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07  No. 05 ( 2019 ), Article ID: 32590 , 11 pages
10.12677/ML.2019.75104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FIF Oral Training System” on Non-English Majors’ Oral English Learning in the Perspective of Mobile-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Yaohan Zhang, Lihua Li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Received: Sep. 29th, 2019; accepted: Oct. 14th, 2019; published: Oct. 21st, 2019

ABSTRACT

In the era of “Internet+”, apps about mobile-assisted langue learning have become common learning methods for after-class studying. It has significant impact on oral English learning with abundant materials and convenience. The present research takes “FIF Oral Training System” as the object to study mobile-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investigates non-English majors’ evaluation of “FIF Oral Training System”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FIF Oral Training System” has positive effect on oral English learning and eliminating oral obstacles. The findings may have implications to educators, college students and technicians.

Keywords:Mobile-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FIF Oral Training, Non-English Majors, Oral English Learning

移动辅助语言学习环境下“FIF口语训练”对非英专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影响的调查研究

张瑶菡,李丽华

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外语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19年9月29日;录用日期:2019年10月14日;发布日期:2019年10月21日

摘 要

在互联网+时代,移动辅助语言学习类APP已经成为课外学习的常见方式,其丰富的资源及跨时空的便捷性在英语口语学习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选取“FIF口语训练”作为工具,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从三个方面调查了大学生用户对“FIF口语训练”的评价。结果表明,“FIF口语训练”对大部分非英专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利于消除口语障碍。调查结果对教学工作者、大学生及移动语言学习类APP的开发者均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移动辅助语言学习,FIF口语训练,非英专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背景

随着中国发展与国际合作的需要,娴熟的听说表达能力已然成为中国英语学习者发展的主流方向,也是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重点,提高大学生口语能力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提高二语输出和表达能力已经成为心理学 [1]、认知语言学及二语习得的研究核心。然而“哑巴英语”和“中国式英语”,在交际中普遍语音准确率低,表达不准确,流利度不够,跨文化知识欠缺等问题 [2],是提升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难点所在。

对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教学资源和环境更加有限,一部分非英专学生将英语视为“副科”对课程关注度欠佳,欠缺有效的口语交际能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和移动通信技术支持下,教育和学习资源开发形式都发生变革。随着移动设备和移动技术的普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英语的教与学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开放灵活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方向发展 [3]。并且,教育部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也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语言辅助类移动APP的发展适应了大学英语改革的需要,也为中国英语学习者提供了可操作、便捷的英语学习环境。

2. 相关研究现状

2.1. 移动辅助语言学习方式

移动辅助语言学习的定义因人而异,有的侧重使用语境 [4],有的侧重技术层面 [5]。但其差别并不明显,主要指运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等移动设备帮助进行语言学习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研究领域,由于涉及要素众多,移动学习在国内也没有统一的定义。而本文对其定义是运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软件进行英语学习的学习方式。

通过对2008至2018年十年间发表在SSCI、CSSCI及CNKI优秀论文中有关移动辅助英语学习的文献进行整理发现,学界对移动辅助英语学习的关注程度逐步提高,已经从萌芽阶段 [6] 转入发展阶段 [7]。学者们在积极寻找这一领域中提高英语语言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移动辅助语言学习方式对英语语言学习有重要影响,有利于提高语言能力 [8] [9] [10] [11] [12],大部分学生对这一学习方式持积极态度 [13] [14] [15],也有个别学者表示利用智能手机学习英语并不是一个好方法 [16],在习得词汇时与传统方法得到的效果无明显优势 [17]。

2.2. 中国非英专大学生口语能力相关研究

中国非英专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不佳是没有争议的事实 [18] [19]。纵观近十年国内对大学生口语能力的研究,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角度:口语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口语教学研究,口语评价及测试。在口语因素研究方面,一些学者将关注点放于输入及输出的过程,认为拥有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 [20] [21] [22] 和高效输出是提高口语表现的有效途径 [23]。除了对输入输出理论的关注之外,也有研究提出了学习动机对口语能力的影响 [24] [25],指出相较于学习动机,学习努力的影响更加直接。然而不论关注重心在哪,个人因素对口语能力影响的争论结果如何,练习对于提高口语能力的作用是被公认的。针对有研究指出词汇、母语负迁移和心里障碍造成的口语能力发展主要障碍 [18] [26] [27],不少研究也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例如在口语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估 [28],词块教学法 [29] 和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方式 [30]。与此同时,语言测试对于语言能力发展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因为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软件对提高英语口语流利性具有显著作用 [31]。

