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ational Education
Vol.06 No.04(2017), Article ID:22286,10 pages
10.12677/VE.2017.64019

Analyses of Key Factors to Effect CET3 Scores Taken by Different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Zheng Fa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Tourism College of Zhejiang,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Sep. 26th, 2017; accepted: Oct. 7th, 2017; published: Oct. 12th, 2017

ABSTRACT

The author applied Excel and Origin software to count and analyze the CET3 (College English Tests 3) scores taken by different majors (non-English majors) in TCZJ (Tourism College of Zhejiang). In order to remove accidental disturbances, this article employs the group-average formula and sum-for-years formula to analyze data to highlight the internal key factors. Taken all the analyses into consideration,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 minor-language majors in TCZJ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Russian majors) have the best performance on English test among all the non-English majors from 8 departments. To some degree, it reflects that minor-language majors, with the highest average scores from every test, are most capable of adapting themselves to the changes and reform of the English test and have made the biggest progress in 2 successive tests. Through analyses,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 the key factors to cause this phenomenon does not include areas as teachers’ qualifications,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teaching models, bu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The minor-language majors in TCZJ are required to take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urses. Through the course training, those students hav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cultures and better skills to communicate through different cultures. On the basis of this new-found conclusion, an efficient way to improve the proficiency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had been figured out: improving th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ability an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target language during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English.

Keywords: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ET3 Scores Gained by Non-English Majors, English Cultural Background, 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Ability

高职学生CET3成绩受主修专业影响 的关键因素剖析

方峥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外语系,浙江 杭州

收稿日期:2017年9月26日;录用日期:2017年10月7日;发布日期:2017年10月12日

摘 要

笔者使用Excel和Origin软件,对本校不同主修专业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CET3 (大学英语三级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群体平均和多年总和的方法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扰,使内在关键因素得以凸显。通过分析发现,全校8个不同主修专业的系(院)中,外语系非英语专业(俄语、西班牙语、日语、韩语)学生在历年CET3考试平均成绩、二次考试成绩提升幅度和适应试题难度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优于其它非语言专业学生的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导致这种现象的关键因素,不在于人们通常关注的师资水平、学生基础、教学模式等因素,而在于外语系非英语专业学生经过了主修专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训练,具备了更强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受此启发,在非语言专业的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在指导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非语言专业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缺失的补救,让学生更多了解西方历史和人文背景知识,提升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应该是提升高职非语言专业学生英语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职大学英语教学,非英语专业学生CET3成绩,英语背景文化,跨文化理解能力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大学英语等级考试(CET)是影响力最大,社会认可度最高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水平的评价过程。如英语B级,三级,四级,六级考试通过率是教育部对各高职院校进行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成绩已成为高职学生升学、评奖、就业的重要依据。同时,学生英语等级考试也成为各高职院校之间竞争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寻求大学英语教学的更有效方法,是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长期探索的内容,是当前各高职院校高度重视的重点工作。

剖析影响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和提升大学英语效果方法的探索是当前关注的热点。已有大量关于高校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的文献,人们广泛研究了教师自身素质,教学模式 [1] [2] 、教学方法 [3] [4] 、学生基础、学生学习习惯 [5] 、学习兴趣 [6] [7] 等因素与英语教学效果的关系。相关研究指出了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绝大部分问题,也提出了很好的应对措施,促进了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然而,当前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还不尽如人意,离国家要求还有差距,需要发展新方法,实行新措施。通常,人们采用随机访谈、抽样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现状、分析问题。然而,虽然采用这些方法,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客观现象,但很有可能以偏概全。随机访谈、抽样调查的结果存在偶然性,没有足够数量的保障,很难客观反应问题;问卷调查的方法,可获得有关主观设计问题的信息,但存在主观引导的嫌疑,主观未意识到的客观问题不易被发现。为克服这些不足,发展更全面、更客观的调查方法十分必要。有了更全面、更客观的调查方法,就能更深入揭示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提供更有效手段。本文试图以一个学校多年以来、多个专业的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分析为切入点,采用多角度、立体交叉的全数据分析方法,力图揭示还未曾被足够重视,却又对高职英语教学效果提高有重要作用的内在规律性因素,为高职英语教学效果和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客观的信息和更有益的启示。

