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07 No.01(2018), Article ID:23497,6 pages
10.12677/ASS.2018.71014

Research on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Difficulty

Yida Cao

School of Marxism,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Jan. 3rd, 2018; accepted: Jan. 15th, 2018; published: Jan. 23rd, 2018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annual expansion of colleges, the number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ha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Every year, a large number of graduates face the awkward situation of finding a job.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ocial competition is getting fiercer and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whole society. Faced with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undergraduat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and discuss the causes of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graduates and to fi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undergraduates. In this paper, the actual problems,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help better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Causes, Countermeasures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曹以达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收稿日期:2018年1月3日;录用日期:2018年1月15日;发布日期:2018年1月23日

摘 要

目前,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每年大量毕业生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境况。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不断研究和探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和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有效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帮助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就业形势的变化,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校毕业生待业人数越来越多,“人不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的现象日趋严重化。胡锦涛曾指出:“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1] 。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是关系到他们未来发展的大事;对于国家来说,这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繁荣发展的大事;对于全社会来说,这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大事。因此,研究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过去,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局限与教育状况的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的匮乏,大学生被视为社会群体中的“天之骄子”,大学毕业意味着就能拿到“铁饭碗”,而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与知识的渴望也更加迫切,高校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也在逐年扩招,高校的扩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社会失业人数的增加,大学生人数的增加与社会就业岗位的增加不相匹配,供需矛盾凸显,僧多粥少工作难找,“毕业即失业”成了众多大学生的口头禅。

据教育部门近年对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统计,201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有680万人,2013年高校毕业生有699万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首次突破700万人,达727万人,2015年达749万人,2016年增至756万人,2017年再创新高达到795万人,为历史之最,“堪称史上最难就业季”。遗憾的是,与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不相适应的是,社会所提供的劳动力需求岗位并没有明显增加。智联招聘调研了全国2017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调研人群的层次包括大专毕业生、本科毕业生、硕士及博士毕业生等,覆盖了各地区各级高校的各专业学生。根据智联招聘2017年发布的《大学生求职指南》数据显示,40.8%的高校毕业生认为就业很难,47%的高校毕业生认为有难度,仅有10.2%的高校毕业生认为就业难度一般,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大学毕业生深感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由于高校毕业生呈逐年增长趋势,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会越来越大。这些曾经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当今时代的社会宠儿,80年代至90年代时大学生的那种优越感现在已经消失殆尽,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毕业后不得不面临的就业问题。可以预计,今后大学生就业依然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和挑战,就业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3.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3.1. 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国家政策支持保障力度不足

我国正在进行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和用人结构发生变化,劳动力供求不平衡。当前我国正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阵痛期,加之,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缩水,吸纳就业的能力萎缩,导致需求进一步减少,使得大学就业市场发生变化。同时有很多传统企业对于大学生的需求每年都在减少,而众多高科技企业的涌现和兴起又造成了大面积的就业缺口。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的特点,随之产生的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的不协调。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市场相对发达,我国乡镇和西部边远地区劳动力市场不发达。目前我国最需要大学毕业生的主要是偏远地区和乡镇基层单位,这些地区经济不发达,各方面相对都比较落后,急需要大学生投身于他们的建设之中,但是现实的人才招收情况却不尽人意,每年只能招到很少的大学生,大部分大学生都不考虑这些地区,也不愿意屈身去这些地方工作。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进入了买方市场 [2] ,人才市场的用人结构也在相应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转变为对质量型、实践型人才的需求,而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过于重视理论教育,忽视了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现象的存在,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

国家政策支持保障力度不足,人才市场机制不健全。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于不断变革的时代,观念上有很多地方需要重新审视和认识,制度上也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地改进和构建。虽然国家提出并实施了许多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但部分地区在执行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没有达到理论上的预期效果,就业方面的制度远没有欧美国家那么成熟和完善。我国目前还存在户籍限制问题,例如公务员的报考,大部分都只限于当地户口报考,这使很多考生无法参与到考试中去,很不利于人才的多方向流动,大学生的跨地区就业受到一定的阻碍。我国人才市场机制不健全,人才市场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缺乏提供及时准确的人才供求信息机构,网络体系也不完善,缺乏高效便利的就业渠道,导致不能够提供及时全面的就业信息。同时在大学生就业保障方面,也没用完备的法律保障和社会制度,缺乏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和约束机制。很多用人单位存在错误的用人观和不合理的制度。由于人才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和政府这方面工作的滞后,导致无法为大学毕业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服务,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