3. FIF口语训练系统

FIF口语训练系统是由科大讯飞开发的一款具有丰富口语训练内容与测评题型的多终端口语训练与教学管理系统。该训练系统能在教学反馈、教学内容、教学成果和移动教学方面帮助教师使用新信息技术高效开展口语教学活动,突破传统口语课堂的局限,并且为学生提供口语实战训练内容,获得即时智能评测反馈。FIF系统拥有丰富的口语训练资源,包括雅思、托福及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性考试习题,四种不同主题的情景练习,也囊括了TED、VOA和BBC新闻体裁的训练内容,并且支持学校及教师自建习题库(如图1所示)。它具备诸多高新技术,在语音合成和语音识别方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该系统采用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NN结构,引入Minimum Phone Error等区分性训练准则和方法、声道长度规整算法(VLTN)、加噪训练(Multi Training)、环境噪声建模和补偿(CMN、VTS)、说话人自适应训练(SAT)等语音技术,进一步提升识别模型的精度和性能 [32]。该系统可以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和多维度评分技术对学生

Figure 1. Materials in FIF oral training

图1. FIF口语训练题库资源

的朗读或跟读与系统自带题库语音或系统合成语音的比较进行测评和打分。使用者在完成录音后,可以通过对句子中单词标色的方式直观的了解自己发音情况(如图2所示),并且系统能及时反馈成绩以及语义、发音、流利度和完整度(如图3所示)。教师也可以从系统中获得所发布任务的学生成绩报告以及完成情况,并且可以通过排行榜查看或追踪学生学习状况(如图4所示)。

Figure 2. The feedback of pronunciation in FIF

图2. FIF口语训练发音反馈示例

Figure 3. An example of result feedback in FIF

图3. FIF口语训练的成绩反馈示例

Figure 4. An example of the report in FIF

图4. FIF口语训练成绩报告示例

4. 调查研究

4.1. 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3个研究问题:

1) 非英专大学生对“FIF口语训练”学习效果的评价如何? 2) 非英专大学生对“FIF口语训练”改善口语障碍的评价如何? 3) 非英专大学生对“FIF口语训练”中学习方式的评价如何?

4.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基于实验的可操作性,本研究选取了北京工业大学一年级非英语专业的90名使用FIF口语训练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实验对象来自数理、土木工程及经管学院。

4.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9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发放,在任课教师的协助下收到9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2%。问卷主体共计25题,第1至21题从英语口语能力包含的两个大方面,即英语语言知识运用能力及英语语用能力为角度出发,以中国英语等级能力量表中的相应描述语作为题干,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形式,1~5分别表示“完全不同意”“不太同意”“不确定”“同意”“非常同意”。学习者评分越高,表明其使用“FIF口语训练”的学习效果越好,对该APP的学习方式评价越高。第22是为了解APP对改善学生口语障碍效果而设置的多项选择题。最后两题为开放性问题,以便更加详细的了解学生对“FIF口语训练”学习效果及学习方式的使用反馈。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模式。从90名对象中随机邀请19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访谈围绕3个问题展开:1) 你对“FIF口语训练”的使用感受是什么?2) 从整体来看,“FIF口语训练”对提高你的口语能力有何影响? 3) 你认为提升英语口语能力还有什么更有效的办法?所有的访谈录音均已转化为文本以便分析。

4.4. 数据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25.0对数据进行了描述分析和信度效度分析,并借助语料库在线(http://www.corpus.org/)及wordart在线词云分析系统(http://www.wordart.com/)对问卷回答中出现的文字答案进行可视化分析。

本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通过SPSS25.0进行检测,其结果如表1表2所示。

Table 1. Reliability statistics

表1. 问卷信度

Table 2. KMO and Bartlett’s test

表2. 问卷效度

表1所示克隆巴赫指数为0.977大于0.8,显示该问卷具有极高的信度。KMO取样适切性量数0.931大于0.9且显著性0.000小于0.5表示该问卷具有很高的效度且各变量间具有良好的结构性及相关性。

