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12 ( 2023 ), Article ID: 77639 , 6 pages
10.12677/AE.2023.13121565

基于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课程融合分析

——以“中学历史地理”为例

明安维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南充

收稿日期:2023年11月15日;录用日期:2023年12月14日;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1日

摘要

时空观念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的核心思维,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课标对融合课程、校本课程等不同课程分类进行了细致介绍。因此,本文将探讨开发“中学历史地理”这一融合式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开发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关键词

时空观念,课程融合,历史地理

An Analysis of Curriculum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Historical Time-Space Concept Literacy

—Taking “Middle School Historical Geography” as an Example

Anwei Ming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Received: Nov. 15th, 2023; accepted: Dec. 14th, 2023; published: Dec. 21st, 2023

ABSTRACT

As the core thinking of the five core qualities of history discipline, the concept of time and space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history, and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history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makes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different curriculum categories such as integrated curriculum and school-based curriculum.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the integrated school-based curriculum of “Middle School Historical Geography”, as well as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further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history learning and cultivate students’ historical thinking and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Keywords:Time-Space Concept, Curriculum Integration, Historical Geograph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应运而生,为中学历史教育的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新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能力与核心素养。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也是本次课程改革深化的一个关键词,其中,时空观念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的核心思维,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 [1] 。这说明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当予以重视。

国内各学者目前对于历史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的分析、研究与探讨已经有许多,或是探讨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落实;或是基于高考历史试题考察下,关于学生必须具备时空观念这一素养与思维的分析;抑或是以“融合”思路为指导,分析、探究如何推进学生历史学科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些研究成果为中学历史教师积极有效地开展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研究大都是着重强调时空观念在某一具体方面的落实问题,在新课改不断推进,新课程、新教材不断向全国普及,“3 + 1 + 2”的新高考模式持续扩展的大背景下,相应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同时,新课改和新课标也对融合课程、综合课程、广域课程以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不同课程分类进行了细致、深入的介绍。

基于以上思考可知,中学历史教学应当结合学生学习历史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学校课程资源和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开发融合式的校本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培养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2. 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落实及出现的问题

(一) 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落实

目前国内关于中学生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颇具成效。首先,有专门的与历史教科书内容进度一致的《历史地图册》等辅助教材,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学习中有关特定历史时空方面的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其次,历史教师通过采取历史情境的创设、思维导图的绘制和相关图表的绘制、直观教具或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及教学模式的改变等方法,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不同历史时空框架下的特定历史事件及其意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和思维习惯,还能使历史教育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推动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二) 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国家、学校及历史教师的高度重视,历史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落实,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比如,一些历史教师存在着把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几者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的问题,只是单纯地就时空观念这一个核心素养向学生展开讲解和分析;或者是历史教师在讲解涉及到几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时,往往只注意到问题考查的某一个素养,而忽视了其他相关的核心素养对问题解决的影响。不仅如此,一些历史教师在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么是仍在沿用过去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从而完全忽视了“时空观念”以及其他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目标和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要么是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把新课标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分别以单独形式作为每一条教学目标的要求。

这样一种孤立的、片面的对待历史学科各核心素养的教学思维,极易影响学生对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内涵的正确理解,不利于历史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对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也有着一定的限制。

因此,笔者认为,中学历史教学应当结合学生学习历史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学校课程资源和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开发融合式的校本课程,如:中学历史地理,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能力,从而更好在学校课程的学习中促进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

3. 融合式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 融合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提到“融合式”校本课程,这里必须明确融合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融合课程,顾名思义,是指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成一门的课程。校本课程则是指“学校照国家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框架,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及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2] 。由此可知,校本课程的开发既可以借助于当地乡土资源,还要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来开发。

这两种课程的共同特征即是,它们都是不同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课程或活动课程之类,而是伴随着教育进步和课程改革而出现的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形式的课程。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融合课程强调把有内在逻辑关系的不同学科知识通过某些形式和手段融合在一起,并没有特别针对具体的实际教学情况。校本课程则是以本校学生具体实际的学习需求为基础,做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生制宜,充分发挥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对于以立德树人为最终目标的中学历史教学而言,“校本课程开设应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主要方向构建起贯穿全高中阶段的历史校本课程体系” [3] 。因此,学生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来落实。基于以上关于融合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分析、比较,中学历史教学可以将学生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中学历史地理”这一融合式校本课程的开发上,以便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系统地评估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开发融合式校本课程的必要性

开发“中学历史地理”这一融合式校本课程的设想,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毫无根据,它是在综合、科学地对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落实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得出的,因而这一校本课程具有开发的必要。

从客观条件来看,首先,国家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4] 。尤其是在新课改的关键阶段,开发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校本化课程——《中学历史地理》则是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最为切实的实践支持。其次,普通高中历史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历史思维。因此,在“3 + 1 + 2”这一新高考模式逐渐广泛推广的形势下,高水平、高质量的历史教育的重要性显得举足轻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开设“中学历史地理”这一校本课程则尤为必要。

从主观方面来讲,第一,总的来说,虽然目前国内大部分学校关于学生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重视和培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具体的历史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各学校依据本校学生的实际学习发展需要,采取创新性措施以进一步加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样的思路下,开发“中学历史地理”这一校本化课程则是推动学生发展历史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第二,校本课程的开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就“中学历史地理”这一校本课程而言,它可以通过课程的开发锻炼教师的课程问题意识和课程开发意识,督促教师为开设好这门课程而不断巩固基础专业知识、不断学习新的与学科融合和校本课程开发密切相关的知识,从而更好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使得学校的教学水平也有所提高。

由此可知,在目前的中学历史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历史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学历史地理”这一校本课程在实际的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有开发、实施的必要,值得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采取行动予以落实。

