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09  No. 01 ( 2020 ), Article ID: 33974 , 5 pages
10.12677/ASS.2020.91013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Setting and Content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Take 2016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J College as an Example

Yuxin Zha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Beijing

Received: Dec. 26th, 2019; accepted: Jan. 8th, 2020; published: Jan. 15th, 2020

ABSTRACT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have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innovation, and the curriculum settings in China’s college curriculum are not flexible enough, the time ratio of theoretical courses and practical courses is too large, research courses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are late, and classroom teaching in curriculum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 the activity and lack of practicality of the course cont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se issues, suggestions for enhancing the flexibility of curriculum setting and adding practical course content such as case analysi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Creative Ability, Curriculum, Curriculum Content

有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调查研究

——以J学院2016级本科生为例

张宇欣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收稿日期:2019年12月26日;录用日期:2020年1月8日;发布日期:2020年1月15日

摘 要

当代大学生对于创新认识存在误区,且我国高校课程设置中存在的课程设置不够灵活、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偏大、研究型课程和实践活动开展时间晚等问题以及课程内容中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够、课程内容缺少实践性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增强课程设置灵活性、增加案例分析等实践性课程内容等建议。

关键词 :创新能力,课程设置,课程内容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近期,“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再度闯入大众的视线,而其中的“实践创新”素养更是当代大学生需要着重提高的。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大学生作为国家精英人才的后备力量,他们的创新能力更会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然而,现今我国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培养方法都有所欠缺,造成大学生创新能力低的问题,而这种低创新能力又成为大学生进入社会的短板。基于以上这种社会背景,笔者想通过对有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调查研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与关键。而今,许多高校对此的重视程度并不是很高。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课程设置还存在着刚性有余弹性不足的问题,课程设置内容不够规范,课程内容过于陈旧与死板等都严重制约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均衡性发展。课程设置在整个教学工作中起着基石性和原本性的作用,只有合理的课程设置才能使大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而及时地让学生接触更前沿的课程内容对于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下面,笔者通过对所做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2. 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创新能力培养中课程存在的问题

现今很多大学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忽略了对于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缺陷,直接导致了学生创新积极性不高,进而导致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实践能力差。这一现状导致了社会上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紧缺。我国高等学校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大学生创新兴趣缺乏,对创新认识存在误区

根据调查显示,在所调查的J学院学生中,有83.95%的学生认为创新能力很重要,是应该重点培养的能力。但是学生对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具体表现为对创新活动以及各类竞赛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较低。学生参加过的创新实践活动主要有社会活动和单位见习,而课程设计、调查研究、学术报告、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参与较少。以上数据说明学生对创新的认识不足,大部分学生仍然将创新实践活动视为遥不可及之物,认为只有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和具有一定学术积淀的研究生适合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对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缺乏信心,同时由于对创新的意义缺少了解,很多同学认为只有以学术研究为职业目标的同学才有参与创新的必要,正是这种对创新认识的不足造成了大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2.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2.2.1. 课程设置不够灵活

高校一般采用“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样一种递进式课程教学安排。调查显示:53.09%的学生认为目前课程开设的顺序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除了内容上的衔接不够外,还存在时间跨度长的缺陷。学生普遍反映:长时间学习基础理论课程,不仅感觉枯燥,而且隔了一个假期开始学专业课时,前面所学基础知识已经淡忘,导致基础理论匮乏,不利于创新实践活动的参与。

2.2.2. 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偏大

从老师到同学普遍不重视实践课,甚至认为可有可无。据调查显示,有75.31%的学生所学的专业开设的课程中以授课型课程为主。而研究型、实践型课程相对较少。而且课程设置并不能明显体现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2.2.3. 研究型课程和实践活动开展时间晚

调查显示,分别有48.15%和91.36%的学生是在大三开始学习研究型课程和参与见习等实践活动。学习和参与的时间晚导致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已经淡忘,致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不仅如此,由于许多学生需要在大三阶段复习考研,学生无法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研究型课程的学习与见习等实践活动的参与中,导致学习成效不明显,创新能力的培养达不到预期效果。

另外,学校开展的实践活动种类少且效率不高,本科生课程体系尚未独立。学生仅仅依靠跟随导师作科研项目、动手实验研究、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创造热情。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尽管实现了“做中学”,但却是自发的、无意识的、无组织的。另外,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中还缺少提高治学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开阔学术视野的课程,目前运行的课程极少以主题讲座、学术沙龙、专题报告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中缺少互动、讨论和交流 [3]。学生的认知能力受到了极大的约束。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种种想法,很少有机会可以与同学交流并得到教师的指导。

2.3.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课程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2.3.1. 课程内容缺少实践性

