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06 No.02(2018), Article ID:25156,6 pages
10.12677/ML.2018.62032

A Revelation from Inanimate Subject to Medical Translation

Xiuxiu Chen, Nianqing D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enter,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Received: May 9th, 2018; accepted: May 22nd, 2018; published: May 29th, 2018

ABSTRACT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thinking styles determine the distinction in the expression of the subject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the former frequently has the inanimate noun (non- personal noun) as a subject while Chinese prefers animate subjects (personal subjects). This paper is designed to discuss the revelation from the inanimate subject in English to medical translation and to analyze the conversion between the inanimate subject and the predicate, object and adverbial, avoiding “translationese” in English-Chinese medical translation and obtaining idiomatic expression with western flavor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Keywords:Inanimate Subject, Medical Translation, Conversion, Personal, Impersonal

英语无灵主语句对医学翻译的启示

陈秀秀,丁年青

上海中医药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上海

收稿日期:2018年5月9日;录用日期:2018年5月22日;发布日期:2018年5月29日

摘 要

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英语和汉语在主语表达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即英语常用无灵主语(非人称主语),而汉语则倾向于使用有灵主语(人称主语)。本文旨在探讨英语无灵主语对医学翻译的启示,浅析医学翻译过程中通过无灵主语与谓语、宾语和状语之间的转换,以达到英译汉时避免“翻译腔”,汉译英时增添“洋味”(地道英语)。

关键词 :无灵主语,医学翻译,转换,人称,物称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根据所指的不同性质来划分,名词可以分为“有灵名词” 和“无灵名词”两种类型。句子中,“有灵名词”做主语叫作“有灵主语”,“无灵名词”做主语叫作“无灵主语”。无灵主语句是书面英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具有客观、公正、委婉、含蓄的特点,表现力强,且句子多具灵活性,常运用于科技论著、公文等较为严谨、冷静的文体。本文主要目的之一是:了解并掌握英语的无灵主语表达特点以及英语与汉语习惯表达的不同,可以在医学翻译中对其做出必要的转换,如英译汉时避免“翻译腔”,而在汉译英时增添“洋味”(地道英语)。

在英语科技文章中,着力写的是事物、物质及过程,不是动作的执行者。因此,常把无生命事物的名称作为主语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1] 。作为科技文本的一种,医学文本具有科技文体的普遍特征,也以客观叙事为主,语言严肃、精确、精炼,其翻译同样要求严谨而贴切的表达。在当今医学快速发展、国际医学交流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对于医学翻译,仅语法准确、句型规范已然不够,更加地道、更符合英语/汉语语言表达习惯的英译/汉译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对英汉语言风格及其表达差异有一定的了解。其中一个很大的差异即:英语常用无灵主语(非人称、非生物主语),而汉语则倾向于使用有灵主语(人称主语),在科技(医学)文本中尤甚。英语的无灵主语句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叙述口吻更为客观、公正,结构更趋于严密、紧凑,可避免主观臆断,更符合医学英语语言表达规范。

2. 中西方思维方式和无灵主语

中西方的思维方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连淑能在《英汉对比研究》一书中指出,西方哲学思维本质上是理性主义的,所以西方人主张主客二分,天人对立,区分自我意识和认知对象,十分注重客观性,在客观事物认识上能排除主观因素,将主体作为“旁观者”探究客体,这种思维倾向必然摆脱主体意向而导致客体意识。相比之下,中国哲学思维讲究的是天人合一,中国人主体意识较为强烈,在客观事物的认识上鲜有完全摆脱主观认识 [2] 。所以汉语中多使用人称主语,而少物称主语;“‘人是万物之主体’在西方哲学里鲜有市场,在西方的语言心理里也同样少有插足之地。无论成文,无论交谈,英语所使用的句式的主语都很少束缚,很少规约,很少一律。人称可以作主语,非人称的一切事物,无论具体的、抽象的,无论意念的、心理的,都可‘拉’来充当主语,都可占主语之位” [3] 。综上所述,是否能理解东西方思维方式的根本区别决定了能否认识英汉主语表达差异,对医学翻译十分重要。

3. 无灵主语的使用和主语无灵化的转换方法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差异,按照汉语语法和句式的逐字逐句英译或按照英语语法和句式的逐字逐句汉译显然都不是等效翻译,词性和句子成分的转换则是实现翻译的“信”和“达”的重要且必要手段。医学翻译时,可根据英语主语非人称倾向和汉语的人称主语倾向,对源语的特定成分进行转换(如将汉语的谓语等成分转换为无灵主语或将英语的无灵主语转换为谓语等成分),以获得更为地道、更符合目标读者阅读习惯的译文。以下将通过四种主要的无灵主语的转换方式,结合相关的医学英译中和中译英例句,浅析英语无灵主语对医学翻译的启示。

3.1. 无灵主语与谓语的转换

英语偏形合,往往借助复杂的语言结构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内容,而“名词优势”往往可使英语造句简洁化、灵活化,便于表达复杂的内容。作为科技英语的医学英语语言正式、严肃的书面语,通常结构紧凑,言简意赅,其最重要一个特征词语密度较大,名词化现象较为普遍,常用名词来表达原属于动词所表达的信息。谓语动词转换为含动作意义的名词在英语中属于最为常见的名词化形式之一,英语中也经常将此类名词化后的“谓语”转换为主语。因而英译时将汉语的谓语动词转换为英语的主语是实现主语无灵化最重要、常见的方式之一。

(1) Long-term use of the drug for over a year will produce a good effect.

