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 10  No. 07 ( 2020 ), Article ID: 36706 , 7 pages
10.12677/AP.2020.107123

A Study on the Learning Adaptabilit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Xuling Zhuang

Guangzhou Huangpu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zhou Guangdong

Received: Jun. 24th, 2020; accepted: Jul. 11th, 2020; published: Jul. 27th, 2020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enagers’ social adaptability, learning adaptabil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and core accomplishment for modern students’ lifelong development, which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transition from primary school to middle school, new students in middle school who are affected by varieties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will have all kinds of learning maladjustment problems. The current study investigated middle school new students’ learning adaptability from five aspects including rank distribution of new students' learning adaptability, comparison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adaptability, gender comparison of detection rate of learning maladjustment, comparison of inter-school learning adaptability differences and inter-school comparison of detection rate of maladaptive learning, providing a necessary and reasonable basis for measures of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Keywords:Transition between Primary School and Middle School, New Students in Middle School, Learning Adaptability

初中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分析

庄续玲

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广东 广州

收稿日期:2020年6月24日;录用日期:2020年7月11日;发布日期:2020年7月27日

摘 要

学习适应性是青少年社会适应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学生终身发展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学习适应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初中新生正处于中小衔接过渡阶段,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各种学习适应性不良问题。本文从初中新生学习适应性等级分布状况、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比较、学习适应性不良检出率的性别比较、学习适应性的校际差异比较、学习适应性不良检出率校际比较五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为采取教育干预措施提供必要及合理的依据。

关键词 :中小衔接,初中新生,学习适应性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适应性是现代学生终身发展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是青少年社会适应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显得格外有意义。国外学者Baker和Siryk (1984)认为学习适应性是“对确立学习目标、完成学业需要、满足这些需要所做努力的有效性”以及“为实现目标而树立的积极态度”。国内研究中关于学习适应性的定义大都援引于周步成等(1991)主编的《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其中将学习适应性定义为“学生善于克服学习困难并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一种倾向,亦即学习适应能力”。随着对学习适应能力研究不断深入,有学者提出了学习适应性不仅仅是一种心理倾向,而且还是一种动态改变能力,如冯廷勇等(2010)研究认为学习适应是指主体根据外部学习环境发生的改变及新的学习要求,努力调整自我以达到个体与环境之间平衡的心理与行为过程。

本研究中初中新生是指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初中新生一方面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极不稳定的心理敏感期及“断乳期”,另一方面升入初中后开始面临学习环境变化、学习任务及学业压力加重、人际交往中矛盾冲突等一系列的心理和社会应激事件,受以上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初中新生往往会出现学习困难、学习兴趣下降等适应不良问题。如何使学生在全新的学习环境中顺利快速地适应和过渡,对初中三年的学业质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这一时期既是学习生活中重要的过渡和转折时期,也是学习适应性培养的关键期。目前在智力水平正常的初中新生群体中,由于学习适应不良而导致学业不良的现象大有上升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学业进步及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健全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信心从而造成学生厌学甚至辍学现象的发生。初中新生学习不良的问题已经普遍引起家长和教师的关注和担忧,是中小学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国外学习适应性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分别是适应性影响因素及衔接阶段学习适应性分析(韩宏伟,2005)。研究成果表明在适应性影响因素方面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这三个因素对学习适应性起关键作用。在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会出现学习适应不良现象,表现为很多学生入学后会出现学习兴趣及学习效能感降低、学业成绩下降;在人际交往上出现与老师及同伴关系疏远、情绪消极低落等现象。Cotterell (1982)研究发现,初中学生入学三周后,就开始感受到学业压力逐渐增强,而对学习的兴趣也随之降低。Chung,Elias和Schneider (1998)研究表明中小衔接过程中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和心理焦虑感增加等显著的适应性变化,适应性还表现出性别差异。日本山口刚(1986)研究表明,小学升入初中后疲劳感增强,担忧成绩的比例开始急剧增加。

目前国内针对中小学衔接阶段学习适应性调查及相关研究较少,国内学者对衔接阶段中小学学习适应性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和差异性研究两个方面,具体研究成果如下:

第一, 初中新生学习适应不良检出率现状调查研究。白晋荣,刘桂文,郭雪梅(1997)研究发现中学生总体适应不良检出率超过20%。戴育红(1997)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1991)主编的《学习适应性测验》对305名中学生进行测试,发现总体上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处于中等水平,适应良好学生的人数比率要低于适应不良学生的人数比率。丁君(2008)调查发现大约有三分之二初中生入学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适应不良问题。谭荣波(2009)在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回归分析中发现初一学生群体学习适应不良检出率高达36.05%,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冯文彬(2019)采用《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对334名七年级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调查,发现七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不良检出率高于全国常模。

