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2 ( 2023 ), Article ID: 61197 , 6 pages
10.12677/AE.2023.132081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特色”之维

——基于高校思政课“新思想概论课”的若干思考

阎静,郭昭君,李越

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镇江

收稿日期:2023年1月3日;录用日期:2023年2月2日;发布日期:2023年2月10日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高校思政课“新思想概论”课的重要内容。中国外交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语境中获得诸多新内涵和特色。围绕和平性、民族性、实践性、历史性、引领性和超越性等维度,向大学生清晰阐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领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色,培育引导大学生胸怀天下,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对树立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理论自觉和实践意志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色,和平性

Dimension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jor-Country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Reflections on the “New Thought Introduction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ing Yan, Zhaojun Guo, Yue Li

School of Marxism,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Jiangsu

Received: Jan. 3rd, 2023; accepted: Feb. 2nd, 2023; published: Feb. 10th, 2023

ABSTRACT

The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and major-country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r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New Thought Introduction Cours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ina’s diplomacy has gained many new connotations and features in the context of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Around peace, nationality, practical, historic, leading and transcendent dimensions, the teachers clearly clarify to college stud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jor-country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ed by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It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at the teachers foster students as the communicators and practitioners of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and make them set up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ory consciousness and practice will.

Keywords: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Major-Country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aracteristics, Peace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设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简称“新思想概论”课)中,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课程的重要内容。如何让大学生在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更深刻地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精髓和特色,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研究任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基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客观历史现实,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等提出的中国方案,它是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其核心要义为构建“五个世界”,即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它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一个怎样的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国如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新时代的中国如何办好外交等重要命题。在“大国外交”之前冠以“中国特色”,点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引领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精髓和特色,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使命和目标。以下将从和平性、民族性、实践性、历史性、引领性和超越性等方面阐释“新思想概论”课中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色”维度的教学侧重。

2. “和平性”之维

纵览历史可以发现,如果一种理念或者思想内蕴诱发冲突乃至战争的因素,不具有和平属性,那么它必将为历史的实践所淘汰。而那些具有鲜明和平属性,以追求和平为目标宗旨的理念或思想才能对历史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具有鲜明的和平属性。和平就像人们生活中的阳光和空气,失之则难以生存。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要要旨。这种和平不是作为手段的和平,而是作为一种根本理念的和平,所追求的是持久和平永久和平。它体现了中华文明中的“和”“和为贵”等文化精髓。正如习近平所强调,“几千年来,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 [1] 。

“和平性”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擎引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本质属性。教师在教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持久和平”这一首要要义时,要讲清楚中国“和平基因说”,说透彻中华文明所饱含的和平文化因子,阐释其内敛和非进攻性的基本文化特征。反对霸道弘扬王道已成为遗传基因般的文化标识浸润其中。同时,引入介绍中国于2005、2011年分别发布的《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 [2] [3] 的主旨内容,引导学生体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略,并随着实力不断提升愈加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平的历程。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的承诺消减了世界的不确定性,中国期望与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通过非暴力的和平合作方式建立和积累互信。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根本要义在于国与国之间要构建真正的伙伴关系,打造公道正义的安全关系。中国与世界各国同向前行和平发展,是承载历史使命、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负责任之举。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教师要让大学生们牢牢把握,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是中国外交的根本属性,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路径。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和平外交的核心范畴和顶层设计,指导着中国承负和平的历史使命,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持续向前。

3. “民族性”之维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发展而来的独特的文明体系,有本民族独特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智慧。有史可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源于中华民族栉风沐雨一路走来始终不变的持久情怀。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守社会主义方向并取得巨大成功,与中华优秀传统和民族智慧紧密相关。中国外交能够使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同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也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智慧。作为一个东方文明古国,我们讲中庸、讲“和合”、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仁者爱人、讲诚信崇尚正义、讲究天下大同等等,这些精辟概括是对中华文明的思想精髓和道德精华的高度凝练。中华民族的这种独特的文明智慧能够解决全球化时代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诸多的困境和挑战。