3.2.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脱节

高校教育培养模式不合理,培养的大学生与社会需求不能很好地衔接。高等院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在指导就业方向以及改革教育方法方面有着重要的责任 [3] 。当前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还未全方位得到落实,大多数大学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仍然滞后。当前的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缺乏对市场需要的了解。老套的教学模式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严重脱轨,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也未能突出高校的特色。这就导致大学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大学生在工作中需要的实际知识,高校没有传授给他们,最不好的是,大多数高校的教学都是理论教学,缺乏对大学生的实践教学。这使大学生在就业时会觉得自身学的知识无处可用,导致在找工作时容易碰壁,容易使他们产生自暴自弃的悲观心态。在整个大学教育中,虽然知识教育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大学生利用理论基础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还很薄弱。此外,高校为了壮大自身实力,每年连续地扩招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现有的教育资源。

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大多数高校把工作重心放在不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扩充办学规模上,以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迟迟得不到开展。高校缺乏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和服务,这使大学生缺乏对当前就业市场信息的了解,不能快速应对自身身份的变化,最终造成大学毕业生不能很好的与社会衔接,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力量匮乏,而且老师只是理论课程老师,教师与社会的接触有限,这使课程效果大打折扣。企业的用人标准和用人需求难以迅速而准确地反馈到高校,高校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对于企业的校园招聘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不重视引进优秀企业进校园,向毕业生宣传的力度也不够。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不健全直接导致了用人单位、学校、大学生三方之间信息交流的困难,直接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

3.3. 大学生自身因素缺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未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能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仅关系到就业能否成功,而且影响到自己人生观的形成 [4] 。大学生不能认清自我,同时缺乏对社会的了解,使他们过高估计了自身的价值。过高的就业期望使他们只关注大单位、大城市就业,过度追求利益,而不关心自身的兴趣和职业发展,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由于传统的观念,许多大学生认为他们是从象牙塔走出的骄子,有很强的优越感,不能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自己,所以对就业的期望普遍较高,而他们对大城市高薪工作的追求心态则更为普遍。许多学生不愿意在基层和偏远地区这些急需人才的地方工作。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勤奋奉献的精神,也反映了大学生在自我利益和社会利益关系认识上的错误,习惯从自我的角度来看待和考虑问题。这种心态造成在社会上普遍出现大学生抱怨就业难,而偏远地区和基层单位招不到人的现象。另外,如今的大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中宝,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保护下长大,父母给了他们太多的溺爱,造成很多大学生缺乏独立精神和独立意识,很多大学毕业生面临找工作,或多或少会受到父母的影响,要么过于保守,要么过于挑剔,缺乏创业意识,甚至有的大学生疲于奔波,索性呆在家里等待父母为自己安排工作。

大学生就业能力和自身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差距较大。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就业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能否实现以及就业满意度的高低问题 [5] 。随着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要求的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能力素质已经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在学校时忽略了对自身能力的加强和实践技能的学习,普遍存在自身素质不高和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大学生们也许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是一旦涉及到实践问题,他们往往会手足无措。他们缺乏实际的经验,也不具备吃苦意识,导致他们无法快速适应工作,迟迟不能进入角色,这大大减少了他们的就业砝码,大大降低了用人单位的好感度。这些因素都是阻碍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使得其在择业过程中缺少就业竞争力。

4.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的未来发展,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计民生,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国家、高校、大学生自身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及时应对,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4.1. 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完善就业保障机制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政策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弥补了劳动力市场的不足,引导和促进市场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 [6]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劳动力大国,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就业岗位有限,这就造成了严重的供过于求,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还未就业,同时每年又有大量新增的劳动力需要就业,从整体上看,国家就业问题将长期存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看,整体始终居于主导地位,整体对部分有着统率作用,部分不能离开整体。所以只有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解决就业问题,这样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才能得到缓解和解决。同时要把带动就业放在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实施更为主动积极的就业政策。李克强总理也指出:“稳增长的重要目的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 [7] 。因此,要全方位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要快速地推进人才市场的建设,深入完善人才市场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遏制就业中存在的不良风气和不道德行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的就业市场,营造健康、安全、公平的就业环境,使大学生可以放心的就业。

