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iers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Vol.07 No.03(2018), Article ID:26524,9 pages
10.12677/FIA.2018.73006

Managerial Power of GEM-Listed Companies and Auditor Choice

Limei He, Yilin Li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Received: Aug. 1st, 2018; accepted: Aug. 14th, 2018; published: Aug. 21st, 2018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GEM-listed companies from 2012 to 2016,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agement power and auditor choice. Through the analysis, we find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agement power and high-quality auditor choice. The stronger the management power, the more inclined to choose low-quality audit. The reason is that most of the predecessors of GEM-listed companies belong to priv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family-run enterprises. There are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hareholders as managers,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ownership, high-profile executives, the weakened power of board of supervisors and independent directors. This article enriches the research on the GEM-listed companie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reminds auditors to strengthen the auditing of GEM-listed companies.

Keywords:GEM-Listed Companies, Management Power, Auditor Choice

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层权力与审计师选择

何丽梅,刘一琳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18年8月1日;录用日期:2018年8月14日;发布日期:2018年8月21日

摘 要

本文基于2012年~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对管理层权力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发现:管理层权力与高质量审计师的选择成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权力越大,越倾向于选择低质量的审计,其原因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前身大多属于民营企业和家族式企业,存在着股东担任管理者、股权集中度高、高管持股高、监事会与独立董事权力弱化、以及在业绩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等明显特征。本文丰富了对创业板市场的研究,同时也提醒审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加强对创业板上市公司重点和突出问题的审计。

关键词 :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层权力,审计师选择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009年10月23日,创业板作为主板之外的专为暂时无法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问世,是对主板市场的有效补给,在资本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投资者对其充满愿景。开盘当日,首批上市股票一路飙红。但是紧接着出现了股价剧烈波动,甚至出现大幅下降。虽然监管层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并没有阻止股价剧烈波动(叶陈云,谢志华等,2011) [1] 。这种忽高忽低的剧烈波动以及大幅下降,为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层和证券监管市场敲响警钟。创业板公司在上市之前大多都是家族式企业和民营企业,相对于其他板块来说有较明显的特殊性,如某些大股东自己担任管理者、国有股占比较小、高管持股多等(王晓巍等,2014) [2] 。由于两权分离产生了代理问题,Jensen和Meckling (1976) [3] 提出为缓解第一类的代理冲突,建议管理层持股,这样可以使管理层利益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根据Bebchuk和Fried (2002) [4] 提出的管理层权力理论,即当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混乱与控制环境薄弱甚至失效、外部监管环境薄弱时,管理层会运用其手中的权力损害股东利益。管理层权力越大,由此引发的代理成本也越高,为了降低代理成本,以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为代表的公司治理层更有可能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来抑制管理层权力和管理层寻租行为。根据现有研究,权小锋等(2010) [5] 研究了“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服务与上市公司中权力型高管的薪酬操纵行为,发现四大所提供的高质量服务可以抑制这种操纵行为。但也有学者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从审计师选择中预期可以获得的利益决定了管理层是想要减轻代理成本还是掩盖管理层谋私利的事实(王新等,2012) [6] 。然而,现有研究表明关于创业板数据的研究多集中在股权结构、管理层持股、管理层舞弊、盈余质量与股权激励等方面,对管理层权力和审计师选择方面少有研究,并且多数学者对于管理层权力或是审计师选择方面的研究选取的数据均是主板数据,很少有学者研究具有特殊性的创业板。因此,本文从创业板视角出发,探究创业板特殊的所有权特点下管理层权力与审计师选择的关系是否和主板市场不同。本文选取创业板2012年至2016年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检验管理层权力与审计师选择的关系。本文经过实证研究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层权力与高质量审计师选择呈负相关关系,与主板上市公司结论恰恰相反。通过对创业板市场的探究,丰富了创业板板块的研究成果,对审计师执业起到了提醒作用,同时也为大众投资者认识创业板做出贡献。

