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09  No. 04 ( 2019 ), Article ID: 31551 , 8 pages
10.12677/AE.2019.94081

Advocating Quality to Form a Well-Ordered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Education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Switzerland

Rong L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Received: Jul. 10th, 2019; accepted: Jul. 23rd, 2019; published: Jul. 31st, 2019

ABSTRACT

An education system of high quality contributes to good social order and effect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Using education data of China and Switzerland in 2010/2011, we discovered some problems in Chinese education, explored and provided a case to learn from for a better education system.

Keywords: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Educational Differentiation, Social Stratification, Social Order

崇尚质量,形成良性的社会秩序——中瑞教育体系对比研究

兰蓉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 西安

收稿日期:2019年7月10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23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31日

摘 要

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创造高效经济发展。本文利用2010/11年度中国与瑞士教育数据,进行中瑞两国三层次教育体系对比分析,发现中国教育领域目前存在问题,并探索改革、完善中国教育发展之路径,为创建一个强大的教育体系提供参考借鉴案例。

关键词 :质量,教育体系,教育分流,社会分层,社会秩序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瑞士是世界经济强国、全球最具竞争力且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根据瑞士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4年瑞士人均GDP 87,475美元 [1] ,是我国人均7589美元 [2] 的11.5倍;平均寿命82.3岁 [3] ,比我国人均73.5 [3] 岁高出近9岁;20%最富人群收入与20%最穷人群收入比为4倍 [1] ,而我国20%最富人群收入是20%最穷人群收入的19倍 [4] 。因此,探索瑞士繁荣、富裕背后的教育基础,对于我国建立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为国家发展提供各类人才,实现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瑞士重视质量,这体现在其社会、经济、教育、生活的各个环节。质量与数量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质量的数量没有长久意义,而质量高低决定对数量多少的要求。在所有对质量的要求中,人才培养质量最为重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人才培养中,如果不能挖掘和发挥个体的潜能,从而保证教育的质量,那将是人、财、物的多重浪费。而要实现高品质的教育,不能提前赋予教育更多功利化的功效,从而使之成为特权、地位的专属品。

教育体系具有人才分流功能,但不能成为加剧社会分层的原因和动力,否则,教育的发展将加剧社会的不均衡发展,引发社会的不稳定性,那将是教育体系的失败,也必将导致文明、文化的倒退。

有效的教育体系是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基础,是良性社会秩序产生的基础,是文明与文化凝聚的基础,更是民族发展和强胜的基础。建立有效的教育体系关系国家、民族发展。

2. 务实、讲求质量的瑞士教育体系

瑞士资源贫乏、国土狭小,在艰难的历史阵痛中,瑞士人认识到,在一无原料二无能源的情况下,只有靠高素质的能工巧匠创造产品的高附加值,才能使国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目前,“瑞士95%的原料和能源以及65%的消费品靠进口,经过加工,其中70%至90%的产品被增值高达几倍甚至几十倍在国际市场上出售。” [5] “瑞士制造”是高质量、高信誉的代名词,也是奢侈品、高价格的潜台词。可以说,瑞士的富裕源自瑞士的品牌效应,而品牌的由来是基于完善而高效的教育体系。瑞士政府、教育系统、企业及民众很早就对“高素质劳动力即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1] 达成共识。在其教育体系中,充分体现对质量的关注,时时刻刻体现一种从合格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的教育理念。

瑞士具有完善的教育体系。九年义务教育、因人施教的职业教育、高标准精英式的高等教育,为各行业、各领域高质量人才需求提供保证。无论那个层次的教育,体现的是教育质量,考核的是合格,而合格的检验不是依赖频繁的考试,而是尊重个体,每个人在认为合适的时候申请自己的考试时间。因此,人们更安静、静心地投入在自身学习提高中,理解、掌握、创新,以保证从合格到优秀,再到卓越的过程。

世界公认瑞士的职业教育,事实上,职业教育只是瑞士完整教育体系和理念中的一个具体表现。其完善、明确的教育体系、教育定位才是真正的亮点。

瑞士教育体系整体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及高等教育。除国民都必须接受的基础义务教育外,高中及高等教育本身又包含多目标、不同人才培养项目,从而建立起与国家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素质定位相匹配的教育体系。

在此,以2010/2011年瑞士联邦统计局1公布数据为例。该年度受教育人口1,529,814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5%。不同层面教育人数如表1所示。基础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约为:3.5:1.4:1。

