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Vol. 08  No. 03 ( 2023 ), Article ID: 72516 , 6 pages
10.12677/Design.2023.83211

乡村未来社区营建背景下的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朱一1,沈梦婷2

1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江苏 苏州

收稿日期:2023年8月7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8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15日

摘要

随着我国乡村变革的到来,重建乡村发展规划的框架,将建设、治理、保障、保护、发展等要素整合,发展建设一个生态绿色、生产低碳、生活健康、文脉有序、技术先进的新乡村,成为时代的强烈呼声。2019年浙江省首次在“未来社区”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未来社区”的建设目标,笔者将浙江乡村未来社区的实践经验总结概括为以人为核心、生态为基础、信息技术为纽带、整体发展为根本的“五个体系”,围绕“五个体系”的需求,乡村未来社区景观设计形成了利用自然乡土环境,发挥审美价值;利用绿色生态资源,突显健康价值;确立朴素自然的审美标准,营造“诗意”的景观情境;延续传统文脉,打造“桃源式”栖居模式;融入变革科技,无缝链接城乡的“五个策略”。

关键词

乡村治理,生态,审美,城乡融合

Research on Landscape Design Strategies in the Context of Future Community Building in Rural Areas

Yi Zhu1, Mengting Shen2

1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Tianping College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Jiangsu

Received: Aug. 7th, 2023; accepted: Sep. 8th, 2023; published: Sep. 15th, 2023

ABSTRACT

With the arrival of China’s rural transformati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framework of rural development planning, the integration of construction, governance, protection,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other elements,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countryside of ecological greenery, low- carbon production, healthy life, orderly cultural lineage, advanced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strong voice of the times. In 2019 Zhejiang Province,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future communit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 “future community” put forward the “rural future community” construction goal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 “future community in the countryside”, the construction goal of “future community in the countryside” was proposed, and the author summarise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future community in the countryside of Zhejiang Province as “five systems” with the core of human beings, ecology as the found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the link, and overall development as the root of the “five systems”; around the “five systems” needs, rural future community landscape design has formed the use of natural vernacular environment, playing the aesthetic value; the use of green ecological resources, highlighting the value of health; the establishment of simple and natural aesthetic standards, to create a “poetic” landscape context; the use of green ecological resources, to highlight the value of health; the establishment of simple and natural aesthetic standards, to create “poetic landscape”. The “five strategies” are to utilize the natural vernacular environment to give play to the aesthetic value; to utilize green ecological resources to highlight the health value; to establish simple and natural aesthetic standards to create a “poetic landscape”; to continue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lineage to create a “Taoyuan-style” living mode; and to integrate the changeab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link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Keywords:Rural Governance, Ecology, Aesthetics, Urban-Rural Integrat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未来社区规划策略

1.1. 乡村未来社区概念的提出和实践

2019年浙江省首次在“未来社区”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未来社区”的建设目标,按照社区生活链的规划需求,以生态化、人本化、数字化为导向,建设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能源、服务、治理九种场景创新为引领的新型城乡功能单元 [1] 。浙江省在开启“未来社区试点工程”的同时,进一步推出“乡村未来社区”方案。方案提出:乡村未来社区以可持续发展为向导,以建设高质量的乡村生活为目标,是面向未来的乡村社区形态和“人文产社”聚合的现代化平台。

1.2. 乡村未来社区实践中的举措与共识

衢州莲花镇以“人本、田园、科技、融合”为价值导向,引进新产业、革新治理模式,建立生态田园模式、休闲文化模式、教育科研模式、康养疗愈模式、乡村创业模式、智慧社区模式的未来乡村六大公共服务场景,构建“田园模式”的乡村未来社区建设架构。溪口镇积极建设社区基础环境,产业优化升级,升级治理模式,将“乡村公社”作为建设主题,将本土居民、归乡侨客作为主要人群,加强农业生产、农产加工、农业相关服务业的“三产融合”模式,打造具有乡愁特色的共创场景,探索出适应中国乡村环境、具有推广价值的“诗意田园–智慧管理–乡产结合”的新“桃源”乡村未来社区建设模式。

