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09  No. 02 ( 2020 ), Article ID: 34260 , 6 pages
10.12677/ASS.2020.92035

The Evolution of Foreign Publicity Translation Research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xi Free Trade Zone

Yunsheng Chen

Nanning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Received: Feb. 1st, 2020; accepted: Feb. 14th, 2020; published: Feb. 21st, 2020

ABSTRACT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 (Guangxi) pilot Free Trade Zone, Guangxi’s location advantag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Guangxi cooperate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in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many other aspects, and the demand for foreign publicity translation is increasingly urgen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CNKI database, this paper reveals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publicity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expounds the typical research hot spots such a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translation work and the handling of translation materials. Furthermor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of publicity transl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xi Free Trade Zone on the promotion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y,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output identity, etc. which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path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uangxi Free Trade Zone.

Keywords:Foreign Publicity Translation, China (Guangxi) Pilot Free Trade Zone, Evolution Process, Construction Enlightenment

外宣翻译研究嬗变过程及其对广西自贸区建设的启示

陈芸生

南宁学院,广西 南宁

收稿日期:2020年2月1日;录用日期:2020年2月14日;发布日期:2020年2月21日

摘 要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立项建设以来,广西的区位优势愈加明显,广西与周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合作,外宣翻译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背景,揭示国内外宣翻译研究的嬗变过程,阐述外宣翻译中翻译策略、翻译工作的中心地位、翻译材料的处理等典型研究热点方向,并提出外宣翻译在广西自贸区建设中对外贸经济促进作用、提升文化输出认同感等方面的重要启示,为广西自贸区的高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路径。

关键词 :外宣翻译,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嬗变过程,建设启示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019年8月30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广西自贸区”)正式揭牌运行。在新的形势下,广西与东盟国家在各个层面的交流将会更为密切。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交流的重要载体就是语言,语言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广西自贸区的发展离不开广西民俗、民歌、饮食、艺术品、非遗、公示语等的对外交流,更离不开“外宣翻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因此研究外宣翻译研究嬗变过程对广西自贸区建设具有较大的意义。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依据,在分析外宣翻译研究嬗变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外宣翻译典型研究热点,最后提出外宣翻译研究对广西自贸区建设的相关启示,以期为广西自贸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路径。

2. 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平台上,以“外宣翻译”为主题,检索时间截至为2019年12月31日,剔除掉无用文献后,共计1483条。其中期刊论文1192篇,学位论文255篇(硕士240篇、博士15篇),会议论文35篇(国内26篇、国际9篇),报纸文章1篇。根据上述文献,对研究主题、发表年度、文献作者、研究机构、文献来源等进行分类分析,并进行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及典型主题分析。

3. 外宣翻译研究嬗变过程

3.1. 年度研究趋势

外宣翻译年度研究趋势如图1所示。2010年之前研究进展缓慢,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近10年。近年来,我国各方面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对于外宣翻译的研究需求明显,可以预测,后续的研究将愈来愈热。

Figure 1. Annual research trend of publicity translation

图1. 外宣翻译年度研究趋势图

3.2. 文献被引频次分析

被引频次排名前十的文献一览如表1所示。前述检索的相关文献中,期刊论文占比80.38%,学位论文占比17.19%。被引率排名前十的论文中,学位论文有2篇,均为博士学位论文,占比20%;2010年以前的高被引率论文有5篇,占比50%。说明高层次的学位论文从系统论的角度对外宣翻译各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前期经典期刊论文也从翻译策略、外宣文本(外宣材料)、对外宣传、翻译方法、翻译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翻译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因此被引频次较高。在高被引的论文中,中国外文局的黄友义发表的两篇论文从翻译原则、翻译工作者的权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成为外宣翻译研究关注的重中之重。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被引频次排名前十的文献中贡献了4篇,成为研究的重要机构。