患者长期服用此药达一年以上可有很好的疗效。

例(1)的英译汉并未按照英语语法和句式进行逐字逐句汉译,而是按照中文思维方式及语言表达习惯,将无灵主语“use of”进行词性转换,译成谓语动词“服用”,并补充了人称主语“患者”,译文通顺易懂。该例句也可按英文行文翻译成“此药的长期使用达一年以上将产生很好的疗效”,但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因为汉语“使用、服用”的主语一般为人。因此,翻译成汉语“患者长期服用此药达一年以上可有很好的疗效”更为妥帖。反过来说,如果此句是汉译英,那便可参考英译汉的英文原句,做无灵主语转换,将汉语的谓语动词转换为英语的无灵主语,省略人称主语,得到的英译文则极具洋味;如不进行转换,按汉语行文翻译成“If the patient uses the drug for over a year, a good effect will be produced.”,虽语法正确,但英语语感稍欠缺,不是最为地道的英译。

从以上英汉对比可见英汉表达习惯存在显著差别:英语,尤其是科技英语中,在主语的选择上更倾向于非人称名词,如此也符合其在客观事物认识上往往排除主观因素的理性思维;一个句子中往往只有一个主要动词,其他具有动词含义的成分通常进行词性或成分转换为名词或名词性成分。而汉语主语多为“人”,即主语通常为有灵名词,且一个句子中往往存在不止一个动词,动词出现频率要远远大于英语,是一种相对动态的语言。因而在做医学翻译时需充分了解两种语言的表达差异,将汉语的“多余的”动词进行词性转换为名词以充当主语、宾语等各种成分。

试再比较以下汉译英例句:

(2) 医生迅速到达,仔细检查了病人,因此病人很快就康复了。

A. The doctor arrived quickly and examined the patient carefully; the result was that he recovered very speedily.

B. The doctor’s quick arrival and careful examination of the patient brought about his very speedy recovery.

对比以上两个英译版本,两者都语法正确,也都能为目的语读者理解,但译文B相比之下更符合英语造句。版本B将汉语的谓语动词转换为无灵主语,两个并列动词转换为并列的名词词组,且将副词处理成形容词,符合英语“多名词,少动词”以及主语无灵化的语言表达方式,也符合医学英语词汇密度大、结构紧凑的要求。原文以人为主语,由三个分句、三个动词组成,句子短、动词多,是典型的汉语语言特征;版本B将原文处理成主谓宾SVO结构,仅用一个动词连接,简洁、自然流畅,为典型的英语表达方式,“洋味十足”。

综上,在翻译医学文本时,可从谓语动词与无灵主语转换这一角度出发,以提升英译文的“英语语感”,避免汉译文的“翻译腔”,使之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3.2. 无灵主语与宾语的转换

中国人自古注重以人为本,以人为万物的出发点,“万物皆备于我”,强调人的主体意识 [4] 。因此施事主体(主语)通常为人,受事者(宾语)通常为物。而英人重视客体意识,主张主客二分,将客体作为独立于人之外的对象来研究,经常将认知客体可充当句子中的句子,因而汉语中充当宾语的成分往往可转换为英语中的主语。

(3) Some cases of cancer are amenable to the treatment by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可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疗某些癌症

例3将英语中的非人称主语“Some cases of cancer”转换为汉语中的宾语,方式状语“中西医结合” 置于句前,且省略主语,增加动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此例句也可按英文行文翻译“某些癌症可通过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愈”,但读起来十分拗口,不符合汉语的叙述习惯,因为汉语中受事者(通常为物)置于宾语位置,方式状语在宾语前,而动作的实施者通常为人置于句首(或省略)。因此,翻译成汉语应当是“(医生)可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疗某些癌症”。

反过来说,如果此句是汉译英,那就可参考英译汉的英文原句,做无灵主语转换,将汉语的宾语转换为英语的无灵主语,得到的英译文则极为地道;如不进行转换,按汉语行文翻译成“(The physician)may adopt the method of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treat some cases of cancer.”,这种译文在国内也较为普遍,甚至比上述原文都要为国人所接受。但相比而言,例句中的英语将较短的名词词组“some cases of cancer”置于句首充当无灵主语,较长的方式状语置于句末,符合英语方式状语后置的叙述习惯,避免头重脚轻;同时认知客体“cancer”位于句首突出位置,也符合西方人注重“客体意识”这一思维习惯,是典型的英语行文风格。

(4) 叩诊呈浊音。

Dullness appeared on percussion.

