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11 ( 2023 ), Article ID: 76145 , 8 pages
10.12677/AE.2023.13111427

职业教育转型升级与服务地方经济的研究

——以巴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任佳宇,蔡海燕,喻欢,谢玉林

巴中职业技术学院,理工与经管学院,四川 巴中

收稿日期:2023年10月23日;录用日期:2023年11月21日;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8日

摘要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作为我国目前经济领域改革的主旋律,必然推动职业教育专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高职院校如何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避免专业设置“同质化”,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内涵化建设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区域发展背景下,通过对巴中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结构、发展规划、专业诊改与教改等四个层次的分析,明确现阶段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的冲突。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及对策的思考,明确职业教育优化专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院校共同发力实现政策“落地”,充分调动各方助力搭建数据资源库平台,从而实现产教融合视域下的职业教育生态协同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产业结构转型,产教融合,生态协同发展

A Study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ts Service to Local Economy

—Taking Bazh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Jiayu Ren, Haiyan Cai, Huan Yu, Yulin Xie

School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Bazh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Bazhong Sichuan

Received: Oct. 23rd, 2023; accepted: Nov. 21st, 2023; published: Nov. 28th, 2023

ABSTRAC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s the main theme of the current economic field reform in our country, will inevitab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How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serv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void the “homogenization” of specialty settings,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re urgent problems to be solved at this stage. In the context of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ur levels of professional structure, development planning, professional consult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of Bazh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nd clarifies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professional setup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t this stag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reflection of countermeasures, it is clear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structu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quire the joint efforts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dustry associations, enterprises and colleges to achieve the “landing” of policies, and fully mobilize all parties to help build a data resource database platform, so as to realize the ecologic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Key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Ecologic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区域地方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双方必须相互依赖、协作共通才能彼此成就。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脱离了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将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教学成果。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 ‎[1]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中指出按照《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持续优化人力资源供给结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人力资源支撑 ‎[2] 。

2. 巴中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现状及建设目标

巴中是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区域、原川陕苏区中心城市和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是全省“一干多支”发展战略重要节点城市,生态环境优良,农产品资源、矿产资源、中药材资源丰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生物基因库”。虽然物产资源丰富,但巴中仍面临产业发展空间不足、碳达峰碳中和系列政策出台约束约束产业扩张、工业发展能力动力不足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巴中市工业园区发展规划(2022~2027年)》对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出了:推动全市“1 + 3”产业布局,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主业成链集聚发展,构建以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体系的建设目标 ‎[3] 。

按照“大园区小集中、小切口大发展”思路,坚持全市一盘棋,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差异发展,突出巴中经开区引领带动功能,加快做大做强县(区)“1 + 1”产业,引导园区探索培育符合自身比较优势、契合资源要素特征的产业,持续提升细分产业显示度,构建“一核引领、五区联动”工业园区空间布局(详见图1)。

注:图片来源:巴中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巴中市工业园区发展规划(2022~2027年)。

Figure 1. Bazhong City industrial park construction overall structure

图1. 巴中市工业园区建设总体架构图

3. 巴中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转型的现状与发展规划

3.1. 专业建设情况

Table1. 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at Bazh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表1. 巴中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情况

数据来源:巴中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网。

截止2022年底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共开设有33个高职招生专业,涉及教育与体育、医药卫生、土木建筑、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公安与司法、交通运输10个专业大类(详见表1)。具有国控专业5个,具有建筑工程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和旅游管理3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现阶段我校的建设目标是不断完善专业设置布局,逐步形成以师范、医卫为龙头,理工经管类并举的专业格局。

3.2. 项目化教学模式初见成效

我校溧阳实训基地项目化教学模式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结合职业能力,各专业均对接岗位能力和职业资格要求,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目标,融入课程思政,制定完善了课程标准。合理整合课程内容,推进课证融合校企合作开发课程;项目化教学采取“大教学小课程”模式,对不同科目课程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形成实训项目。2022年开始在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汽车类、加工制造类等七个专业进行初步试点。此种教学模式收到了学生和老师的一致好评,以更综合全面的评判要求,实现了理实转换。

3.3. 专业诊改与教学改革

3.3.1. 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2021年我校以“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为引领,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围绕学校的总体办学目标,以质量监测平台为支撑,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横向层面,对应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个纵向系统,建立“5横5纵8字2引擎1平台”为基本框架的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主要针对专业层次的诊改提出以下两点要求:

(1) 基于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一年一次专业教学自我诊改。

(2) 基于专业建设方案,实施三年一轮的专业考核性诊断。(a) 运用数字校园信息管理平台,采集专业建设状态数据,根据数据统计、分析,监测专业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实施三年一轮,吸收行业、企业、政府参与的专业考核性诊断与评价,及时反馈和改进。(b) 二级教学单位组织专业团队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就业市场分析、毕业生跟踪调研分析、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分析,修正人才培养目标。