相关学者从建设乡村未来社区的目标出发,将“乡村未来社区”的操作方案归纳为“4 + 1 + X”,即:“空间、产业、民生、治理”四个主要系统,一个为乡村生产生活提供技术支撑的智慧科技支持系统,以上五个系统与“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大价值坐标对接形成“X”个乡村生活场景 [2] 。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发展水平的乡村实际情况,还有学者提出了“6 + 3 + A + N”的规划构架:统筹“空间、产业、生态、文化、基建、治理”六个乡村规划系统全面发展,利用互联网、智农金融、乡村人才支持系统为乡村发展提供经济、技术和人才的支撑。“A”是依靠规划村庄地理空间上的周边发展较好且有实力的一个或多个村庄、乡镇、企业;“N”是与规划村庄地理空间上周边实力相当或欠缺的村镇形成村庄发展联盟。

2. 乡村景观对乡村振兴的价值作用

2.1. 乡村景观是改善乡村环境、和谐乡村面貌的基石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乡村振兴中,必须要协调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布局,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高质量的乡村景观建设是改善乡村环境、和谐乡村面貌的基础,对提升乡民乃至城市居民舒适感、宜居感、幸福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乡村景观是建立在复杂自然过程和人类以农业为先导的生产活动基础上的景观类型,是“人文”与“自然”的结合体。动植物、民间文化、习俗、生产活动等多重要素共同叠加作用形成了乡村景观的内涵,只有各要素间协调的发展,乡村环境及面貌才能得以真正永续改善。

2.2. 乡村景观是优化生态环境效益,落实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景观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一环,营建形式和功能俱佳的乡村景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自然是乡村景观的根本属性,实现乡村振兴,建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在乡村景观营建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达到人与自然共同繁荣。要在乡村景观中运用好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建立环保意识,避免产生城市型高消耗的生产生活习惯,使用绿色低碳能源、融入绿色可持续生产,实现“自然友好型”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2.3. 乡村景观是乡村三产融合的重要环节和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是乡村振兴重点内容,景观不但可以通过与“三产”的旅游、康养等服务业相结合提振乡村经济,更可以由此带动“二产”的加工业快速发展。英国是最早将景观和相关产业结合开发的国家,其开发的以“农场”为主的生态景观和以“庄园”为主的生活景观吸引了大量观光客前往体验。我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农业文明和文化,自然的乡村村落形态,田园牧歌的生活方式对大众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景观可以使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变为新生产方式、新业态模式、新生活方式,乡村景观是第一产业升级转换为第二、三产业的助推器。

2.4. 乡村景观是新中国乡土文化精神与生活方式生成的重要载体

中华传统文化根植于农业,乡村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3] ,千百年来乡村文脉所孕育的地域性特征传承生生不息,乡村景观因此拥有了珍贵的历史人文价值。面对时代的新挑战,乡村的人文精神内核在鼓励人们焕发新的生命力。对乡村景观进行合理规划设计营建,要协调好乡村传统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存,使乡村历史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展,并最终生成可以支撑“双循环”经济发展的新乡土精神与生活方式。

3. 乡村未来社区建设中的景观营建策略

3.1. “景观兴村”的几种典型模式

在国内外乡村改造与复兴的实践中,一些以景观视阈为切入点的设计营造行动获得显著的成果并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些实践经验对于形成全面的乡村未来社区景观策略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3.1.1. 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乡土休闲艺术活动

日本越后妻有村是一个距离东京2小时车程的传统农业地区,自工业化以来既受到了大城市负面磁吸效应的影响,又因为冬季大雪和大面积里山等不利地域因素,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青壮年人口流失、房屋闲置、土地荒废等典型衰败现象。始于2000年迄今已举办了八次的大地艺术祭活动彻底改变了该地的面貌,越后妻有村用农田土地作舞台,以大地公共艺术为桥梁。新世纪以来约300百万人次的参观者于此深度体验了人、自然、社会的内在关系,在感受到人与土地所给予的温度同时,也为土地重新注入了活力,让当地居民重拾了尊严和信心。

