媒体思政课的优势,收集“五个认同”相关信息,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巧妙地转化为学生听得懂、学得进、行得通的知识。如“踏上强国之路”一节,可使用设问法;首先,可利用音频或多媒体播放改革开放系列歌曲和纪录片,如《走进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等,对本课程内容进行导入;教师可将歌曲歌词、视频文案与“五个认同”内容关联后,进行设问;设问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和教学内容,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创设有关“强国之路”的问题情景时,应与教材内容相符,与学生认知发展差异性相契合。

2.2. 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营造醇厚“五个认同”学习气氛

除了课堂的显性教育,环境氛围形成的隐性教育在“五个认同”的教育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环境氛围以其特有的隐性和柔性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文化活动中体验、互动最终实现内化的理想效果。

2.2.1. 用“五个认同”美化校园,激发学生共同体意识

学校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情景,校园内的一草一木都非常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对孩子们的成长造成影响;学校应摆脱思政课堂局限在教室内的现状,拓展思政课堂空间,将“五个认同”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在进入一个求知欲强烈和好奇心旺盛的年龄,在校园文化中建构中,应该充分体现“五个认同”之间的互动性与思辨力。通过邀请当地本土少数民族党员先锋队伍到校,开展一系列面向全体师生的“四史”讲堂活动,或者组织开展一系列党史征文类比赛,在比赛中为大家打造了交流与学习的良好气氛,激发师生爱党意识;通过文化展演交流活动,打造文化交融圈,提升校内各族儿女对文化传承自觉性,营造校内民族团结氛围,激起学生民族自豪感;通过“红歌会”唱出全校师生红色情怀,奏响爱国主旋律,扬起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2.2.2. 用“五个认同”滋养家教文化,陶冶成员情操

第一个学校便是家庭,作为这个学校的第一任教师,便是他的父母 [6],这句话的生动的展现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在“五个认同”的教育中,家长必须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在与孩子的日常相处中,有针对性地向孩子传递“五个认同”意识。例如在家庭环境的布置上,家长可以将有关“五个认同”的绘本摆放在家中显著位置,带领孩子进行绘本学习,或是在日常生活中邀请孩子一起观看学习强国视频,在潜移默化中将“五个认同”送入孩子大脑,嵌入孩子心灵。

2.2.3. 用“五个认同”打造社会风尚,铸牢人民共同体意识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7],人可以改造社会,社会氛围同样可以塑造人,因此,我们必须打造“五个认同”社会风俗。现在社会上“五个认同”文化氛围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不少年轻人崇尚于欧美、日韩的价值观念,认为外国制度先进民主;不少商家的宣传海报也喜欢引入外来文化,妄想通过国外的元素提升品牌的时尚度。要想营造“五个认同”社会教育氛围,必须转变大众观念,运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五个认同”培育,将“五个认同”教育与各教育实验基地、博物馆等公益组织对接,将“五个认同”融入商业文化宣传,使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群体在“五个认同”社会氛围中夯实“五个认同”意识。

2.3. 提升教育者队伍质量,发挥教师“有教先学”的示范作用

2.3.1. 强化教师队伍的认同和信仰,提升“五个认同”教学立场坚定性

陶行知先生强调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是“有教先学”,这启示思政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必须先进行自我学科素养的培养,亦只有教师自身信仰够坚定、理论够扎实、人格够正,才能在学生群体中发挥榜样的作用,才能成为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的教师。高中思政课教师就是点燃理论的传播者 [8],思政教师必须全面深化对“五个认同”的认知、认同和践行意识,亦只有做到“有教先学”,思政教师才能在教授“五个认同”内容时讲得出、用的好,才能点燃学生内化“五个认同”的热血。

2.3.2. “五个认同”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培养“六要”教师

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8],这是思政工作者必备的素养;部分教师虽教学成绩显著但情怀不深,虽教育有方但人格不正;许多人都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侮辱国家、批判党政制度、贬低中华文化的情况一次都不允许发生,但遗憾的是,这样的情况却不止一次的发生在教学过程中。因此,社会和学校在对教师进行的综合评价时除了注重教师所取得的教学成就外,更不能忽视了教师本人的道德素养。“五个认同”纳入教师评价体制对纠正传统以教学成果论英雄的观念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会在教师体制内形成一股先进的“认同旋风”,形成“五个认同”学习环境,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使自身思想道德素养在对“五个认同”的内化中实现升华。

基金项目

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建设项目(桂教科研[2018] 12号):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培育)资助。

文章引用

覃嘉仪,黄兴忠. “五个认同”融入边境地区中小学思政课的路径研究——以广西百色为例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Five Identitie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Border Areas—Taking Guangxi Baise as an Example[J].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08): 1955-1960.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1.108269

参考文献

  1. 1.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继续发挥好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动作用[N]. 广西日报, 2021-05-20(012).

  2. 2. 董娅.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新论[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

  3. 3. 冯刚. 交叉学科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11): 84-88.

  4. 4. 何益忠, 周嘉楠. 思政课实践教学: 概念辨析与体系创新[J]. 中国高等教育, 2020(6): 17-18+53.

  5. 5. 赵磊, 李琎. 《学记》教育思想对思想政治学科及其教学方法创新的启示[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0(6): 73-76.

  6. 6. 胜寒. 杰出是培养出来的[J]. 审计月刊, 2006(10): 55.

  7. 7.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8. 8. 郑建松, 王秀阁. 铸造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职业信仰[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9(10): 9-1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