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 11  No. 09 ( 2023 ), Article ID: 71767 , 7 pages
10.12677/CES.2023.119376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在“西方人文”课程中的应用

顾环

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重庆

收稿日期:2023年7月11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25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5日

摘要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正日趋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新常态”,加强对混合式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立足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以“人文通识型通用人才”为培养目标,研究分析该模式下高校翻译专业本科“西方人文”课程的教学实践,并提出:“互联网+”时代背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校人文历史类课程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熟记历史事件、人物、时间节点和各类术语,而是要启发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其思辨能力。

关键词

西方人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Blended Learning in the Course of “Western Humanities”

Huan Gu

College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Jul. 11th, 2023; accepted: Aug. 25th, 2023; published: Sep. 5th, 2023

ABSTRACT

Blended Learning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 new norm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academic institution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methods and principles of Blended Learning. Based on the training goal of overall talents with fine humanistic quality, 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Blended Learning of “Western Humanities”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translation majors under this new mode, and suggests that the teaching purpose of humanities and hist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es not encourage students to memorize historical events, figures, timelines or terms, but to inspire students to develop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Keywords:Western Humanities, Blended Learning, Applicat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前言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面授、单向传输式学习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融合传统课堂面授学习与网络在线学习优势的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未来学校教学的主要方式。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教育界内不同学科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与混合式教育理念的探索与实践已有20余年。海外学者通常把混合式教学称为“Blended Learning”,简称BL。美国学者Charles R. Graham在2013年发表论文Emerg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in blended learning,文中提及的混合学习(BL),或“面授教学与在线教学的结合”,在高等教育中已被广泛采用,一些学者称之为“新传统模式”或课程教学的“新常态”。

“西方人文”课程是翻译专业本科二年级专业限选课。该课程引领学生探索人类文明的进程,探究自身所处的人文环境,理解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同阶段人类思维和创造力的形成及其对文学、绘画、雕刻、哲学、宗教、音乐和意识形态等诸多领域的相关影响。同时,“西方人文”通过对比分析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进程,培养学生建构历史关联的能力,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揭示欧美国家当前面临的社会问题与其历史关联,进一步探索华夏文明与当今社会和谐之间的联系,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层面,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更宏观的了解;在能力层面,明确中西方文化各自的优劣长短,完善知识结构;在素养方面,培育理性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从中西文化的优良传统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此外,本课程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和德育功能,培养学生形成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思维,实现综合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随着教师和学生频繁遭遇传统课堂带来的诸多挑战,包括课堂管理,学情把控,教师的课堂权威,师生互动,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以及语言类专业“人文素质”培养等,“西方人文”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西方人文”课程为例,立足于以“人文通识型通用人才”为培养目标,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在该课程中的应用,以期为该教学模式下人文历史类课程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2. “西方人文”课程混合式教学培养目标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是线上课程(MOOC或SPOC)与线下课程(实体课堂课程)相结合的一种课程,其目的是推动课堂革命与学习革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1] 。

基于“学习重心转变”这一重要倡导,要确定本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培养目标,还要明确的问题是语言类专业的“非语言教学”问题,包括“西方人文”等人文历史类专业选修课的教学。一直以来,英语教育界有不少学者认为,英语专业的人文素质教育比重偏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弱,英语专业需要回归人文学科本位,培养人文通识型或通用型英语人才。人文通识型或通用型英语人才,即同时具备扎实的中英文功底和深厚的人文素养之复合型人才 [2] 。从90年代起,人文通识教育理念就写入了我国教育部的政策文献,该理念首次出现是在1998年教育部文件《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现如今,培养人文通识型通用人才已成为国际教育界的基本共识。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文通识型通用人才”,是本课程混合式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基于此目标,“西方人文”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试图突破传统教学法,培养学生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学习能力,包括中英文资料收集,文献阅读,逻辑分析,公共演讲和组织协作能力,并逐步形成独立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最终收获扎实的中英文功底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同时,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探索,该课程及相关课程教师能够掌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建设及应用方法,并掌握如何利用混合式课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3. “西方人文”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

“西方人文”混合式教学设计,以翻译学院2020级本科1~2班学生为试点,主要有以下具体操作:1、改造传统课堂(线下课程),重构时间与空间在教学中的分布;2、建设“翻转课堂”,设计相关教学活动;3、优化线上教学资源。