3.1.2. 打造地方特色鲜明的文化精品

四川省明月村自2013年开始深度挖掘自有资源走上乡村振兴的道路,用生态思想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建立了产品综合开发模式,推出了“明月酿”、“远山活物”等特色优质产品。更具意义的是,明月村依托在地历史文化,发掘“明月窑”的彩绘瓷器历史,以具有三百年历史的“龙窑”景观为支点,主打陶瓷文化IP,创立了手工陶艺文创聚集区,籍此吸引了一百余位设计师、艺术家“新乡民”侨居于此,“侨民”和“乡民”共同创造明月村的繁荣和复兴。明月村将传统农业、休闲农业、文化创意相结合,推动三产融合,打造公益文创新乡村模式,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3.1.3. 打造环境优美诗意的乡村景观建筑空间

吴房村是上海乡村振兴典型示范案例,被誉为上海南郊的当代桃花源。吴房村的整体风貌规划建设目标来源于艺术家创作的国画“桃源吴房十景图”,村庄建筑、景观、风貌的营建都围绕着“将美丽绘于乡村,让艺术留住乡愁”这一愿景展开。吴房村的建设注重保留历史文脉特征,形成了十九座桥连接“一桥一路一景观”的乡村山水画卷,打造出具有新时代江南水乡特征的新农村风貌,实现了“塑型,留魂”的设计要求。

3.1.4. 打造绿色生态特征突出的田园综合体

浙江省鲁家村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整合闲置土地、山林资源,吸引外来资金和人才,在村庄规划策划上突破空间格局,全面升级基础环境设施。在产业规划上建立以家庭农场集群为核心的结构,根据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态、绿色的消费倾向,成立水果农场、垂钓农场、中药农场等当下热点项目,加强对城市人的吸引,为村民提供更多致富机会,提升农业收入,将美丽乡村变为绿色生态乐园,加强农业生产、农产加工、农业相关服务业的“三产融合”模式,同时吸引更多人在乡村扎根,生成和美的生活方式。

3.1.5. 打造数字智慧化的现代乡村

今天,数字化技术蓬勃发展,数字化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浙江莲花镇社区利用先进技术服务于智慧养老,向老年人发放智能手表、智能手机等设备,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安全健康的智慧养老方案。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帮助偏远乡村有效摆脱了地理的限制,构建了便利完善的城乡物流供应链体系,帮助乡村将特有的产品资源、生态资源、美学资源、文化资源等更有效、直接、生动地呈现在终端消费者面前。大数据及智能技术帮助乡村构建了高效的管理平台和机制,为乡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新技术是未来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内涵。

3.2. 新时代乡村未来社区建设中景观策略

上文的代表性案例为我们描绘了乡村未来社区景观发展的典型模式:即通过内在的生产力和外在的政策推动力促进乡村景观环境向着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乡村振兴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围绕新时代乡村建设的需求,结合国家对乡村发展做出的相关指示,可将这些景观模式的内容概括为以下“五个策略”。

3.2.1. 利用自然乡土环境,发挥审美价值

从风景美学的角度看,在乡村空间中对优美风景的追求是人类赖以生态需求和审美需要的统一。其具体表现为:提供精美细致体验的园林人文小品与甜美安逸的田园风光。乡村风景美学的另一个更重要的意义是激起复杂的感官体验,为乡民、旅行者和侨民提供精神上的慰藉和荡涤。另一方面,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生态优先原则,要求我们在景观营造的过程中,注重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审美互动平衡,用生态系统之稳定与平衡的高度衡量人类的审美偏好,努力将审美愉悦与生态关怀统一起来,将生机盎然的生活景象作为基础模型标准。