2. 文献综述及研究假设

近年来研究管理层权力成为众多学者追捧的热门话题,大多数学者研究了管理层权力与公司绩效、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薪酬、管理层权力与内部控制等之间的关系,且集中于主板数据分析。管理层权力过大的直接后果是权力和责任失衡,这势必将对公司绩效和内部信息质量及其披露造成影响。当企业治理机制处于弱势时,管理层权力过大会使管理层的决策更多地表现出“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其直接后果是损害所有者利益。委托代理关系下委托人追求财富最大化,代理人要求工资收益等最大化,因此一定会产生代理冲突,在没有有效制度的约束下,委托人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是要解决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问题。因此,为了抑制管理层权力过大,公司需要聘请外部监督管理机构来约束管理层权力。

基于主板A股数据分析,对管理层权力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管理层权力越大,代理成本越高,为了抑制过高的代理成本,公司治理层越有可能改聘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师(权小锋,2010;谢盛纹,2015) [5] [7] 。曾颖和叶康涛(2005) [8] 在研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审计师选择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外部审计需求呈现倒U型关系,也就是说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越高,越可能聘请能够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审计师。Beasley和Petroni (2001) [9] 发现外部董事的比例越大,越倾向于采用高质量审计。陈德球、叶陈刚(2010) [10] 指出相对于以间接方式上市的家族公司,直接上市更有可能选择审计质量较高的“四大”。况学文和陈俊(2011) [11] 研究发现规模越大的董事会、独立性越强的董事会,更可能聘请高质量审计师来协助其进行监督。通过梳理主板市场相关研究,发现大多数学者关于主板市场管理层权力衡量指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排名前三的高管薪酬总额(顾署生、刘杨晖,2014) [12] 、总经理任职时间、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兼任(权小峰、吴世农,2010)、内部董事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盛明泉、车鑫,2016) [13] 、股权制衡度等(李益娟、罗正英等,2016) [14] 以及从多维度进行合成得到的指标,如Finkelstein (1992) [15] 、权小锋等(2010)和谢盛纹等(2015)都采用了将以上指标中具有代表性的多个指标合成一个代替指标。内部人控制问题,使得管理层权力常常凌驾于公司治理之上,管理层权力越大,代理成本越高,代理冲突越严重,公司治理层越倾向于聘请高素质高服务的审计师,以监督和约束高管行为,以充分发挥外部监督机制。而外部独立审计正好可以发挥监督作用,因此公司治理层越想要降低代理成本,就会越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外部独立审计。那么与主板市场有着明显不同特征的创业板市场公司中管理层权力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如何呢?

在审计师选择方面,审计师的选聘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谢盛纹(2015)将影响因素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会影响审计师的选择,如况学文和陈俊(2011)研究发现规模越大、独立性越强的董事会,更可能聘请高质量审计师来协助其进行监督;第二,股权结构会影响审计师的选择,如曾颖和叶康涛(2005)发现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越高,越倾向于聘请能够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审计师。;第三,公司自身特征会影响审计师选择,如郑军等(2011) [16] 研究表明如果民营企业存在政治关联,那么越倾向于聘请国际四大、国内五大、国内十大这种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Ashbaugh和Warfield (2003) [17] 以德国资本市场环境为背景,发现高质量的审计师需求与家族式集中控股呈负相关。何秀英(2013) [18] 在进行创业板与主板公司之间的审计比较时发现,相对主板上市公司来说,创业板上市公司处于初创时期,规模小、业务不复杂,但资金有限,在选择审计师时没有压力必须选择独立性强的事务所,并且对审计费用也较敏感,因此推断创业板公司在主观上更倾向于国内所。

