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05 No.02(2017), Article ID:20806,5 pages
10.12677/ML.2017.52022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opular Network Sentences Related with “What Can I Do”

Yu Song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Received: May 9th, 2017; accepted: May 28th, 2017; published: May 31st, 2017

ABSTRACT

Recently, the sentences of “what can I do? I am also very desperate” have become a network catchword, from which a series of statements based on the blueprint of “how can I do ...” are derived.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construction features, the internal construction relations and the semantic variations of “what can I d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vist theory, and explains the motivations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ow can I do? ...”. Also, the paper reveals the rules of the network style’s construction and the general psychological state of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groups behind the language phenomenon.

Keywords:Construction Features, What Can I Do, Pragmatic Conditions

网络流行语“我能怎么办”体构式分析

宋钰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收稿日期:2017年5月9日;录用日期:2017年5月28日;发布日期:2017年5月31日

摘 要

近日来,“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呀”这句话成为了网络流行语,并因此衍生出了一系列的以“我能怎么办?……”为蓝本的语句。本文试从构式理论角度,对“我能怎么办”体的构式特征、构式内部关系与语义变异进行分析,阐述构式“我能怎么办?……”形成的动因与理据,揭示该类网络文体构式规律以及这种语言现象背后反映的当代社会群体的某些普遍心理状态。

关键词 :构式特征,“我能怎么办”体,语用条件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本文所要讨论的句式本体“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呀。”最初出自日本动漫《弹丸论破》第二季中的台词,但其成为流行语主要得益于网易开发的一款日本和风养成类手游《阴阳师》,游戏设置了四个级别的式神人物,玩家可通过收集材料取得抽取式神的机会,其中由于“SSR”(superior super rare)级别的式神抽取到的几率较低,玩家们纷纷感叹“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呀”,“我能怎么办”体由此进入大众视野并迅速走红,网民们纷纷效仿,灵活运用于各种话题,产生许多变体,成为大家的习惯用语。

国内关于语言派生的文献主要从模因论或者语言派生本身的角度出发,如郭燕霞的《模因论视角下的“且行且珍惜”体》(2015) [1] ,她从成为成功模因的原因和模因的特点出发,解释了“且行且珍惜”体这种语言交际形式广泛传播和运用的原因。而黎昌友的《网络中的旧词新义》(2009) [2] 则是从语言派生本身出发,通过分类具体讨论派生式和非派生式两种形式,从而达到研究目的。本文试从一个新的角度——构式理论,来分析“我能怎么办”体的语言派生情况及其语用条件。

认知语言学是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是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的结合,其发展可谓异军突起。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构式语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Fillmore & Kay的构式语法理论、Lakoff的认知语法、Croft的激进构式语法。Goldberg在她的构式语法理论基础之作《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2007)中认为: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对子(pairing),任何语言结构形式,只要其形式和功能的一些方面不能够从其组成部分或业已存在的构式中完全推知,都可以看作构式 [3] 。每一个构式都是一个独立的形义结合体。因此,“我能怎么办?……”也是一种流行构式。

2. “我能怎么办”体的构式特征与语义变异

语句派生是指网络语言中出现的网民出于从众心理而对一些流行语句争相模仿而生成的一些短语与句式。网络交际中,即使是一些常见的词语,一旦定格为模式,便会被到处复制、模仿。本文所要探讨的“我能怎么办”体正是语句派生的典型代表。

从语义上看,该句原义用于表达游戏玩家抽不到稀有的式神的无奈,抱怨中又带有戏谑的情感。经过网友们的改编,这一表达可根据个人需要,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者既可以宣泄压力,放松身心,又可以表达个人面对当下处境的感受,或自我嘲讽。

从结构上看,“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呀”语句可以衍生出各种类型(列举见下),这是一个既具有空位又具有骨架的框架,使用者可以通过在空位上填充语言成分而形成新的句子,而又因存留骨架成分与原句式保持联系。空位上的成分可以开放性地充填不同的变项,但是变项的充填需要受到常项句式的制约。

(一) 我能怎么办?我也很adj.啊。

例1: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例2: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穷啊。

空位上所填补的变体为形容词性。该句式所表达的感情大多是无助、无奈、无能为力的情况,表达者试图改变现状的意愿强烈但不见起色,通过这种句式,可以宣泄内心的苦闷压力。如例1中的“绝望”,放在合适的语境下应当理解为使用者对某事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感到丧气。再如例2,可以理解为有人向使用者借钱或其他涉及经济的情况,使用者表示无能为力而发出此类感慨。