例4为无主语句,完整还原得“患者的(部位)叩诊时有浊音”,中文的逻辑主语为患者,“浊音”是宾语,叩诊为状语。英文则完全淡出人物,直接将认知对象,即物称宾语“浊音”转换为主语,将状语后置,加上无灵动词“appear”,开门见山,凸显客体,符合英语的语言表达和思维习惯。

在医学英语中,为凸显事物的重要性,往往物质、过程而非动作的执行者才是句子重点,因此在进行医学翻译时,需仔细分析宾语在句子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适合的条件下进行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宾语与无灵主语的转换。

3.3. 无灵主语与状语的转换

何明珠指出,英语无灵主语句主要包含其中逻辑关系,即因果关系、条件关系、方式关系、让步关系、时间和时空关系、程度关系和对比关系 [5] 。因此,在涉及以上七大关系的状语从句汉英翻译时,运用无灵主语句可使译文更为简洁、客观、地道。

(5) The slow onset of this disease frequently hinders its early diagnosis.

由于此病发病缓慢,常常难以早期诊断。

例5将无灵主语“slow onset”转译为原因状语从句“由于此病发病缓慢”,动宾结构“hinders its early diagnosis”转译为主句“难以早期诊断”,将英语单句的主谓宾SVO因果语义结构处理为更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原因状语主从句结构。此例也可按英文行文翻译成“此病缓慢的发病常常阻碍了早期诊断”,但中国读者一眼便能体会到该译强烈的“翻译腔”,与汉语的表达习惯相悖。因此,按汉语规范应翻译成“由于此病发病缓慢,常常难以早期诊断”。反过来说,如果此句是汉译英,那就可参考英译汉的英文原句,做无灵主语转换,将汉语的原因状语转换为英语的无灵主语,得到的英译文则洋味极佳;如不进行转换,按汉语行文翻译成“Because the onset of this disease is slow, it is difficult to be diagnosed early.”,则欠缺“异域风情”,只做到“达意”,而离地道的英语有一定距离。

对比上述例句可见:汉语表示原因关系时由因果两个分句组成,动词增加,以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而英语无灵主语可表达汉语原因从句所要传达的意义,名词化词组的主语词语密度增大,以更少的文字表达出更丰富的内容,是典型的医学英语语言风格。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原因状语和无灵主语的转换,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行文习惯。

(6) 医生在诊断时要非常细心。

The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requires meticulous care on the part of the clinician.

例6中,时间状语“诊断时”转换为无灵主语“the diagnosis”,主语则转换为宾语补足语,句型由原先的主 + 状 + 表转换为主 + 谓 + 宾 + 宾补。此转换将原状语成分“diagnosis”置于句首,一来起到强调中心语“diagnosis”的作用,二来也弱化了原主语“医生”。诊断这一行为的施事主体肯定是由“医生”担任,所以将该主语转换为宾语补足语以弱化之并未对保留意义产生任何影响。原文的重点实为“诊断要细心”,而主语“医生”并非十分重要的成分,所以英语以更为重要的状语成分“diagnosis”而非有灵名词“clinician”做主语,以命令性动词“require”替代普通的“be”动词,叙述更显客观、公正、地道。

(7) 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

The damage of the kidney essence causes aching and flaccidity of the bones as well as cold sensation in the limbs which will further leads to frequent seminal emissions.

例7中,汉语隐去了主语患者,补全即“精伤则(患者)骨酸痿厥,精时自下”,英译时未补上人称主语,而是直接以无灵名词“精伤”作为主语引导结果,将原文较为复杂的结果状语从句凝练为单句,简洁地道,符合英语语言表达习惯。

综上,在进行医学翻译时,除了无灵主语与谓语、宾语的转换,无灵主语与状语之间的灵活转换也是相当重要,且能为文章增色不少。

4. 结语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思维和语言表达存在较大差异,按照汉语或英语习惯亦步亦趋的翻译显然不符合医学书面语的行文习惯,易导致英译文冗长、累赘、难解,中译文缺乏英语语感,不够地道,可读性差。这便要求译者在进行医学翻译时在源语和目的语之间进行恰当的无灵主语与谓语、宾语、状语成分的转换,以达到英译汉时避免“翻译腔”,汉译英时增添“洋味”。但并非任何句子都适合采用无灵主语,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基金项目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内学科能力提升项目(No. A1-Z1730210)。

文章引用

陈秀秀,丁年青. 英语无灵主语句对医学翻译的启示
A Revelation from Inanimate Subject to Medical Translation[J]. 现代语言学, 2018, 06(02): 259-264. https://doi.org/10.12677/ML.2018.62032

参考文献

  1. 1. 冯树鑑. 科技英语中无灵名词作主语时的译法[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7(1): 55-56.

  2. 2.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07-315.

  3. 3. 毛荣贵. 翻译美学[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167-170.

  4. 4. 韩虎林. 汉英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制约与影响[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7, 21(4): 146-151.

  5. 5. 何明珠. 英语无灵主语句的隐含逻辑语义关系分析[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7, 14(3): 88-91.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