创业板市场一开盘呈现大好趋势,但是随后相继出现高管离职潮、高管减持与套现,导致核心人员流失。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过多的造富效应、过高估值、虚假成长等现象。创业板上市公司中近九成企业为家族式企业和民营企业,公司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如严重的内部人控制情况、冒进的经营策略、财务欺诈、公司操纵盈余、虚假信息等。创业板上市公司属于高技术、高成长、高风险板块,正是由于其高科技和高成长性,企业大量研发投入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反应到利润表里,加之高风险性,大量的研发投入很可能付之一炬。管理层为了呈现出“好看”的利润表,很可能对企业业绩、企业盈余进行操纵。欧阳爱平和李翔(2012) [19] 对创业板公司与深市主板A股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比主板A股要强,高管持股比例远高于主板水平,在董事会结构中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比例也远高于主板市场,同时内部治理结构“一股独大”现象很突出。鲁桐、仲继银等(2016) [20] 进行了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股东兼任董事或高管,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权力严重弱化。肖斌(2015) [21] 研究创业板家族公司治理时,发现家长制盛行,任人唯亲,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变成“花瓶”。叶陈云、谢志华(2011)在研究管理层舞弊时,也得出相似结论,指出创业板上市公司属于民营企业,其创始人往往也是管理团队的灵魂人物,在公司中通常具有权威,且整个公司的权力常常集中于创始人。马德芳(2010) [22] 研究了创业板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管理层很可能会利用其管理层权力、决策权和监督权来决定审计师的选聘。其次,管理层不存在必须聘请“独立性高”的审计师的压力,因此有可能为达到利润操纵目的选择“独立性低”的审计师。在经营业绩方面,叶淑芳和樊燕萍(2015) [23] 研究了创业板上市公司上市前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业绩之间的关系,发现持股比例越大,IPO前的业绩下降越快,而且IPO后业绩也越小。经过对创业板数据的分析,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为32.5%,最大持股63.53%,而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为30.79%。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那么其他股东持股比例越低,则创业板公司代理问题更多呈现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代理问题。因此,可以推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可以指代创业板市场的管理层权力。当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界限不分明情况下,管理层权力就会体现为大股东权力。那么管理层进行盈余操纵也就体现为大股东进行盈余操纵,管理层权力的衡量也就体现为大股东权力的衡量;如果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说明管理层权力越大。通过已有文献可知主板上市公司管理层权力越大,以董事会和监事会为首的治理层会更倾向于选择高质量审计;而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东兼任董事和经理人,监事会职能弱化,管理层权力强大。因此为了私人利益最大化,本文认为在审计师选择方面不会倾向于选择高质量事务所。

综上,本文提出假设: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权力越大,企业越倾向于选择低质量审计师。

3. 实证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由于万德数据库的审计报告数据更新到2016年,因此本文选取了2012年~2016年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总量为710家,共计3550条数据。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正确性,样本删除了严重缺乏数据的企业,最终得到样本量为3507条数据。除去“国内十大”会计师事务所排名外均来自万德数据库,有些数据经过Excel软件计算得出。本文处理数据选择了Excel2003和Stata12.0软件。随着创业板市场不断壮大,今后样本量会不断加大,将会弥补数据不足的缺点。

3.2. 模型设计与变量解释

在变量设置上,本文对管理层权力指标的衡量借鉴以往主板市场关于该指标的衡量方法——依据板块市场企业管理层特征,确定管理层权力替代指标。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特征,本文将管理层权力Power定义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对于审计师选择BIG10,本文综合曾颖和叶康涛(2005)、杜兴强(2016) [24] 等众多学者的研究,以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2016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强信息》中的除去“四大”1后的前十强为研究对象。本文认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在选择审计师方面不会选择“四大”这样的事务所,因为在统计数据时,只发现四家企业选择了四大;然而为了匹配上市公司的身份,也不会选择质量过低的小所,通常在国内百强中选择。因此,本文假定“国内十大”2为高质量所,如果企业选择“国内十大”,说明选择的为高质量审计师,则取值为1,否则为0。

对于控制变量,本文借鉴多数学者关于控制变量的研究,并结合创业板企业特点,选取以下变量(表1)。Parttime:总经理与董事长兼任;Share:高管持股比例;Secten: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Roe:净资产收益率;Sales:营业收入净利率;Scale:公司规模;Roa:总资产报酬率;Current:流动比率;Assetlia:资产负债率;Turnover:应收账款周转率。

本文设计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为:

BIG1 0 = α + β 1Power + β 2Parttime + β 3Share + β 4Secten + β 5Roe + β 6Sales + β 7Scale + β 8Roa + β 9Current + β 1 0 Assetlia + β 11Turnover + ε (1)

4. 实证结果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运用Stata12.0对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各变量的极小值、极大值、均值和标准差如表2所示:

本文运用Stata12.0对样本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到的结果为数据如表3表4所示:

