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9 ( 2023 ), Article ID: 72941 , 7 pages
10.12677/AE.2023.1391108

论马克思生命观对高校生命教育的启示

丁银辉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纪委工会办,江苏 昆山

收稿日期:2023年8月18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15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22日

摘要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建设教育强国,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职能,生命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针对大学生生命观存在误区、高校生命教育功能弱化等现象,从马克思经典理论中寻求生命教育的智慧,全面加强生命教育,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助力大学生实现生命存在、生命需要和生命价值实现的有机统一,是高校有效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马克思生命观,高校生命教育,启示

On the Enlightenment of Marx’s Life View to University Life Education

Yinhui Ding

Commission for Discipline Inspection and Trade Union Office, Kunshan Dengyu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shan Jiangsu

Received: Aug. 18th, 2023; accepted: Sep. 15th, 2023; published: Sep. 22nd, 2023

ABSTRACT

On the new journe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country and national rejuven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education country and the training of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of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cal fitness, there are arduous tasks and great responsibilitie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lent training is the primary fun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life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In view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college students’ life view and the weakening of college life education function,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lif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eek wisdom of life education from Marx’s classical theory,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 life education, educate and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life view, and help them realize the organic unity of life existence, life needs and life value.

Keywords:Marx’s View of Life, University Life Education, Enlightenment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学生成长就业环境不断变化,叠加新冠疫情的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由此引发的生命问题令人堪忧。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通知》指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要坚持健康第一的基本原则,把健康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把心理健康工作质量作为衡量教育发展水平、办学治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1] 。国家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凸显了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

近年来,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自残和伤害他人的事件时有发生,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与此同时,新冠疫情的爆发给大学生上了一场生动的生命实践课,让大学生意识到生命重要性的同时,也体验到了生命的脆弱,以及人类在与自然灾害的斗争面前,所需付出的牺牲与努力。帮助大学生消除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教育引导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就业中的困难,激发生命的热情与潜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培育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是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所在。

2. 高校生命教育面临的挑战

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激发个体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和探索,对自我价值的超越,并通过情感教育、价值引导、道德约束和心理疏导等方式增强个体对生命的珍惜和敬畏,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2] 。针对高校的多项调查数据显示,受新冠疫情影响带来的就业和学业压力加大,导致部分大学生在生命观上存在误区,高校生命教育功能弱化,使得生命教育在实践中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

2.1. 大学生生命观存在误区

受社会道德水平及教育功利化倾向等社会、文化多方面的影响,当前一些大学生陷入了生命困惑与迷茫之中,他们缺少人生规划,生命耐挫力较差、生命情感冷漠、生命意义迷失,甚至出现种种践踏生命的现象,这些现象引起了我们对高校生命教育的关注。经调查,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在生命情感冷漠和生命意义缺失。他们本应处于朝气蓬勃、激情四射的生命状态,却陷入于游戏的泥塘无法自拔,或是陷入了幻想和狂躁之中,对生活麻木,对他人漠然,对世界缺少激情和爱,慢慢地迷失了生命意义。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习惯于迷失在“存在性危机”之中,处于深刻的“和自然疏离”“和社会疏离”“和人自身疏离”的困境焦虑之中,找寻不到人生的意义。越来越多的学生把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建立在纯物质性金钱财富的基础之上,丧失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生命中失去了对生命的精神追求。长此以往,他们在迷茫困顿中加深了生命的无意义感和生活的空虚感,当生命遭遇某种变故时,就倾向于发生践踏生命的事件。透过这些残酷的现实,不得不令人深思如何改变现状,拯救一群正在迷失中的大学生回归到生命本能的状态,高校的生命健康教育有效开展的迫在眉睫。

2.2. 就业压力日益增加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以及全球疫情对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引发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现实的种种压力,逐步产生了悲观的心态和消极的行动。从就业环境来看,疫情带来的冲击主要是就业岗位数量急剧减少和创业风险的增加。以金融业为例,某调查数据显示,在金融行业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相关领域,近两年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的招聘岗位数较疫情前同期下降超过50%,很多毕业生无法在短期内找到合适的工作,想创业的学生考虑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放弃了创业的想法。另外,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076万,2023年高校毕业生达到1158万人,一方面是大量减少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是就业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无形中给高校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52.6%的受访应届毕业生表示,因疫情影响,工作及薪酬待遇都难以达到预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对已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学生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以前不曾出现或不严重的心理问题变得更加普遍化,如就业心理怠慢、心理焦虑等心理问题日益严重,毕业生出现的“慢就业”“缓就业”或“暂不就业”现象日益严重,这些现象严重威胁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对高校的就业工作和日常教育管理带来了严峻考验。