Table 1. Pupils and students in Switzerland during 2010/2011

表1. 瑞士教育层次及2010/2011年教育人口比例

从这个统计数据可以估算出,约有20%的人在基础教育后进入劳动力市场,而80%的人接受了高中教育。事实上,根据瑞士统计发布2013年25~65岁人口教育程度统计,超过80%的人接受了高中教育,更有超过40%的男性和超过30%的女性接受了高等教育,且男女受教育差异在逐步缩小。

2.1. 全面的瑞士基础教育

瑞士基础教育包括了学前教育、小学、初中及特殊教育,入学率100%。基础教育结构如表2所示。基础教育从学前班开始,目前,45%的4岁儿童和95%的5岁儿童进入学前教育,使得基础教育从9年延续到11年。

Table 2. Pupil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Switzerland during 2010/2011

表2. 瑞士基础教育结构及2010/2011年各阶段学生比例

特殊教育是瑞士基础教育的一个亮点。全国478所特殊教育机构主要为政府主导的私立学校(政府出资大于50%)。瑞士是一个高文化起点的国家,公共基础设施及社会环境的高度自助化要求每个公民具有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每个孩子都要得到教育,这样才能融入社会,因此,瑞士从教育制度和国家法制上确保每个孩子接受教育,消灭文盲。

通过全民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为瑞士社会培养懂得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和规矩,具有基本生活能力和社会融入能力的孩子。截止2013年秋季,瑞士共有10,630家教育机构。其中,基础教育机构占89%,高中占7%,大学及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占3%。全国各地区每一公里内有基础教育学校,每个学校平均学生数:学前30人,小学100人,初中160人,特殊教育40人。随着教育层面的提升,学校规模也不断扩大,职业高中430人,普通高中390人。在基础教育机构中,88%的为公立学校,4%为政府主导的私立学校,8%为独立私立学校(政府出资低于50%)。严格的师资资质要求为基础教育提供质量保证,雄厚的经济实力及明确的教育目标,弱化教育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每个孩子都享有高品质教育。通过基础教育,每个孩子有机会在各个方面得到锻炼和表现,从而帮助孩子及家长认识自己的特点和能力,从而合理地规划、设计下一步发展道路。

2.2. 具有通畅教育分流功能的瑞士高中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基础教育与高中教育的衔接,从而选择适合的高中教育项目,在高中阶段设有为期一年的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期,为那些没有思考好下一步是接受职业教育还是普通高中教育的孩子做缓冲。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这一年的预科,对于有明确目标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高中阶段的项目。

高中教育主体分为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两大类,每一类中又包括不同的项目。两类高中教育分别与后续的高等教育相对应,其中,职业教育的直接后续为应用大学,而普通高中教育与科技大学相对应。高中教育项目及人数比例见表3所示。

Table 3. Students in upper secondary level in Switzerland during 2010/2011

表3. 瑞士高中教育项目及2010/2011年各项目的人口比例

一般高中学生获得联邦高中毕业证后,经过能力测试,可以进入科技大学或师范大学,也可以经过职业高中学习,获得联邦职业高中毕业证后,进入应用大学学习。

职业教育包括中等专科和职业学校两种。其中,中等专科学生毕业获得联邦政府职业资格认证,即获得学士学历和学位,可以继续上应用大学的硕士,也可以经过一年高中课程学习,报考科技大学;职业高中学生获职业高中毕业证后,具有上应用大学资格,也可以直接就业;同时,经过普通高中课程学习,获得联邦普通高中毕业证后,可申请进入科技大学。完成职业教育到普通教育转化的为补充高中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职业学校 + 中等专科)占高中教育比例的67%,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数与普通高中教育人数的比例约为2.4:1。

高中教育一方面完成人才分流,同时,提供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通路,让每个人有机会随着自己的见识、认知的提高,规划一生的教育、发展之路。

2.3. 讲求卓越的瑞士高等教育

瑞士的大学以基础研究,应用科学和艺术,师范教育三个主旨,进行大学划分 [6] 。各类大学在瑞士的教育、研究和创新环节中提供特定贡献。其中,科技大学(Universities and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UIT),也称为传统大学,以学术为主导,核心使命是基础研究及研究基础上的教学。通过提出新的见解、科学和社会创新、知识和技术的转化,提供最先进的研究。这类大学基本涵盖所有学科,并设有医学院,提供本科、硕士、博士及进一步教育。许多人文、科学、工程学位只在科技大学提供。目前全国12所科技大学都为公办学校,其中2所联邦科技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10所州立大学。