本文对笔者所在学院全校各专业(酒店管理系,工商管理系,烹饪系,艺术系,旅行社管理系,旅游规划系,外语系及继续教育学院) 5年来(2012~2016)共计24987人次的10次大学英语三级考试(CET3)成绩进行全面统计,以数据分析为基础,采用图示的手法,对全校各专业考生CET3成绩进行多角度定量比较分析,试图更精准、更全面、更深入地分析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和问题,进而寻求提升英语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群体平均和多年总和的方法对笔者所在学校非英语专业考生的CET3成绩进行全数据立体化的统计分析。所谓群体平均的方法,是指按研究者所关注的特性因素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群体,再对不同群体求平均。本文按主修专业(即不同的系或学院)将考生分成不同的群体,求其CET3成绩的平均值。通过求平均可以消除因学生个体差异对本文研究主题的干扰;通过全校求平均可以消除系(院)差异而获得一个分析基准。所谓多年总和的方法,是指将研究者所关注的特征参量值进行多年求和,以达到消除在不同年份间波动的非关注因素所产生的干扰。本文采用将多年多次各个系(院)考生的CET3平均成绩与当年全校总平均成绩差求和的方法(即将5年10次的各系总均差求和的方法),消除因试卷难度在不同年份间波动和师资在不同年份间变动等因素的干扰。所谓全数据立体化统计分析,首先是全数据,意思是分析所取用的数据,不进行任何带有主观臆断的取舍处理,将研究对象的全部原始数据整体输入分析系统(本文将历年历次全校考生的CET3成绩原原本本地输入Excel数据表格,不做任何带主观意志的预处理),避免因主观臆断对内在客观规律寻求的干扰;其次是立体化统计分析,即从立体交叉的多个角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不同方位剖析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内在规律。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笔者所在职业学院全校各系(艺术系,烹饪系,旅行社管理系,酒店管理系,旅游规划系,工商管理系,外语系及继续教育学院),2012年至2016年5年来,非英语专业学生(共计24,987人次)的CET3成绩为样本。分析不同专业5年来10次CET3成绩的分布情况,不同主修专业学生成绩之间的差异。历年历次各系(院)参加CET3的考生情况如表1所示。表中历年第一次的考生数多于第二次的考生数,是因

Table 1. The number of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each CET3 test from each department during 2012-2016

表1. 历年历次各系(院)参加CET3的考生情况

为参加了第一次考试已经通过CET3等级要求一般不再参加第二次考试(已经通过的考生通常会参加更高级的等级考试),而参加第二次考试的考生基本上是在第一次考试中未通过CET3等级要求的,未参加第一次考试而直接参加第二次考试的考生数很少,只有个别因为特殊原因耽误了第一次考试才会直接参加第二次CET3。

2.2. 研究工具

本文研究的工具是CET3试卷、Excel数据处理软件和Origin数据分析软件。使用CET3试卷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进行测试,采用Excel数据处理软件对全校各系非英语专业考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利用Origin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图形化显示。

2.3. 研究步骤

2.3.1. 使用Excel数据软件将历年历次全校各非英语专业考生CET3成绩统计分析

求出各系考生的历年(m)、历次(n) CET3平均成绩 X l m n ¯ ;再求出全校考生的历年(m)、历次(n) CET3平均成绩 A m n ¯ ;按公式(1)求出全校各系历年、历次CET3平均成绩 X l m n ¯ 与历年、历次全校总平均成绩 A m n ¯ 的差 δ l m n ;按公式(2)求出全校各系5年(从12年到16年) CET3平均成绩差 δ l m n 的总和 Δ l ;按公式(3)求出历年全校各系第二次考试与第一次考试平均成绩的差 λ l m ;按公式(4)求出全校各系历年二次考试成绩差 λ l m 的5年总和 Λ l ;按公式(5)计算历年历次CET3考试的难度系数 α m n