3.3.2.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

(1) 深化产教融合为切入点,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对接巴中、溧阳两地区域经济,优化专业布局,认真做好专业调整、撤销、申报,继续跟进畜牧兽医专业和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的教学准备,加快推进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等相关专业申报;以溧阳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项目化教学”的育人模式;结合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历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原则,做好“岗、课、赛、证”融合,构建好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矩阵。

(2) 持续推广“中国新型现代学徒制”专业试点

组织二级学院推进旅游管理、物流管理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优先支持在溧阳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专业,鼓励教育学院、医学院组织相关专业积极参与溧阳实训基地产教融合试点项目。

(3) 扩大教育部1 + X证书试点范围

以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护理带头示范,再组织1~2个相关专业参与《母婴护理》、《幼儿照护》、《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证书试点,三个证书年度内至少分别组建不少于100名学生和社会人士参与考核,所有专业学生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率不低于60%。

4. 职业教育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转型之间的冲突

4.1. 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不匹配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本科教育有着本质性的区别,职业教育办学者必须对此有深入认识,区别于本科教育学术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职业教育应该更侧重于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生产方式、服务技能、实施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就必须要求职业院校在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调研,从而设置专业结构,根据产业要求开设课程,依托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模式。

然而,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结构时更多的是出于招生和生存层次的考虑,在设置专业时存在一味迎合家长和学生,未及时了解区域产业结构,忽略现阶段的市场需求,导致培养的毕业生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人才培养数量与产业结构不适配的现象普遍存在。此外,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更多的偏向于开设与第二、第三产业适配的专业,与第一产业适配的专业极少、有的院校甚至没有。从专业结构上来看,当前我国地方本科高校专业结构同质化现象严重,教育链、人才链、专业群与区域产业群的动态协同机制尚未形成 ‎[4] 。

4.2. “政企校”协同育人目标冲突

4.2.1. 教育政策落实衔接不够

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出台了大量的法律法规等具有指导性的政策文件,但在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上传下达、衔接不够。现阶段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为了调节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的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教育文件,但最终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国家政策多提出的是关于宏观层面的原则性、指导性要求,而其中关于具体实施、奖惩的微观规定不足。其次,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相关部门执行力度的参差,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普遍存在。从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政策目标制定与实施手段不匹配,落实工具不足、各个层面的价值冲突等问题是持续性存在的,如何实现教育政策的统一、连续以及系统协调,将是相关部门、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者需要长期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4.2.2. 校企合作未达成共识

企业和职业院校组织性质的差异注定使得双方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冲突,企业是功利性的,其根本的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职业院校的本质是公益性的组织,其目标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不难看出双方在性质上的差异注定导致很难实现深入的融合。产教融合是现阶段改善社会问题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政府、企业、教育机构所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众所周知教育改革更多的反映的是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教育问题。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在与企业洽谈校企合作前双方并未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很多时候都是仅就双方一时的用人与就业需求达成一致,随意的供需关系导致双方的联盟不能长期有效的进行合作。没有建立长期共享、优势资源互通的人才培养资源库,很容易导致矛盾冲突,破坏合作关系的稳固性。

4.2.3. 校校共育存在壁垒

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悠久,很多老牌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上存在经验优势,因此很多新兴的职业院校会派老师进行调研、学习,校校共育教学模式在很多新职业院校普遍存在。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未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院校专业设置、教学水平、实训室建设、师资等现实情况的区别,一味照搬别人的育人模式,忽略适配性的问题,难以突破的校校壁垒也是很多学校在进行专业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时比较突出的问题。此外,民办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服务认知差的问题,认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在于培养人才而不考虑服务地方经济,因此来自当地政府的支持关注也相对较低;而公办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责任感更强,被企业和政府接受的度更高,双方本质性的区别也导致其育人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异。

5. 职业教育转型升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5.1. 专业结构调整方面

判定职业教育是否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决定性因素在于职业院校是否按照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设置专业结构、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为了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符合区域企业需求,要求各专业带头人从区域产业、企业的具体情况出发,分析区域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优化专业结构,更新专业目录,创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阶段部分经济发展态势较好的一二线城市区域企业对第三产业人才的需求量仍呈逐步走高的趋势,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细化专业结构,创新开设如母婴护理、家政、宠物医师等符合现阶段新型用人需求的专业;相较而言像巴中市这种经济欠发达的四五线城市产业结构可能更多的还是偏向于第一、二产业,那么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结构建设的时候就要考虑开设一些面向自然资源开发、农业技术、工业技术性的专业。

5.2. 政策落实方面

要想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政策性文件落地,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强化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认知,这需要区域政府的各职能部门将宏观性的政策文件进行细化,依据职业院校专业发展、课程设置的特色有针对性的提出实施方案,利用有效的工具和奖惩机制,让政策落到实处;让所有的职业院校不管是公办还是私立都能找准自身的定位,在培育出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同时,实现学校的自我发展。要让各职业院校看得见“希望”,那么他们才有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

