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08  No. 05 ( 2019 ), Article ID: 30257 , 6 pages
10.12677/ASS.2019.85109

Probe in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Youth Volunteer Service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Sichuan

Jing Zhang, Zilin Liu, Yaqing Zhang

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Received: Apr. 30th, 2019; accepted: May 10th, 2019; published: May 17th, 2019

ABSTRACT

Volunteer service follow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s the fundamental guidance and basic compliance to promote and develop the spiritual realm, practical ability and knowledge expan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fully respecting their subjective status and equal participation consciousness. In recent years, the volunteer service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Sichuan Province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but the service level, service form and service field shall be further improved and perfected. In the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volunteer service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Sichuan were analyze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lunteers’ expertise, make innovations for the forms of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 and promote the specialization of volunteer services so as to ultimately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olunteer service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Sichuan Province.

Keywords: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Sichuan, Youth Volunteer Servi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四川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调查研究

张静,刘子琳,张涯晴

成都工业学院,四川 成都

收稿日期:2019年4月30日;录用日期:2019年5月10日;发布日期:2019年5月17日

摘 要

志愿服务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引领和基本遵循,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平等参与意识的基础上,提升和发展学生的精神境界、实践能力和知识拓展。近年来四川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但在服务层次水平、服务形式以及服务领域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完善。通过分析四川高校志愿服务现状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专长特点,创新志愿服务活动形式,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最终实现四川高校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四川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志愿服务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引领和基本遵循,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平等参与意识的基础上,提升和发展学生的精神境界、实践能力和知识拓展。当代青年志愿参与到帮助弱势群体、扶贫、支教、灾难救援、社会建设、安全维护等各个领域的工作中,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弥补我国社会保障的不足、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辅助促进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早在2013年12月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20周年暨第28个国际志愿者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肯定他们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勉励他们弘扬志愿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19年1月他又走进天津市社区志愿服务展馆,为社区志愿者们点赞,称赞志愿者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四川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迅速发展起来,开展了多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比如支援灾区救灾援建、精准扶贫扶助、关爱留守老人儿童、社区法律援助、环保卫生宣传等活动,总体体现出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多样、专业化水平较高、服务态度热情认真等特点,展现出青年志愿者的光辉风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但是分析四川高校志愿服务发展现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影响着四川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全面持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四川高校志愿服务组织通过加强改善顶层设计,提升志愿服务理念,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专长兴趣,创新志愿服务活动形式,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打造具有特色与实效的志愿服务活动,从而推动四川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2. 四川省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现状调查

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指大学生志愿者不以追求物质报酬为目的,不受个人义务和法律强制,自愿贡献自己的知识、技能、精力、时间,为促进人类进步、社会和谐、公益事业发展而开展的各项服务活动 [1] 。与通常的志愿者活动相比,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呈现出以下特点:主体单一,都是在校大学生;主体是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青年大学生,素质较高;行政性特征明显,普遍是在学校团委指导下开展工作;组织纪律性强、动员高效、效果明显。高校青年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力军,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展现出鲜明特点和独特之处,促进了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专业深入和广泛发展。

2.1. 四川省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

2009年4月,中央文明办成立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统筹协调全国志愿服务。同年11月,经四川省民政厅登记注册,省文明办成立了四川省志愿服务基金会。2009年至今,据统计四川省先后出台1个志愿服务地方法规(《四川省志愿服务条例》)和多个规范性文件,为支持和促进四川省志愿服务工作提供政策保障,确保志愿服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四川省文明办联合省文明委成员单位以及21个市(州)共同建立全省学雷锋爱心联盟,在全省183个县(市、区)搭建爱心帮扶和邻里互助平台,在50个县级以上公共文化设施建立志愿服务示范站点,逐步构建起上下贯通、条块结合的志愿服务组织运行体系。注重加强专业志愿者培训,着力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和管理。在四川省文明办统筹协调下,积极策划常态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志愿服务项目。“四川志愿·携手圆梦”和学雷锋系列项目(活动)已成为全省具有广泛号召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常态化志愿服务品牌。全省各部门及各级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发挥作用的同时,省文明办、省志愿服务基金会围绕省委中心工作,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积极募集物资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13年,“4·20”芦山地震发生后,募集资金546万余元,在地震灾区建设33个“文爱家园”;2014年以来,在全省持续开展四届“四川志愿·携手圆梦”新书节&“互联网 + 圆梦村小”项目,关爱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100万余人。2016年以来,拨付志愿服务专项经费392万元,用于全省“四大片区”88个精准扶贫县学雷锋爱心联盟建设。2016年,省文明办、文化厅共同启动了“阳光工程”——中西部农村文化志愿服务行动,推动村级公共文化建设 [2] 。

