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 11  No. 08 ( 2023 ), Article ID: 70380 , 5 pages
10.12677/CES.2023.118322

德国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及其启示

张健祯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宁波

收稿日期:2023年6月15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1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10日

摘要

劳动教育是德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部分。德国在长期劳动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优势,注重与职业教育的相互促进、拥有专业教师以及教育机构的支持、利用完备的教学设施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新时代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在面临现实困境时,可以借鉴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经验。以新时代“劳动 + 教育”的育人思想为指导理念、以“师资 + 政策”为保障体系、以“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协同合作为抓手,有利于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德国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经验启示

Labour Education in Germa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and Its Enlightenment

Jianzhen Zhang

School of Marxism,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Received: Jun. 15th, 2023; accepted: Aug. 1st, 2023; published: Aug. 10th, 2023

ABSTRACT

Labou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in Germany. Germany has developed its own advantages in the long-term practice of labour education, focusing on the mutual promotion with vocational education, havi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support from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using comprehensive teaching facilities to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In the new era, labour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hina is facing a realistic dilemma. We can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and merits of labour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Germany, and promo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labour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hina by taking the concept of “labour plus education” as the guide, “teachers plus policies” as the guarantee system, and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as the grip of cooperation. These measures are conducive to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labour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hina.

Keywords:German Educati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abour Education, Experience Enlightenment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报告对于中国教育要培养什么人,强调了确切的答案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自2020年3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颁布后,劳动教育就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处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1] ,再一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022年3月,参与全国两会的代表中提出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素质教育水平的提案也引发热议。以上系列文件及代表提案表明,党和国家以及社会都清楚地认识到在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强力推动劳动教育发展变革。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使其真正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我们现阶段必须要面对并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了解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经验,给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化改革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2. 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特点

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成效在国际上享有声誉。虽然中德两国拥有不同的发展水平、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和社会结构,在教育理念上也存在差异,但是德国学校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劳动教育教学经验。

2.1. 劳动教育助力学生职业教育

“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是德国所特有的,而职业教育因其职业化和劳动化的特征,因此职业教育成为德国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平台 ‎[2] 。德国将劳动教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的重要基础。与我国劳动教育相比较,德国的劳动技术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对劳动的热爱等,同时还具备一定的社会性和经济性 ‎[3] 。在劳动教育中培育学生的社会职业观,体现了劳动教育助力职业教育的特点。

2.2. 师资专业化和教育社会化的保障

德国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十分重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第一,稳定的师资来源。根据数据资料显示,德国约有35所大学开设劳动师范专业或相关的劳动教育学科,其中5所大学单独开设了劳动教育(师范)专业 ‎[4] 。本科的劳动师范教育学生一般需要学习三年,而硕士阶段则需两年时间深造。在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既有劳动学、机械自动化等要素,还包括生产安全、生涯职业规划等拓展性学科内容。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预备教师可以胜任未来学校特定的教学要求。第二,合格的教师素质。完成相应的本科或者硕士课程后,须到地方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申请在校实习,经12~18个月在校实习,并经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方能取得正式的劳动技能教学岗位。

除了专业的师资队伍,德国教学委员会也对学校劳动课程的制定与落实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劳动教育最专业、最权威的职业学会之一的“劳动教育–技术–经济教学专业委员会”(GATWU),成立的宗旨是为学校劳动教育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 ‎[5] 。特别要指出的是,教学专业委员会每半年都会出版学术刊物《劳动教育论坛》,便于学术讨论。其人员主要由职业劳动教育社会人员、中小学教师、高等院校教师、各阶段学校管理人员以及劳动教育师范生组成。在“工业4.0”时代,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以及各层次学校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向着积极推动“劳动教育4.0”发展的目标前进。