(二) 我能怎么办?我也(不)想V啊。

例3:我能怎么办?我也想存钱啊。

例4:我能怎么办?我也想减肥啊。

例5:我能怎么办?我也不想这么拖延啊。

例6:我能怎么办?我也不想赖床啊。

空位上所填补的为动词性词语或短语,表现了使用者目前的真实状态与预期不符的生活状态。如例3,淘宝等购物平台提供了“送货到家”,足不出户便能买到心仪商品的便利,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频繁消费,为难以实现存钱的目标而感到无力;又如例6,快节奏的工作环境、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工作日很难得到充足的睡眠,或者冬天的寒冷使人们对被窝的温暖环境产生依赖感,使用者以此表达自己内心其实是积极向上的,却由于外因而造成赖床的矛盾。

(三) 我能怎么办?我只V。

例7:我能怎么办?我只想沉迷学习。

例8:我能怎么办?我只能买买买。

该骨架中,A处空位填充人称代词,且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为第一人称“我”。后面的空位填充动词性的变体。此类句式所包含的情感比较复杂:如例句中的例7,“沉迷学习”在日常生活使用中是带有褒义色彩的动宾短语,但是结合句子,显然句中的“我”事实上因为没有抓紧时间学习,浪费光阴,产生懊悔情绪而发出感慨,因此该句子是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的;再看例句8,“买买买(东西)”是一个中性的动宾短语,但是该短语安插在句子中,我们可以推断使用者在平时购物没有节制,成为“剁手族”,使用者在使用该句子时的情景多为回答他人的质问,实际上是有一定的贬义色彩的。因此该句式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在此便不再赘述了。

(四) 我能怎么办?A就是B。

该骨架中,A处的空位填补的通常为人称代词,其填补的空位类型可以做两类讨论。

(1) 我能怎么办?我就是B。

例9:我能怎么办?我就是控制不住我寄几(自己)呀。

例10:我能怎么办?我就是找不到对象啊。

第一种情况,A处空位所填补的通常为第一人称“我”,B处通常填入动词性短语或词语。笔者认为该句式同(三)中(即“我能怎么办?我只V。”)句式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雷同就不再赘述了,两者区别在于:使用(三)中的句式时,句子表达的感情带有揶揄的成分,而该句式较(三)则更为直接直白。

(2) 我能怎么办?A就是B。

例11:我能怎么办?王俊凯就是完美啊。

例12:我能怎么办?杨幂就是很可爱啊。

第二种情况,A处空位所填补的是除了第一人称“我”之外的人称代词。B处空位可接形容词性短语或词语。这种情况下,A处空位填补的更多此句式更多的适用于追星一族,也可以改为“xx就是完美啊”、“xx就是优秀啊”之类的句式,充分地表达了“粉丝”对偶像的骄傲与推崇。

通过以上分析,“我能怎么办?……”这一构式中,“我能怎么办?”是固有成分,其后空位所填补的变体。全句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以表述者为主体,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表达个人内心的想法、情绪。

网络这个几乎无门槛的平台为广大民众提供了足够充分的自主空间,充分发挥了民众的创新性。变项空位上的每一次充填都意味着该流行语的又一次扩散,在一定意义上,这系列流行语的流行过程与“我能怎么办?……”句式的变项填充密切相关,句式的适用场景范围越来越大。

3. “我能怎么办”体构式演化的语用条件(动因)

流行语之所以被称为流行语,其一定具备某种或多种其他普通语言项目所不具备的性质。俞燕和仇立颖(2009)根据使用频率和稳定性,将框架现象分为三类:仿拟性框填——流行性框填——习语框填 [4] ,“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呀”的增生经历了从仿拟性框填到流行性框填的过程。

本文试从句式的自身条件、句式的表达方式及社会外部推动三个方面来分析,“我怎么办”系列语句流行的原因。

1、从句式的自身条件来看,其具有自身的动力,主要有三点:第一,“我能怎么办?……”句式结构简单,网友们对其进行改造的难度较低,可以精确地表达语义,具有极强的表述能力。第二,前文分析中提到,这是一个既具有空位又具有骨架的框架,因此它具有极强的能产性,广大民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切实情况在空位上填充成分形成新的语句,给予了大众自由发挥的空间。第三,当今社会极其需要在创新和从众中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该句式在保留原有框架的前提下,允许民众自由发挥,使得使用者的表达符合一定的社会习惯,跟紧了时尚、娱乐的步伐,又满足了其创新的需要,凸显其个性元素。