2.2. 四川省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分析发现,四川省志愿服务领导体制有待进一步加强。从四川省志愿服务运行体制看,目前还缺乏综合性指导平台,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不到位。在落实志愿服务工作部署上,各地各部门贯彻执行情况参差不齐,在褒奖激励机制建设方面的推进力度不够,志愿服务规范化管理水平尚需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需进一步精准对接供需。主要表现在:志愿服务队伍和项目开展脱节,未能实现以项目为引领,统一招募和培训志愿者的工作模式。多数志愿者从事的是“大众性”志愿服务工作,专业性不突出;多数志愿服务组织(队伍)开展项目(活动)形式单一,亮点特色不突出,缺少专业志愿服务力量;多数志愿服务项目与群众实际需求契合度不高,精准帮扶能力不突出,品牌化建设能力不足。志愿服务经费保障需进一步加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既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也没有财政支持,经费大多依靠社会捐助和自筹,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志愿服务经费筹措机制尚未形成。志愿服务社会氛围需进一步营造。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志愿服务宣传重视不足、力度不强。宣传报道分散,没有针对性,社会认知度和参与度不高,尚未形成志愿服务光荣,崇尚志愿服务的氛围。志愿服务褒奖激励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关于志愿服务褒奖激励的各项政策规定散布在各个综合性的文件里面,呈现出分散不集中不系统的状态,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化的政策,不利于志愿服务精神的学习宣传,不利于志愿服务活动的执行落实。

3. 当前四川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分析

虽然当前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取得了成效,但不能否认的是,青年志愿服务在参与人数、活动组织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已成为制约当前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发展的难题。为保障四川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政府、社会与高校多方主体应该直面发展不足与困难,通过采取相应多面措施加以解决克服,不断提高志愿服务水平和质量。

3.1. 从活动主体看,青年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动力差、持久性弱

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内涵和精神认识不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对志愿精神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是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动力来源。对志愿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是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文化底蕴。然而,很多学生把志愿精神看作是学雷锋、做好事,窄化了志愿精神,理解简单化、片面化。不少人参与志愿活动是来自于学校的压力、名利的追逐,而非“自愿”的内在动力,因此导致参与活动时积极性不够,对志愿活动应付了事。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不稳定、持久性不强。从当前现状来看,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是大一、大二的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相对较少。低年级学生好奇心重,学习热情高,刚进入大学时,对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表现积极,热情高涨。但当进入高年级学习后,随着学业,求职、考研等方面的压力,挤压了他们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和精力,使得他们逐渐退出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对于长期的志愿者活动来说,队伍的稳定和延续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当前的这种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状况,影响了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发展。同时目前四川部分高校还缺乏稳定而多样化的服务平台及合作基地,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缺乏针对性、专业性、持久性,使得大学生在服务过程中没有得到自我满足感和自我实现感,参与志愿服务的理性不足,持续性不强,以致有的志愿服务活动流于形式,一味跟风,导致有头无尾,大大削弱了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效果 [3] 。

3.2. 从活动组织看,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和形式简单化、基础化

组织模式单一,行政色彩浓。当前四川部分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通过行政手段,自上而下的方式推进。这种方式,计划性强,资源集中,效率高,对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初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却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持续发展埋下隐患。因为在这种行政命令组织方式下,志愿服务活动短期化、活动型的特点明显,志愿服务工作连续性和持久性不强,志愿者队伍缺乏稳定性;同时,也容易使志愿者主体受到过多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志愿者形成依赖,不去主动开展工作,而是依赖上级安排项目,志愿者的能力得不到开发锻炼。

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技术含量比较低。因为政府部门和官方机构组织的大型志愿服务活动,经费资助高,服务内容丰富,专业技能要求高,对参与其中的大学生志愿者帮助大提升快。但这些活动普遍对志愿者主体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要求高、岗位紧张、竞争激烈,因此能有机会参加这些项目的学生比较少,学生参与面窄。相比之下,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仍停留在较浅层次的社会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上,如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社区发展、知识传播和社团活动,专业性、技能性不突出。简单化、欠专业化、低层次的志愿服务活动,不能满足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发展自我的现实需要,影响了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了志愿服务活动的效果。

3.3. 从活动保障看,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保障措施不足

资金来源单一,支持力度不够。资金支持与物质保障是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四川高校开展的常规性、参与面比较广的志愿者活动运营资金基本上是来自各高校团委,而团委能够提供给志愿组织的资金也是十分有限的,这些资金对于维系志愿组织有效运转只是杯水车薪。部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积极寻求校外赞助与社会支持,但是由于大学生志愿组织筹集资金和财务管理的能力不足,并不擅长主动拓展融资渠道,不善于利用各种方式争取社会资金支持,社会的关注度不高,缺少社会支持认可,影响了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