δ l m n = X l m n ¯ A m n ¯ (1)

(1)式中, δ l m n 是l系学生在m年第n次的CET3平均成绩 X l m n ¯ 与m年第n次全校CET3总平均成绩 A m n ¯ 的差, A m n ¯ 是m年第n次CET3全校考生的平均成绩, X l m n ¯ 是l系学生在m年第n次考试的平均成绩。

Δ l = n = 1 2 ( m = 12 16 δ l m n ) (2)

(2)式中, Δ l 是l系学生从12年到16年CET3平均成绩与全校总平均成绩差值的5年总和, δ l m n 与(1)式相同。

λ l m = X l m 2 ¯ X l m 1 ¯ (3)

(3)式中, λ l m 是l系学生在m年第二次考试与第一次考试CET3平均成绩的差, X l m 1 ¯ 是l系学生在m年第一次考试的平均成绩, X l m 2 ¯ 是l系学生在m年第二次考试的平均成绩。

Λ l = m = 12 16 λ l m (4)

(4)式中, Λ l 是l系学生从12年到16年第二次CET3平均成绩与第一次CET3平均成绩差 λ l m 的5年总和, λ l m 与(3)式相同,按(3)式计数获得。

α m n = A ¯ A m n ¯ (5)

(5)式中, α m n 是m年第n次CET3的难度系数, A m n ¯ 是m年第n次CET3全校考生的平均成绩, A ¯ 是从12年到16年10次全校CET3成绩的总平均,具体由(6)式求得。

A ¯ = n = 1 n = 2 ( m = 12 16 A ¯ m n ) 10 (6)

2.3.2. 比较图形制作

将Excel软件数据处理的结果输入Origin软件,利用Origin软件制作各种比较图形。

2.3.3. 分析成绩与专业的关系

根据图形比较分析不同主修专业高职院校考生CET3成绩与其主修专业间的关系。

2.3.4. 分析成绩与专业关系的关键因素

根据考生主修专业与其英语CET3成绩的关系分析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特点。探讨影响不同主修专业考生CET3考试成绩差异的内在主要因素。剖析高职学生CET3成绩受主修专业影响的关键因素。

3. CET3成绩受学生主修专业影响情况分析

3.1. 不同主修专业考生历年CET3平均成绩比较

图1为外语系非英语专业(即小语种专业,西班牙语、俄语、日语、韩语专业)、酒店管理系、艺术系、烹饪系、旅行社管理系、旅游规划系、工商管理系、继续教育学院共8个系(院)的学生,在2012至2016年5年期间10次CET3平均成绩示意图。这5年期间10次考试共计有24,987名考生先后参加。图1中各数据点的数值即各系历年历次CET3平均成绩。

图1中横轴标是考试年次。纵坐标是各系每次CET3平均成绩。由图1可见,以实心小方块数据点表示的外语系(非英语专业)考生的CET3平均成绩一直处在图形上方,并且明显高于表示其它专业考生CET3平均成绩的数据点。以实心五边形数据点表示的继续教育学院历年CET3平均成绩一直处在图形下方,且明显低于表示其它专业考生CET3平均成绩的数据点。酒店管理系、艺术系、烹饪系、旅行社管理系、旅游规划系、工商管理系六个系学生CET3平均成绩的数据曲线比较接近,且相互交错,交织在一起。工商管理和酒店管理系考生的CET3平均成绩相对于除外语系非英语专业和继续教育学院考生之外的其它五个系的学生体现出在同层次里面的有波动的微弱优势。说明除了外语系(非英语专业)和继续教育学院之外的其它6个系,在5年10次考试的总比较中,互有胜负,未体现出明显的优势或劣势,总体水平接近,按成绩高低排序的名次在不同考试年份和考次间交替变换。

