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05 No.03(2017), Article ID:21319,7 pages
10.12677/CES.2017.53030

The Framing and Key Concepts

—Education in Urban Design Course

Zhengliang Jiang, Bingying Li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Jun. 22nd, 2017; accepted: Jul. 8th, 2017; published: Jul. 11th, 2017

ABSTRACT

The theme and concept are generally strengthened in the course of urban design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urban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ject, the process and methods of the concept of urban design, which helps build a basic framework for the teaching of philosophy.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me concept in urban design course, and expounds some teaching experiences and common problems.

Keywords:Urban Design, Key Concept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角度和主题理念

——专指委作业评优背景下的城市设计理念教学探讨

蒋正良,李兵营

青岛理工大学,山东 青岛

收稿日期:2017年6月22日;录用日期:2017年7月8日;发布日期:2017年7月11日

摘 要

我国本科城市设计课程作业中普遍强化了主题和理念内容。本文通过阐述对城市设计主题理念及其特点的理解、城市设计主题理念的阐述过程和方法,初步构建出城市设计主题理念教学环节的基本框架。同时,通过介绍城市设计课程中主题理念的教学实践,阐述了部分教学经验和常见问题。

关键词 :城市设计,主题理念,本科教育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我国多数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四年级末要进行为期8周左右的城市设计作业。该设计主要特点是要配合全国专指委作业评选。其作为方案竞赛所特有的重视主题和理念内容的特点,又使本次训练环节不同于以往课程。又使本次训练环节不同以往课程。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识到城市设计的主题和理念具有自身特点和一般表达规律。本文以2014年春季青岛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火车站地区城市设计课程作业为例,通过对专指委通告的分析,教学环节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的研究,展示出一些本科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问题和规律。

2. 给设计起名字和专指委通告

笔者将设计等有关的文艺作品主题的作用总结为两个:概括性和推销性。所谓的概括性,指主题是各种设计理念的浓缩和诗意表达,人们通过主题或能迅速了解作品理念;或能体味其中的优美意境。我们生活中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好名字: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1的“孤独”两字充分体现文学作品的主题;《水浒传》的书名,将草莽英雄如水中浒苔般飘零不定的命运充分展现。而所谓推销性则是表达出作品的突出优势,可能从功能角度,也可能从美感方面。苹果IPHONE4手机上市之初,我们印象深刻的广告片中“你可以玩的更久;看得更久。”因此,“持久”是它的好名字,也是产品最大的卖点。好名字是好作品的共性,不管是作者给取的,还是读者命名的(苹果广告的“持久”就是网友命名的),这代表了作品十分鲜明的特色和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内容。

城市设计领域,历史上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沙里宁的赫尔辛基“有机疏散”等等;当代有上海芦潮新城的“水滴和涟漪”,都有好主题。具体到我们本次全国城市设计作业评选,合适的主题能使四张A1图纸内容完整而特色鲜明。为此,我们的学生为了给城市设计取一个动听的名字而煞费苦心,祈求上苍给予的灵感火花。偶然会灵验,但更多时“不靠谱”。

怎样给城市设计作业取个好名字?我们研读了为这次城市设计评选的专指委通告。“以独特、新颖的视角解释年会主题的内涵,以全面、系统的专业素质进行城市设计”是唯一同设计相关的内容。我们从逻辑上可以得到这样两个结论:第一,独特、新颖的视角是设计的关键;第二,视角的选择不同于专业素质,是竞赛中有待考察的十分独特的能力。

“视角”?“独特、新颖的视角”?让人最先想到摄影。摄影艺术的角度至关重要,好的摄影角度在于抓住事物主题,体现出或有突出美感,或震撼人心的画面。著名的二战主题作品“硫磺岛战役”中(图1),作者在国旗即将被举起刹那按下了快门,这一角度表达了美军士兵弯曲的身体和笔直的国旗,但人们读出的却分明是爱国精神。照片凝固的是一个瞬间,但代表了举起国旗的整个过程,乃至是二战无数个艰辛而感人的时刻。

明白了!这就是思想主题!专指委评选所要的“角度”,表面上是一个名字;但又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而是能够被浓缩为一个名字,或主题的,具有一定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思想理念。我们将两者合并称为“主题理念”,下文将分别从主题理念的特点、阐述方法、以及我们的教学实践三方面论述我们的研究。