我国的许多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为学生讲授从事实际调查与实践操作等有关方法性的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其实践需要掌握的知识不够重视,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这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上,只重视书本知识的讲授,而很少结合实践,调查显示,只有33.33%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课程内容与实践相结合,这不利于学生对各种研究方法的掌握与灵活运用。

另外,高校课程内容过于陈旧,更新的力度小。高校教育是针对某一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即教育的内容具有针对性,但是目前高校的课程内容在学科体系的编排上,没有岗位的指向,缺少个性化的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教育的质量课程内容,缺少知识与实践的统一,造成过度的专业化,导致高校教育走向了盲区,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

2.3.2. 选修课内容单一

据调查显示,58.02%的学生认为目前选修课的内容单一,仅限于专业内容。涉及面窄,知识面受到一定局限,很难达到交叉学科知识对所从事的研究问题进行创新思维的效果。有些学校只开设一些有关专业内容课程,无法满足学生拓宽知识面的需要,这种情况不利于大学生拓宽知识面,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新能力。

3.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设置

3.1. 增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

学校应进行“交错式”课程教学。首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在基础理论课中大量加入专业应用的实例。要实现这一步,需要教授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教师相互协作。其次,以专业应用推导出理论基础,增进学生学习兴趣。另外,学校应增加过渡课程,以便学生巩固已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创新实践活动中。

3.2. 增加实践课程在课程设置中的比例

紧紧围绕培养目标,统筹安排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整体考虑课程的学时分配,形成较为科学的课时结构,力求避免内容重复,浪费课时,使设定的课程便于实施和操作,贴近课程目标。加大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从实际出发,论证每个实践环节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去除不必要的、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起不到作用的一些实践环节,以保证实践课程的高效开展。

3.3. 适时开展研究型课程和实践活动

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以后,便可适当开展研究型课程和实践活动,以保证学生在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中能够更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进行学术研究的时间与精力,以避免与考研复习时间相冲突。

4.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内容

4.1. 加入案例分析等实践性课程内容

各种研究方法的掌握与灵活运用是学生创新学术研究的必备条件。因而,高校不仅要增加实践性课程内容在总学分中的比例,而且要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在理论知识教学中增加案例分析等实践性内容,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启发学生对案例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不能只注重培养能力不注重理论,而走向另一个误区。

4.2. 改变课程期末考核形式

现今,大多数课程都以纸笔考试的形式进行期末考核。大多学生仅仅是在期末考试前夕以大量背笔记的方式“应付”期末考试。而在考完试之后多会遗忘,并未真正掌握本门课程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内容和所要求达到的学习技能。改变期末考核的形式,除纸笔考试外,加入调查研究汇报、实践操作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期末评定。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研究和实践的能力。

4.3. 加强课程内容的国际化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交流日益频繁,使得高等教育研究所涉及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中国本土。为此,应在课程中多加入关于其他国家和国际问题的内容和观点。国际化课程内容是为国内外大学生设计,旨在培养大学生在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中工作与生存的能力。这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对于大学生的研究定向和论文选题有着关键性的引领意义和价值,而且还可以培养能适应国际化需要的创新人才。因此,国际化课程内容至关重要。

4.4. 丰富选修课课程内容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解决知识结构的个性问题,适应各种生源、不同类型的培养模式和专业研究方向的需要,在讲授规定性的基础理论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偏好和职业目标,丰富课程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专业内容的学习。这有利于增加学生知识的厚度和宽度,以适应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还可以根据时代需求将课程内容前沿与实践相联系。在准确把握各门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在选修课上把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基础上,要注意学科知识的综合,消除学科彼此孤立的状态。要淡化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的知识体系,对相近的学科知识进行优化整合,构建与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相互融通的课程内容体系 [5]。

综合以上对于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各高校在以后的本科生课程设置上应更具灵活性,增加实践课程在课程设置中的比例。并且在课程内容上做出适时开展研究型课程和实践活动、丰富选修课课程内容等的改变。从而为国家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精英人才。

文章引用

张宇欣. 有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调查研究——以J学院2016级本科生为例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Setting and Content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Take 2016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J College as an Example[J].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09(01): 78-82.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0.91013

参考文献

  1. 1. 张冰融, 宋雪.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现代教育管理, 2014(6): 71-75.

  2. 2. 温静, 李恩, 陈志权. 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创新能力培养[J].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4): 134-136.

  3. 3. 尚微微, 徐玲.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课程体系构建方略[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12): 80-90.

  4. 4. 孟芳, 邱玉兴, 陈振宇. 基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J]. 商业经济, 2012(5): 118-120.

  5. 5. 薛飞, 冯滨鲁, 徐平, 等. 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2): 97-9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