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06  No. 04 ( 2018 ), Article ID: 27233 , 9 pages
10.12677/ML.2018.64076

The Narrative Framing of the Political Text Translation

Yurong Qin1,2, Zhuo Wang1, Ya Zheng1, Qiaoyu Chen1

1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2Guangxi University Xingjia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Literal Arts, Nanning Guangxi

Received: Oct. 3rd, 2018; accepted: Oct. 16th, 2018; published: Oct. 23rd, 2018

ABSTRACT

Narrative theory is put into use in translation studies, for public narratives such as publicity, news, international politics, war and other non-literary translation practice, mainly represented by Mona Baker. It is a completely new attempt to show the macro and micronarrative framing character in the English version of China 2016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context, keyword selection, and interaction of translator and audien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her translation narrative strategies a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Framing, Selective Appropriation of Textual Material, Framing by Labeling and Repositioning of participants, etc.,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3.4.4 the software of AntConc.

Keywords: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Text, Narrative Framing, 2016 CGWRTV

政治语篇翻译的叙事建构

覃玉荣1,2,王卓1,郑雅1,陈巧钰1

1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2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 南宁

收稿日期:2018年10月3日;录用日期:2018年10月16日;发布日期:2018年10月23日

摘 要

叙事理论融入翻译研究,并用于公共叙事如外宣、新闻、国际政治、战争等非文学翻译实践,主要以莫娜·贝克为代表。以时空语域、素材选择性采用、标示式、人物事件再定位等翻译叙事建构为策略,结合软件AntConc.3.4.4的统计与分析,逐步呈现2016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在语境、关键词选用、译者与受众互动等宏观与微观翻译的叙事建构特征,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关键词 :政治语篇翻译,叙事建构,2016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文本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本,由于两种语言结构与文化差异,要想百分之百地再现并传递给读者的源语所有信息,是很难做到的;将目光从共存文化缩小到个体,任何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生活经历,“没有两个人会用同样的眼光看这世界。”(No two persons see the world in exactly the same way.) [1] 因为不同译者依据所拥有学识及所属文化习俗观察其特定文本,从而进行文本解读与翻译方式不同,文本翻译“叙事建构”因此产生。

叙事学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分为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两大部分。经典叙事学(Narratology)主要研究的是文本以内的要素,解决的问题是文本内涵的问题 [1] (James Phelan, 1989;Brain Richardson, 2000;James Phelan and Peter J. Rabinowitz, 2005;申丹,2003,2005),它以文本本身为依托,离开文本叙事就无法展开其深入观察、分析与解读;后经典叙事学(Narratologies)发韧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研究的是文本以外的要素,解决的问题是文本外问题,它将文本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等元素相结合,跳出文本的约束,强调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良性互动(David Herman, 1997;申丹,2005,2010;尚必武,2007,2014;谭君强,2007;唐伟强,2008;John Pier, 2012)。

早期其研究范围一直局限于文学文本领域,一般与小说、话剧、诗歌、舞台剧等文学作品紧密相连,翻译学与叙事学结合始于21 世纪初中期,主要以英国莫娜·贝克(Mona Baker)为代表,她把叙事理论及相应的叙事框架应用于翻译研究之中,形成了政治和社会交际文本的“公共翻译叙事”。近几年,越来越多非文学文本翻译如外宣、新闻、政治语篇、战争、电影字幕等融入了叙事学理论分析,成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突破点。我们以2016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以下称2016TVCGWR)作为公共叙事解读对象,结合莫娜·贝克叙事建构策略,运用软件AntConc.3.4.4的统计与分析,从译本微观的词汇、句法、结构、段落等方面,层层进行物理剖析,从报告者、读者、译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解释与发现译文文本叙事建构灵活特征和机械属性,以利于中外读者深刻了解译文框架结构与内涵。