5. 结果与讨论

5.1. 问卷结果与讨论

5.1.1. 非英专学生对“FIF口语训练”学习效果的评价

通过观察第1题至第21题的统计结果,发现每题均约有60%~70%的学生给与了肯定性回答,这意味着大部分学生肯定了“FIF口语训练”的积极作用。83.34%的学生使用APP后发音和语调显著改善;66.67%的学生使用FIF后词汇量和句型储备增加;70%的学生使用FIF后重读及连读更加得体;66.67%的学生使用FIF后时态使用更加准确;73.83%的学生使用FIF后能够更加有效地组织信息;76.67%的学生使用FIF后能够更得体的使用连接词;72.23%的学生使用FIF后表达更具连贯性和逻辑性;61.12%的学生使用FIF后能够更自如地在口语交流中使用修辞方法。72%左右的学生使用FIF后口语表达的得体性的各方面显著增强。

第一个开放性问题由学生选择其认为在使用FIF口语训练后自我感觉改善最明显的一方面进行作答。为了展现更直观的结果,作者将90条回答输入wordart在线词云中制成图5所示的图云,文字的大小由其条目出现的频次决定,文字越大说明该条目出现的频次越高。图中最明显的字眼是语音语调和发音,说明学生认为这一方面得到最多改善,结合访谈分析其原因应是FIF系统自带的发音反馈方式比较直接,学生可以清楚了解自己发音标准程度,有利提升学生对语音语调关注度,推动其寻找正确发音方式。此外得体性、流利、句式、词汇这些词目也比较清晰。针对这几方面,FIF虽然没有专门训练,但是系统自带的多主题训练为使用者提供了不同环境下的模拟情形,有利于学生总结不同语境下的共性和个性;讲解模式下FIF对关键词和句式的罗列利于使用者进行积累,各种知识储备越多,越有利于学生组织语言。

Figure 5. Students’ evaluation of FIF oral training

图5. 学生对使用“FIF口语训练”后学习效果的评价

表3展示了该题答案中词频数超过5的词条,数据反映出FIF对提高口语准确性有一定帮助,学生表达错误更少,各方面知识运用更加准确。但这之中也不乏有学生认为使用FIF学习效果不佳,其原因有待在下文进一步讨论。

Table 3. Word frequency analysis about the results of students’ towards FIF

表3. 学生对使用“FIF口语训练”后学习效果的评价词频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大部分学习者使用FIF提高英语口语效果较好,使用后英语词汇量增加,词句表达方式及时态运用更加准确得体,英语语音语调有所改善,其口语表达连贯性和逻辑性均得到提升,此外,学习者可以更准确地结合具体语境,运用各种知识和策略,理解和表达自己的交际意图。

5.1.2. 非英专学生对“FIF口语训练”改善口语障碍的评价

图6显示改善和纠正发音及语调是学生认为FIF口语训练解决口语障碍最有效的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改善因为发音不准怕、闹笑话而不敢张嘴的尴尬现象。这得益于FIF具备的自动反馈纠错系统,使用者可以清晰看到每个单词的发音标准程度,并且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利用碎片时间通过反复跟读、模仿和练习。丰富词汇及句式表达以48.89%的比重位列第二,这主要源于FIF中解题模式及答题框架,帮助使用者积累常见的表达方式。42.22%的学生认为FIF提供练习及自主学习机会,同时25.56%的学生认为其创造了交流环境,这是作为移动学习方式的优点所在,弥补了非英专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面对的无交流对象、无交流环境的不利现状,也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2.22%的学生认为FIF帮助其提升了口语交流及学习信心,38.89%的学生在使用后紧张和焦虑情绪得到缓解,这说明FIF有助于消除个人心理因素导致的口语障碍。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学生也肯定了FIF对消除口语障碍的积极作用,对其表现评价较高。然而相较于其他方面,少部分学生认为该APP对理清思路障碍有帮助,通过访谈得知,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是FIF中对几个常用的口语考试(例如雅思、托福、大学英语四六级)的答题思路进行结构化梳理,有利于学生了解考试题型和作答方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应试技巧的实际操作性不高。

