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i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
Vol. 08  No. 05 ( 2019 ), Article ID: 32059 , 7 pages
10.12677/SSEM.2019.85026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net Finance with the Layout of Ant Financial Platform

Yunyan Wa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Beijing

Received: Aug. 16th, 2019; accepted: Aug. 31th, 2019; published: Sep. 6th, 2019

ABSTRACT

As the develop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rnet finance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it is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model. With the rapidly development of the new financial models, like P2P and third-party payment, and so on, Internet finance is also facing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business model of Internet finance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Internet finance leading enterprise Ant Financial, and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net finance. This is of great good of the healthy developing of Internet finance.

Keywords:Internet Finance, Development, Mode, Development Mode

以蚂蚁金服平台布局探索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的研究

王运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收稿日期:2019年8月16日;录用日期:2019年8月31日;发布日期:2019年9月6日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在现今的金融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颠覆着传统的商业模式。随着P2P、网络借贷、消费金融等新金融模式的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会。本研究通过对互联网金融龙头企业蚂蚁金服的探讨,分析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全面了解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互联网金融的良好运行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发展模式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出现带来的新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衍变。科技和资本的结合越来越密切,互联网金融越来越被当今大众所重视。互联网金融从出现之初就被赋予了为中小企业融资,为大众提供金融服务的历史使命,其一直作为传统金融的补充而存在,在为小微用户提供金融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中小企业天然的具有融资方面的劣势,与成熟的大企业相比,其资金规模小、信贷风险高,在中国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里很难获得银行的青睐,从而得不到大量的资金支持 [1] [2] 。而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可以很好的解决资金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发挥资金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提高全社会的生产力。

目前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多是从互联网金融基础理论、基本业务经营模式、资源配置优势、风险控制、对传统金融机构冲击和监管缺陷方面分析,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文献并不多 [3] [4] [5]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金融的延伸业务,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传统的金融模式的补充,和传统金融一起构成金融体系。

但是随着大数据、区块链、AI等技术的发展,各类场景的有效应用,互联网金融已经深度融入到传统的金融体系当中。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也在逐渐的发展中,而目前正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有必要了解其发展现状,以及了解其发展趋势 [6] [7] 。

因此,我们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趋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以互联网金融龙头企业为研究对象,并与其他企业进行横向对比,去发现现行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的问题,发现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的发展趋势,探究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将何去何从。这就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1.2. 研究内容

互联网金融自出现之初就伴随着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而互联网金融近年来问题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对于收益的高回报,用户更加在乎本金的安全性。当互联网金融无法保证用户资金的安全性时,用户必然会抛弃这种有高危风险的业务模式。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用户习惯的改变,人们不再仅仅只是满足于现存的高收益高风险的互金平台,不再满足于低门槛。对于用户而言,平台和业务模式的质量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开始关注金融产品的质量。

本次研究从互联网金融的界定切入,依托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分析其目前的主要业务发展模式和发展现状,找寻目前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和困境。同时,以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独角兽蚂蚁金融服务集团进行实例分析,探究其业务布局和迅速发展的支撑点,探究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之下寻求自身发展之路。

2. 文献综述

2.1. 互联网金融概念界定

关于互联网金融起源和概念,不同领域有不同的界定。认为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财富和个人收入增长激发了人们的金融服务需求,促使金融机构在业务和渠道上创新,互联网金融随之诞生 [8] 。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之一就是高新技术,但技术并不是决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金融中才是互联网金融的题中应有之义。互联网金融不同于传统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而是这两种融资方式之外的“第三种”融资模式。互联网能够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的逆向选择等问题。互联网金融也可以从信息技术、社会学、经济学三个视角来分析 [9] [10] 。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形态可以划分为8种主要类型,与传统金融的功能互为补充,为用户提供方方面面的金融服务。

2.2. 互联网金融优势分析

传统的金融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在为小微企业及个人客户筹集资金时,难以发挥资金资源配置的作用,资金的使用效率比较低。而基于搜索引擎、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下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将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有效降低成为可能。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理论视角的不同。传统金融重点发展中高端客户,这是基于二八定律,而基于长尾理论的互联网金融注重服务底层客户,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以其普惠金融的特性创造了巨大效益,互联网技术显著降低了成本从而提高了利润空间 [9] [11] [12] 。

2.3.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基于企业用户提供的金融融资服务,基于普通用户提供的金融投资服务,以及普惠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发展至今,一直以来都面临着诸多风险,其中行业风险、金融创新、信用环境和市场环境等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目前面临的最大的最重要的几个风险。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发展和建设,以及风险的不断提高,金融机构及相关部门应该及时识别及分析了当前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风险,并对主要风险类型提出可行性防控措施,促进中国互联网金融的良好有序健康发展 [13] [14] 。

2.4. 互联网金融风险应对

互联网金融不但具有传统金融机构的观各种风险,还存在高新技术和业务模式等方面的新的风险。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针对这些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并且,尽量杜绝互联网金融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其他风险,确保网络安全,保护用户的资金安全,保护偷袭者的合法权益。