2. 莫娜·贝克(Mona Baker)的翻译叙事建构理论阐释

2.1. 莫娜·贝克(Mona Baker)叙事理论与翻译

英国翻译理论家莫娜·贝克(Mona Baker)教授从跨学科的视角出发,创造性地以叙事理论为方法去研究翻译,成果斐然。她出版和发表的叙事与翻译方面的论著和论文(2005,2006,2007,2010,2016) [2] [3] [4] [5] [6] ,认为“一个谨慎而具有批判分析的微妙转向,发生在各类不同的个人与共享叙事翻译过程中,即翻译者承担着处理叙事基本矛盾协商角色与责任,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政治选择分歧”;“叙事是在弄清楚事实过程中‘被构建的’而‘不是被发现的’,并指导我们行为及与他人的互动(2006: p. 168)”;“叙事是人们体验世界的原则与不可回避的模式,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冲突主要发生在两个或更多党派间力量制衡与消减中,因为他们有相互对立的目标、竞争利益和不同价值观,因此,叙事是动态的实体,在不断变化与变迁中(2006: p. 168)”。贝克的翻译叙事理论被中国学者广泛介绍并搬运于中国翻译届(张美芳,钱宏2007;石永浩 2007;黄海军2008,2011;徐方斌,2009;赵文静2011,2015) [7] [8] [9] [10] [11] ,学者总结的基本观点:1) 莫娜·贝克以社会学和交际学中的叙事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将现实的翻译活动置于各种国际政治冲突所构成的语境中加以研究;试图通过这种考察来揭示翻译的运作方式和作用,进而为人们利用翻译来协调和消除国际政治冲突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2) 莫娜·贝克从微观和宏观方面探讨了翻译叙事的传播方法,译者在叙事传播中的作用,翻译、权力和冲突的关系等,把叙事理论和翻译研究结合起来,形成了通过研究翻译如何影响叙事,进而影响政治和权力的新视角;3) 叙事的作用在于传播和促进,其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其好坏在于其促进的和内嵌之的叙事性质;4) 在将叙事理论与翻译研究结合的过程中,莫娜·贝克(Baker, 2006, 2007)采用了索莫斯(Somers, 1992, 1997)以及Somers & Gibson (1994)提出的四种叙事类型,即“本体论叙事”(ontological narrative)、“公共叙事”(public narrative)、“概念/学科叙事”(conceptual/disciplinary narrative)和“元叙事”(meta or master narrative)。

其中,公共叙事传播范围主要在个人以外的社会和机构,即在家庭、宗教和教育机构、政治或行动主义集团、媒体和国家之间传播的叙事。译者在公共叙事翻译过程中,对于公共叙事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工作报告属于公共叙范畴的政治文本和预设的文献,是一种传达政府和民众心声传播交流。贝克认为,所有预设政治文献形成都集中在结构、组织和互动的问题上,特别是维权团体试图如何创造互动,并用他们的方式组织所预设的工作,包括非等级的、非代表的、包容和尊重多样性的(2016: p. 1)。公共叙事一般都会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译者被事件中别的参与者讲叙,如战争叙事会有军事人员、战争记者、非主流媒体、主流媒体及当地民众等;二是他们自己如何参与其中,就公共叙事冲突范围进行详尽叙述,用含蓄精妙的、经常是无形的但又极有意义的多样性翻译方法,来描述或影响事件过程(Baker, 2010: p. 197) [5] 。由于篇幅有限,我们主要从莫娜·贝克翻译叙事建构策略加以阐述与运用。

2.2. 莫娜·贝克翻译叙事建构策略

主要从时空建构(temporal and Spatial framing)、文本素材选择采用(selective appropriation of textual Material)、标示式建构(framing by labeling)及参与者再定位(repositioning of participants)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时空建构主要指将原文本置于另一个时空语境中,以凸显此文本中的叙事,从而引导读者将它和现实中的叙事联系起来,这种翻译的叙事建构策略从宏观层面解释了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下,译者为什么会选择这一个文本而不是另一个文本;选择性采用策略是译者通过省略和添加的方式抑制、强调或者铺陈原文中的叙事目的;标示式建构策略是指使用可以识别人物、地点、群体、事件,以及叙事中其它关键元素的词汇、用语或短语,提供一个诠释框架,引导和制约读者对叙事的反应;参与者再定位策略是指通过灵活运用表示时间、空间、指示、方言语域、特征词以及各种识别自我和他人的语言手段来改变翻译活动参与者之间及他们和读者之间的关系,使之积极参与到当前叙事或上一级叙事的重新建构,这种叙事建构包括在副文本中添加评论和对文本内的语言参数进行调整(Baker, 2006: pp. 121-123) [3] 。