Figure 6. Students’ evaluation on FIF in eliminating oral obstacles

图6. 非英专学生对FIF消除口语障碍的评价

5.1.3. 非英专学生对“FIF口语训练”中学习方式的评价

在问卷的第一个开放问题中,学生写下了他们认为FIF口语训练的不足之处,结果已制成词云如图7所示。

Figure 7. Students’ evaluation on the disadvantages of FIF

图7. 学生对FIF口语训练劣势的评价

虽然在上文分析中大部分学生对FIF口语训练的学习效果及其在消除口语障碍方面的评价很高,但学生对系统缺陷的反馈也不能忽视。通过图7可以直观看出学生对FIF的肯定,但是一些学生也指出作为移动辅助语言学习方式,FIF现阶段无法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景交流,只能基于训练内容进行模拟。这也是人机对话系统的弊端所在,使用者的交互体验差。另有一些学生指出该系统虽然可以反馈发音的正误及状态但是针对发音、连读或语法的专门训练不够充分,也无法提供准确发音,这导致学生无法及时通过该系统学习正确的发音和连读方式。除此以外,有一部分学生反映练习时间过长,结合访谈了解到学生完成一套完整的练习至少需要20~30分钟,若有中断会影响整体成绩。所以有些学生认为FIF对使用者的练习时长要求较高,而他们的时间有限。并且练习的标准答案模式性较强而灵活性相对不足,不能对学生的即兴发言进行客观的评分。此外,从技术层面来说,学生们认为FIF的稳定性不够。这些问题都应是软件开发和维护需要关注的重点。

最后一个开放性问题获取了学生对移动辅助语言学习方式的建议和期望。针对移动辅助学习方式交互性差的现状,22名学生明确表明对APP实时真人在线交流的迫切愿望。对于改进方法,学生建议设置同学在线配对口语练习,开设聊天室等方式改善交互性。

5.2. 访谈结果讨论


在整理19份访谈录音后,结果显示所有参与访谈的19名学生都表示其口语能力或多或少得到提高,但他们并不满足于现状,且对运用移动APP方式进行英语学习持不同意见。

一方面,大部分学生表示仍会继续使用手机中的应用软件进行英语学习以提高各方面技能。基于FIF具有的优点,有同学表示会将FIF推荐给其他同学使用,其人机对话功创造了口语练习的模拟输出环境和平台,丰富的题库和讲解模式可令使用者积累更多表达方式。其次,很多学生表示FIF的内容难度层次多样,使用者可以选择自己所需难度进行练习或拔高,由此得到可理解性输入。此外还有学生表示系统包含的口语测试习题对捋清逻辑思维的帮助较大,降低了口语焦虑感,而且便于携带、备考时不必准备厚重的纸质版复习资料。另一方面,约有四分之一学生表示FIF口语训练并没有使其口语能力显著提升,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观看美剧、阅读课文、抄写并背诵单词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由自己创造输入和输出机会。

经过访谈,作者还了解到大部分学生无法集中于移动APP的自主学习,认为手机其他功能带来的诱惑力较大,影响学习效果。并且提到如果没有教师监督和提醒,其学习主动性会更低。由此见得,大学生在使用移动辅助语言学习工具进行学习时也需要教师进行一定指导和监督,这对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具有推动作用。

6. 结论

在移动技术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趋势下,移动辅助语言学习方式为使用者带来诸多便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也缓解了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压力,弥补了教学中资源有限而造成的不足。但如何改善这一辅助学习方式的不足和盲点,充分发挥其在自学和教学中的优势是软件开发者、教育工作者及学生需要进一步探求的问题。

首先,移动资源的质量是移动学习的保障。现在市场上软件资源众多,水平参差不齐,其科学性对学生来说很难判别,影响使用体验感和效果。这就决定了移动资源应提升交互性,定期根据使用反馈进行调整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其次,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做好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职责。在教学活动中辩证地看待新科技带来的优势,不可忽视移动资源为学生带来的便捷与机会,也不可全部依靠技术教育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应寻求将新科技与传统教育相结合的可行方式,使两种教学方式形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模式。此外,学生在利用移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应依据情况提供帮助,例如协助学生甄选科学性强,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学习软件,也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追踪和监控,合理督促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学生作为移动APP环境下自主学习的主体,也应积极承担合作者的身份责任。利用移动资源进行辅助性学习时应积极与任课教师及同学就学习内容、学习问题等进行及时的交流,也应主动寻求解决方法。这不但有利于提升移动学习的效果,也益于自身学术能力发展,在积极地交流和探讨中不断形成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基金项目

北京市教育委员2018年度科技计划、社科计划批准立项项目,项目名称:“智能学习方式对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SM201810005010。

文章引用

张瑶菡,李丽华. 移动辅助语言学习环境下“FIF口语训练”对非英专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影响的调查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FIF Oral Training System” on Non-English Majors’ Oral English Learning in the Perspective of Mobile-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J]. 现代语言学, 2019, 07(05): 781-791. https://doi.org/10.12677/ML.2019.75104

参考文献

  1. 1. 王立非, 周丹丹. 我国英语口语研究12年: 回顾与现状[J]. 外语界, 2004(6): 7-14.

