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Vol. 08  No. 11 ( 2018 ), Article ID: 27506 , 11 pages
10.12677/HJAS.2018.811188

Research on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Industrial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Qingyu Chai1, Zhenglin Sun1,2*

1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2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Received: Oct. 22nd, 2018; accepted: Nov. 5th, 2018; published: Nov. 13th, 2018

ABSTRACT

From 2015 to 2018,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has consecutively released No. 1 Document for four years to deploy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of the rural areas. Since the historic breakthrough of the total grain outpu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2010, the total grain outpu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2017 reached 13.376 billion Jin (half a Kilo), ranking first in the country for seven consecutive years, and achieving "14 consecutive successive harvests". However, the unreasonabl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imperfect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and low degree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ve seriously hindered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and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structure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by using the principles of regional economic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optimizing and adjusting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structure and industry integration of the Heilongjiang Province.

Keywords: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ustrial Convergence,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视域下的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柴青宇1,孙正林1,2*

1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2东北大学,辽宁 沈阳

收稿日期:2018年10月22日;录用日期:2018年11月5日;发布日期:2018年11月13日

摘 要

2015年至2018年以来,中央连续四年下达1号文件部署解决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自2010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实现1000亿斤的历史性突破之后,2017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203.76亿斤,连续七年居全国首位,实现“十四连丰”。但是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黑龙江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本文运用区域经济学原理全面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优劣状况和和农业产业竞争力,对黑龙江省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融合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融合,一、二、三产业,农业现代化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大时代背景下,中共中央提出了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从2015~2018年,连续四年的中央1号文件相继在农业产业链延伸、种养加一体化发展、建设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特色乡镇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等方面做出了具体部署 [1] [2] [3] [4] 。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5] 。2016年3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被列为农业现代化的八大工程之一,提出“推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培育融合主体、创新融合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更多分享增值收益 [6] 。”2016年10月《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发展农业新兴业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和创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 [7] 。

黑龙江省从建国初期年产粮食100亿斤到2010年粮食年产突破1000亿斤,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2017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204亿公斤,实现“十四连丰”,连续七年居全国首位。但是,制约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发展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

第一,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比较大,没有充分发挥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比较优势。粮食作物中又以玉米规模最大。2016年全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1亿亩,其中玉米达到9666.3万亩,占比46%。畜牧、水产、特色种植业(蔬菜、鲜食玉米、食用菌、杂粮杂豆等特色作物种)基地比较分散,没有形成本地优势特色产业区域。

第二,农业基础设施仍需加强。水利基础设施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灌溉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现象没有彻底改变。畜禽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不足,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出口不畅。渔业基础设施差,池塘老化淤积面积已占池塘总面积的46.2%;水产品冷冻、冷藏、冷链运输、加工等能力不足。水稻、蔬菜等育苗生产设施数量仍有缺口,生产设施建设标准化、集约化程度较低,综合开发和利用不到位,设施生产对作物产量和品质提升、生产方式和技术模式创新的支撑、促进作用发挥的不够充分。

第三,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新型经营组织生产规模小,龙头企业与种植户和养殖户之间没有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土地流转成本高,全产业链项目少,农户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与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有很大差距。

黑龙江省的农业产业结构严重阻碍了黑龙江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为确定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原则和发展方向,本文运用区域经济学原理全面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优劣和竞争力。

采用区域经济学的位移分析法研究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问题,模型如下:

选取2007~2016年共十年为基期和报告期。2007年用0表示,2016年用t表示;j表示黑龙江省各市(区);i表示农业产业,即农林牧渔业;APV表示农业产值,ACDL表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则:

A P V j = i A P V i j (1)

A P V i = j A P V i j (2)

A P V j = i j A P V i j (3)

各市(区)农林牧渔业产值份额为:

S i j = A P V i j / A P V j (4)

各市(区)农林牧渔业产值总位移:

Sa = A P V j t ( A P V t A P V 0 ) × A P V i j o (5)

各市(区)农林牧渔业产值差异位移:

Sd = i [ A P V i j t ( A P V i t A P V i 0 ) × A P V i j 0 ] (6)

各市(区)农林牧渔业产值均衡位移:

Sp = i [ ( A P V i t A P V i 0 ) ( A P V t A P V 0 ) ] × A P V i j 0 (7)

各市(区)农业产业融合水平:

(8)

ACDL-农业产业融合水平;VPI-一产增加值;GDP-总产值。

ACDL < 2%——融合程度好;1% < ACDL < 10%——融合程度一般;10% < ACDL——融合程度差。

2. 黑龙江省2007~2016年农林牧渔业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根据表1表2统计计算结果,2007~2016年十年间黑龙江省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变动趋势如下:

Table 2. Analysis on the proportion of national agricultural,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output in total output value from 2007 to 2016 (RMB 100 million, %)