2.3. 生命教育功能弱化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个性特征及思想的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诸多挑战。针对多所高校目前生命教育开展状况的调查发现,高校对生命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育人理念存在偏差、专业师资力量缺乏、教育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导致高校生命教育功能弱化。现实中过于强调竞争性、功利性的教育导致对对生命的关怀减少,缺乏对人的生命发展的关注,陷入了工具理性的误区。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在教育内容方面不够全面,在教育教学方式上较为单一,且在教育教学的统筹安排上也缺乏针对性。在实际调查中,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学校在生命教育方面做得不够,他们对在校要开展哪些类型的生命教育不了解,对自己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和困惑解决途径或诉求反映通道不明确。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应在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价值等方面开展系统的教育,而由于多方面原因,高校在生命教育过程中缺乏针对性、有效性,且没有充分整合政府、社会、家庭的资源,教育效果相对有限,教育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3. 马克思生命观的内涵

细读马克思的系列经典著作,我们可以从中品读到马克思的生命观是对人之生命最基础、最普遍的解读,也是对人之生命存在和发展相关问题所做的精辟的概括和总结。从其本质而言,马克思的生命观将生命观和社会历史观紧密结合,将人的生命置于社会历史中进行研究,实现了生命研究由“抽象”向“现实”的深刻变化。

马克思以“有生命的个人存在”为逻辑前提,系统地论述了生命本质、生命过程、生命意义等相关问题。他认为,人之生命不仅是作为自然生命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作为社会生命而存在。在人类生命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需要,在进行社会实践中不断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才能最终实现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3.1. 生命本质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马克思认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从这一观点出发,马克思展开了对于生命本质的终身探索。马克思认为人之生命具有双重属性,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存在社会属性。生命本身的存在首先是一种自然现象,因而,生命与促使它形成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生命作为肉体组织,从产生便开始具有对吃、穿、住、行等生活的基本需要以及最基本的情绪变化和世俗欲望。人们为了实现生命生存需要的满足和新陈代谢的循环,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中获取生存的养料,为生命活动开展提供动力,由此导致人们想保持肉体组织存在、实现自身能动性、主体性以及自由发展,这些都必须以人的自然存在为前提。

马克思认为人之所以具有社会性,也就是人会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通过感性实践活动实现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在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下开展自身生命活动。马克思认为,人们之所以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最重要的是基于人的生命生存及发展的需要的满足,也正是在需要的推动下,人之生命能够有意识地进行自由自觉的劳动,来实现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对于人的本质,在马克思的思想成熟过程中概括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劳动实践、社会关系总和以及人的需要。实践劳动既能将人与动物区分开,也能将人与他人区别开来。在物质生产和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人们形成了政治、经济等复杂的社会交往,这也从侧面映现出了人的生命本质。

3.2. 生命过程是满足人的生命需要

马克思认为人之生命过程就是生命从存在到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不断进行着社会生产,分别是物质资料生产和生命的生产,不断满足人们的生命生存、发展以及繁衍后代的需要,推动着人的生命过程丰盈和完整。马克思认为,“无论是通过劳动而达到自己生命的生产,或是通过生育而达到的他人生命的生产,都表现为双重关系” [3] 。在人类的生命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两种生产,为生命的存在、发展以及延续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源泉。在生命过程中,人们通过不断地进行生产劳动,来满足自己生命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们通过生产物质资料可以满足人的生存及发展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人们作为劳动者,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着自然,借助一切物质条件和手段,再造客观对象,以满足自身存续和发展。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新陈代谢需要向自然进行索取,并且只有通过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才能够实现。同时,在社会历史过程中,人们通过不断促进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以实现自身的生命存在和发展。

人们通过进行自身的生命生产活动能够为人的延续需要创造条件。人们进行生命生产是进行社会生产的另一方面。生命生产一方面包含着原生命将自身所获得的生产资料进行转化,持续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体力、智力等来不断满足自身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包含着通过生育等方式,使新生命得以诞生和成长。人的繁衍行为具有社会性,人具有创造生命的意识。