(三) 开发融合式校本课程的可行条件

“中学历史地理”这一融合式校本课程的开发听起来对于那些刚接触到融合课程或者校本课程的教师来说或许有点复杂,甚至陌生。但实际上,这并不意味着“双眼摸黑”,相反,其开发还存在着许多的可行条件。

首先,目前国内外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成果已十分丰富,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大量阅览这些相关文献资料和著作为“中学历史地理”课程的开发积累一定的理论经验和基础知识,比如陕师大出版的《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杂志以及史念海、顾颉刚等专家的著作。这些专家学者的实践和研究经验为“中学历史地理”融合式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可行性。其次,地理学有一分支学科叫做“历史地理学”,其与传统的沿革地理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沿革地理主要研究历代政区和疆域的变迁,这类涉及到历史上历代政区和疆域变迁的知识点又无可避免地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联系。因此,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时,完全可以充分发动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地理知识点积极地进行迁移。同样的,历史教师在开发“中学历史地理”也可以大胆尝试,将地理学科的有关知识内容与历史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创新性地整合与融合,从而编制出符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需要的校本化教材。同时,由于一些高等师范院校也为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中国历史地理》这门课程,这便为毕业后继续从事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开发“中学历史地理”这一融合式校本课程奠定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学术视野。

4.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建议

(一) 如何科学开发“中学历史地理”校本课程

开发“中学历史地理”这一融合式的校本课程对于一些刚接触到“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学校和教师而言,也许会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下手。以下便是一些关于科学开发“中学历史地理”这门融合式校本课程的建议。

首先,确定明晰的课程目标。正如国家课程的编制有其特定的课程目标,开发“中学历史地理”这一校本课程也应当有明确的课程目标。“这个目标不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落实过程,而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构建过程,这种构建过程就是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个个体的需求和选择” [5] 。在对“中学历史地理”校本课程进行开发时,学校和历史教师必须把学生当前的历史学习需要和个人发展需求摆在整个课程开发工作的第一位,对学生个体展开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明确学生在新课改和新高考背景下的具体历史学习需要,了解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以及历史学科关键能力与历史思维的发展水平。在综合考虑学生学习需求与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树立明确的课程开发目标。

其次,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水平。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编写离不开高水平的课程编写队伍。在开发“中学历史地理”这一融合式的校本课程及教材时,学校需要注重提高参与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的教师的相关知识经验和水平。学校要给教师提供、创造各种学习的机会,为教师积极开展课程开发与利用相关的培训,帮助教师熟练掌握一定的课程理论与技术,充分发挥学校的各类教育教学和课程资源,为教师科学高效地进行“中学历史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有效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水平与能力。

最后,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全球进入了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其应用必然会加快我国新课改步伐,促进转变教育教学模式。因此,在开发“中学历史地理”这一融合式校本课程时,开发者应当注意到历史学科与地理学科的在某些知识上的联系,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创新性设计与整合,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开发设计“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在脑海中构建起清晰的时空画面,教师在设计校本教材时,可以在教材中插入世界地图,并把被不同国家列强所侵略而沦为殖民地的国家用不同颜色区分开,用箭头符号标示出被侵略的先后时间。同时,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将世界地图插入在多媒体课件上,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列强的侵略路线,并依次展现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过程。凭借多媒体技术和设备,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更加直观地学习和了解到过去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逐步培养其历史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二) 如何有效实施“中学历史地理”校本课程

“中学历史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出来后还面临着一个问题,即:如何有效地促进历史校本课程的实施?首先,要为“中学历史地理”融合式校本课程的实施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开发后的校本课程如果没有健全的配套服务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其在实施过程中则容易出现“孤掌难鸣”的情况,因此,学校以及校外相关部门要为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利用提供一系列的政策、技术和资金扶持,为“中学历史地理”校本课程营造一个良好的使用环境。其次,聘请课程专家予以指导。与专门从事于校本课程研究的专家学者相比,学校以及历史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实施方面的专业性定然是远远及不上的。通过专家学者的指导与经验分享,“中学历史地理”这一校本课程的实施成效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不仅如此,在实施该校本课程时,还可以展开校际合作与交流,充分吸收其他学校校本课程的成功经验和优秀成果,促进学校教师提高“中学历史地理”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科学性、高效性。最后,还要注意校本课程使用后的反馈。“教师应根据开发前制订的各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反馈,充分验证该校本课程的可行性、科学性、有效性。” [6] 。通过制定课程的反馈评价体系,可以判断“中学历史地理”这一融合式校本课程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效用,还可以借此修改、完善这一课程,使其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5. 结论

中学历史教学要紧跟时代潮流,密切关注新课改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坚持以新课标为导向,改革创新,增强历史校本课程问题意识、开发意识。学校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尤其要注意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为依据,密切关注学生,从而更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文章引用

明安维. 基于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课程融合分析——以“中学历史地理”为例
An Analysis of Curriculum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Historical Time-Space Concept Literacy—Taking “Middle School Historical Geography” as an Example[J]. 教育进展, 2023, 13(12): 10136-1014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21565

参考文献

  1. 1. 于友西, 赵亚夫. 中学历史教学法[M]. 第4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47-49.

  2. 2. 王道俊, 郭文安. 教育学[M]. 第7版.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104.

  3. 3. 周海洋.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设初探[J]. 进展: 教学与科研, 2021, 16(8): 74-75.

  4. 4. 钟启泉, 崔允漷, 张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1.

  5. 5. 刘克明. 历史校本教材开发与应用的实践性研究[J]. 历史教学: 上半月, 2013(9): 3-11.

  6. 6. 陈珠兴.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初探[J]. 高考, 2022(1): 117-11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