2.3. 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开展综合性实践教育

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亦同样重视对学校优势资源的利用。例如,许多学校为工业制造、烹饪、金属等各类材料加工专业提供了专门的教学教室;有些实科学校甚至会为上述专业建立校园生产空间。这里不但拥有常规手工作坊需要的劳动工具,甚至还有个性化十足的其他先进的数控机床等手工类设备。

德国中小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是集技术、家政、经济和职业于一体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以物理、化学等独立学科为其“根”,以学科交叉为其“茎”,以实践活动为其“叶”。通过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以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学生可以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另外,在车间作业过程中,为避免学生在实践教育中出现安全问题,学校一方面对所有设备进行全面的处理,增加额外的安全防护装置;另一方面,在生产制作过程中,指导教师始终秉持着“安全第一”原则,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提高学生的课堂获得感。

3. 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启示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自2020年经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都在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并在初步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基本实现劳动教育活动全覆盖,劳动教育的独立地位逐渐凸显 ‎[6] ,对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劳动教育的开展形式日益多样化等等。但在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劳动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劳动实践场所不足、劳动专任教师存在缺口等问题。德国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对我国中小学劳动课程的发展和实施、劳动教育体系的完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思考。在分析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可以得到几点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有益启示。

3.1. 确立“劳动 + 教育”的新时代育人理念

劳动思想是实干兴邦、民族复兴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劳动实践观、教育观、发展观以及价值观是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具体行动指南。然而在我国,尤其是在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却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制约。一周一课时的劳动与技术课被占用,劳动课无计划、无考核,劳动多教育少等与劳动教育目标背道而驰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在推动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时,必须辩证地鉴别与对待其中的不当理念和不当行为。在对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情况进行反思同时,更要遵循那些符合社会发展的理念,对其进行教育和传承,从而带动我国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在新的历史阶段取得新的发展。

在借鉴德国成功经验时,首要的是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劳动”价值。在德国,劳动课已经发展到与其它主科课程有着同等地位,成为一门与的必修课。根据德国教育的实践,劳动课的教学常常不能将其与其它学科教育完全分离 ‎[7] 。因此,进行交叉学科的整合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除此之外,明确劳动教育的另一层价值,也就是“教育”价值。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成只是增加家务活,而是要对劳动教育的全面性和有效性进行充分考虑,使学生不仅能劳动、会劳动,还要愿意劳动、更要热爱劳动。要改变、最好杜绝“重劳轻教”甚至“只劳不教”的局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目的性、有计划性地组织学生参与到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去。让学生身心参与、手脑并用,真正实现知行合一。在劳动实践中实现自我和社会的价值统一,真正将“劳动 + 教育”的育人理念付诸实践。

3.2. 健全“师资 + 政策”的劳动教育保障体系

专业的师资力量是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的有效保证。德国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劳动教育师范专业,从而为中小学校的师资人才的专业化提供了保证 ‎[5] 。目前,我国还缺乏一定数量的专职劳动教师,而且现有劳动教师大部分由班主任或其他学科老师兼任,这直接影响了劳动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为此,国家应向德国学习加强对专业劳动教师的培养。第一,专业教师的数量。2021年,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已有两所高校顺利获批“劳动教育”本科专业,也为培养劳动教育的高学历人才提供了可能性。那也说明,我国已经成功在劳动教育的专业人才上迈出了第一步。第二,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针对当前在岗教师,不定期开展专业教学能力培训,提高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良好的政策支持,同样也是德国学校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因素。为更好发挥教学环境与有利政策的作用,增强劳动教育的现实效果,我国应积极向德国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得到有益的启发。第一,完善法律保障。教育部在答复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8039号建议时强调,已经研究形成了《教育法修正案(草案)》,要将“劳”纳入教育方针中。第二,劳动课程独立。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印发了,标志着我国将劳动课程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彰显了新时代对中小学劳动的重视。第三,劳动教科书的编写。教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具 ‎[8] ,学生可以从教材中获取系统的知识。所以,各地和学校要善于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具体化、本土化的劳动教育活动清单,切实解决劳动教育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第四,教育评价保障。有效的评价在教育中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劳动活动的主办方要根据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最终的成果为依据 ‎[7] ,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完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评价结果需要及时反馈给参与实践活动的老师以及学生。