在生命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两种生产是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人们通过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和自身生命生产,不仅满足了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保障了人的整体性生命的存在,为人类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人们进行物质生产还会促进社会的进步,通过自身智力、体力的提高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之更能满足人的生命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3.3. 生命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生命作为人全面发展的载体而存在,为个人发展奠定了基础和前提,也为实现社会价值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否定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生命观,鲜明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 。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生命存在的表现,对于人的生命需求的满足、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实现的探究具有重要的作用。马克思认为,人之生命价值在本质上表现在社会关系中对生命活动的反思。人们作为进行自由自觉实践的劳动者以及社会关系的实现者,能够在与客体发生对象性关系中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马克思指出生命价值包含着生命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生命的自我价值是对生命有机体真实存在的一种确认。如果没有生命的客观存在,那么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人作为世界上极具创造力的生命实体,能够通过劳动去实现生命的客体价值和主体价值。如果只为了让生命存在,那么便和动物没有区别。同时,人们通过将生命视为一种手段来使自身被需要。人们进行生产劳动是为了让自身生命价值得到实现,而生命价值只有在自身需要得到满足时才能充分彰显。生命的自我价值是人们进行劳动的目标之一。劳动不仅作为人的本质,同时也是实现生命需要的手段,人们进行劳动不仅满足了自身生命价值,同时也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生命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生命观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激发自身潜能,实现着人的自我价值。

马克思更重视人之生命社会价值的实现。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和价值层次角度来看,人们不能将自我实现作为最高追求,还应该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通过生命社会价值的实现来促进人的发展。人们的实践活动能够持续不断地推动社会和自身的共同发展,由此能够推动人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的生命价值实现着社会价值,人不是孤立的存在物,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同时,生命活动也能够实现社会价值。人类的存在有赖于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人类的实践活动,人们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能够创造出满足自身需要和社会发展的产品。基于人们的劳动能够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改善生产关系,不断积累社会财富。精神生命的满足也是生命价值的重要表现。从历史进程和生命存在的基础来看,物质生活上的需要无疑是最主要的,但是随着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精神需要也会逐渐变得重要,将会更加重视精神生活的丰盈。在马克思的生命观中,生命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可忽视的两个方面,只有将二者统一到人的生命发展过程中,才能真正彰显人的价值,实现人的自由解放。

4. 马克思生命观对高校生命教育的启示

马克思的生命观深刻阐述了人的生命本质、生命的需要与满足、生命价值的实现等系列理论,其内涵丰富、意蕴深长,深刻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对于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反思现实困境,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生命教育的缺失或功能弱化导致的系列的生命健康危机正在持续。党和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方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关注每一个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他们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有效举措。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大学生是国家之未来、民族之希望,加强对他们的生命教育,教育引导他们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学会活着、活好、活出价值意义深远。在教育的过程中,高校需系统地开展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培育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因此,高校在生命教育中,应始终关注大学生“活着、活好、活出价值”这三个层面,为此探索建立完整的生命教育体系,在遵循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围绕生命教育活动构成的基本要素,整合生命教育资源持续提升教学效果。

4.1. 以回归生命存在作为生命教育的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是指引着教育正确发展的方向标,生命教育应当立足生命的发展和成长,教育的价值在于推动人的自然生命的高质量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教育的本源和人类的未来。马克思的生命观中,生命作为肉体组织,从产生便开始具有对吃、穿、住、行等生活的基本需要以及最基本的情绪变化和世俗欲望。因此,人的自然生命不仅是生命教育的活动对象,也是生命教育科学的逻辑起点。回归到生命存在这个逻辑起点,让教育的本能在于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解决他们的基本生存和情感需求,激发他们对生命尊重、热爱与敬畏之情。新冠疫情的爆发,让人类再次回归到对生命存在的思考,更多关注与人的自然生命的存在,不仅让人们认识到人类自然生命的珍贵和脆弱,也让人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可贵。

随着教育功利化的倾向日益出现,学校更多的教育资源都投入了学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而在学校的教育理念之中却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存在的价值,在学生个体生命承载体之下学生内心深处在想什么、有什么样的困惑与焦虑,学校能为学生做些什么,这些应成为学校关心关爱学生成长的焦点,让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为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高校应从关爱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去研究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的目标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会学生基本的生存技能,为学生步入社会的基本生存奠定基础,让学生成长为一个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社会人。及时关注社会环境的变化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的波动,关注学生的生存技能、关注学生如何活着是生命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如能在教育领域中形成如此共识,并围绕关爱生命开展系列体验生命、感悟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理论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生命教育回归到教育追求真、善、美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稳定、持久的健康成长环境。