Figure 1. The average CET3 scores of students from each department from 2012 to 2016

图1. 全校8个系2012年至2016年CET3考试平均成绩图

图2是各系考生5年总均差显示图。所谓5年总均差由上述(2)式计算获得,即先将各个系的考生在2012至2016年期间各次考试中所取得的平均成绩减去各次全校总平均分求得各次平均成绩差,然后将5年内10次平均成绩的差值求和。图2可以更清晰和更客观地显现出不同主修专业对学生CET3成绩的影响,通过求平均和5年10次数据的总和的方法,可以消除诸如试卷难度波动、师资水平波动、学生个体差异等一些偶然波动的非关键性因素的干扰,更清晰地显现内在关键性的因素。

图2可见,在0值平均线以上的有外语系(非英语专业)、酒店管理系、旅游规划系、旅游管理系和工商管理系,在0值平均线以下的有继续教育学院、艺术系和烹饪系。显然,外语系(非英语专业)考生所取得的总均差远高于其它非语言专业,就是与排在第二名的酒店管理系比较也要高出4倍多,比其它专业的考生更是高出十多倍。

综合图1图2可知,外语系非英语专业的考生在历年历次的CET3考试中,一以贯之地体现出了明显优势。这种明显的优势,意味着蕴藏有内在的规律性因素在发挥重要作用。这种内在的规律性因素,值得深入分析。揭示这种内在规律性因素,对于探索大学英语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对于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2. 不同主修专业考生二次CET3平均成绩提升幅度比较

历年的大学英语考试均由各系非英语专业学生报考(大一新生于第二学期开始报考CET3)。如第一次考试不通过或是不理想,学生可申请再次参加考试。因此,从两次考试平均成绩的提升幅度可以看出考生在两次考试期间的学习效率。

图3是不同主修专业各系二次CET3平均成绩提升值的5年总和直方图。图3直方图数据由公式(4)计算获得。将从12年到16年期间的每年各系第二次CET3平均成绩减去当年第一次CET3平均成绩求得差值 λ l m ,然后将各系的各年2次CET3平均成绩差值 λ l m 求和,获得各系5年2次CET3平均成绩差值总和 Λ l 。与图2数据处理效果类似,采用5年求和的方法,可以排除一些偶然次要因素的干扰,凸显核心关键因素的作用。由图3可见,外语系非英语专业考生的二次CET3平均成绩提升幅度远高于其它七个系。外语系非英语专业考生的二次CET3平均成绩提升幅度是其它系的4到10倍。说明外语系非英语专业考生在准备二次CET3时的学习效率是其它系的4到10倍。这其中蕴含的规律性作用因素非常令人感兴趣,值得深入分析并揭示。

3.3. 试卷难度适应能力比较

图4为历年历次考试全校CET3总平均成绩直方图。比较不同年份的全校CET3总平均成绩可以发现各次考试的难度差异。由图4可见,在历年历次考试中,以2014年第二次考试的全校总平均成绩最低,明显低于其它各次考试,说明此次考试难度特别大。相反,2012年第二次考试和2016年第二次考试的全校CET3总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其它各次,说明这两次考试的难度明显低于其它各次。

图5为CET3考试难度系数与平均成绩显示图。由图5可见外语系非英语专业考生对于CET3难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图中左右两个纵坐标,标有不同刻度,右纵坐标表示CET3平均成绩,左纵坐标表示考试的难度系数。图中有箭头指右的曲线上数据点的数值由右坐标轴上的刻度标定;有箭头左指的曲线上数据点的数值由左坐标轴刻度标定。所谓CET3难度系数 α 由公式式(5)求得。用全校5年10次总平均值 A ¯ 除以m年第n次CET3全校考生的平均成绩 A m n ¯ ,获得m年第n次CET3的难度系数 α m n 。全校5年10次总平均值 A ¯ 由公式(6)求得。难度系数 α m n 数值越大,表示m年第n次CET3的难度越大。由图5中空心方格曲线所示历年历次难度系数可见,以2014年第二次考试难度最大,明显高于其它各次考试,而以2012年第二次和2016年第二次考试的难度明显低于其它年次的考试。