3. 城市设计“主题理念”的特点

主题理念是设计的灵魂也是商标,很多知名设计都是如此。在库哈斯介绍CCTV大厦设计时指出“第一个理念就是要通过一个环行的设计,把电视台丰富的功能能够很顺畅的连接起来”,他强调的是功能,但人们接受的是十分形象的“环”——特色鲜明,有美感。另一个例子,本次城市设计课程正值青岛园博会开幕,规划用地地处山谷,人们游览的流线是从山底逐渐向山顶移动。设计者充分抓住这一突出特点,提出“天女散花”的主题理念。如今青岛世博园已经开园,在实际体验中,人们充分感受到主题理念的魅力,人们身处花海,感受从山顶徐徐洒下的国色天香。这奇妙的花海不论是不是天女洒下的,这也只能是天女洒下的。从这些例子中,我们看出能作为城市设计主题理念的“想法”有共同的特点,笔者总结为3点,即广义性、针对性、装饰性和可形态化性 [1] 。

首先,城市设计不能脱离功能、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避免犯“就形态论形态”的错误。主题理念的“广义性”,主要指辩证看待城市设计的物质形态和综合社会两方面,要通过物质形态设计,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功能,甚至经济社会问题。

Figure 1. Photography “Battle of Sulfur”

图1. 摄影作品《硫磺岛战役》

第二,所谓“针对性”,是要与设计题目紧密相关。需要强调现状分析,寻找题目中的提出矛盾。课程选择的题目通常为真实的城市地段,存在某些特殊问题。城市设计要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造理念和措施,要避免生搬硬套;又要避免将设计“原则”同理念相混淆。设计原则是当前类似工作普遍遵循的规则,如“以人为本”,若将其作为主题理念,则显然十分笼统,缺少针对性。

第三,装饰性,好的主题理念或朗朗上口,或意境优美,令人在了解设计的过程中充满愉悦感,例如上文提到的“天女散花”。

第四,“可形态化性”是指主题理念应同城市设计的空间形态设计紧密结合。众所周知,城市设计的核心是“空间”的设计,所有理念最终都需要物质形态落实。同时,“可形态化性”也是衡量主题理念的真实性和可行性重要依据。

4. 城市设计主题理念的阐述

城市设计主题理念的阐述是说明主题理念的引出,主题理念的理由,及其物质形态化的过程,在课程设计中要集中表达在一组A1图纸中。我国古人写文章,讲究“义理考据辞章”,主题理念是“义理”;而理念的阐述过程则是“辞章”。正如曾国藩的观点,义理第一位、辞章第二位,考据最末。好的理念阐述过程将对理念起到支持巩固作用。

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以谢德拉克∙伍兹(Shadrach Woods)柏林自由大学设计为例 [2] ,为学生展示什么是好的主题理念及其阐述过程,它是如何由概括性、抽象性的语言表达,又令人信服地、有逻辑地转化为城市设计的语言——物质形态的(图2)。

Figure 2. Woods elaborates on the theme of the liberal university in Berlin

图2. 伍兹对柏林自由大学主题理念的阐述

伍兹提出大学的主题理念是,“一般信息和特殊信息进行交换的需求”。我理解的“一般信息”为自己专业的专业课课程;而“特殊信息”则是其他课程的知识和教学。大学里两种信息彼此交混回响,激发创新思想。笔者作为大学教师,深有同感:某日有些许闲暇,到相邻教室听了一会儿生物遗传的课程,了解了有关“碱基”、“信使DNA”等知识;联想自己的城市规划学科,不知不觉之间又对城市这一“有机体”多了一番了解。但伍兹同时也指出,传统的大学的建筑都因特定学科而相对独立,如我国院系,并不适于一般信息和特殊信息进行交换。因此,寻找创新的建筑布局形式,满足主题理念,就显得十分迫切了。

接着,伍兹否定了三种可能性,包括简单随意的混合、对功能差异的表面表达(现代主义的“形式追随功能”理念)、对典型形式的迷恋(如美国典型的弗吉尼亚大学形式),这些形式都将趋向于将大学分裂为特定的学科,也都是传统大学存在的普遍问题。进一步支持了最终的形态构思——一种最低限度的系统:整体框架,它可以容纳不同群体进行信息交换的可能性。进而又继续在三维上否定了摩天楼的形式,从而最终确定了底层、框架系统建筑布局形式。

通过柏林自由大学主题理念的解析,从中可以明显看出主题理念应有的概括性、广义性、针对性和可形态化性特征。同时,正如文章的写作,主题理念的阐述也存在技巧和方法。在伍兹案例中就熟练运用“排除法”、“递进法”。“排除法”体现在对三种平面布局方式的否定;“递进法”体现在从平面分析到三维分析的递进上,学生们都可以加以吸收借鉴。

5. 我们的教学实践

专指委城市设计作业评选的年度主题为“溯源本土、回归人本”。大学设计竞赛的主题相对抽象,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更加简单的主题进行类比——“我和我的祖国”是小学生征文比赛的常见主题,需要参赛者用文章解释描绘两者的关系。每个人同祖国时刻不能分离,但只有特定的时间、地点,才能形成感人的“角度”,不论是体育比赛为国争光,还是争做好人好事,弘扬精神文明等。虽然不提祖国,但处处体现“爱国”的主题。类似的,我们认为“溯源本土、回归人本”的核心是“爱乡土、关爱人”,需要学生通过选择合理的角度,通过对规划用地适宜的改造理念加以表达。