4.2. 以调适生命需要作为生命教育的根本任务

马克思的生命观中,他主张人们通过不断地进行生产劳动,来满足自己生命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的生命是一种能动的有意识的生命,人的生命因社会实践活动而丰富充实。因此,生命教育不仅要满足个体的自然生命发展的需求,还需要锤炼人的精神生命,以获得智慧和精神发展需求。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也可以看出,人的生命存在发展从基础的生存、安全、归属需求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生命教育应该是教育学生满足自我需要的过程,实现满足从自然生命到社会生命的需要的过程,但在这过程中,关键要学会把握度,做好需求与现实满足之间的平衡,并以此进行心理和身体的调试,以达到健康成长的状态。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我们需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种矛盾在大学生群体中体现更为明显,如何在矛盾的状态下取得平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难题。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在享受着教育带来的资源和自身知识能力的成长的同时,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新的更高的诉求与期待,当更高的诉求难以满足时,难免存在失落和焦虑感,严重者甚至会采用极端的方式和手段威胁生命安全。教育是对人的思想引领,思想决定行动,生命教育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处理好需求和满足的关系,根据现实进行适时调整,以及时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发展形势。新冠疫情的影响、就业压力的剧增、全球经济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等等这些社会的因素在一定程度都影响着大学生诉求的实现,给学生的生命发展和生命需求的满足带来挑战。但从人的社会性来看,人的生命发展需要理应遵守社会规则、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生命教育也理应培养适应社会的人,在调适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达成生命的自我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提高大学生生命生存和发展的质量。

4.3. 以引领生命价值的实现作为生命教育的意义追寻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本质是“唤醒”,那生命教育如何才能“唤醒”学生的生命潜能?如何引领他们实现生命价值?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和价值层次角度论证,人们不能将自我实现作为最高追求,还应该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通过生命社会价值的实现来促进人的发展。人们的实践活动能够持续不断地推动社会和自身的共同发展,由此能够推动人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学校的生命教育中,既要有鼓励学生实现个人价值,更应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于生命教育中,教育引领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家国梦想结合在一起,将爱国情、报国志融入火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达到生命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随着大学生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互联网带来的多方面的影响,大学生的“功利化”已成为一个突出的话题,在一次关于“00后”大学生道德信仰“泛功利化”的调查中,显示学生在价值取向、学习选择、职业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泛功利化”的群体趋向,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担心越来越多大学生成利己主义者,丧失国家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那么,高校生命教育到底要教什么?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有效消除功利主义?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回顾马克思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就写下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在文中,他热情洋溢地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5] 马克思以充满激情的、对生命价值的信仰宣誓结束文章,而这种价值,就是为人类解放而牺牲生命。马克思的生命观不仅要影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和教育理念,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将这种树立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的人生选择传递给学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家国情怀,坚持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追求生命绽放的价值,早日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5. 结语

马克思的生命观深刻阐述了人的生命本质、生命的需要与满足、生命价值的实现等系列理论,从经典理论中,我们可以找到帮助大学生消除生命困惑、寻求生命意义与价值以及提升高校生命教育质量的智慧。生命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生命教育于生命成长中默默赋予营养,助力每一朵生命之花茁壮成长、绚丽绽放。高校生命教育应始终关注于每一个生命的健康成长、生命需要的满足以及生命价值的实现,于黑暗中照亮学生的前进之路,指引学生健康成长,赋能于他们圆梦成才,彰显高校生命教育的价值。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2022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名称《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研究》,(项目编号:2022SJYB1697)。

文章引用

丁银辉. 论马克思生命观对高校生命教育的启示
On the Enlightenment of Marx’s Life View to University Life Education[J]. 教育进展, 2023, 13(09): 7126-713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91108

参考文献

  1. 1. 中国教育报.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5584782354515150&wfr=spider&for=pc, 2023-05-11.

  2. 2. 王瑞.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困境与实践途径[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 34(5): 119-122.

  3.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80.

  4.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01.

  5. 5. 马克思传[M]. 第4版.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1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