对比传统的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互联网金融监管应该同样严格,甚至比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更加严格。中国政府及相关的机构应该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避免子之佳品差的企业带来逆向选择风险。对于资质比较差的企业用户,监管机构及相关部门应该限制其营业资格,确保市场上有资格的企业都是相对安全的 [11] [15] [16] [17] 。

传统的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行业相比,天然的具有用户规模以及政策扶持上的优势。传统的金融机构可以更好的利用这些优势,发挥其在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构建全社会的信用体系,服务大众,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保驾护航,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浪潮,实现自身和业务模式的共同发展。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互为补充,其和谐发展有利于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作用,提高全社会的资源利用 [18] [19] 目前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和探讨很多,但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研究比较缺乏。本研究以蚂蚁金服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对蚂蚁金服业务模式的分析,试图找出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

3. 研究内容

3.1. 研究方法

研究问题决定研究方法,本研究的研究问题为“是什么”,因此适合用案例研究方法。本文旨在通过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演进来说明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因此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案例的现有的业务模式的迭代,结合技术等方面的进步以及投资者的需求从中发现互联网金融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以蚂蚁金融为案例背景,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通过大量阅读有关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研究资料和案例资料,对所选案例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进一步得出本研究的研究结论。

3.2. 数据资料

本研究所有的数据均为二手数据。目前因为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都未有上市,所有没有办法通过财务报表进行系统性分析。本研究所需要的数据主要来源于金融院的分析报告,如苏宁金融研究研究。同时,从官网和相关报道上进行数据统计。

4. 案例描述

4.1. 企业背景

自从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在中国一直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也备受瞩目。作为传统金融的补充,互联网金融在资金融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由工信部最新发布的2018互联网金融公司影响力排名中,蚂蚁金服依旧高居榜首。排名的依据主要是依据成交、品牌性、合规性、产品指数、交易指数的综合性评估。蚂蚁金服的用户数量多,交易规模大,覆盖范围广,可以说是研究互联网金融产业最具代表性的龙头企业。本研究以蚂蚁金服作为研究背景,所得结论更具有权威性和准确性。

4.2. 蚂蚁金服现状分析

蚂蚁金服自2004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普惠金融。作为连接小微用户和金融机构的桥梁,蚂蚁金服几年来推出的业务模式体现了普惠金融的发展特点。

蚂蚁金服的前身是支付宝。2006年,互联网金融还没有迎来属于它的热潮,支付宝的战略还是与传统金融机构抢市场,与银行合作推出了首张电子商务联名借记卡,依靠传统的金融机构来获得市场。2007年支付宝意识到互联网金融信任缺乏的问题,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2009年手机快捷支付出现,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打好了地基。同时也地提高了互联网移动支付的成功率。此后,随着用户群体的增加,以及互联网金融科技的发展,用户对消费金融以及网络投融资出现巨大的热情,余额宝的推出也正是符合了这种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时期。2014年之后,蚂蚁金服一直致力于普惠金融方面,连续推出了花呗、借呗、网商银行、蚂蚁财等模式,提高互联网金融用户的消费使用体验。2018年以来,蚂蚁金服基于区块链技术为境外用户提供服务支持。

在风险管控方面,一方面得益于蚂蚁金服集团的备付金制度,用户资金的安全性比较高。另一方面,依靠先进的技术,确保用户在互联网金融模式过程中资金的安全。

5. 数据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主要从互联网金融的用户以及商业模式部分分析。

5.1. 金融行业的目标对象已经从C端用户转移至B端用户

B端指多角色的用户,而C端指单一角色的用户。

互联网式的去中间化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传统时代只有少数人才有机会参与进来的金融流程当中,如P2P、众筹、网络保险。通过最大限度地满足C端用户的需求为主要发展模式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加入到了互联网金融的行列里。

随着C端用户的投资和理财习惯的改变,人们不再仅仅只是满足于低门槛、高收益、短周期地参与到金融活动当中,而是开始关注金融产品的质量。这个时候,仅仅只是搭建一个平台,而不去改变金融行业本身的做法,越来越失去市场。如何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新的商业模式来改变金融行业B端,从而更好地满足C端用户出现的新需求,成为未来一个时间的发展终点。于是,一场以B端用户为主要目标对象的金融行业的全新进化由此开启。

5.2. 互联网金融需要新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金融式的商业模式遭遇困境,金融行业需要寻找新的商业模式。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式的发展模式,从本质上来看,其实就是以流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新商业模式:通过延伸金融行业的触角,并将其与具体行业进行深度捆绑,再借助新技术的方式来优化传统金融运作逻辑的做法。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不再将盈利点仅仅只是聚焦在对于流量的收割上,而是更加关注的是金融本身与行业的深度融合上。从本质上来看,金融行业的新商业模式不再仅仅只是局限在流量本身,而是更多地表现在对于金融功能和属性的深度挖掘,对于金融外延的不断拓展,对于金融本身的不断聚焦。只有通过不断寻找金融行业的新的商业模式,我们才能真正摆脱以流量为终极追求的偏见,真正让行业的发展回归正道。