莫娜·贝克(Mona Baker)教授认为,“叙事就是我们讲述自己或是他人的故事,它植根于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我们所相信的这些叙事对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行动起着引导作用。”(Baker, 2006: p. 105) [3] 因此,叙事要结合受众的生活情境,不同的情境要求采用不同的叙事方式。把叙事学理论应用于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翻译,主要是话语翻译叙事。

政府工作报告话语翻译叙事主要力求全面客观、突出重点、文风朴实的再现原文,忠实实情与实际;做到语言简练,减少一般性议论,体现朴实无华,把政府和老百姓的心声传达出来,人民的生活展现出来,以达到向世界传播、交流与宣传目的。政府工作报告翻译叙事涉及的不仅仅是语言层面上的内容,实际上是特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情境中的话语表达、讲述、传播与交流。读者在阅读话语的过程中,尽管事实上没有与报告者、译者进行对话,却能够感受到报告者、译者在与读者说话,阅读过程就是不断有意识或是无意识地发问,并且不断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

3. 2016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叙事建构

3.1. 2016TVCGWR英译本宏观叙事结构

2016年作为中国“十三·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结构分为四个部分:开场白,2015年回顾,含各方面取得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十三·五中国发展目标与措施;2016年主要工作任务 [12] (见图1);它的英译本影响深远,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桥梁。

依据凡迪克(Van Dijk, 1976: p. 552),“宏观叙事结构”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 直接表现在话语中,如标题、开场白、主题句和总结句;2) 在话语意义上一般以代词、连词、形容词或词序等作为标志,这些标志预设前文中潜在的宏观信息单元和要素;3) 话语的局部连贯性没有单凭信息单元(proposition)的局部联系来解释;4) 对话语的理解是从各个层次,如从词语、词组、句子的意义层次,或从宏观结构的整体层次,做出推断的过程 [13] 。我们把2016TVCGWR英译本分成四个层级,第一层级P1表示文本标题、主题句或总结句,第二层级P11P12P13为细分段落,预设报告结构的宏观信息单元和要素,分别为15年工作总体概述,十三·五期间目标与重大举措,及16年主要工作,第三层级结构主要表达语义衔接的连贯性(见图2)。

Figure 1. 2016 TVCGWR

图1. 2016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结构图

Figure 2. 2016TVCGWR structures in three levels [14]

图2. 2016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结构层级图(参见Van Dijk, 1980: 49) [14]

3.2. 2016TVCGWR译本中的叙事建构

3.2.1. 译本中的时空建构

政府工作报告经常会引用一些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或地名,以拉近同受众之间的距离,让受众更容易同演说者、译者形成一种共识,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广演说者的意图。例如国务院李克强总理于2016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许多鲜活的事例,由于篇幅有限,以下我们直接引用相关句子及译文(以下源语用SL,Source Language,目标语用TL, Target Language),案例如下:

SL1: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落实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TL1: We will uphold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and institution of the Party having absolute leadership over the armed forces, and put into practice the guiding principles adopted at the military’s meeting on political work held in Gutian, Fujian.

上述案例通过引入非常著名历史地名“古田,Gutian,Fujian”,使与会领导、现场嘉宾和中外读者,都能联想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古田会议决议”,译文增加了“福建”,将人们思绪拉回到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就是“福建古田会议”,解决了党和党的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问题;因此,“Gutian”明显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在中国历史上“古田”,“确定了党在军队中的绝对领导地位”;二是今天“古田”会议精神仍然不忘初心,它的核心仍是思想建党、永葆先进,特色是政治建军、人民本色。

SL2: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就是要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也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世界各国实现共同发展。

TL2: The China-proposed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 presents opportunities for both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It will deliver shared benefits to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s as well as those far beyond.

