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 09  No. 03 ( 2019 ), Article ID: 29345 , 5 pages
10.12677/AP.2019.93063

A Study of Well-Be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Well-Being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Floating Population

Weiqian Chen, Dana Li, Qiaoyan Ding, Wanjiao Li, Xiaoqi Cheng, Haiyan Xing*

Medical College of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Zhejiang

Received: Feb. 27th, 2019; accepted: Mar. 13th, 2019; published: Mar. 21st, 2019

ABSTRACT

Based on Multiple Happiness Questionnaire (MHQ) scale and SF-12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scale, this essay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of the well-being between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urban residents,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appines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well-being of floating popu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In the score of urban resi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SWB), friendly relationshi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loating population, but negative emotion score of the former was lower than the latter.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re was a correlation between well-being and quality of life included physical health, mental health and scores of most domains among floating population (p < 0.05). There wa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well-being and quality of life. We can improve happiness b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floating population.

Keywords:The Floating Population, Well-Being, Quality of Life

流动人口幸福感及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陈炜倩,栗大娜,丁巧燕,李万娇,程潇琦,邢海燕*

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浙江 绍兴

收稿日期:2019年2月27日;录用日期:2019年3月13日;发布日期:2019年3月21日

摘 要

基于《综合幸福感问卷》 (MHQ)量表和SF-12生存质量量表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比较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差异,探索流动人口幸福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为提高流动人口幸福感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SWB)、友好关系得分高于流动人口,负性情感得分流动人口高于城市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流动人口幸福感与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以及多个维度得分存在相关性(p < 0.05)。幸福感与生存质量存在正相关,可通过提高流动人口生存质量提升其幸福感。

关键词 :流动人口,幸福感,生存质量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充分表现出当代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以及我们对人民生活的幸福感提升的欠缺。在城市快速化的发展中我国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城市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人口流动迁移仍将持续活跃,且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比持续提升,因此对流动人口的生存质量和幸福感问题的关注和解决必须提上日程。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种取向:主观幸福感(SWB)和心理幸福感(PWB),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具有多层次结构模型,与心理幸福感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将两者整合能更好更全面地反应流动人口的幸福感(严标宾,郑雪,& 邱林,2004)。生存质量是个体在所处社会文化背景下,依照自己的目标、期望和关注,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感受与评价,包括心理、生理、社会功能和物质状态四个方面,是对流动人口在异地生活情况的综合反映,对流动人口的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及社会支持的建立和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本研究比较流动人口和城市居民综合幸福感和生存质量的差异,探索流动人口幸福感与生存质量的相互关系,为缩小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差距,提高流动人口整体生存质量和幸福感等提供参考依据。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将浙江省按照经济水平分为高、中、低三类,每类各随机抽取1个市,对流动人口集中的企业进行现场面对面问卷调查。最终获得样本量流动人口768人,平均年龄为33.95 ± 9.95岁,其中男性占62.4%、女性占37.6%,同时选择相应调查单位工作3个月及以上的本地居民为城市对照组,共计350名,平均年龄为36.69 ± 10.18岁,其中男性占59.9%、女性占40.1%。

2.2. 研究方法

问卷主要包括苗元江的《综合幸福问卷》 (MHQ)、SF-12生存质量量表和一般情况问卷三部分。

苗元江的《综合幸福问卷》(MHQ):该量表包含50个条目,9个维度(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其中前3个维度构成主观幸福感,其余6个维度构成心理幸福感(苗元江,2003)。

SF-12生存质量量表:由躯体健康(PCS)和心理健康(MCS)两部分组成,共有8个维度: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心里健康(MH) (张莎,田晋,刘巧兰,等,2011)。

一般情况问卷:内容包括出生年月、性别、原居住地、学历、婚姻状况、所在行业、每天工作时间、平均月收入、自觉社会地位等。

2.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统计描述、t检验、相关分析等。

3. 结果与分析

3.1. 流动人口与城市对照幸福感的比较

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SWB)、友好关系的得分低于城市居民,负性情感得分则高于城市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流动人口总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生活满意、正性情感、健康关注、生命活力、自我价值、人格成长、利他关系与城市居民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 > 0.05)。见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happiness of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urban control

表1. 流动人口与城市对照幸福感的比较

3.2. 流动人口幸福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流动人口幸福感与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以及多个维度得分存在相关性(p < 0.05)。负性情感与生活质量及各个维度呈负相关,总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心里幸福感、正性情感、健康关注、生命活力、自我价值、人格成长、友好关系与生活质量及各维度呈正相关(详见表2)。

4. 讨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和友好关系低于城市居民,负性情感则高于城市居民(p < 0.05)。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教育程度和劳动能力的差异,流动人口的生存质量往往低于城市居民。职业的可选择性、社会医疗保障等与城市居民的差异也使流动人口缺乏安全感,难以融入城市(袁爱清,2014),影响了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在自我群体归属上,流动人口存在难以准确将自己定义为“农”或“工”,群体归属困难,缺乏归属感的状况,又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加之房租、抚养小孩、对家乡的牵挂等一系列的生活压力,使其无法安逸快乐地享受生活,影响了友好关系,负性情感得分较高。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指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和社会医疗保险的流动人口覆盖面不断扩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司2016),这些制度措施的实施,将有利于加强流动人口的安全感,提升幸福指数,但政策的落实和辐射效应以及流动人口幸福感的提升尚需一段时间。

Table 2.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appiness of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表2. 流动人口幸福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P < 0.05,**P < 0.01。

研究表明,流动人口幸福感与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以及多个维度得分均存在相关性,MCS和PCS得分越高,幸福感越高。心理和躯体越健康,情绪越积极向上,越有机会接触新事物,越有能力和活力去创造生活,能更好地融入新环境,增加归属感、幸福感。

5. 结论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幸福感,改善流动人口生存质量,应加强对流动人口健康的关注,尽所能去满足健康卫生方面的需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基础医疗设施;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更好地贯彻落实相关法律;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人文关怀,号召公司、社区居委等积极组织集体活动,提升流动人口归属感与积极的情绪,帮助流动人口消除“外来”的陌生感,温暖积极地与他们相处,营造人人平等、和谐互助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融合。

基金项目

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2018C35008)。

文章引用

陈炜倩,栗大娜,丁巧燕,李万娇,程潇琦,邢海燕. 流动人口幸福感及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A Study of Well-Be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Well-Being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Floating Population[J]. 心理学进展, 2019, 09(03): 510-514. https://doi.org/10.12677/AP.2019.93063

参考文献

  1. 1.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司(2016).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 (页3-9). 北京: 中国人口出版社.

  2. 2. 苗元江(2003). 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幸福感理论与测评研究(页53-62). 博士论文.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3. 3. 严标宾, 郑雪, 邱林(2004). SWB和PWB: 两种幸福感研究取向的分野与整合. 心理科学, 27(4), 836-838.

  4. 4. 袁爱清(2014). 媒介学视野下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研究——基于焦点小组法的实证研究.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4(3), 5-11.

  5. 5. 张莎, 田晋, 刘巧兰, 等(2011). 流动人口SF-12生命质量量表信度, 效度评价. 中国公共卫生, 27(2), 226-227.

  6.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