5.3. 互联网金融金融需要寻找新的发展动能

互联网仅仅只能给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流量,但是并不能够改变金融行业本身,同样无法去重塑传统的金融体系。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甚至区块链当成是驱动金融行业发展的全新动能,人工智能参与到了金融行业当中、大数据对于传统金融架构的影响正在显现、区块链技术正在建构新的金融行业信用和风控体系。

6. 结论

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新技术的参与,二是功能拓展和延伸。

6.1. 新技术参与

从这个逻辑来看,只有那些真正将新技术与金融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并且真正改变金融行业的传统流程和环节,才能真正把握新金融时代的风口。

有关新金融的尝试其实都是以新技术为主要突破口,无论是大数据技术在构建新的信用体系当中的应用,还是人工智能在参与新的金融体系中的尝试,抑或是区块链在搭建新的金融系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技术始终都是根本,只有那些真正深度研究新技术,并且能够将新技术应用到金融行业当中的人,才能真正把握新金融的发展风口。

6.2. 功能拓展和延伸

现在互联网金融没有跳出传统金融的功能和属性,投资和理财依然是它的根本属性。当新金融时代来临之际,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不断拓展和延伸金融行业的新功能和属性。只有那些真正拓展金融新功能和新属性的玩家,才能真正把握金融行业发展的未来。

金融行业除了投资和理财的功能和属性之外,还需要拓展更多新的功能和属性。社交、数据、电商仅仅只是一些比较明显的功能和属性,让金融从一个相对较为封闭的行业转变成为一个相对较为开放和多元的行业。

满足用户需求是落脚点,新金融的未来属于那些真正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玩家。互联网金融之所以会出现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对于高额的收益,用户更加需要的是资金的安全。当互联网金融无法给用户带来资金的安全时,它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

从这个角度来看,满足用户的需求才是金融行业的最终落脚点。金融行业的未来属于那些真正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玩家们,无论是拓展金融行业的功能,还是优化金融行业的流程,说到底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新金融时代的未来属于那些真正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玩家们。我们看到的诸多互联网巨头不断转型做金融行业的“变身”,其实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新需求,可见,新金融时代的未来必然属于那些真正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玩家们。

当互联网时代的红利不再,人们便开始寻找新的发展可能性,金融行业同样如此。当新金融时代的发展大幕徐徐开启,各色玩家开始参与其中,或许,只有那些真正手握新技术、拓展新功能并且最大限度满足用户新需求的玩家们,才是这场新进化的最终胜利者。

文章引用

王运燕. 以蚂蚁金服平台布局探索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的研究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net Finance with the Layout of Ant Financial Platform[J]. 服务科学和管理, 2019, 08(05): 173-179. https://doi.org/10.12677/SSEM.2019.85026

参考文献

  1. 1. 郭茂佳, 晏景瑞. 互联网金融缓解科技初创企业融资困境的模式分析——源于深圳的经验[J]. 科技管理研究, 2018, 38(4): 86-90.

  2. 2. 吕劲松.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思考[J]. 金融研究, 2015(11): 115-123.

  3. 3. 张岭, 张胜. 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5, 35(17): 114-118.

  4. 4. 俞林, 康灿华, 王龙. 互联网金融监管博弈研究: 以P2P网贷模式为例[J]. 南开经济研究, 2015(5): 126-139.

  5. 5. 单纯. 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剖析——源自中小微企业的P2P和众筹实践[J]. 科技管理研究, 2015, 35(24): 177-181.

  6. 6. 赵旭升.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演进及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J]. 金融论坛, 2014, 19(10): 11-20.

  7. 7. 乔海曙, 吕慧敏. 中国互联网金融理论研究最新进展[J]. 金融论坛, 2014, 19(7): 24-29.

  8. 8. Huang, C.-F. and Lizenberger, R.H. (1989) Foundations for Financial Economic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44, 529-531. https://doi.org/10.2307/2328606

  9. 9. 谢平, 邹传伟.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 金融研究, 2012(12): 11-22.

  10. 10. 谢平, 邹传伟, 刘海二.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J]. 国际金融研究, 2014(8): 3-9.

  11. 11. 刘英, 罗明雄. 互联网金融模式及风险监管思考[J]. 中国市场, 2013(43): 29-36.

  12. 12. 吕建志. 互联网金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宁: 广西大学, 2014.

  13. 13. 张影强. 规避互联网金融四大风险[J]. 中国投资, 2013(12): 62-63.

  14. 14. 肖镇国. 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风险问题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5.

  15. 15. 黄海龙. 基于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研究[J]. 上海金融, 2013(8): 18-23.

  16. 16. 周华.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J]. 南方金融, 2013(11): 96-98.

  17. 17. 李拉. 略论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下的机遇与挑战[J]. 产权导刊, 2013(11): 36-38.

  18. 18. 王静. 竞争与变革: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J]. 中国流通经济, 2014, 28(5): 122-126.

  19. 19. 梁璋, 沈凡. 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J]. 新金融, 2013(7): 47-51.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