“一带一路”英译“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s”,未直接用“One Road One Belt”,采用全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简称,它借用了享誉世界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沿着中国历史陆上海上与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等建立的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继续开辟现代联结世界的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这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如此,很容易获英文读者广泛理解和认同,取得更好的外宣效果。

上述两个译文案例忠实原文,运用了增译与全译手段,巧妙地展现古与今时空构建策略,接地气地让中外众多群体很快了解中国未来的核心领导与引领世界和平的目标。

3.2.2. 译本素材选择性采用策略

选择性采用策略表现了译者在文本素材选择中,对译文采取有迹可循的种种省略和添加。译者为了忠实讲述报告者的内容,并让更多听众接受和传播报告内容,必须做到:一是要理解报告内容的话语;二是要表达自己想表达的话语;因此,有目的性或有意识地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文本和材料如短语、谚语、歇后语等,选择一些作者认为合适的素材以达到译者、演讲者与读者互动与相互理解的目的;为实现译者和报告者的目的,有意选择添加或者省略一些翻译材料、语言或文化,来传达对某一事件的看法从而赢得受众的支持。例如:

SL3:2015年,我们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持续推动结构性改革。

TL3: In 2015, the Chinese Government rejected a scattergun approach to stimulating the economy while continuing to promote structural reform.

句中“大水漫灌”,有多种译法:“flood irrigation”、“the advanced irrigation”、“broad irrigation”、“spraying irrigation.”,选择“a scattergun approach”,原意是“采取渔翁撒网的方法,或并非针对特定的人群”,是充分考虑了外国读者对词组的理解,非常贴切,能够或更易于使受众产生共鸣和接受;“不搞∙∙∙∙∙∙式的强刺激”,译为“rejected ∙∙∙∙∙∙ to stimulating the economy”把原来的名词短语用动名词短语表达,并添加了“经济”一词,把“我们”译为“the Chinese Government”既符合英文表达,也传达中国政府的心声。

SL4:但这一次的扶贫攻坚和以往不一样,全部脱贫就是说不能“留锅底”。

TL4: Unlike previous campaigns, the current one aims to lift everyone under the poverty line out of poverty without exception.

“全部脱贫就是说不能‘留锅底’”,总理的话语表达了中央要在全国实现完全脱贫的决心,它主要针对以往每一次减贫计划执行到最后都会剩下一批人,提出这次的任务是要全部脱贫。“不留锅底”的表达如何使外国人明白,译者采用意译“to lift everyone under the poverty line out of poverty without exception”意思是“无一例外地(全部)提高贫困线以下人群收入”,叙事中增添“under the poverty line out of poverty”,且用了非常地道地英文“without exception”(无一例外;全部;一律),使受众能把握真正的意思;如果直译或选择辞典上的翻译“Leave the bottom of the pot”,“No bottom of the pot”,会使老外感到一头雾水。

3.2.3. 译本标示式建构策略

标示式建构主要通过译者组织的解释框架,有意识地在叙事中运用一些关键元素的词汇、用语或短语,让人们能容易并快速记住或联想起某人物、地点、群体、事件等(Baker, 2006: p. 122) [3] 。政府报告政治性很强,一些有标示性的词语、短语或用语,译者在进行互译时,会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性,以避免产生政治错误,从而造成恶劣影响;译文选词稍有不慎,译 文便会自损家门,贬低国家和政府,使其限于窘境。例如:

SL5:但同样也面临着挑战,在中日关系、南海问题、朝核问题等面前也将一如既往地践行我们的外交理念。

TL5: While China becomes a more active player on the global stage, challenges still abound. It will continue to practice its diplomatic vision when coping with issues such as Sino-Japanese relations,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North Korea's nuclear program.

我们注意到“南海”,翻译为“the South China Sea”,译文增添了“China”表明南海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如果译者将南海译为:South Sea,就会犯严重的政治错误,会将本属于中国的南沙和西沙等岛屿,拱手让出去,放弃了对于这些岛屿拥有的主权,其后果不堪设想。

SL6: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把每一笔钱都花在明处、用在实处。

TL6: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must tighten their belts and spend every sum of money where it can be seen and where it’s most needed.