本次城市设计主题选址位于青岛老火车站用地,临近青岛海滨风景区,同著名景点青岛栈桥和小青岛遥遥相望。题目的设计假想将火车站异地搬迁,为课程设计提供约20公顷空地,为未来规划构思提供开阔的空间。

为强化主题理念的训练,我们进行了专门的理论讲解和讨论,并在设计周期中间进行了一次主题理念专题汇报和中期评图。教学的过程是十分磨人的,由于是初次接触类似工作,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几种问题:第一,规划专业学生从低年级鼓励发散形态思维教学走来,在思考城市设计理念时常常陷入莫名的混乱。此时教师必须提醒“用一句话简洁表述理念”;第二,学生在思考理念时,常囿于技术范畴,如将主题理念定为“完整的交通体系”,这时要提醒学生,理念关乎情感;角度是艺术,在于技巧;第三,将设计主题同评优主题混淆,表现为对评优主题的照搬。如学生作业中就曾出现“溯源致远”的设计主题,同“溯源本土”几乎相同。在中文传统看来,如同诗歌的前后两句、对联的上下联、谜语的谜面和谜底等等,都不宜出现简单的重复。

通过本次教学实践,结合学生对主题理念的阐述,笔者概括出几点经验: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深厚的宝藏,值得结合设计过程深入挖掘。中国古典经典除了能找到同主题契合的立意,同时也能带来优美的诗意,其中更是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普遍原理,是对竞赛主题更好的诠释。如一组学生将“溯源本土”,诠释为《诗经·兼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并将“洄·游”作为主题理念,同时以诗经的意境体现当前“洄”——尊重历史传统;“游”——面向未来发展的辩证关系,从中看出类似问题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需要重视的问题,我们的祖先已经在经典中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答案;其次,沿用专指委的“摄影术语”——“角度”,笔者认为“对比度”在主题理念表达中也十分重要。所谓的“对比度”,是要抓住问题的突出矛盾,形成有对比度的主题理念。如一组学生提出了“老站新城”。学生最初提出“车站新城”的主题理念,在调整过程中,师生之间曾有一段讨论对话互动。

教师:“车站新城的“新”需要强调,能否称为“老车站新城”?使得新和旧、老和新有充分对比。”

学生:“老车站新城,“老站新城”!”

教师:“是的,要在新城市中体现老车站的风貌精髓,“新”体现在相当多的内容中,崭新的生活方式、崭新的交通系统、新的商业综合体等;但“老”火车站的城市精神仍然保留,铁路文化、商业文化等。”

这样,这一主题理念一方面具有针对性,是适合的研究角度,同时新旧之间也具有十分突出的对比度。第三,主题理念应具有复合性和相对的复杂模糊性。园城融汇,表示公园和城市的复合特征,表现当前城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城市设计师很像一位导演,面对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他能敏感的找到最容易刺激观看者神经的那些元素,充分展现出来。这样的结果就是好的作品。公园–城市的结合体就是如此(图3)。

Figure 3. Theme of the new concept of urban design

图3. 主题理念中的新型城市设计图

6. 结语

先进的设计理念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它展现出学生思想的复杂性、对知识运用的娴熟程度、对时代发展的敏锐察觉能力。它是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教学实践中,在深入理解全国城市规划专指委通告的基础上,通过比较通告强调的设计“视角”和设计类专业普遍强调的“理念”,提出了“主题理念”的教学概念,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综合来看,理念的教学培养是使设计类工作从“感觉”、“灵感”等抽象概念中解脱出来,而主题理念是对设计理念的概括,同时更是对设计理念的推销。本文中通过积累教学实践工作中的点滴感悟,提出了几点有关主题理念的规律和教学经验,愿同诸位同行同学交流改进,也愿来年有更先进的教学理念。

文章引用

蒋正良,李兵营. 角度和主题理念——专指委作业评优背景下的城市设计理念教学探讨
The Framing and Key Concepts—Education in Urban Design Course[J]. 创新教育研究, 2017, 05(03): 199-205. http://dx.doi.org/10.12677/CES.2017.53030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 规划一级学科, 教育一流人才[C]//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 2011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369-372.

  2. 2. 唐纳德•沃特森. 城市设计手册[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31-244.

  3. NOTES

    1长篇小说《百年孤独》的主题:虽是宏编巨著,但表达的主题在题目中“孤独”两字得以充分体现—从1830年至十九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