应用科学大学(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s, UAS)的职责是提供科学和专业教育,开展应用研究,促进与实践及行业的合作。一些学位课程,如景观建筑和各种健康科学,只能在应用科学和艺术大学获得。同样,音乐、戏剧、电影、艺术和设计学位也在应用大学提供。目前有8所应用科学大学,提供本科及硕士教育。

师范大学(Universities of Teacher Education, UTE)提供以实践为导向的培训,如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特殊教育或继续教育师资培养。目前有20所师范院校。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存在,高等教育中,科技大学人数远超过应用型大学人数。结合2011年数据(见表4所示),可以发现UIT:UAS:UTE之比约为9:4:1。高等教育中更加突出高层次、研究及创新型人才培养。

Table 4.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in Switzerland during 2010/2011

表4. 瑞士高等教育项目及2010/2011年教育人口比例

在2014/15年度瑞士教育统计中,高等教育人数中,60%为本科生,22%为硕士研究生,10%的博士生,6%更高层次学习者,例如博士后等。这种人才比例的划分与瑞士社会高科技、创新型发展对人才需求相对应。

不同层次教育衔接顺畅,兼容性强。学生可以从自身条件出发,灵活选择升学道路和发展方向,从而使每个受教育者能够从容、适应地投入在自己本阶段学习中。教育的通路、个人的定位始终有机会完成。

在瑞士国民的人才观中,经过严格的实践培训,具有一技之长,能够满足工作岗位需求的人就是人才,并不是只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才是人才。但在具有明确培养目标的教育体系中,不同学历(学位)教育一定说明什么,其中,一个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社会责任感、视野和对自身的要求就要与受职业教育的不同。文凭不决定工资,决定社会责任,当然责任、权利、收益是相关联的。一个高学历的人“屈尊低就”是一种教育资源浪费,它打乱了社会秩序,是不被认可和尊重的。

3. 瑞士教育体系带给我们的反思

我国教育体系也分为三层。这与瑞士三层模式相类似,9年义务教育,3年高中教育及随后的高等教育。同样,以2011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教育数据为例3,当年受教育人口23,901.7961万,占总人口1.84%。不同层次受教育人口比例如表5所示。基础教育:高中: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约为:8:1.4:1。从受教育人口结构比例可以推算出,我国约50%的适龄学生没有接受高中教育。

Table 5. Pupils and students in China during 2010/2011

表5. 中国教育体系及2010/2011年教育人口比例

3.1. 输在起跑线上的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初中及特殊教育。2010/2011学年,我国基础教育人口分布如表6所示。

Table 6. Pupil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China during 2010/2011

表6. 中国基础教育结构及2010/2011年基础教育人口比例

可以看出,我国特殊教育人口在整个基础教育比例中太少。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全国6至14岁残疾儿童的入学率仍仅为70%多,有近三成残疾儿童未接受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 [7] 。基础教育的缺失,会让这些孩子在身体弱势之后,生存、生活能力更加严峻,并使整个社会设计的基本层面降低。

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口号背后,反映了全民对“教育分流将导致社会分层,而不同层次之间具有巨大社会地位、收入等差异的共识” [8] ;也表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及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事实是:城乡起跑线不一样,残疾与正常身体条件不一样,大城市与小城市不一样,“富爸爸”与“穷爸爸”不一样。因此,出生(地)和出身(父母的职业、社会地位)就让很多的孩子在没开始跑的时候已经输了,“而且这种效应具有代际遗传,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其子女将有更多机会获得好的教育” [9] ,“越发达地区教育资源越丰富,受教育机会越多。” [10] 与此同时,“出现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升学率不升反降,基础教育后退的社会现实。” [11]

3.2. 缺乏教育分流功能的高中教育

在我国整个受教育群体中,高中人数偏低,说明不少孩子在接受完基础教育后就不再继续接受正规教育。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我国人口中受过高中(及其以上)教育的比例约占27.8% [12] 。

在全部高中人口中,80%是普通高中教育,职业高中占20%,如表7所示。这意味着将近80%高中生将参加高考,进入大学教育,20%职业高中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随着“技校”这个词语与“技校”的生存一样不明朗,职业高中教育更难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形成一种力量。这表明高中教育分流功能的失效,将更为粗放、迟缓、严峻的人才分流推迟到高等教育阶段通过统一的高考分数决定学生接受的高等教育,用高考分数完成一次性的教育分流。由于目前高考是全国、全球公认的水平考试,其成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受教育学校成为一个学生资质、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职业、收入及社会地位。