2、从句式的表达方式来看,网友们在应用该句式时,大多数是以表情包的方式(如图1)。”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风尚。该句式与“表情包”这种新颖的社交方式相结合,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得表述者可以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也能让浏览者可以更为容易地了解文字中蕴含的或“绝望”或得意等等的情感。

3、从社会条件的外在推动来看,首先是传播的媒介和载体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知有着多样、多元的特点,该构式真是迎合了达人们对事体独特的认知以及满足人们的交际需要。日本动漫的爱好者众多,动漫中的经典台词在一定的范围内流传。游戏“阴阳师”的玩家层次跨度广,数量众多。由此本体的使用者基数大,当本体被使用得更加频繁时,民众希望通过某种形式,将自己对社会生活中

Figure 1. Samples 11, 12, 13

图1. 例11 12 13

的时政、基本认识和态度诉诸其中,这就导致了其本体无法满足民众的表达需求,从而推动了变体的产生。其次,民众的物质生活日渐丰富,很容易造成其与精神生活之间的失衡。人们热衷于使用“我能怎么办”体表达真实的内心世界,通过自嘲的方式,简洁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生活状态上的缺失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宣泄了内心的压抑,释放压力。因此这一句式有着一定的从社会心理基础和共鸣效应。最后,在这个被“小鲜肉”占领的年代,许多追星族打出“我能怎么办?xx就是完美的啊”“我能怎么办?我就是喜欢xx”等诸如此类的口号,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明星的追求和喜爱。

4. 结语

通过对这一句式的构式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网络语言构式形成及其推广的普遍规律。

网络语言的本质实际上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变异,是网民们为了适应网上交流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方式,是由网络文化所引起的一种社会变异,而网络流行语正是网络语言发展的产物。要成为网络流行语,首先,网络语境对网络语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网络是交流相对于“口头交流”,具有低输出的特点,交际双方一边期望对方能像口头交流一样快速做出回应,但同时又受打字速度的制约,使得信息互动速度难以满足交流双方的需要。客观上,要提高双方的输出效率有提高打字速度、改进输入法和简化语言三种方式,而简化语言是改进效果最明显、最容易的一种。因此,特定构式的表达方式,用一句简短的话语或者词汇来提高自己的输出效率,表达自己的情感,变得尤为重要。从以上所分析的句式来看,简短的一个句式,放在特定的语境中,信息接受者便可以了解到信息传递者说话的背景和所要表达的感情。

其次,从历来的网络流行语来看,能在网民群体中广泛使用、流行的,都是具有一定固定结构的构式,且其中填补的空位类型具有多样性,如以上所分析的“我能怎么办?……”,又如前些年所流行的“且……且……”,“不想当……的……,不是好……”等。网络流行语是数字化、字符化的,从较传统语言符号传播来看,形成固定构式,在空位处由网民自由发挥使得它具有更快捷、方便的优点。

如上所说,网络语言是一种变异的语言,它支撑着网络世界的交流沟通,同时与日常语言存在着互动的关系,它既受日常语言的制约,同时对日常语言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其作用不容小觑。因此应加强对网络语言的整理、研究,并引导其健康、规范地发展,对有利于语言发展的积极的变异,要加以吸收,对不利于语言发展的消极的变异,要加以摒弃。

我们可以从网络流行语看出其中反映出的当代人普遍存在的心理。在原有的“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一系列的变体,人们的这种模仿行为从侧面表达了当代人追求时尚、从众但又追求改变和创新的心理;其次,大众借这种调侃的风格来适当地舒缓当今社会的巨大压力,表现了人们追求娱乐的心态。最后,该句式之所以传播的范围可以如此广阔并产生相当多的变体,离不开互联网的普及,大众媒体的广泛应用加速了文化传递的速度和扩大了文化传播的范围。

基金项目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PZY2015A008)。

文章引用

宋 钰. 网络流行语“我能怎么办”体构式分析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opular Network Sentences Related with “What Can I Do”[J]. 现代语言学, 2017, 05(02): 161-165. http://dx.doi.org/10.12677/ML.2017.52022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郭燕霞. 模因论视角下的“且行且珍惜”体[J]. 语文学刊, 2015(4).

  2. 2. 黎昌友. 网络语言中的旧词新义[J]. 广西社会科学, 2009(5): 115-118.

  3. 3. 葛厚伟. “不想当X的Y,不是好Y/Z”构式探微[J]. 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 17(2): 97-101.

  4. 4. 俞 燕, 仇立颖. 框填式流行语何以如此流行?[J] 修辞学习, 2009(6): 71-8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