因此,教师在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蕴涵的中华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之特征和精要概括之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意识到,当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憧憬又困顿迷失之时,在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之时,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凸显了中华智慧之精神品格、价值观念、哲学思维、审美旨趣、道德精髓、天下情怀,并结合时代追寻,创造性地回应了时代之问。教师要使我们的学生认识到,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强大起来的中国也应有属于自己的具有原创性和主体性的话语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这样一种体现民族性的话语体系样式。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导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创新,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运用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中华民族的智慧,并发挥这种独特智慧在外交实践中的“巧实力”效用,这也使得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然展现我们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言,“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 [4] 而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显著特色就是彰显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追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5] 。

4. “实践性”之维

“实践性”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引领下中国外交的突出特征。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再好的理念只有落实到政策的实践上才会有真正的价值。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出台一系列新理念和新举措,在外交和全球治理等各个领域扎实推动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国十分重视构建全球伙伴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既是最高谋划者,也是坚定实践者。十八大以来至今他频繁出访五大洲四大洋一百多个国家、主要国际和区域组织,新冠疫情全球蔓延期间,又运用电话外交和云端外交等方式,主场外交与出访活动联动共振,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一运筹,谋大势、担大义,引领扩大中国的“全球朋友圈”。在与大国、周边、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关系中,在全球经济发展领域、国际制度改革和建设领域、全球网络空间建设和治理领域等多边舞台,在多个层次中国外交参与全球治理、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全方位地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同时,中国着力打造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利益契合点为基础,真正体现了共商共建共享精神,成功地与沿线国家建立了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载体。

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树立这样的意识,那就是,在传播和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征程中,中国外交实践要在国际社会努力做一个榜样,用实际行动来赢得其他国家的信任和认同。教学中,教师还要及时选用当下国家领导人的重要外事活动和国际热点问题充实课堂,用生动鲜活的实例来进一步帮助学生对我国外交实践的这一突出特点的理解和认知。例如引入此次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等新鲜素材,向大学生们介绍在这一过程中的中国外交,不仅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谛,也使该理念的时代价值得以彰显。不难看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宏大的叙事、宏阔的愿景和远大的抱负,再到扎实具体的实践推进,贯穿于整个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战略中,引领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实践。

5. “历史性”之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提出,是基于对世界历史演进和国际局势演变的深刻洞见。在全球化时代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是将中国的发展和当代世界的发展放入更广阔的世界历史视野考量的结果。总书记在《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中指出:“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6] 而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的诸种理论范式都是建立在威斯特伐利亚时代以来欧洲国家间关系的模式之上,没有把欧洲以外和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前的历史经验涵盖其中,缺乏全面的历史视野,因此,它既不能完全解释过去,也不能准确预测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规避了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局限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历史新征程中总结世界历史发展规律,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辩证的思维方式把握世界历史进程中复杂的矛盾关系,把握本质/全局与现象/局部的关系,在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中,尤其是在我国的发展与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历史阶段和总体进程中观察和审视问题,深刻把握我国在世界格局演变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历史前进大势,准确定位自身的产物。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资本主义是以野蛮掠夺的方式谱写全球化和世界历史的。而科学社会主义开创了通过消灭剥削和压迫、消除两极分化以促进共同富裕等方式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发展和人的解放的世界历史,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复兴融入到全球化和世界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顺应全球化发展大势、推动全球化的健康发展,而彰显了其创造世界历史的力量。教师应以此带领大学生认清历史大势:中国一贯提倡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未来的角度来思考和把握全球化和世界历史的未来走向,而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历史只代表阶段性的历史过程。中国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所以能对全球化和世界历史产生深刻影响,是因为它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的时代主题,以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作为基调,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体现了超越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世界历史趋势。从大历史观的历史纵向长远发展看,“世界历史发展告诉我们,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 [7] 因此,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站在新的历史高度,秉持正确的历史观,避免在国际乱象中迷失方向,努力引领全球化迈向以更高合作和信任水平的命运共同体为基础的良性全球化,在变幻万千的世界历史中把握历史前进的大势,在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中坚定地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开创世界历史的光明前景。