其它翻译:watch one’s spending/make every penny count/control one’s budget carefully/live more economically/pinch and scrape/cut the frills/make both ends meet /track one’s expense (http://www.kekenet.com/kouyu/200911/90612.shtml)

“过紧日子”这一老百姓的普通话语,译者选择“tighten one’s belt”,英文“tighten one’s belt”非常生动的表达“过紧日子”的涵义,形容当一个家庭经济紧张时,必须“勒紧裤带;束紧腰带;节衣缩食,抑制欲望”才能度过难关;工作报告微妙地把框架置于人们的生活中,如同普通人家过日子,无论何时,应该节约每分每笔钱;引导和告诫地方政府应把钱用在刀刃上和真正需要的地方。这一翻译符合中国人的表达,也迎合了西方人的口味,与“make both ends meet”(量入为出;出入相抵)有异曲同工的功效,容易让人们记住。

3.2.4. 译本人物事件的再定位策略

这种叙事建构主要指译者通过参与者与互动者的位置变换,包括在副文本中添加评论和对文本内的语言参数进行调整,采用对译文微调的手法来改变文本相关人物的角色再定位。例如:

SL7: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走出一条新时期鱼水情深的军政军民团结之路。(第28页,第2段)

TL7: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should give full support to strengthening national defense and the armed forces, and we should strive to forge an ever closer bond between the military and the government and between the military and the people in this era.(the 42th page, the 3rd paragraph)

句中用“鱼水情深”这一比喻,描述和表达了中国军队和政府、军队和人民的密切交融关系,展示总理充满人文情怀来构筑军队、政府、人民间的和谐与团结关系;译者把军队、政府、人民三者一并与听众、读者置于叙事参与者中,“鱼水情深”译为“to forge an ever closer bond”省略了“鱼水(as water and fish)”,而用“军队和政府间,军队和人民间(between the military and the government and between the military and the people)”作为替代,表达如同“鱼和水”亲密无间情感。

SL8:我们将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同台湾同胞共担民族大义,共享发展机遇,携手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

TL8:Guided by the conviction that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s belong to one and the same family, we will share with our fellow countrymen and women in Taiwan both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and jointly build a cross-Straits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总理在报告中,通过“两岸一家亲”、“民族大义”、“发展机遇”、“共建共同体”等话语拉近大陆与台湾同胞的心理距离。“两岸一家亲”译文“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s belong to one and the same family”消除了双方因历史原因造成的隔阂,因为作为同在一个屋檐下的亲兄弟,只要团结如一家,没有什么不可克服的困难;“共同担当民族大义,共享发展机遇”译为“share with our fellow countrymen and women in Taiwan both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译者巧妙地用动词词组“share with”叙述“共同担当”与“共享”两动词,在叙事中添加了“our”、“the Chinese nation”、“a cross-Straits community”潜在地把两岸同胞、听众、读者都纳入参与者的共同叙事中,如此重新调整了译者、原作者及受众之间的位置,达到译文叙述深层目的。

4. 2016TVCGWR 译文叙事微观分析

通过使用AntConc 3.4.4w 2014版软件对2016TVCGWR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叙事特点:

4.1. 译文呈现词汇、句法、结构、段落等的层次性

2016TVCGWR译文正文共有英文字符16,890个;原文正文共有中文字符19,586个。通常情况下,由于语言的差异和中英文的表达习惯,中文翻译成英文后英文译文的字数要比中文原文的字数多,然而2016年政府报告译文叙事所反映的情况却恰恰相反,说明了译者在选择文本素材、选词、短语等过程中,在忠实原文基础上,尽量选用一些让中外读者、老百姓通俗易懂人物、地点、事件、方言语域、特征词等,呈现词汇、句法、结构、段落等的层次性,注重了时空、选材、标示性与人物事件再定位的策略,使译文叙事简洁明了、言简意赅,而避免使用过多深奥习语和缄默语言;使中外读者不会感到阅读篇幅过长、难读懂而乏味。

4.2. 译文叙事高频率实词再现了2016TVCGWR重点关键词

在译文叙事中,按照词语出现频率统计,除了必要虚词、代词、介词、名字,如and、the (a/an)、of、we、Chin、work等出现最为频繁之外(频率分别为:1074,880,593,80,420,85,80),出现频率在60次以上实词分别为:development, government, reform, improve, economic, promote,频率在50以上实词分别为:growth,urban;40以上分别是:rural, effort, system, service, public, support;30以上只有两个:policy,law (见表1)。