3.1. 改造传统课堂

“西方人文”的传统课堂,即线下课程(实体课程),往往以教师单方面的讲授为核心。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成体系的知识,即掌握西方文明的基础知识(主要线索和脉络),形成一定程度的理性分析视角。然而,在这种传统课堂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往往被钳制了。学生面对书本毫无求知的渴望,面对知识鲜有质疑的态度,思辨能力“缺席”,与“人文通识型人才”相距甚远。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并未得到充分的机会去分析、思考和积极地解决问题。

近二十年来,围绕英语专业教育的争论,可以说集中在“体现人文教育内容和特征,着力提升思辨水平”。就英语专业改革而言,要把人文教育落实在实处,课程设置改革是关键,其中最关键是“在课程教学中内化批判性思维” [3] 。

在课堂中内化批判性思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西方历史,促进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的观点,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需要扮演引导者这一角色,才能抵御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权威危机”。对“西方人文”授课教师而言,讲述历史,应当引导学生进入历史场景,从提供原始资料与挖掘历史细节的含义两方面启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改造后的线下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历史场景,融入启发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多种形式教学活动。比如在古罗马章节,要求学生绘制前三头同盟(First Triumvirate)、后三头同盟(Second Triumvirate)及克利奥帕特拉(Cleopatra)的人物关系图;在中世纪章节,结合翻译技能训练,鼓励学生把但丁(Dante)的《神曲》(The Divine Comedy)英文版诗歌节选段落翻译成中文,并进行小组互评;在文艺复兴章节,教师布置实践作业–探索大英博物馆和英国国家美术馆官网,搜索文艺复兴美术三杰的作品,并进行评论,介绍和分享。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来看,这门课程也让他们有机会发挥主动思考的能力,从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出发,对一些问题展开较为深入的讨论。

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教师运用体验式教学法,从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加强学生听觉、视觉感受等角度入手,打破传统课堂教师“一言堂”单一授课形式。在改造后的课堂教学中,该课程由中外教师合作教学(中国教师为主,外籍教师为辅),中英双语授课,融入CBI教学理念1。适当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包括小组讨论,主题陈述(Presentation),即兴演讲,课堂辩论等形式。多种课堂活动能够将教学效果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并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锻炼他们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教师除了展示教学图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还适当穿插学生可以随堂参与的互动环节,让学生的身心都真正地融入课堂。比如,教师在讲授古希腊神话章节的时候,把部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故事分享”,启发学生思考何为希腊神话的神人“同形同性”等深刻问题,继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异同”,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解放思维。

3.2. 建设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也称“颠倒课堂”(Inverted Classroom),是指把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传统师生角色互换。在课堂上,教师不再做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和学生探讨已经在课前完成的学习内容,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主要通过在课前看视频,听音频,读电子书等形式进行主动学习。该模式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是“探究式学习革命”的体现。1993年,美国教师艾莉森·金(Alison King)发表文章From Sage on the Stage to Guide on the Side,指出教师应该把课堂时间分配更多在知识指导上,其观点被认为是“翻转课堂”教育模式的启蒙。近几年来,翻转课堂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已展开充分实践。该教育模式的优势体现在丰富的教学形式和知识获取形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时间利用率,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规划和探究能力,重新构建学习流程并促进学生对知识吸收内化。建设翻转课堂,既可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状态,又能改善学生与授课教师互动不足的局面 [4] 。

在混合式课程教学中插入“翻转环节”有如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授课教师布置课前阅读任务(阅读材料为教师在开课环节已推荐过的相关中英文读本)。黄源深认为,造成英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内容简单,知识面偏窄,思维能力差,所以一个改进的方法便是多读与多写。教师在学生的阅读任务中充当引领作用,从“拷问历史、深入场景、辩证思考、细节挖掘等与解读历史文化相关的多个方面入手,在讲述过程中启迪思想,发现问题;例如,教师在文献阅读作业中设置思考题:从《理想国》选段可以看出哲学家柏拉图如何看待雅典的民主制,其论点有哪些有力和不足之处?庞贝古城毁灭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但丁《神曲》地狱篇里包含了哪些宗教伦理思想?由此引入“批判性思维环节”。同时,学生还可观看网络课程视频(如北京大学朱孝远老师的《西方文明史导论》,BBC相关历史类纪录片等),学生在课外阅览资源、完成视频学习,同时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思考题。

