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9 ( 2023 ), Article ID: 73163 , 7 pages
10.12677/AE.2023.1391118

基于低起点生源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以四川三河职业学院为例

何俊琳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四川 泸州

收稿日期:2023年8月23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19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26日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民办高职院校生源背景,发现了民办高职院校在低起点生源背景下的育人困境,指出创新与实践民办高职院校育人模式的必要性,四川三河职业学院构建了“四课联动,双核共融”育人模式,并在办学过程中不断创新与实践,有效解决了低起点生源背景下的育人困境,打破学校人才培养瓶颈,有效地助推了学校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高职院校,民办,育人模式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Education Model of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Low-Starting Students

—Taking Sichuan Sanhe College of Professionals as an Example

Junlin He

Sichuan Sanhe College of Professionals, Luzhou Sichuan

Received: Aug. 23rd, 2023; accepted: Sep. 19th, 2023; published: Sep. 26th, 2023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background of students source of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difficult position of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background of low-starting students source, and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innovating and practicing the education mode of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ichuan Sanhe College of Professionals has constructed the educational model of “four courses linkage, double-core integration”, and innovated and practiced constantly in the course of running a school, thus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educational dilemm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w-starting-point students, breaking the bottleneck of talent training in schools, effective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s.

Key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ivilian-Run, Education Model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021年4月习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1]

2021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教育部等发出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 ,通过了《职业教育法》的修订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文献。新《职业教育法》呈现出来的7大亮点:一是普职协调发展,不取消中职教育;二是办学层次突破,架设中专本硕层次立交桥;三是企业平等参与职业教育;四是破解产教融合“两张皮”;五是保障就业公平;六是明确责任让法律“长钢牙”;七是建第三方评价制度促教育质量提升。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3] 面对职业教育的大好形式,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头顶尖。

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是培根工程,从教者必须时刻了解教育类型的现象,教育的变化,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的办学追求才能够培好根、教好书、育好人。四川三河职业学院作为一所在县域办学的民办高职院校,如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现实问题,引起了管理者和教育者深深的思考。

学校充分借鉴四川省发改委委托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对全省职业教育开展的《建设四川现代职教体系的对策研究》 [4] 问卷调研成果,并结合学校校情、对标竞进学校情况和兄弟院校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民办高职院校普遍面临一个问题:生源质量低,起点低(低起点学生指:高考在300分以内、单招录取线上100分以内的学生定义为低起点生源学生,下同)。1

学校认为导致民办高职院校生源普遍低起点的现实原因:一是民办职业院校较公办职业院校的竞争力较弱。民办职业院校办学主要来源于举办者的投入,从办学条件、实训条件、生均仪器设备等软硬件来看,较之公办职业院校普遍较低,师资队伍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比例普遍较低,质量普遍较弱,且民办院校在薪酬福利等方面较之公办院校较弱,因而教师流失率较高,种种原因导致民办院校较之公办院校竞争力普遍较弱。

二是民办职业院校较公办职业院校的招生市场竞争力大。随着新《职业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公办高职院校拨款政策的落实与加强,极大的提升了公办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因此公办高职院校在满足群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需求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强,留给民办高职院校的空间相应的也就越来越小,同时,随着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1号)指出:“放宽办学准入条件”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民办高职院校不断兴起,四川省教育厅发布的二〇二一年四川教育事业统计显示:“全省共有高职(专科)学校81所”,据统计,其中民办高职院校52所,民办职业院校招生市场在不断缩减,竞争力不断扩大。

三是民办职业院校录取学生中占80%的学生是通过“文化素质 + 职业技能”单独招生考试被录取。在国家通过高考制度改革后,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连续三年超过总招生人数的一半,成为了招生考试的主渠道。教育部在2022年新春发布会上聚焦职业教育工作,提出职业教育要做到“使‘职教高考’成为高职招生主渠道,优化‘文化素质 + 职业技能’结构比例和组织方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扩大职业本科、职业专科学校通过‘职教高考’招录学生比例,使‘职教高考’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特别是职业本科学校招生的主渠道”。

什么样的学生会选择参加单独招生考试?从学校近三年单独招生考试报名数据来看,选择参加单独招生考试的学生群体多为中职学生以及普高学校年级排名末尾的学生,这一类学生呈现出来的特点大多为“文化成绩差,但有就读大学的意愿”,国家的政策为这部分学生提供了更多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 问题引发思考,探索构建育人模式的必要性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地处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是一所民办非营全日制高等专科学校,是众多民办高职院校中的一所,和其他民办高职院校不同的是,学校是民办高职院校,是新办民办高职院校,是地处偏远县城办学的新办民办高职院校。