3.3. 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格局

德国中小学目前实行的劳动教育,都不是依靠学校教育单独开展的 ‎[7] 。劳动教育自身的可操作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特点,决定了其必须依靠家庭、甚至全社会的支持。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的主导作用,同时注重家庭与社会的辅助功能。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发展的教育格局,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从而促进劳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借鉴德国学校经验,家庭教育氛围对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也起着一定作用。家长可以与孩子制定“年度、季度、每月、每周”计划,在完成计划中逐步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兴趣习惯。需注意,在孩子劳动过程中家长要做好表率作用。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与孩子一起进行劳动。在培养孩子劳动素养的同时,也有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和谐关系的养成。其次,中小学校继续坚持开展每周的劳动必修课课程以及日常的劳动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清洁包干区、班级大扫除等等。除此之外,学校可设置劳动周,举办系列活动,比如:劳动知识竞赛、手工作品展览、最美劳动班级评选、邀请当地的劳模工匠或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学术讲座等活动。通过上述活动,清晰学生们的劳动概念,激发中小学生对劳动的热情,形成科学、系统的劳动观念。此外,不能忽视社会对学生的教化功能。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通过进企业、进社会等方式,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建立和共享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基地。一方面,社会上企业工厂里的专家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担任学术讲座主讲人或者课内兼职教师,能切实解决学生的疑惑。另一方面,各大企业拥有设备、场地等资源,在校学生可以每年进行参观、游学等,在企业发展变化中摸索创新的规律。这有利于学生积累经验,为将来投入社会、完成未知的劳动任务、掌握尽可能多的社会技能做准备。同时学生还可以沉浸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模拟未来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冷静面对并沉着解决问题。切实提高自己面对特殊情况应急处理、解决问题等能力,从而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合格的社会人。

4. 结语

德国通过加强本国劳动教育,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有效帮助学生应对社会变革的重大问题。为增强劳动教育的现实效果,我国的中小学校应主动借鉴德国学校的教育经验:在育人理念里,教师要注重劳动与教育的结合。鼓励孩子在劳动中感悟,使孩子在劳动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劳动带来的意义;在保障体系上,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国家层面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省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完善劳动教育的政策体系,做好劳动教育的师资和实践资源保障;在协同共育中,把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三合一的教育合力,把年轻一代培养成堪当大任的时代青年。

文章引用

张健祯. 德国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及其启示
Labour Education in Germa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and Its Enlightenment[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08): 2180-2184.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8322

参考文献

  1. 1. 王晓燕, 杨颖东, 孟梦. 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J]. 教育研究, 2023(1): 4-15.

  2. 2. 严运楼, 王佳杰, 朱蓓. 劳动教育理论与实务[M]. 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22: 49.

  3. 3. 德国: 劳动教育承担对个体进行“社会-经济教化”的重要功能[J]. 中小学德育, 2019(12): 78.

  4. 4. Friese, M. (2011) Reformprojekt Arbeitslehre. Entwicklungen, Konzept und Handlungsbedarfe. http://www.bwpat.de/ht2011/ft02/friese_ft02-ht2011.pdf

  5. 5. 任平, 贺阳. 从“劳作学校”到“普职融合”: 德国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嬗变、特征与启示[J]. 全球教育展望, 2020(10): 114-128.

  6. 6. 陈韫春.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与提升——基于大规模调查数据的分析[J]. 教育研究, 2022(11): 102-112.

  7. 7. 周瑞琼, 贺艳芳. 凯兴斯泰纳教育思想对我国劳动教育的启示[J]. 江苏教育研究, 2022(Z3): 23-28.

  8. 8. 田钰析. 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对我国的启示[J]. 现代交际, 2021(11): 181-183.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