第二步,学生总结出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并通过邮件或网络教学平台(本课程使用“云班课”教学平台)告知授课教师。授课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提供必要指导。第三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前准备、掌握各种材料,进行充分阅读,形成论证思路,制作课件,准备课堂展示。第四步,每个单元其中一个主题或板块由指定小组完成相关主题陈述(Presentation),并在讲台上接受同学的提问,也向观众提出问题,进行双向讨论。与此同时,授课教师协助做课堂展示的学生维持课堂秩序,在必要的时候参与学生的问答,负责将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第五步,授课教师总结各方的观点,进行简单点评。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通过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思辨能力,同时提升课堂参与程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使用知识,从而督促学生及时消化课堂教学内容。

3.3. 优化线上教学资源

“西方人文”“线上”教学平台主要依托“云班课”app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设计、制作教学视频,并引进质量合格的视频资源,上传到云班课平台。教师将教学视频时长控制在合理时间之内,按板块和主题(如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基督教文明等)分类。同时,教师在线上平台定期补录新知识点,保证课程内容更新,并进行知识点层级划分,以提高学情匹配度 [5] 。在上课前,教师督促学生观看视频,进行预习和复习。学生通过平台打卡,系统自动生成云教材学习的经验值,包括视频资源和非视频资源学习情况,以及完成在线作业的情况。同时,教师在平台开放“课程圈”。在课程圈里,学生可对教学视频和其他教学资源内容进行提问,并且还可针对班级同学疑问进行解答。教师按照反馈信息调节教学方式,充分把握“西方人文”课程教学的重难点。图1展示了“西方人文”线上教学资源应用情况。

Figure 1. Application of online education resources for “Western Humanities” course in Class 1-2, Grade 2020

图1. 2020级1-2班“西方人文”课程线上教育资源应用情况

4. 混合式教学设计应用效果

“西方人文”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基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全面考察,两种考核形式分别占比30%和70%。形成性考核由线上视频学习、随堂测试、小组讨论、平时作业和小组课堂展示组成,通过“云班课”app的数据搜集功能,统计学生线上自学、课堂互动、课后作业等情况。终结性考核形式为期末闭卷考试(全英文),既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考察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同时融入开放性试题(材料分析题)。图2给出了形成性考核构成情况及各部分所占比例。图3给出了期末终结性考核题型及占比。

Figure 2. Composition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图2. 形成性考核构成情况

Figure 3. Question styles and proportion of final examination

图3. 期末终结性考核题型及占比

“西方人文”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具体应用取得了积极成效。从教学方式来看,该模式实现了传统师生角色互换,重构时间与空间在教学中的优化分布。从教学效果来看,该模式让传统课堂教师“一言堂”转变为对话式课堂,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自学能力得到提高,批判性思维水平得到提升。从各级反馈来看,“西方人文”混合式教学得到了学生、督导的一致好评。从具体数据来看,学生评教得分位居全校前列,教学督导听查课总体评价优良率达95%。从期末终结性考核结果来看,混合式教学班的高分率(90分以上)远高于往届传统教学班。图4给出了传统教学班(2019级1-2班)与混合式教学班(2020级1-2班)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分布情况(左侧数列为百分比占比)。

Figure 4. Scores of final emanations of class of traditional learning and class of blended leaning

图4. 传统教学班(2019级1-2班)与混合式教学班(2020级1-2班)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分布情况

5. 结语

本文以“西方人文”课程为例,立足于以“人文通识型通用人才”为培养目标,研究分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在该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实践表明,该课程采用的教学设计实现了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的转变,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思辨能力,体现了混合式教学的价值和优势。

当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若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两方的积极配合。目前,混合式教育依旧存在“师生交互性不足、学生个性化体验差”等问题 [6] 。

随着混合式教学日趋成为“新常态”,加强对混合式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讨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在“西方人文”课程中的应用可以给同类专业、学科及院校的相关课程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四川外国语大学2022年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西方人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JY229627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引用

顾 环.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在“西方人文”课程中的应用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Blended Learning in the Course of “Western Humanities”[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09): 2549-2555.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9376

参考文献

  1. 1. 沙楠, 郭明喜, 高媛媛, 谢威, 许魁, 申麦英.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22, 45(4): 69-72.

  2. 2. 胡文仲, 孙有中. 突出学科重点, 加强人文教育: 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 38(5): 243-247.

  3. 3. 金衡山. 人文教育、批判性思维与课程设置: 《西方文明导论》课的实践与启示[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9(1): 22-19.

  4. 4. 王涛. 西方文明史课程的教学创新[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 3(19): 122-123.

  5. 5. 高晨. 比较文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交互模式探析[J]. 高教论坛, 2022(11): 20-24.

  6. 6. 陈娜.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哲学与人生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2022(11): 21-24.

  7. NOTES

    1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即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法,整合了语言、内容和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促进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