新办高职,民办属性,偏远县域办学,是学校的三大现实问题。因此四川三河职业学院相较于省内其他高职院校招生更为艰巨,生源质量更是普遍低起点 [5] 。

学校在2016年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时候对人才培养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共发出调研情况反馈表2000份,有效回收调研情况反馈表1231份,学校对调研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经过分析,发现学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人才的培养还不能充分满足区域内企业所需的素质要求;二是技能的培养还不能充分满足区域内企业岗位的发展需求。同时,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学校还存在:一是生源起点普遍低(2015年我校录取学生人数为1710人,其中低起点学生1301人,占比76.08%);二是困难学生多、农村学生多、民族学生多(学校生源占连片贫困地区的占52.27%,占民族聚居区的占30.83%;以下简称三多) [6] 。针对调研分析了解到的学校办学实际以及学校特殊的校情、学情,学校怎样才能做到人才培养实际有效,如何让学生成才,让学生尽展其才,达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好的高质素人才)的现实问题,摆在了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的眼前。

学校举办者图革新,管理者下深水,进行了深度调研,提出了开展全校办学思想大讨论的意见。有教师提出:“低起点”是指知识掌握的低起点,不代表能力和素质的低起点,通过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一样可以让学生成才……2016年10月,学校召开了党员大会,印发了《办学思想大讨论活动成果的通知》,办学思想大讨论在全校取得了成效,文件中提出了“四个坚持”的办学指导思想,即: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为指导,立德树人,这是全国教育系统的总遵循;坚持以党风带教风,以教风带学风,促成优良校风,这是学校党员大会提出的党建总体思路;坚持“培养一个学生,致富一个家庭”这是传承举办者在80年代办中职时就提出的办学思想;坚持爱学生、双核共融(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下同)、双向统一(生源和服务面向统一),培养人才。文件还提出了:“实施‘3 + 1’育人模式。‘3’即教学、课外、校外三个课堂,‘1’指创新创业。”

学校试图通过探索和构建“育人模式”(育人模式的基本内涵是:人才培养规格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人才培养内容融学生“通识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为一体,人才培养途径融“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培养平台为一体),寻找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途径,解决低起点生源给学校带来的约束,通过努力形成办学特色。这样的提法被列入了学校的《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2016年学校购买了教学资源平台,四课堂(一课堂教学课堂,二课堂校内课堂,三课堂校外课堂,四课堂网络课堂)开始形成,学校对“四课、双核”启动了研究和实践。学校依托四川省2016年度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和四川省2018~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和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开始了对“育人模式”理论探索和构建,发现职业教育的成果有目共睹,但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高职教育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虽然职业教育占有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毕业季很多企业满怀希望,空手而归,某些专业1:10的供求比显示了高职教育不能充分满足社会的需要。

二是专业的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高职院校结合不紧密,部分高职院校教学课堂、第二课堂、校外课堂和网络课堂因分管部门的不同,存在脱节现象。人才培养过程融合度不高,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是毕业生的思想和素养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由于特殊的学情和以前学习的遗憾,学生思想的提高和素养的提升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针对以上问题展开探索,发现学校层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思路:一是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需要增强学校的影响力,扩大规模,增强影响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将总分200分左右的学生提升到具有首岗适应能力和发展潜能,需要能够创新的手段和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克服教育教学两张皮,统筹学院的教育教学,实行有机衔接,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一行动,整合一二三四课堂资源,将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融入其中,整体打造,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路径。

现实的背景,国家的要求,社会的需求,学校的追求,路径的选择,使我们鼓足勇气,通过实践,学校探索和构建了“四课联动、双核共融”育人模式。

3. 坚持创新引领,育人模式突破人才培养瓶颈

——学校针对知识掌握低起点学生,用“四课”激发兴趣。将课堂分为显性和隐性课堂,显性课堂为课程或课程表中的学科,隐形课堂包括除上述课程之外的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环境、文化建设、家校社会一体化等。低起点学生的特征是,知识不系统,课堂坐不住。但对资源、环境、文化建设、社会活动有这样或那样的兴趣,当这些变成探究和追求后,就会弥补知识,形成新的学习能力。我们认为:一课堂,通识、专业、选修课程;二课堂,思想道德、专业能力、职业能力、课外实践、创新教育的拓展课程;三课堂,实习、社会实践课程;四课堂,在线、公开课程。学校将以上课堂划出学分,展开竞争,将成果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自信。