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 管理层权力的最小值是4.15,最大值是90.208,均值约为34,标准差约为14,说明不同企业的管理层权力的差距很大,也就说明本文对管理层权力的变量选择是合适的。2)审计师选择的最小值是0,最大值是1,均值是0.72,标准差是0.48,说明不同企业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差距比较大,近七成的企业选择国内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印证了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不会倾向于选择“国际四大”所,为了匹配身份,也不会选择质量不高的国资小所。3) 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最小值是2.74,最大值是77.25,均值是31.08,标准差是12.63,说明不同企业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不同,多数持股在三分之一左右,并且分别看每家公司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时,发现绝大多数企业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百分比为个位数;同时也意味着存在第一大股东“一股独大”现象。4) 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的均值是0.351,标准差是0.4815,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情况。5) 高管持股比例的均值是35.08,标准差20.57,最大值94.27,最小值0.005,说明公司中高管持股比例存在相当大差异。6) 公司规模的均值是11.3962,标准差是0.9699,说明不同的企业,其公司规模也存在较大差异。7) 从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营业收入净利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财务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来看,本文对这些指标的选取是合适的。

4.2. 回归分析

本文对样本进行了回归检验,检验数据如表5所示:

本文首先进行了随机效应检验,P值为0.0000。由结果看出,应该拒绝不存在随机效应的原假设,也就是说混合回归不可行,要采用面板模型。然后又进行Hausman检验,P值为0.0001,由此拒绝原假设,固定效应更合适。因此,本文做了固定效应回归。

表5可以看出:整体显著性为0.0000,管理层权力与审计师选择的重要性水平是0.012,系数为−0.003,显著负相关。由此可以说明,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管理层权力与高质量审计师选择呈负

Table 1. Variable definition

表1. 变量定义

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表2. 描述性统计

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表3. 相关性分析

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表4. 相关性分析

显著性超过0.05的相关系数矩阵。

Table 5. Regression analysis

表5. 回归分析

相关关系,即管理层权力越大,越有倾向选择低质量审计。因此,本文假设得到验证。由表3的相关系数分析,可以看出管理层权力与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管理层越大,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小,也侧面印证了管理层权力与第一大股东担任管理者的关系。创业板上市公司有其独特的特点,股权集中度高、某些大股东自己担任管理者、国有股占比较小、高管持股多等,并且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前身多数是家族式企业,家族式企业多数呈现出集中控股,股权集中度高,加之大股东自己担任管理者,又存在着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经营策略冒进、公司操纵盈余、资金链条薄弱等各种治理风险。因此管理层权力就体现为股东权力,而且创业板公司大多为高成长性、高盈利性和高风险性,因此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并不像主板市场企业,反而更倾向于选择较低质量的审计师。

5. 结论与建议

虽然创业板问世已有8年时间,但是发展并不成熟,创业板上市公司特点与主板上市公司比较,较为突出,而且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大多具有高成长性、高盈利和高风险的特点。这些处于创业初期的公司往往会面临资金周转慢、经营风险大、盈利水平波动大等问题,因此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但又不失身份,不会倾向于选择安永、德勤等国际事务所,和质量与品牌过低的事务所,而是通常在国内百强中选择。经过实证检验,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权力与高质量审计师选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也就是管理层权力越大,越倾向于选择相对质量不高的审计。与主板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权力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相反。

企业需要加强对自身内部控制的监管,也需要注册会计师在外部鉴证业务中进行监督。《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要求创业板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和权力制衡机制。《创业板发行条例》相关规定认为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包括财务报告、合法合规、运营等内部控制有责任发表意见。创业板民营式和家族式的管理结构,导致其内部控制并不健全,常常存在管理层凌驾于内控之上的风险。为达到上市目的,创业板公司有很大可能进行虚增收入、虚增利润、隐瞒成本、隐瞒关联交易,甚至舞弊等。对此,注册会计师要着重对在确立的重要性水平之上的大额交易进行实质性分析,关注企业是否在主营业务收入上存在对关联方的重要依赖,防止企业虚构交易,关注在利润和分红方面是否存在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问题,并且要更加关注和及时披露审计报告改革所要求得审计师需要关注被审计单位的关键审计事项。

基金项目

本文系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三年行动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CIT&TCD201404010)、“北方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优势学科建设(XN081)”以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一般项目(SM201610009002) 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引用

何丽梅,刘一琳. 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层权力与审计师选择
Managerial Power of GEM-Listed Companies and Auditor Choice[J]. 国际会计前沿, 2018, 07(03): 47-55. https://doi.org/10.12677/FIA.2018.73006

参考文献

  1. 1. 叶陈云, 张琪, 谢志华. 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行为动因及其CPA审计策略[J]. 企业经济, 2011(5): 28-30.