第二,初中新生学习适应性水平在地区、学校类型、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白晋荣,刘桂文,郭雪梅(1997)研究发现农村中学生学习适应不良检出率显著高于城市,重点学校学生学习适应性显著高于非重点学校的学生,男生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谭荣波(2009)对586名初一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的调查,发现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明显好于男生,非独生子女的学习适应性明显好于独生子女。李慧莉、张庆林(2004)为了研究初一新生学习适应性发展趋势,自制“初中生学习适应问卷”并抽取450名初一新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初一新生学习适应性存在学校类型和性别差异;初一新生在入学第二个月左右开始出现明显不适感觉,但到第四个半月后稍有好转,从而发现初小衔接阶段初一新生学习适应性总体发展趋势是呈“V”字形趋势。

第三,学习适应性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对学习适应性功能认识方面,戴育红(1997)研究发现学习适应性对学习成绩有重要影响,学习适应性水平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田澜(2004)研究发现良好的学习适应性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重要保证,学习适应性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大致和智力对成绩的影响程度相同。刘玥,刘红云,游晓锋(2015)研究证实学习适应性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直接影响和调节作用。

综上,国内外研究均发现中小衔接阶段初中新生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而产生学习适应性问题,学习适应不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初中新生学习适应能力在学校类型、年级、性别、地区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学习适应性对学习成绩的优劣有着重要的影响。初中新生正处于中小衔接学习适应性培养的关键期,对这一过渡时期学习适应性现状和特点加以研究,对做好小学和初中教育顺利衔接及提升初中三年整体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从广州市某区3所中学初一年级中整群抽样,其中2所公办学校,1所民工子弟学校。共发放问卷651份,最后回收有效问卷620份。其中名男生341人(55%),女生279人(45%),公办学校学生393人,民工子弟学校学生227人。

2.2. 工具

采用《中学生学习适应性测验》量表。

该量表是专为诊断学生学习问题而设计的,由华瑞人才测评公司参考周步成(1991)主编的《学习适应性量表》(AAT)和陈英豪等(1991)主编的《学习适应性量表》编制而成。该量表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期望、身心健康、学习意志力、学习方法、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等7个分测验,共有105题。该量表采用三级计分法,导出分数为百分等级分数,分数越高,说明学习适应能力越好。一般来说低于25分者说明该生在此学习适应性方面存在问题(聂衍刚,郑雪,张卫,2004)。问卷由心理老师和班主任主持测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

2.3. 统计处理

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学习适应性等级分布状况

对620名初中新生采用《中学生学习适应性测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初中新生学习适应性整体状况见表1,在7个分测验上,除家庭环境外,其它6个分测验学习适应性不良的比率均高于良好人数的比率。除学习动机、学习期望外,其它5个分测验学习适应性中等人数的比率高于良好和不良人数的比率。除了家庭环境外,其它6个分测验的检出率都高于全国的理论比率25%。

Table 1. The distribution of learning adaptability levels

表1. 学习适应性等级分布状况

3.2. 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比较

学习适应性性别比较状况见表2。在健康状况分测验中男生平均分显著高于女生,而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分测验中男生平均分均显著低于女生。

Table 2. Comparison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adaptability

表2. 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比较

3.3. 学习适应性不良检出率的性别比较

学习适应性不良检出率性别比较见表3,除意志力、健康状况分测验外,男生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在学习动机分测验中男生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在健康状况分测验中女生不良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

Table 3. Sexual comparison of detection rate of maladaptive learning

表3. 学习适应性不良检出率的性别比较

3.4. 学习适应性的校际差异比较

学习适应性校际差异比较见表4。在学习期望、健康状况分测验中,民工子弟学校平均分显著高于公办学校;而在学习方法、学校环境分测验中公办学校平均分显著高于民工子弟学校。

Table 4. Comparison of inter-school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adaptability

表4. 学习适应性的校际差异比较

3.5. 学习适应性不良检出率的校际比较

学习适应性不良检出率校际比较结果见由表5。在学习期望分测验中,公办学校检出率显著高于民工子弟学校,而在学习方法与学校环境分测验中民工子弟学校检出率显著高于公办学校。

Table 5. Inter-school comparison of the detection rate of maladaptive learning

表5. 学习适应性不良检出率的校际比较

4. 讨论

4.1. 初中新生学习适应性总体分布状况

表1说明620名初中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分布状况是处于中等水平的人数居多,适应不良水平的人数比率远高于适应良好水平的人数比率。除家庭环境外,其它6个分测验的检出率都高于全国的理论比率25%,这一研究结果与聂衍刚,郑雪,张卫(2004)发现一致。以上表明在中小学教育衔接过程中初中新生普遍出现学习适应不良现象,提示学校和教师要特别重视对这一过渡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培养。

4.2. 初中新生学习适应性性别差异

表2说明在学习适应性水平上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除了在健康状况分测验中男生学习适应性平均分显著高于女生外,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分测验中男生学习适应性平均分显著低于女生。从表3不良检出率性别比较结果说明除意志力、健康状况分测验外,男生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特别是学习动机分测验中男生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但在健康状况分测验中女生适应不良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以上说明总体上女生更能较快适应初中学习要求,男生的学习适应能力相对差于女生。因此学校及教师应特别注重男生学习适应性的培养,如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他们长远的学习动机、树立学习自信心、学习毅力等。男生家庭也要注意改善家庭亲子关系,营造和睦家庭氛围。在健康状况分测验中女生的平均分显著低于男生,这可能是男生在课余时间打球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比女生多,身体素质在各项体育活动中得到增强和提升。因此学校要特别注重组织各种适合女生锻炼的体育活动,培养激发女生的体育运动热情,关注女生青春期身心健康,增强女生的身体素质。