——针对知识掌握低起点学生,用“双核”明确方向。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和其他部委的相关文件强调了在校学生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由一课堂形成,就业后部分转化为职业核心能力;其余职业核心能力通过二三课堂获得。《国家振兴计划》将职业核心能力划分为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成为职业院校的必修课。有利于探索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本着“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原则,“根据职业技能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做好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的有效衔接和融合,保证职业培训质量。” [7]

在诊改实践中学校从“思政素质、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个人发展能力”五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诊改,调动了低起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全面培养,全面发展。

有了以上清晰的认识,在目标和标准的基础上,学校根据低起点的学情,构建了育人模式框架和流程。

育人模式的有效与否,衡量的是效果,反应的是管理水平,“四课、双核”在实践中呈现了效果,打破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瓶颈,经历了“双核共融”和“3 + 1”到“教学模式”再到“育人模式”的演变,最终形成了学校“四课联动,双核共融”育人模式,该模式一是解决了教育、教学“两张皮”的问题,通过推进“三全育人”,强化学校各部门的协同与配合,克服了目标不聚焦、标准不明确、协调不畅通等问题;二是解决了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问题,制定了《章程》和500余个基本制度,保障了低起点学生的培养;三是解决了低起点学生转化成才的问题,学生中涌现了一批管理人才、技术能手、项目经理、创业典型、先进工作者、考取研究生代表等优秀人才。

4. 实践带来改变,育人模式有效助推学校发展

二十大报告指出:“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四课联动,双核共融”育人模式正是实践这一思想的举措。学校主要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积极参与,推进了“四课联动,双核共融”育人模式的“四改”实践:

1) 改革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是大众化教育的产物,国家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浩浩荡荡的技术技能大军。针对低起点学生,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知识——适用、够用;技术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素质——德技兼修,面向中小微企业下得去、留得住、发展好,培养低起点学生成才;学校将课程的理实比定位在50%~60%。通过探索形成途径:明确定位、目标、标准,四课同向同行;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并重,联动共融,培养人才。

2) 改变教学主体

——改教师。一是改了教师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低起点学生通过职业教育,成为知识够用,熟悉技能,素质足够的人才。认识解决,教师对人才培养有了信心。二是改了教师队伍的结构。引进专任教师,增聘企业能工巧匠;增加高水平高学历师资,关心教师成长;启用青年教师,培养优秀人才;精简机构,精简人员,薪酬向一线倾斜,多重保障,尊师重教。三是提出了“专业、适用、大爱”教风。增强了教师的亲和力,教师走进宿舍、社团,教书育人的氛围逐渐养成。

——改教材。针对低起点学生,以适用、够用为度,融“双核”为一炉,将大学语文改为职场语言;将实践不足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改革,共改革出版了教材6部。

——改课堂,四课双向延伸。一课延伸到四课:教师除了教学,低起点学生的联系,宿舍的深入,学生活动、学生实习指导等。二课堂延伸到了一课堂:2018级行管专业1班,66名学生,低起点占98.5%。经过二课向一课的延伸,100%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二年级,学生最低录入64字/分钟,最高录入132字/分钟;行政能力测试最低分数达64分。麦可思数据反映2020年师生课后互动达到73% [8] 。

——改学生。一是改变低起点学生的学习态度。低起点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受挫感,通过二课堂对思想素质好的同学强化培养,通过申请入党的过程促进全面发展;在三课堂中,用素质教育的思想进步,能力发挥的大赛成果,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树立信心;对组织能力较强的强化锻炼,调动积极性;通过网络课堂对知识拓展有成效的进行肯定;四个课堂同向同行,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二是改变低起点学生的学法。针对低起点学生采取了措施:考了计算机二级的学生带考计算机一级的学生;对学习困难的老师单独实行线上和线下辅导;学校成立了英语社、会计协会、计算机协会、BIM协会等17个专业协会和社团,专业教师有指导,团委、学生处有考核,助力了学生专业知识的进步。从2018年来,顺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试点举办了职业经理人班,领导挂帅,自愿报名,笔试 + 面试,单独组班,采用主辅修、多模块、强化式等教学形式,由优秀教师、优秀职业经理人、党政干部组成结构型师资,采取主讲教师负责制,学习期间,每天小结,周末总结,训练了学生的表达和实践能力;学生自强自律,职业经理人班是“四课双核、联动共融”的实施典范。三是文化牵引。针对知识掌握低起点学生,入校前即发通知撰写新生开学典礼讲话,择优评奖引导成长;开学即测验,以学为主;入学后,用“三河聚海,育人利物”的校训引导,用“大爱”感召;生病和困难的帮扶,教室寝室的空调,节日礼品的赠送等,转变了学生;2016年,人培评估专家组的结论是:“学生热爱校园,校风优良”。2020年,教学诊改复核专家组指出:“学校有老校的精气神”。学校用大爱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对学生实施了牵引,改变了学生的精神面貌。