  2. 2. 王晓巍, 陈逢博.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J]. 管理科学, 2014(6): 40-52.

  3. 3. Jensen, M. and Meckling, W. (1976)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 305-360.

  4. 4. Bebchuk, L.A., Fried, J.M. and Walker, D.I. (2002) Managerial Power and Rent Extraction in the Design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 69, 751-846. https://doi.org/10.2307/1600632

  5. 5. 权小锋, 吴世农, 文芳. 管理层权力、私有收益与薪酬操纵[J]. 经济研究, 2010(11): 73-87.

  6. 6. 王新, 毛慧贞. 高管薪酬管制、审计意见与审计师选择[J]. 会计与经济研究, 2012, 26(2): 42-53.

  7. 7. 谢盛纹, 蒋煦涵, 闫焕民. 高质量审计、管理层权力与代理成本[J]. 当代财经, 2015(3): 109-118.

  8. 8. 曾颖, 叶康涛. 股权结构、代理成本与外部审计需求[J]. 会计研究, 2005(10): 63-70.

  9. 9. Beasley, M.S. and Petroni, K.R. (2011) Board Independence and Audit-Firm Type.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20, 97-114. https://doi.org/10.2308/aud.2001.20.1.97

  10. 10. 陈德球, 叶陈刚. 家族管理、终极控制与审计师选择[J]. 当代经济科学, 2010, 32(2): 90-99.

  11. 11. 况学文, 陈俊. 董事会性别多元化、管理者权力与审计需求[J]. 南开管理评论, 2011(6): 48-56.

  12. 12. 顾署生, 刘杨晖. 管理层权力、高质量审计与盈余价值相关性[J]. 江西社会科学, 2014(11): 209-213.

  13. 13. 盛明泉, 车鑫. 管理层权力、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6(5): 97-104.

  14. 14. 李益娟, 罗正英, 朱新财. 管理层权力、高管持股与企业成长[J]. 湖北社会科学, 2016(9): 106-113.

  15. 15. Finkelstein, S. (1992) Power in Top Management Teams: Dimensions, Measurement, and Valid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 35, 505-538.

  16. 16. 郑军, 林钟高, 彭琳. 政治资源、独立审计需求与市场评价——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当代财经, 2011(6): 108-120.

  17. 17. Ashbaugh, H. and Warfield, T.D. (2011) Audits as a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 Evidence from the German Market.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Research, 2, 1-21. https://doi.org/10.2308/jiar.2003.2.1.1

  18. 18. 何秀英. 创业板与主板公司之间的审计比较[J]. 会计之友, 2013(7): 93-94.

  19. 19. 欧阳爱平, 李翔. 我国创业板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检验——与深市主板A股的比较分析[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7(6): 58-65.

  20. 20. 鲁桐, 仲继银, 吴国鼎, 等. 中国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研究(2016) [J]. 学术研究, 2016(11): 95-104.

  21. 21. 肖斌. 论我国创业板家族公司治理制度的改进[J]. 当代经济管理, 2015, 37(2): 21-27.

  22. 22. 马德芳. 创业板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研究[J]. 会计之友, 2010(36): 105-106.

  23. 23. 叶淑芳, 樊燕萍. 股权结构与创业板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实证研究[J]. 财会通讯, 2015(24): 38-40.

  24. 24. 杜兴强, 郭剑花, 雷宇. 大股东资金占用、外部审计与公司治理[J]. 经济管理, 2010(1): 111-117.

  25. NOTES

    1本文中“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是: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6年发布的《2016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前十: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大华会计师事务所。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