表2. 2007~2016年全国农林牧渔业产值占总产值份额分析(亿元,%)

数据来源:2008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10] ;2017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农业总产值不包含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11] 。

2.1. 种植业变化情况

黑龙江省2007~2016年十年间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化不明显,由2007年的61.93%下降到2016年的60.49%,仅下降了1.44%。全国2007~2016年十年间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呈缓慢上升趋势,由2007年的52.4%上升到2016年的56.6%,十年间仅上升了4.2%。

黑龙江省2007-2016年十年间种植业产值比重增幅最大的是大兴安岭,其次是农垦总局。大兴安岭由2007年的32.66%上升到2016年的55.01%,上升了22.3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3倍。农垦总局由2007年的72.74%上升到2016年的83.43%,上升了10.69%,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

黑龙江省2007~2016年十年间种植业产值比重降幅最多的是七台河市,其次是鸡西市。七台河市由2007年的62.44%下降到2016年的49.04%,下降了13.4%。鸡西市由2007年的67.01%下降到2016年的55.75%,下降了11.35%。

2.2. 林业变化情况

黑龙江省2007~2016年十年间林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幅不大,由2007年的4.68%下降到2016年的3.09%,仅下降了1.59%。同期全国林业产值比重由2007年的3.9%上升到2016年的4.4%,仅增加0.5%。

黑龙江省2007~2016年十年间林业产值增幅最大的是七台河市,其次是黑河市。七台河市由2007年的4.23%上升到2016年的8.14%,上升了3.91%。黑河市由2007年的5.2%上升到2016年的7.97%,上升了2.77%。

黑龙江省2007~2016年十年间林业产值比重降幅最大的是大兴安岭,其次是鹤岗。大兴安岭由2007年的56.37%下降到2016年的29.73%,下降幅度高达26.63%。鹤岗市由2007年的13.93%下降达2016年的3.62%,下降幅度10.31%。

2.3. 牧业变化情况

黑龙江省2007~2016年十年间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增长缓慢,由2007年的32.11%上升到2016年的34.33%,上升了2.22%。同期全国牧业产值比重由2007年的34.2%下降到2016年的28.3%,下降了5.9%。

黑龙江省2007~2016年十年间牧业产值增幅最大的是齐齐哈尔市,其次是鸡西市。齐齐哈尔市由2007年的35.04%上升到2016年的45.47%,上升了10.44%。鸡西市由2007年的21.58%上升到2016年的31.46%,上升了9.88%。

黑龙江省2007~2016年十年间牧业产值比重降幅最大的是农垦总局,其次是双鸭山市。农垦总局由2007年的26.23%下降到2016年的14.88%,下降幅度高达11.35%。双鸭山市由2007年的35.69%下降达2016年的32.45%,下降幅度3.23%。

2.4. 渔业变化情况

黑龙江省2007~2016年十年间渔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幅不大,由2007年的1.28%上升到2016年的2.1%,增幅仅1.59%。同期全国渔业产值比重由2007年的9.5%上升到2016年的10.7%,仅增加1.2%。

黑龙江省2007~2016年十年间渔业产值增幅最大的是鸡西市,其次是佳木斯市。鸡西市由2007年的2.65%上升到2016年的5.03%,上升了2.38%。佳木斯市由2007年的2.13%上升到2016年的4.45%,上升了2.32%。

黑龙江省2007~2016年十年间渔业产值比重降幅最大的是伊春市,其次是绥化。伊春市由2007年的0.9%下降到2016年的0.35%,下降幅度0.55%。绥化市由2007年的 2.32%下降达2016年的2.14%,下降幅度0.18%。

3. 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内涵分析

根据2007~2016年十年间黑龙江省农业统计资料,计算出全省各市区在十年期间农林牧渔业四类产业结构的总位移、差异位移和均衡位移,结果见表3。根据总位移、差异位移和均衡位移数值情况判断各市(区)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Table 3. From 2007 to 2016,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SA, SD and SP sequencing were conducted in all cities and countie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表3. 2007~2016年黑龙江省各市县农业生产结构SA、SD、SP排序

3.1. 总位移分析

2007~2016年,绥化、佳木斯、大庆、牡丹江、黑河、大兴安岭6个市(区)的总位移为正,表明这些市(区)的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比全省平均水平要快。鸡西、鹤岗、七台河、伊春、双鸭山、哈尔滨、齐齐哈尔、农垦总局8个市(局)的总位移为负,表明这些市(局)的农业总产值增长水平要慢于全省平均水平。