4.3. 2016TVCGWR 译文高频词汇叙事

通过统计译文中出现的高频词汇,我们能够快速查找到2016TVCGWR叙述的关键词与中国政府在未来五年的工作重心,处于第一层排前5高频词汇分别是“发展、政府、改革、完善、经济”,处于第二层级的是“推进、城市、农村”;第三层级为“努力、体制、公共、服务、支持”;第四层级的“政策、法律”。根据层级词汇,可以叙事如下:

1) 中国政府的第一要务仍是以改革促发展,完善与推进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公共事业、军队建设等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Table 1. High rate words in translation

表1. 译文叙事高频率实词

2) “十三·五”时期,新兴经济增长、人民收入及脱贫扶贫是中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3) 推进新型城镇化城市与现代化农村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逐步缩小城市与农村发展距离,是中国政府关心的问题;

4) 努力完善公共事业服务体系,解决民生问题如就业、养老、社会保险等;

5) 努力推进对外开放政策和“一带一路”战略,建立法治社会,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译文高频词汇可直接传播并讲叙了中国政府未来推进改革与发展重点与落实措施,让受众快速地抓住2016TVCGWR重点与亮点。

5. 结语

对2016TVCGWR译文宏观与微观叙事分析,旨在解读叙事理论在政治语篇翻译的再建构作用,译者进行政府工作报告翻译,在坚持忠实原文这一原则的同时,跳出了字面羁绊,从客观事实、大众词汇与数据中找依据,突出关键词;除了叙述报告的内容,还根据文本结构、组织和互动等问题,考虑时空语境、标示性关键词、选材、参与者再定位等来调整叙述方式,重新选择的叙述方式和叙述内容在政府报告译入语受众中达到认同,从而实现源语与目标语的一致,实现报告传播意图和效果。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4年度项目“中国–东盟跨境高等教育服务合作与质量保障研究”(编号:71463004) (翻译平台建设)的研究成果之六。

文章引用

覃玉荣,王 卓,郑 雅,陈巧钰. 政治语篇翻译的叙事建构
The Narrative Framing of the Political Text Translation[J]. 现代语言学, 2018, 06(04): 662-670. https://doi.org/10.12677/ML.2018.64076

参考文献

  1. 1. Martin, W. (1986) Recent Theories of Narrative.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Ithaca, p. 15.

  2. 2. Baker, M. (2005) Narratives in and of Translation. SKASE Journal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1, 4-13.

  3. 3. Baker, M. (2006) Translation and Conflict: A Narrative Account. Routledge, New York and London.

  4. 4. Baker, M. (2007) Reframing Conflict in Translation. Social Semiotics, 17, 151-169.

  5. 5. Baker, M. (2010) Interpreters and Translators in the War Zone Narrated and Narrators. The Translator, 16, 197-222.

  6. 6. Baker, M. (2016) The Prefigurative Politics of Translation in Place-Based Movements of Protest Subtitling in the Egyptian Revolution. The Translator, 22, 1-21. https://doi.org/10.1080/13556509.2016.1148438

  7. 7. 张美芳, 钱宏. 《翻译与冲突——叙述性阐释》评介[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4): 317-320.

  8. 8. 石永浩. 《翻译与冲突: 一个叙事的视角》简评[J]. 中国翻译, 2007(2): 43-45.

  9. 9. 黄海军. 叙事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7): 56-59.

  10. 10. 徐方斌. 关于翻译研究及其各种“转向”——蒙娜•贝克访谈录[J]. 上海翻译, 2009(3): 9-13.

  11. 11. 赵文静, 胡海珠. 社会学视阈下的翻译叙事建构研究——访谈著名翻译理论家Mona Baker教授[J]. 中国翻译, 2015(1): 67-70.

  12. 12. 新华社. 2016政府工作报告双语全文[N]. 中国日报, 2016-03-18. http://language.chinadaily.com.cn/2016-03/18/content_23944369.htm

  13. 13. Van Dijk, T.A. (1976) Narrative Macrostructures: Cognitive and Logical Foundations. PTL: A Journal for Descriptive Poetics and Theory of Literature, 1, 547-568.

  14. 14. Van Dijk, T.A. (1980) Macrostructures: An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of Global Structures in Discourse, Interaction, and Cogniti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Hillsdale, 4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