社会认知度不高,保障机制不健全。法律保障不足,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对志愿者的相关保护制度,如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时,没有提供相应的医疗、意外伤害保险等,志愿者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迫切需要得到法律的规定和解释;志愿服务发展激励保障体系不健全,基本上还处于低水平的初级层次上。大部分学校对于志愿者组织以及志愿者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激励内容不够丰富,形式比较单一。这样就无法满足志愿者的自豪感和荣誉感,难以保证志愿者的主观主动性与工作热情,志愿服务发展必然遭遇桎梏 [4] 。

4. 四川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探索研究

4.1. 合理策划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志愿者主观意愿与专业特长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体是青年大学生,虽然有部分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只是单纯地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但也有多数大学生希望通过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出自己的专业优势,从而也能让自己得到锻炼和提升。各大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常规化服务项目上,而应该充分尊重志愿者的主观意愿,根据志愿者的专业特长与志愿兴趣,策划出相应专业化的志愿服务活动。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在进行志愿者招募时,应根据志愿者的主观意愿与专业特长进行相应的分类管理,从而在策划志愿服务活动中充分考虑到社会需求与志愿者专业兴趣的结合,既能够满足志愿者主体的主观意愿,实现自身的价值能力,充分调动主观积极性,也能够更专业更完善地服务他人,奉献社会。

4.2. 提升志愿者主体的服务认知与服务技能,使志愿服务发展更加持续性、专业化

高校应通过多种途径与多样形式宣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逐渐培育深入人心的志愿文化意蕴,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逐步促使青年大学生实现志愿服务的价值认同与情感依赖,端正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态度,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奉献自己,传播文明新风尚聚集发展正能量,为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与民族强盛做出贡献。与此同时,高校团委、志愿服务组织需要加强对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培训。比如在抢险救灾的志愿服务过程中,就需要志愿者主体掌握相应的救援医疗、心理辅导等专业技能知识,才能保证抢险救灾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有效进行。志愿者在进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运用自身所学的专业技能知识,学有所用,不仅能够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实践能力,而且能使志愿服务具有更高的专业性、更高的服务质量与效率。提升志愿服务主体的服务认知与服务技能也是四川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的需要,能够总体提升志愿服务组织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4.3. 创新志愿服务内容形式,满足社会多样需求

四川高校志愿服务组织成员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青年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自身都拥有各自的能力优势。然而在一些志愿服务活动中,困于活动形式单一、内容老套等方面的因素不能够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创新诉求与能力优势,打击了志愿者主体的积极性,影响了志愿服务的质量效果。高校团委与志愿服务组织应加强志愿文化建设,征求志愿者主观意愿,鼓励志愿者自主策划、开发志愿服务活动,积极调动青年大学生的工作激情,发挥青年大学生能力优势,对志愿服务活动形式进行创新拓展,内容进行创新丰富,更完善地满足社会不同客体、不同受众的多样需求,展现出高校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教育帮扶作用、知识专业优势与人文关怀服务。

4.4. 健全志愿服务保障机制、拓宽志愿服务领域,实现高校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保障机制。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高校志愿者组织就无法开展具体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影响着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志愿服务组织应该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成立相应的志愿服务小组,加强与外界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公益组织的合作,扩展志愿者组织服务领域,并在实际志愿服务活动中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从而拓宽志愿服务组织的服务范围,并且能够在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充分整合多方资源,不断扩大志愿服务项目的影响力,努力得到相关企业部门和社会的认可。通过这种合作关系,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水平和质量效果,进一步促进四川高校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5] 。

基金项目

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基于创新创业思维的四川高校志愿服务常态化路径研究”(2017ZR0185);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项目“创新创业驱动背景下四川高校志愿服务发展研究”(201811116085);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项目“志愿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研究”(SCSZ2017135);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探索研究”(18SB0530)。

文章引用

张 静,刘子琳,张涯晴. 四川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调查研究
Probe in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Youth Volunteer Service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Sichuan[J].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08(05): 783-788. https://doi.org/10.12677/ASS.2019.85109

参考文献

  1. 1. 陈文冬.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及其相关概念的研究述评[J]. 山西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 2010, 23(3): 41-44.

  2. 2. 付远书. 四川: 文化志愿者犹如“蒲公英” [N]. 中国文化报, 2016-07-06(05).

  3. 3. 王静.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本质[J]. 青年时代, 2017(22): 81-82.

  4. 4. 黄艳, 张静. 我国青年志愿活动持续发展的困境分析[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4): 89-91.

  5. 5. 孙美玲. 新时代青年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3): 115-116.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