Table 7. Students in upper secondary level in China during 2010/2011

表7. 中国高中教育项目及2010/2011年高中教育人口比例

3.3. 缺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等教育

我国大学的定位是一个模式下的高低划分。这个模式更类似于教育质量下的划分标准,而非人才培养标准。按照教育部网站公布数据,截止2016年5月30日,全国高等教育学校共计2879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95所(含独立学院266所),成人高等学校284所。这些大学被归类为985、211、一本、二本、三本 [13] 。这种划分体现更多的是教育资源的不同,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不同,就业层面或者说出路的不同,并没有显著的办学特色、教育目标的定位差异。

表8是2014年我国高等教育人口的深度分析,可以看出,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人口比例约为9:1,虽然这个比例并不高,但由于高等教育人口基数大,每年培养200多万的硕士和博士,几乎是瑞士总人口的1/4。如果这些高层次人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基础研究、社会与科学创新、行业实践不同人才的需求,那么我国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受教育人口将会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劲的社会基础。

Table 8.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during 2010/2011

表8. 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人才结构比例

中国需要完善教育体系,保证高质量、多层次人才培养,满足创新型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相信个体的不同、社会对各种人才需求的不同;明确教育目标,尊重差异性教育等基本事实;同时,改革教育考核方式,淡化大规模、频繁的中小学各种考试,真正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的自觉而非功利化的升学,在有效的教育体系中,完成每个人的培养,实现人生及社会价值的增值,形成有序、高效社会环境,为中国崛起奠定人的基础。

4. 结束语

受教育是每个公民一生生存和发展的辅助,是为了公民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帮助,教育更能体现对人的尊重,从而体现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体现良性社会发展期望。“教育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不是出几个人才,出几个学者的问题,而是全体公民塑化问题,是国家发展问题。” [14] 本文利用具体数据,进行中瑞教育体系对比分析,发现我们的问题和不足,探索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思路。从基础做起、从每个人做起,在教育体系和教育过程中奠定中国文化强国基础,形成强有力的国家建设力量,为实现强国梦提供可行的路径。

文章引用

兰 蓉. 崇尚质量,形成良性的社会秩序——中瑞教育体系对比研究
Advocating Quality to Form a Well-Ordered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Education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Switzerland[J]. 教育进展, 2019, 09(04): 483-490. https://doi.org/10.12677/AE.2019.94081

参考文献

  1. 1. Swiss Federal Statistical Offices (2017) Statistical Data on Switzerland 2015. https://www.bfs.admin.ch/bfs/en/home/statistics/education-science.html

  2. 2. 国家统计局.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6825367, 2015-02-26.

  3. 3. 世界卫生组织. 2013世界卫生统计报告[EB/OL]. http://www.who.int/whr/zh/, 2017-08-20.

  4. 4. 谢绮珊. 我国最富20%最穷20%家庭收入相差19倍[N]. 广州日报, 2015-05-14.

  5. 5. 孙玲. 瑞士的职业教育发展[J]. 教育旬刊, 2014(14): 80.

  6. 6. Swiss Federal Statistical Offices (2017) People in Education 2015 Edition. https://www.bfs.admin.ch/bfs/en/home/statistics/education-science.html

  7. 7. 人民网. 统计显示: 我国特殊教育稳步发展[EB/OL]. http://edu.people.com.cn/n/2015/0222/c1053-26587059.html, 2015-02-21.

  8. 8. 李春玲. 文化水平如何影响人们的经济收入——对目前教育的经济收益率的考查[J]. 社会学研究, 2003(3): 64-76.

  9. 9. 吴愈晓. 教育分流体制与中国的教育分层(1978-2008)[J]. 社会学研究, 2013(4): 179-202.

  10. 10. 袁振国. 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3): 5-15.

  11. 11. 吴晓刚. 1990-2000年中国的经济转型、学校扩招和教育不平等[J]. 社会, 2009, 29(5): 88-113.

  12. 12. 国家统计局. 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4/t20160420_1346151.html, 2016-04-20.

  13. 13. 马陆亭. 我国高等学校分类的结构设计[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5, 3(2): 101-107.

  14. 14. 鲁洁. 教育的返本归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 19(4): 1-7.

  15. NOTES

    1瑞士教育数据全部来自瑞士统计局(Swiss Federal Statistical Offices)各年度受教育人数统计数据“Education Statistics”。

    2这里未分等级教育属于在现有教育体系之外引入的一些教育机构或教育团体。

    3本文所用中国教育数据全部来自国家统计局的年度教育数据。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