3.2. 差异位移分析

2007~2016年差异位移较大的绥化、佳木斯、牡丹江和黑河,其总位移数值也较大;差异位移较小的七台河、鹤岗、双鸭山、伊春、大兴安岭和鸡西,其总位移数值也较小。说明绥化、佳木斯、牡丹江和黑河农业总产值增长快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充分发挥了本地的农业资源比较优势。七台河、鹤岗、双鸭山、伊春、鸡西和大兴安岭农业总产值增长水平慢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说明这些地区没有充分发挥或者改造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比较优势。

3.3. 均衡位移分析

2007~2016年七台河、鹤岗、大兴安岭、伊春、双鸭山均衡位移值较高,但是总位移数值较低。表明在这些地区,产业发展速度与地区发展速度成正比。但是由于这些地区未能抓住机遇很好地改善或发挥当地比较优势产业,导致农业总产值增长缓慢。

但是由于这些地区未能很好地改善或发挥当地比较优势产业,导致农业总产值增长缓慢。

2007~2016年绥化、佳木斯、牡丹江、黑河均衡位移值比较低,总位移值比较高。表明在全省发展比较快的产业,在这些地区发展比较缓慢,但由于这些地区较好地利用了当地农业资源比较优势,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农业总产值增长还是比较快。

2007~2016年哈尔滨、齐齐哈尔、农垦总局均衡位移数值较低,同时总位移数值也比较低。表明在全省发展比较快的产业,却在这些地区发展缓慢,同时这些地区也没有充分发挥当地的农业产业比较优势,总产值增长较慢。

3.4. 产业结构调整综合分析

根据总位移、差异位移和均衡位移数值的正负情况,黑龙江省十四个地市可以划分为两组,见表4

Table 4. Grouping of total displacement, differential displacement and equilibrium displacement

表4. 总位移、差异位移、均衡位移分组

第一组的绥化、佳木斯、大庆、牡丹江、黑河和大兴安岭总位移、差异位移为正,但均衡位移为负。表明这些市(区)在2007~2016年十年期间农业产业结构具备如下特点:

这些市(区)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些市(区)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较快主要取决于充分发挥了本地农业比较优势产业;但是,在全省发展比较快的产业在这些市(区)发展较慢。今后这些地区应该继续以充分挖掘本地比较优势资源为主线,同时把在全省发展较快的优势产业转化为具有当地特色的优势产业,促进农业生产综合发展。

第二组的鸡西、鹤岗、七台河、伊春、双鸭山、哈尔滨、齐齐哈尔和农垦总局的总位移为负、差异位移为正,均衡位移为负。表明这些市(区)在2007~2016年十年期间农业产业结构具备如下特点:

这些市(区)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市(区)农业总产值增长主要取决于发挥了本地农业比较优势产业;在全省发展比较快的产业在这些市(区)发展较慢。这些区域的农业产业结构应该要大规模优化和调整,在继续深挖当地比较优势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全省发展较快的产业。

4. 黑龙江省农业产业融合度分析

一个国家或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该国家或者地区总产值的比重,决定了农业在该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中的地位,比值越低则农业的产业融合度越高。北京市2007年、2014年和2016年的比重分别是1.08%、0.75%和0.51%。2014年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的比重均小于1%,韩国为2% [12] 。

2007-2016年黑龙江省一产增加值占总产值的比重由16.2%上升到19.39%,提高了3.19%,农业产业融合程度为“差”,见表5。同期全国一产增加值占总产值的比重由10.36%下降到8.16%,下降了2.2%,见表6

2007年全国一产增加值占总产值比重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只有北京、天津和上海,农业产业融合程度为“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山西、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青海等八省,农业产业融合程度为“一般”。2016年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还是北京、天津和上海,农业产业融合程度为“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山西、内蒙、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青海和宁夏等十省,农业产业融合程度为“一般”。

2007年黑龙江省一产增加值占总产值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84%,2016年黑龙江省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1.23%,十年间黑龙江省农业产业融合水平与全国差距拉大了5.39%。2007年黑龙江省农业产业融合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大庆市和七台河市,农业产业融合程度为“一般”,其他市(区)农业产业融合程度均为“差”;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有哈尔滨、七台河和牡丹江等三个市。2016年仅大庆市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农业产业融合程度为“一般”,其他市(区)农业产业融合程度全部为“差”;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仍然是哈尔滨市、七台河市和牡丹江市。

上述综合分析表明,黑龙江省农业产业融合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不断拉大,目前全省农业产业融合程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大庆市。

Table 5. From 2007 to 2016, the proportion of the added valu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s output in the total regional output value (100 million RMB;%)

表5. 2007~2016年黑龙江省一产增加值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亿元;%)

数据来源:2008黑龙江统计年鉴;2017黑龙江统计年鉴。

Table 6. the proportion of the value-added of each region in the total output value of the country from 2007 to 2016 (RMB 100 million;%)

表6. 2007~2016年各地区一产增加值占全国总产值比重(亿元;%)