Table 1. List of top ten cited literatures

表1. 被引频次排名前十的文献一览表

3.3. 研究机构分析

发文量排名前二十的研究机构一览如表2所示。从发文数量来看,上海外国语大学成为研究的绝对主力军。结合被引频次进一步分析,在表1的高被引频次表中出现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福州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学院)、湖南文理学院等四所高校的发文数量在表中排名也较靠前,说明这些高校在外宣翻译研究方面形成了强有力的研究团队并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数量与质量并存。

Table 2. List of top 20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at published literatures

表2. 发文量排名前二十的研究机构一览表

3.4. 关键词共现网络

进一步分析关键词共现网络,如图2所示。图中圆圈中为目标文献所出现的关键词,圆圈越大代表出现次数越多;圆圈之间的连线代表文献之间的共现次数。以“外宣翻译”为核心的研究体系下,各学者在翻译策略、译者主体、翻译目的、对外宣传、意识形态、翻译生态、非物质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若干研究热点。

Figure 2. Co-occurrence network of key words in foreign publicity translation research

图2. 外宣翻译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4. 外宣翻译典型研究热点

4.1. 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外宣翻译的基本任务是把中国的各种信息翻译成外文,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能得到良好传播,因此采用何种翻译策略以达到优质的翻译效果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文献 [1] 提出“外宣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以此做到翻译的“信、达、雅”。文献 [2] 提出在外宣翻译中建立“认同”说,可以从确保翻译资料本身的可信度、遵循译语受众的信息表述方式等方面着手,以此改善外宣翻译的质量,使外国受众能了解、感受、欣赏中国的语言。文献 [3] 提出翻译“变通”策略,通过增译补充、释译变通、合理瘦身、整合重构、专名回译等翻译策略,提高翻译的质量,促进中国在全球化发展中的地位。文献 [4] 提出“译 + 释”并举的翻译策略,对提高我国外宣翻译质量和传播效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文献 [5] 提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策略中,必须考虑效果优先和目标受众中心的原则。

4.2. 外宣翻译工作的地位

翻译工作的地位与外宣翻译的效果相辅相成,不少学者对翻译者的地位进行了系列研究。公示语翻译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 [6],翻译者自身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全社会应该高度重视翻译工作,大力促进翻译人才的培养,严格控制翻译质量,努力提升外宣翻译工作的地位。译者只有不断增强全球意识和主体意识、文化自觉意识、翻译的功能目的意识、正确的读者意识以及技能意识等 [7],才能实现人类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提升翻译者的工作地位。

4.3. 外宣翻译资料处理

外宣翻译的受众不同,在翻译材料、文本的处理上皆有不同 [8],为了更好地进行交流,有必要对其进行“译前处理”,在电视栏目采访稿的文字处理中,对不适宜对外交流的文字进行修删、对内外有别的文字进行增添。文献 [9] 从文化自觉与受众意识对翻译材料进行选材、内容、形式与诉求手段等方面的考量,力求让世界能了解中国,让中国能感染世界。文献 [10] 提出基于原文的删减法、解释法和重构法,以实现交流目的和翻译功能的实现。例如对于茶名外宣翻译,文献 [11] 认为译者应灵活选择翻译方法、加强学习茶文化背景知识、注重读者接受与理解、统一规范相关术语。对于政治文本的翻译 [12],在考虑国外受众思维习惯的基础上,考虑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在准确传递原文信息的情况下对翻译资料进行必要的改写。

5. 外宣翻译研究对广西自贸区建设的启示

上节从翻译策略、翻译工作的中心地位、翻译材料的处理等方面分析了外宣翻译中的热点研究问题。外宣翻译的本质是要基于“信、达、雅”,考虑外国受众,传播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2019年8月新设立的广西自贸区在全国18个自贸区中,起步相对较晚,但面向东盟是广西自贸区的独特优势和先行优势 [13]。从外宣翻译的角度对广西自贸区的建设有如下启示。