5.3. 产教融合方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引领职业院校优化专业布局的重要手段,也是进一步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相匹配的潜在力量,解决了产教融合面临的突出问题,必然带来校企协同优化的强劲动力 ‎[5] 。产教融合过程中最突出的矛盾在于各方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因此要提高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最重要的就是要依托政府制定完备的权责划分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明确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各自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所承担的人才培养责任,引导企业将个体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挂钩。同时考虑其在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人才流失风险及投入成本,给予适当地补偿,可以考虑由政府和学校出资进行购买企业的设备,或者共同出资建立实践场所;其次可以考虑学生在入校或者进行岗位实习之前就与企业签订“订单班”协议,每学期制定一两个月的专项实训计划由企业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在企业生产线或者相应岗位上开展专项实训,避免人才流失,增强学生对专业和就业岗位认同感的同时规范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工作,实现供需双方的平衡。

此外要做好科学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在政府的牵头引导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行业企业主管部门共同参与,构建校企合作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定性和定量地监测与评价校企合作运行的目标、环境、过程、效益,同时结合监测与评价的结果进行校企合作调控 ‎[6] 。

5.4. 校校合作育人方面

持续推进校校合作育人模式,区别于传统的依葫芦画瓢合作模式,校校双方可以就某一专业设置专门的调研团队,就双方在地方产业结构、专业结构、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层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研讨,制定专门的实施方案,实施过程中可实行一期一会、一年一诊、三年一研不断进行诊改、优化,从而将校校合作育人落到实处。

5.5. 持续推进项目化教学模式

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学校、企业”共同培养为主体,“基本能力、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为目标,“认识实习、专业实训、技能大赛、社会实践、岗位实习”为重点环节,注重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设计思路,探索协同育人机制,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的整体设置中,实现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对接。

深入思考项目构建,突破单科课程教学局限,培养学生动手实操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进,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5.6.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作用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强化行业协调指导”。行业组织作为社会第三部门,是行业企业基于某种共同利益自发形成的一种新型组织形态。它具有中介性与协调性,是代表行业企业与政府沟通表达需求的重要机构,也应是连接教育与产业、协同政府推动与管理校企合作的重要组织 ‎[7] 。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密切需求行业组织协助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行业组织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介入:首先,作为校企沟通的重要桥梁,“行业组织应广泛收集各类行业数据和信息,构建完整、详细的行业大数据资源库,从而为政府决策、职业教育开展及企业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8] 。其次,行业组织要协助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制定校企合作规范细则,细分权责与保障机制,同时发挥其指导作用,及时的将最新的政策规章进行解读和传达。“构建以行业组织为主导的校企合作评价制度,更有利于公正、科学地考量校企合作质量”。

6. 结语

近几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职业院校的发展已进入提升内涵、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紧跟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调整专业结构是我们的必经之途。一是要细化权责、平衡利益分配,使各行业、企业、院校无后顾之忧地为职教人才的培养投入精力,确保产教融合政策真正“落地”;二是要加强院校合作,探究新的育人模式,为新兴院校提供发展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建设方向;三是要充分调动各行企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建立数据化的资源库,达到产教融合视域下的生态协同。产业机构转型升级步伐瞬息万变,各高职院校要敏锐的探查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向,深入行企业调研不断优化专业结构设置和课程建设目标,才能真正培育出符合社会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基金项目

巴中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课题“职业教育转型升级与服务地方经济的研究——以巴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BZYXJKY2023012)。

文章引用

任佳宇,蔡海燕,喻 欢,谢玉林. 职业教育转型升级与服务地方经济的研究——以巴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A Study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ts Service to Local Economy—Taking Bazh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J]. 教育进展, 2023, 13(11): 9241-924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11427

参考文献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2022年4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修订) [EB/OL]. https://www.gov.cn/xinwen/2022-04/21/content_5686375.htm, 2022-04-21.

  2. 2.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 [EB/OL]. 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2306/t20230613_1357505_ext.html, 2023-06-08.

  3. 3. 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巴中市工业园区发展规划(2022-2027年)》的通知[EB/OL]. http://www.cnbz.gov.cn/xxgk/zfgb/13356094.html?eqid=ee21448a0002c11300000006647d38cb, 2023-03-30.

  4. 4. 张元宝. 地方高校产教融合的困境与出路——共生理论视域下问题的探讨[J]. 中国高校科技, 2021(10): 82-86.

  5. 5. 胡昊, 卫宗超. 职业院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专业结构优化策略——以河南省为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2(14): 37-42.

  6. 6. 曹博.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3, 42(4): 84-87.

  7. 7. 付含菲, 杨红荃. “新工科”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机理耦合、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 教育与职业, 2020(6): 5-12.

  8. 8. 周金容. 协同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实困顿与发展路径[J]. 教育与职业, 2018(12): 31-37.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