数据来源:2008中国统计年鉴;2017中国统计年鉴。

5. 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5.1.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种植业布局结构

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和农民传统种植习惯相结合,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大力发展有明显供给优势的蔬菜、鲜食玉米、食用菌、马铃薯等高效高值经济作物和富硒等特色农产品、高端绿色有机食品、私人定制化农产品。玉米产业带重点分布在松嫩平原第一、二、三积温带的市(区、县);水稻产业带重点分布在嫩江、松花江沿岸和三江平原的市(区、县)和农垦管理局所属农场;大豆产业带重点分布在大小兴安岭沿麓的三积温带下限和四、五积温带的市(区、县)和农垦管理局所属农场;杂粮杂豆产业带重点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大庆、齐齐哈尔、黑河等地区;马铃薯产业带重点分布在齐齐哈尔、哈尔滨、绥化、黑河等地区。

5.2. 发挥地理区位优势,提高养殖业规模和质量

我省地处北纬43˚~53˚之间,地理区位独特,与世界畜牧业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等处于同一纬度,四季分明,被誉为世界“黄金奶牛带”,具备发展畜牧产业的先天基础条件。要发挥区位优势,着力打造优质奶源和肉源基地,建设生态循环型国家级生猪产业、肉牛产业、现代奶业和肉鸡产业示范园区,重点发展生态循环型奶牛业。实行种养一体,粮牧结合,重点发展生态循环型现代养殖和种植业。

根据不同水生态资源禀赋和现有基础,共同构建区域分工合理、各地区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完整的高寒地区优势渔业产业带。一是以鲟鱼、鳇鱼、黑龙江野鲤、细鳞和哲罗鲑等特色鱼类为主要养殖品种的黑龙江流域渔业产业带;二是以方正银鲫、黄颡鱼、松浦鲤、鲶、鳌花、泥鳅等为主要养殖品种的松花江流域渔业产业带;三是以鲢鱼、鳙鱼、大银鱼、河蟹、泥鳅等名优鱼类为主要养殖品种的嫩江流域渔业产业带;四是以虹鳟、金鳟、哲罗鲑、细鳞等冷水鱼类为主要养殖品种的牡丹江、绥芬河流域渔业产业带;五是以鲟鱼、鳇鱼、兴凯湖大白鱼、乌苏里鮠、黑龙江野鲤等名特鱼类为主要养殖品种的乌苏里江流域渔业产业带。

5.3.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优先培育发展大米、大豆、玉米、乳业、肉业、种业等产业化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民纯收入。使龙头企业不断扩大产业规模,产业区域集中度整体提升。推进以股权融合为主,构建龙头企业、基地以及农户利益和风险联结的机制,重塑农产品全产业链,打造一批国内领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政府对龙头企业实行优惠鼓励政策,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招商引资和建立农业经营体系方面推出配套支持政策。重点培育龙头企业资本运作能力。对于中小型国有企业可实行参股经营、参股不经营等多种经营形式。

5.4. 提高产业园区孵化能力,发挥园区示范带头作用

政府部门集中整合涉农资金,重点支持建设“农业创业园”、“农业科技园”和“农业产业园”,为农产品种植、加工、配送和服务提供支撑。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项目进入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培育一批循环型、低碳型产业集群和示范性生态食品工业园区。

5.5. 以科技、物流和金融为纽带,提高农业产业融合度

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力,打造一批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产前产中和产后配套的集群产业,实现由粮食供应向农业全产业链的跨越,形成不同层次的,集高附加值农产品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农产品经营体系。健全农产品贸易流通体系,发展现代物流方式,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加强跨境物流、国际物流体系和对俄国际物流枢纽基地建设。探索“金融 + 产业 + 基地”机制与模式,建设服务型金融平台,从而实现共享投融资信息资源,激发各类金融组织良性竞争,降低农产品整体金融交易成本。

文章引用

柴青宇,孙正林.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视域下的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Research on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Industrial Convergence Development[J]. 农业科学, 2018, 08(11): 1283-1293. https://doi.org/10.12677/HJAS.2018.811188

参考文献

  1. 1.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R]. 2015-02-01.

  2. 2.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R]. 2016-01-27.

  3. 3.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R]. 2016-12-31.

  4. 4.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R]. 2018-01-02.

  5. 5.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R]. 2016-01

  6. 6. 国务院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R]. 2016-3.

  7. 7. 国务院办公厅.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 [R]. 2016-10.

  8. 8. 黑龙江省统计局. 2008黑龙江统计年鉴[R].

  9. 9. 黑龙江省统计局. 2017黑龙江统计年鉴[R].

  10. 10.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 2008中国农村统计年鉴[R].

  11. 11.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 2017中国农村统计年鉴[R].

  12. 12. 北京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课题组. 产业融合转型中的北京农业[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13.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