  2. 2. 亢莉. 大班教学背景下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说焦虑的调查与分析——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J]. 疯狂英语(理论版) 2013(3): 29-32.

  3. 3. 佟秋华. 高校网络环境下英语视听说课学生能动性实验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 2014(1): 72-75.

  4. 4. Vavoula, G., Sharples, M., Lonsdale, P., Rudman, P. and Meek, J. (2007) Learning Bridges: A Role for Mobile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47, 33-37.

  5. 5. Chinnery, G.M. (2006) Going to the Mall: Mobile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 10, 9-16.

  6. 6. Kukulska-Hulme, A. and Shield, L. (2008) An Overview of Mobile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From Content Delivery to Supported Collaboration and Interaction. Recall, 20, 271-289. https://doi.org/10.1017/S0958344008000335

  7. 7. Viberg, O. and Grönlund, Å. (2013) Systematising the Field of Mobile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 Blended Learning, 5, 72-90. https://doi.org/10.4018/ijmbl.2013100105

  8. 8. Burston, J. (2014) Mall: The Pedagogical Challenges.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27, 344-357. https://doi.org/10.1080/09588221.2014.914539

  9. 9. Chang, C.K. and Hsu, C.K. (2011) A Mobile-Assisted Synchronously Collaborative Translation-Annotation System for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 Reading Comprehension.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24, 155-180. https://doi.org/10.1080/09588221.2010.536952

  10. 10. Chen, I.-J. and Chang, C.-C. (2011) Content Presentation Modes in Mobile Language Listening Tasks: English Proficiency as a Moderator.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24, 451-470. https://doi.org/10.1080/09588221.2011.577749

  11. 11. Ahn, T.Y. and Lee, S.M. (2015) User Experience of a Mobile Speaking Application with 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 for EFL Learning.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47, 778-786. https://doi.org/10.1111/bjet.12354

  12. 12. 曾钦佩. 大学生英语词汇移动学习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8.

  13. 13. Cavus, N. and Ibrahim, D. (2010) M-Learning: An Experiment in Using SMS to Support Learning New English Language Word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40, 78-91. https://doi.org/10.1111/j.1467-8535.2007.00801.x

  14. 14. Basoglu, E.B. and Akdemir, O. (2010) A Comparison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Using Mobile Phones and Flash Cards. Turkish Onlin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9, 1-7.

  15. 15. 王娅. 贵州大学学生使用移动设备辅助英语学习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贵阳: 贵州大学, 2015.

  16. 16. Stockwell, G. (2008) Investigating Learner Preparedness for and Usage Patterns of Mobile Learning. Recall, 20, 253-270. https://doi.org/10.1017/S0958344008000232

  17. 17. 侯卓含. 大学生移动辅助式英语词汇习得的实证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2016.

  18. 18. 高艳宁.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输出能力研究[J].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 2015, 36(1): 77-79.

  19. 19. 杨惠中. 怎样提高英语听说能力[J]. 外语界, 2008(1): 9-12.

  20. 20. 周桂芝. 制约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输出能力的因素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34(6): 224-226.

  21. 21. 刘政. 增强语言输入对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 2010.

  22. 22. 余舟. 增强语言输入对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的实证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 2013.

  23. 23. 杨红, 余箐. 综合技能教学法与口语输出[J]. 外语学刊, 2010(4): 103-106.

  24. 24. 樊淑玲.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与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30): 50-52.

  25. 25. 胡元江. 二语口语动机和努力程度对中国大学生二语口语水平的影响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13.

  26. 26. 林丽真.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障碍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2017.

  27. 27. 赵昌汉. 高校英语大规模网络化口语测试的可行性与技术设计[J]. 外语电化教学, 2012(4): 39-43.

  28. 28. 孙菲. 运用形成性评价培养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29. 29. 戚焱, 夏珺. 背诵词块对英语写作和口语水平的影响[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 39(1): 96-103.

  30. 30. 王兆玥. 建构主义视角下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实证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8.

  31. 31. 郑玉荣, 欧阳铨. 利用call软件提高大学英语学生口语流利性[J]. 中国外语, 2008, 5(3): 56-59.

  32. 32. 谢丽莎. 基于fif口语训练系统消除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焦虑的策略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 33(9): 129-135.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