Figure 2. The average deviation of CET3 Scores of each department from 2012 to 2016

图2. 各系考生5年总均差

Figure 3. The histogram of improvements of average CET3 scores in 2 successive tests of each department from 2012 to 2016

图3. 各系二次CET3平均成绩提升5年总和直方图

Figure 4. The histogram of total CET3 average scores of each test

图4. 历年历次全校CET3总平均成绩直方图

Figure 5. Degree of difficulty and the average scores of CET3

图5. CET3考试难度系数与平均成绩显示图

图5可见,难度系数越高的考试年次,外语系非英语专业考生的CET3平均分高出全校平均分就越多,相反,难度系数越低的考试年次,外语系非英语专业考生的平均分高出全校CET3平均分反而越少。其中,考试年次为14-2,即2014年第二次CET3的难度系数最高,该次的CET3全校平均分最低。然而,在此次考试中,外语系非英语专业考生的CET3平均成绩与全校平均成绩的差距拉得更大了,即此次外语系非英语专业考生的CET3平均成绩高出全校平均成绩更多了。由图1可见,2014-2 (2014年下半年考试) 8个院系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成绩全体下滑。由于CET3考试系统于2014年进行考试改革,2014年下半年CET3考试内容已更新,尤其是听力部分,难度较往届考试明显提升。在没有考试真题可以参考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失分较以往更严重。然而,在此情况下,外语系非英语专业考生的CET3平均成绩较前一次考试平均分只下降了0.55分,明显优于其他7个系。结合图5图1分析可知,继续教育学院的考生对考试难度系数波动的敏感性最高,艺术系次之。由此说明,外语系非英语专业考生对于CET3试题难度变化的适应能力明显高于其余专业,而继续教育学院和艺术系的考生对于CET3试题难度变化的适应能力明显低于其余专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其中缘由,十分令人感兴趣,值得深究。

4. CET3成绩受主修专业影响的关键因素分析

4.1. 新生基础不是外语系非英语专业考生CET3优势的关键因素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外语系非英语专业(俄语、西班牙语、日语、韩语)考生在CET3平均成绩、二次CET3成绩提升幅度和对CET3难度适应能力等方面,都体现出明显优势,表明其英语学习效果明显好于本校其它专业考生。按照现有教育理论,学生入学时基础是决定其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这种理论可以从继续教育学院考生的CET3成绩状况得到印证,因为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与其它系的学生是不同批次录取的,其高考录取分数比其它系要低数个档次。所以他们的CET3成绩也明显低于其它系的考生。但是,这种理论不能解释外语系非英语专业考生的CET3平均成绩相比本校其它6个系(酒店管理系、旅游规划系、旅游管理系、工商管理系、艺术系和烹饪系)考生所体现出明显优势的现象。因为,外语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高考录取分数,除了继续教育学院以外,相比其它6个系并没有明显优势。相反,工商管理系的学生,由于是热门专业,报考人数多,录取分数线被抬高了,他们的高考录取分数通常会比其它系高出5-10分。另外,酒店管理系,根据其职业趋向要求,录取时有对高考英语成绩的单科要求,并且要通过英语口语面试。外语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高考录取分数并不算高,在录取时也没有英语单科高考成绩的要求。就学生基础而论,酒店管理系和工商管理系的学生应该是具有更多的优势。然而,根据以上关于5年10次CET3成绩的综合分析可知,酒店管理系和工商管理系的考生,相比除外语系和继续教育学院之外的其它系考生,在CET3成绩中只体现出波动性的微弱优势,并未体现出像外语系非英语专业考生那样的明显优势,反而是新生录取时并不具有明显优势的外语系非英语专业考生体现出明显的优势。相比外语系非英语专业考生在CET3平均成绩中体现出明显优势,酒店管理系和工商管理系的考生因新生入学时基础优势而产生在CET3成绩中波动性微弱优势,是可以忽略的,更何况,他们历次CET3平均成绩还明显低于外语系非英语专业考生。可见,新生基础不是导致外语系非英语专业考生在CET3成绩明显优势的关键因素。