发挥政府职能促进大学生就业。政府应该在每年的公务员考试中尽量增加岗位,或鼓励企业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给予优惠政策。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政府应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大幅度、更为广泛、多层次的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配套服务。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把关键钥匙,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需要。政府应该足够重视起来,并给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政府还要全方位的增强对就业的监督监管。对用人单位的歧视行为,如:学校出身歧视、性别歧视等,应加以规范杜绝,对就业欺诈等不良行为应加以严惩。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公平良好的就业环境,这样不仅有利于减少大学生的外部就业压力,而且也有利于人才市场的健康和谐发展。

4.2. 推进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改革高校高等教育培养机制。传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人才需求,高校专业设置、学科结构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就要求高校在现有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全面考虑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趋势,尤其要充分考虑学生能力发展和培养规模等问题。与此同时,高校要跟得上人才市场变化的步伐,要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开设的专业课程,一定要顺应当前市场的需要,使之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结合高等教育的内部规律,实施以市场需求导向的大学课程体系改革,以此增加高校毕业生找到工作的机会。

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最主要的就业管理机制,对于大学生成功就业具有重要的引导和促进功能 [8] 。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能,进一步扩充职业人员队伍,同时要转变思维,加强就业指导服务观念,正确理解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基本内涵,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要改进工作方式,实施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方式,不断更新和丰富就业指导课程,加快就业指导信息网络建设的进程。高校要充分利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项目,全方位、多方面地帮助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大学生今后的就业增添竞争砝码,为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为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高校要设立专项资金,要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确保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能够长期顺利开展。

4.3.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要树立远大志向,同时应具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发展就愈快,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 [9] 。年少时期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大志向,努力刻苦读书,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通过不懈努力、艰苦奋斗,终成一代伟人。世界上还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例子,这也验证了要想成功,必须努力的硬道理。苏轼、周恩来等这些成功者,他们在少年时代就抱有远大志向。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如果想要开辟自己的一番天地,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要立志。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全方位的改革正有序推进,这其中会涌现很多机遇,同时也会充满挑战。大学生应该心怀理想,果断积极地加入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之中,勇于发挥自己的才干,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只想到个人的安逸舒适,将会被历史所抛弃。大学生要有甘于奉献的决心和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到中小型企业中去,到西部大建设中去,让个人理想服务于国家建设的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磨练自己、丰富自己,这样不仅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而且实现了个人价值。

大学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大学生要抛弃传统观念,改善认为只有当公务员,进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或者去能解决户口的单位,去北上广深这种大城市才算就业的狭隘思想。大学生还要了解把握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未来的就业前景,合理正确地认清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大多数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往往只注重一时的利益,没有以长远的目光来看待和考虑自身的职业发展。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观上的误区,如果不管不顾、任其发展,既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发展。邓小平曾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10] 。由此可见,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不仅有利于自身未来的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大学生在就业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扩充知识积累,要时刻善于学习新的知识以适应未来的工作,在学校期间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锻造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使自己在就业时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5. 结论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不仅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和谐,而且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由于政府、高校及大学生自身素质三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国家、高校和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加强对现存就业问题的分析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就业问题,以实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文章引用

曹以达.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Research on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Difficulty[J].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07(01): 81-86. http://dx.doi.org/10.12677/ASS.2018.71014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胡锦涛. 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齐心协力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N]. 人民日报, 2003-03-30(1).

  2. 2. 张瑶详. 满意就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研究与实践[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2.

  3. 3. 任鹤飞, 王育飞.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转换思想观念[J]. 人民论坛, 2015(23): 162-164..

  4. 4. 鲍玉琴, 忽江华. 毕业生择业指导[M]. 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1: 14.

  5. 5. 黄敬宝. 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 人力资本论的视角[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 46-47.

  6. 6. 杨伟国. 借重“看得见的手”——谈谈国外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支持[J]. 求是, 2004(6): 58-60.

  7. 7. 李克强.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N]. 人民日报, 2017-03-06(1).

  8. 8. 喻名峰, 陈成文, 李恒全. 回顾与前瞻: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十年(2001-2011)[J]. 高等教育研究, 2012(2): 79-86.

  9. 9. 薛立华, 沈巧明.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5-26.

  10. 10.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四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12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