5.1. 外宣翻译对外贸经济的促进作用

广西自贸区是面向东盟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主要的贸易对象是东盟国家,外贸交易中的物流运输、商品标识、宣传交流都离不开外宣翻译。在翻译工作中,需要了解、理解东盟国家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对翻译材料进行艺术加工,以提高翻译质量,促进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外贸发展。

5.2. 外宣翻译提升文化输出的认同感

随着广西自贸区的设立,东盟国家的友人与广西的交流将愈加密切,在文化方面的交流将更加多元化。广西作为多民族地区,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在民俗、民歌、饮食、艺术品、非遗、公示语等方面都存在大量的外宣翻译,从研究自身历史文化的角度,采取对应的翻译策略,以更好的翻译质量促进文化输出,进一步扩大广西自贸区建设所带来的区位优势。

6. 结语

本文针对广西自贸区建设发展问题,从外宣翻译的角度出发,以中国知网数据库平台检索入手,探寻外宣翻译研究的嬗变过程,发现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的交流逐渐增多,外宣翻译研究逐渐成为热门。2010年之后,国内相关机构在翻译策略、外宣文本(外宣材料)、对外宣传、翻译方法、翻译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翻译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被引率排名前十的论文中,(博士)学位论文2篇,占比20%;2010年以前的高被引率论文有5篇,占比50%。上海外国语大学、福州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学院)、湖南文理学院成为外宣翻译的主要研究机构。

在“信、达、雅”的翻译目标之下,翻译策略、翻译工作的中心地位、翻译材料的处理等成为热点研究问题。例如作为翻译者自身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全社会应该高度重视翻译工作,努力提升外宣翻译工作的地位;提出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的“外宣三贴近”原则;从文化自觉与受众意识对翻译材料进行选材、内容、形式与诉求手段等方面考量,力求让世界能了解中国,让中国能感染世界。上述诸多研究对外宣翻译质量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最后,根据外宣翻译对广西自贸区发展的启示,提出在外贸经济、文化输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为广西自贸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文章引用

陈芸生. 外宣翻译研究嬗变过程及其对广西自贸区建设的启示
The Evolution of Foreign Publicity Translation Research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xi Free Trade Zone[J].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09(02): 224-229.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0.92035

参考文献

  1. 1. 黄友义. 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 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 中国翻译, 2004(6): 29-30.

  2. 2. 陈小慰. 外宣翻译中“认同”的建立[J]. 中国翻译, 2007, 28(1): 60-65+96.

  3. 3. 张健. 全球化语境下的外宣翻译“变通”策略刍议[J]. 外国语言文学, 2013, 30(1): 19-27+43+72.

  4. 4. 卢小军. 外宣翻译“译 + 释”策略探析[J]. 上海翻译, 2012(2): 40-43.

  5. 5. 胡庆洪, 文军. 从传播学视角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以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为例[J]. 上海翻译, 2016(2): 43-46.

  6. 6. 黄友义. 从翻译工作者的权利到外宣翻译——在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上的讲话[J]. 中国翻译, 2005(6): 31-33.

  7. 7. 刘雅峰. 译有所为, 译者何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外宣翻译及其译者研究[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5(3): 140-142.

  8. 8. 李欣. 外宣翻译中的“译前处理”——天津电视台国际部《中国•天津》的个案分析[J]. 上海科技翻译, 2001(1): 18-22.

  9. 9. 陈小慰. 对外宣传翻译中的文化自觉与受众意识[J]. 中国翻译, 2013, 34(2): 95-100.

  10. 10. 王静. 外宣资料的功能性编译法探讨[J]. 上海翻译, 2010(3): 40-42.

  11. 11. 柳菁. 目的论指导下的茶名外宣翻译问题与对策研究[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4(4): 51-54.

  12. 12. 胡芳毅. 操纵理论视角下的外宣翻译——政治文本翻译的改写[J]. 中国科技翻译, 2014, 27(2): 40-42+39.

  13. 13. 黄志勇, 蒙飘飘, 申韬. 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 广西自贸区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关键点研究[J].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0(6): 9-1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