3.2.2. 利用绿色生态资源,突显健康价值

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乡村绿色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切实可见的发展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一直是景观行业发展的主旋律。景观要实现的乡村健康价值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自然土地的健康,即生物拥有多样性、环境洁净无污染,农业耕种循环可持续,这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二是人的健康,景观成为乡村的绿色资源和民众健康的交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天然疗愈功能。乡村生态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推动乡村景观环境向着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将乡村振兴景观作为全国人民身心健康安全的有益补充和保障。

3.2.3. 确立朴素自然的审美标准,营造“诗意”的景观情境

在探索符合国情、乡情的当代景观设计道路上,如何继承与发展古典园林景观传统始终是一个核心问题。白居易的造园实践及思想,正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景观智慧。他的居所如:长安新昌坊宅园、渭上南园、庐山草堂、洛阳履道坊宅园、忠州东坡园等内营造的庭园景观虽然地处环境大小不同,但都秉持了素朴淡雅、简朴自然的风格,这既和白居易的生活条件有关,也是他造园思想、审美情趣乃至价值取向的体现。与皇家园林和富商私园相比,白居易的庭园景观尚小、尚朴、尚素,其审美追求以华丽堂皇为庸陋,以自然俭卑为高致。

3.2.4. 延续传统文脉,打造“桃源式”栖居模式

乡村人文景观因乡民在土地上耕种、建造、繁衍活动而生成,集中展示乡村土地特征、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产活动、生活形态,这是乡民在改造和适应自然过程中持续累积的结果。在我国,具有普遍意义的乡村未来社区的形态模型应是一个表现乡村景观的自然之美,怡然富足、悠然淳朴的桃花源式乡土空间。桃花源记文中的田园生活图景是自然人文景观的结合,是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我国农业社会普遍追求的审美风尚,是人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的理想景观。因此建设桃源式的新乡村社区,既要尊重自然营建生态美的环境,更要建设智慧的、平等的、自治的、安全的、有文化传承的共同体家园。

3.3. 乡村未来社区的景观基础模型

乡村景观设计的总目标是大幅改善环境质量,减小城乡差异,化解城乡二元矛盾,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结合乡村未来社区的发展策略,我们可以将景观基础模型设定为:总体营建环境自然、景物优美、空间舒朗、人境和谐的“桃源式”乡村;局部围绕公共广场、公共食堂、政务中心、公共服务设施、共享创业空间等乡村核心建筑设施展开具有地域性、标志性特征的景观营建,如通过修缮乡村原有历史遗迹的方式打造乡村记忆点,在保留传统形式的基础上注入新时代的功能和意义;围绕分布在乡村中民居和第二、三产业设施,以朴素自然有节制的白居易式景观风格为目标营建功能和审美相适应的乡村景观节点;围绕农业生产建设能与之融合和串接的以凸现生态价值为特征的边际型景观。该型景观的目标是通过促进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使用健康和自然耕作方法,提升农业生产质量 [4] 。

4. 结语

乡村未来社区营建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乡村中的生态、生产、生活、文化等多重场景共同构成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桃花源式的乡村未来社区是乡村发展的理想状态,它以生态为基础,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将信息作为纽带,实现乡村未来空间多维度的全面升级,而新时代的景观营建应纳入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方案中,承担它应有的角色和任务。

文章引用

朱 一,沈梦婷. 乡村未来社区营建背景下的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Landscape Design Strategies in the Context of Future Community Building in Rural Areas[J]. 设计, 2023, 08(03): 1751-1756.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3.83211

参考文献

  1. 1. 姜玉峰. 指向“未来素养”的未来社区文化底板建构[J]. 流行色, 2020(7): 189-191.

  2. 2. 孟刚. 未来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和浙江追求[J]. 浙江经济, 2019(7): 8-11.

  3. 3. 翟昕.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探析[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8(1): 17-23.

  4. 4. (2018) Our Performance. National Trust, London.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