3) 改革运行机制

一是进行了法人治理改革,实行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和由党委会成员、校领导、董事会成员组成的校务委员会集体决策制;二是从2016年启动制度废、改、立以来,制定《章程》和450余个基本制度,保障了低起点学生的人才培养;三是根据特殊的校情和学情,制定了“十三五”规划,确立了“三个满意的品牌学院”的目标,通过育人模式的创新和实践,实现了政府有奖、媒体有影、大赛有名、业内有声、企业有求、学有所成的品牌学院建设目标。

4) 改变评价机制

一是针对知识掌握低起点学生,评价由单一走向多元。我们将传统的评价改变为一课堂专任教师评价;二课堂由质量管理平台自动汇总;三课堂由党团组织、班级、社团等作出评价;四课堂由质量管理平台自动采集等四个来源。多元评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针对知识掌握低起点学生,评价由一课走向四课。项目组根据特殊的校情和学情,将在校和校外的活动用思想道德拓展课程(创先争优、遵章守纪、现实表现、身心健康等)、专业能力拓展课程(活动、大赛等);职业能力拓展课程(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社会实践拓展课程(志愿服务、社会服务、劳动、调研、考察等)、创新教育拓展课程(SYB、创新创意、创业等)等名称进行规范,将二三四课堂的学习分别纳入学分,使原有的学生评价由一课走向了四课。三是针对知识掌握低起点学生,评价由单核走向双核。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根据校情和学情,英语教学除国家规范特别强调:学会会话,学会使用专业术语,学会自我介绍,教学内容也从课内走向了课后;在实践中,学校从五个维度对学生提出了质量标准: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个人规划能力,经反复测算,定出了拔尖、优秀、合格三个标准,由学生自行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纳入全面质量管理平台,经过8字螺旋,保证质量持续提升。

5. 总结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通过对低起点生源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实证研究,构建和实践了“四课联动,双核共融”育人模式,打破学校人才培养的瓶颈,破解人才培养难题,有效解决了学校低起点生源背景下的育人困境,实现了“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把学校建成“政府有奖、媒体有影、大赛有名、业内有声、企业有求、学有所成”的“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的“三个满意品牌学院”目标,取得实效,助推学校建设发展。

文章引用

何俊琳. 基于低起点生源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四川三河职业学院为例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Education Model of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Low-Starting Students—Taking Sichuan Sanhe College of Professionals as an Example[J]. 教育进展, 2023, 13(09): 7188-719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91118

参考文献

  1. 1.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 会议传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104/t20210413_526123.html, 2021-04-13.

  2. 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2021-10/12/content_5642120.htm, 2021-10-12.

  3. 3.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EB/OL]. http://cpc.people.com.cn/20th/n1/2022/1025/c448334-32551580.html, 2022-10-16.

  4. 4. 四川省发改委,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建设四川现代职教体系的对策研究》问卷调查报告[EB/OL]. http://www.bzzyjsxy.cn/index.php/cms/item-view-id-1601.shtml, 2015-11-12.

  5. 5. 王文潇, 王华.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 探索“四课联动, 双核共融”育人新模式[N]. 中国教育报, 2021-02-02(04).

  6. 6. 王文潇, 王华, 等. “四课联动、双核共融”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 现代职业教育, 2021(4): 10-11.

  7. 7. 欧阳叶. “1 + X”证书制度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创新[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1, 27(5): 36-40+50.

  8. 8. 麦可思数据平台.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2022年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EB/OL]. http://www.mycos.com.cn/, 2022-10-26.

  9. NOTES

    1源自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四课联动、双核共融”育人模式融入教学诊改研究》,2021.3。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