4.3. 初中新生学习适应性的校际差异及检出率比较

表4说明民工子弟学校平均分在学习期望、健康状况分测验中显著高于公办学校,原因可能是一方面民工子弟自我学习期望较高、期盼成材的愿望更加强烈,他们渴望通过更好的学习成绩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另一方面民工子弟从小比较自立,经常跟随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及家务劳动并在活动中增强了身体素质。

但民工子弟学校在学习方法和学校环境分测验中平均分显著低于公办学校,检出率也较高,可能有两面原因:第一,民工子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较差,父母学历层次较低,常为生活打工奔忙导致家庭方面对子女指导和支持力度不够;第二,在学校环境方面,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致使学校教学环境简陋缺乏必要的教学设施,加上整体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低流动性大,导致学校环境老师和学生很难形成亲密而稳定的关系从而影响了学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在具体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系统指导。以上这两个原因造成了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学校环境两个分测验中检出率达到显著水平。

因此建议政府应加大对民工子弟学校的政策扶持力度,落实相关资金补助,帮助学校从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优化学校教育环境,从而改善办学条件及学校人文环境,改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民工子弟学校也要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师资水平,使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注重“教”更要注重“学”,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此外,学生自身因素当中的学习期望及自我学习意识都会引发学生的自觉学习行为,与学习适应性有关;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也是影响学习适应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公办学校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期望,提高学生健康状况。

总之,从学生长远发展性目标来看,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学习适应性的功能,重视对初中新生学习适应性的指导与培养,探索促进初中新生学生学习适应性策略,为学生终身教育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5. 结论

综上,总结及归纳初中新生现存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如下:

1) 从总体水平来看,多数初中新生学习适应能力处于中等水平,适应良好人数的比率远低于适应不良人数的比率。

2) 初中新生在学习期望、学习动机、意志力、学习方法及学校环境五个分测验上存在学习适应不良现象。

3) 初中新生学习适应性在各分测验中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分别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校环境及家庭环境等四个分测验中显著低于女生;但在健康状况分测验中显著高于女生。

4) 初中新生学习适应性的不良检出率在性别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在健康状况分测验中女生适应性不良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但在学习动机分测验中男生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

5) 公办学校及民工子弟学校的初中新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学习适应不良的现象,但在适应不良及适应不良检出率方面表现出不同维度的差异。

基金项目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新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干预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2YQJK069)研究成果。

文章引用

庄续玲. 初中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分析
A Study on the Learning Adaptabilit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J]. 心理学进展, 2020, 10(07): 1033-1039. https://doi.org/10.12677/AP.2020.107123

参考文献

  1. 1. 白晋荣, 刘桂文, 郭雪梅(1997). 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心理学动态, (2), 61-64.

  2. 2. 陈英豪, 等(1991). 学习适应性量表. 台北: 心理出版社.

  3. 3. 戴育红(1997). 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教育导刊, (11), 24-26.

  4. 4. 丁君(2008). 初中生入学学习适应及其干预. 硕士论文, 开封: 河南大学.

  5. 5. 冯廷勇, 刘雁飞, 易阳, 张娅玲(2010). 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进展与教育对策.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6(2), 141-145.

  6. 6. 冯文彬(2019). 小学初中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特点及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9), 4-8.

  7. 7. 韩宏伟(2005). 大连市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硕士论文,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8. 8. 李慧莉, 张庆林(2004). 初一新生学习适应过程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 2(1), 356-359.

  9. 9. 刘玥, 刘红云, 游晓锋(2015). 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对学业成绩的调节作用: 基于多水平分析的研究. 基础教育(上海), 12(4), 93-104.

  10. 10. 聂衍刚, 郑雪, 张卫(2004). 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 23-28.

  11. 11. 山口刚(1986). 佐贺大学教育学部研究论文集. 34(1-11), 1-15.

  12. 12. 谭荣波(2009). 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回归分析. 现代教育科学: 普教研究, (3), 26-27, 39.

  13. 13. 田澜(2004). 我国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 27(2), 502-504.

  14. 14. 周步成(1991). 学习适应性测验(AAT).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15. 15. Baker, R. W., & Siryk, B. (1984). Measuring Academic Motivation of Matriculating College Freshmen.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 25, 459-464.

  16. 16. Chung, H. H., Elias, M., & Schneider, K. (1998). Patterns of Individual Adjustment Changes during Middle School Transition. Journal of Social & Clinical Psychology, 36, 83-101.
    https://doi.org/10.1016/S0022-4405(97)00051-4

  17. 17. Cotterell, J. L. (1982). Student Experiences Following Entry into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al Research, 24, 296-30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