6. “引领性”之维

在讲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引领性”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领悟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代表着人类先进的文明理念、战略构想和共同价值,涵含着前瞻性的新型思维方式,合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它使得国际社会在有关人类未来发展方向上等重要问题上形成更大程度的共识成为可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顶层设计引领下开展外交实践,中国要做好战略谋划,在国际上保持战略定力,更加主动地发挥负责任大国的建设性作用,尤其是引领作用。由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东升西降”特征显著,原有西方大国的国际领导力正在减弱,而世界正更多地感受到中国和平与发展带来的正能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方案被多次写入联合国决议,标志着该理念得到越来越多成员国的支持和认同。

历史的潮流、时代发展的召唤、日益增强的大国地位、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正在把中国推向新的全球治理体系建设的实践前沿。中国外交要发挥自己独特的引领作用,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积极引领推进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关注、体悟近年来我国的重要外交实践:当一些大国始终不忘强国必霸还在搞结盟拉小圈子的时候,中国引领倡导相互信任、打造伙伴关系、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当一些大国仍在迷信武力和武力威胁损害他国安全福祉的时候,中国引领提倡各国管控分歧,走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安全新路,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当一些大国还在延续巧取豪夺的老路时,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打造政治互信、经济互利共赢和文化包容互鉴的共同体,引领世界各国走和平和共同繁荣之路;当一些大国退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等国际条约和合作时,中国宣布要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打造清洁美丽的世界;当一些大国还在津津乐道文明冲突的时候,中国主导强调文明和谐共生,世界开放包容文明绚丽多彩。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这样的意识,也就是,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在未来全球治理的舞台上发挥引领作用,“引领性”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特点。它目标明、航道正,将带领中国和世界驶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真善美的新境界。

7. “超越性”之维

要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创新性,最凸显之处在于其超越了西方传统的大国外交理论和模式。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以来,西方国家在外交实践中笃信霍布斯式的丛林法则、崇尚权力政治和零和博弈、追求均势、崇拜硬实力、推崇结盟对抗、强调修昔底德陷阱、宣扬霸权稳定。传统的西方大国外交基本上都认为国家只追求自己的利益,为权力和生存而竞争,对他者无道德可言,不惜牺牲他国利益。对大国之间关系持悲观态度,漠视中小国家利益,忽略社会力量。战争、殖民、掠夺、划分势力范围、控制国际机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方式,是这种大国外交的真实写照。虽然二战后相继产生如相互依赖理论、民主和平理论等新的国际关系理论,但其仍较多地体现西方国家的利益和价值偏好,现实解释力具有局限性。

由此,教师在阐释这些内容时,应帮助学生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愿景超越了既往关于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的种种构想,超越了冷战思维、对抗结盟和强权政治,超越了党派、国别、社会制度和文明的差异,使得另一个世界——一个和平的、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世界成为可能。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统合了新型国际关系观、全球治理观、新安全观、共同利益观、正确义利观、包容互鉴的文明观和发展观等,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更加系统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中国大国外交实践使人类过往在外交和国际关系领域不断重复上演且充满悲剧色彩的国强必霸等现象不再是一种必然,呈现出与传统的大国外交相异的独特性。

总之,讲透彻“新思想概论”课中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这六大特色维度“组合拳”,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放眼世界、胸怀天下,培育其养成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理论自觉和实践意志,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基金项目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全球战疫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和中国行动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20SZK10299001);2021年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专项招标项目阶段性成果。

文章引用

阎 静,郭昭君,李 越.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色”之维——基于高校思政课“新思想概论课”的若干思考
Dimension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jor-Country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Reflections on the “New Thought Introduction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 教育进展, 2023, 13(02): 500-50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2081

参考文献

  1. 1.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11): 545.

  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EB/OL]. http://www.gov.cn/xwfb/2005-12/22/content_133974.htm, 2005-12-22.

  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EB/OL]. http://www.gov.cn/jrzg/2011-09/06/content_1941204.htm, 2011-09-06.

  4. 4. Toynbee, A. and Ikeda, D. (1985) Choose Life: A Dialogue. International Culture Publishing Corporation, Oxford, 295.

  5. 5.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11): 443.

  6. 6.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8): 197.

  7. 7.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11): 487.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