4.2. 师资不是外语系非英语专业考生CET3优势的关键因素

按照现有理论,教师素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师资力量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但是,作为本校公共课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是采用集体备课、教师轮换等措施,确保公共教学资源在不同系之间的均衡配置。虽然任课教师会有一定的个体差异,但从整个系诸多专业和5年10次CET3的总体效果来看,不同系的师资力量配备应该是基本平衡的,差异不会太大。就像图1所显示那样,除了外语系和继续教育学院外,其它6个系的CET3成绩在本文考察期内的不同年份间会交替波动,可能其中会有教师个体差异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但这种作用幅度,相比外语系非英语专业考生在CET3成绩中表现出来优势的显著性,教师个体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就变得次要了。可见,导致5年10次一贯制外语系非英语专业考生CET3成绩明显好于其它专业的关键因素不在于师资因素。

4.3. 导致外语系非英语专业考生CET3成绩明显优势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人们热议的学生基础、教师素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常规因素,并不是导致外语系非英语专业考生CET3成绩5年10次一贯领先于其它主修专业考生的关键因素。仔细分析外语系非英语专业考生与其它主修专业考生的共同区别可以发现:外语系非英语专业考生的主修专业也是语言类专业(俄语、西班牙语、日语、韩语)。虽然主修专业并不直接是英语,不可能像主修专业是英语的学生那样花很多精力和时间学习英语。不过,在其主修语言类专业时,受到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专门训练,在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专门训练中,他们懂得了,了解母语之外的其它语言背景文化对提升跨文化理解能力的重要性。虽然他们在自己主修专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专门训练中不是直接去了解英语的背景文化。但是,这种在主修专业中训练起来的理解、接受其它语言文化的能力和方法,会在潜移默化中被他们应用到英语学习中。正是这种外语系非英语专业考生在非英语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专门训练,使得他们在其它外语学习中,相比未得到跨文化交流能力专门训练的其它学生,体现出了明显优势。可见,导致外语系非英语专业考生CET3成绩稳定地明显好于其它非语言专业考生的关键因素,在于外语系非英语专业学生具有更强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学习能力。

中西方的人文历史差别很大,使得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差异 [8] [9] ,而语言与文化休戚相关,密不可分,脱离文化背景的语言仅剩下符号,没有内涵,功能尽失。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学,仅停留在语言规则和技巧,局限在字符特征层面,没有足够的西方文化背景内涵相结合。对于缺乏西方人文历史背景知识的英语初学者,没有跨文化理解能力,自然无法学好英语。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重视相关人文历史背景知识的引入,对于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5.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外语系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不但CET3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其它专业考生,而且第二次考试相比第一次考试的成绩提升幅度更大,试卷难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也更强。导致这种结果的关键因素是外语系非英语专业学生通过主修专业的跨文化交流专门训练,使得他们具有更强的跨文化理解能力。这种在主修专业跨文化交流能力专门训练过程中形成的更强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会使他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更好、更快地了解对提高英语学习效果起重要作用的英语国家的背景文化。

受此启发,在其它非语言专业学生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注重非语言专业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加强西方人文历史和英语背景文化介绍,不失是一种提升非语言专业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有效办法。

6. 结束语

本文采用的CET3成绩分析方法,尤其是采用群体平均和多年总和的措施,排除偶然性非关键因素干扰,使内在关键因素凸显的技术手段,对于人们发展新的研究手段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采用这种方法揭示出来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在规律,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更深入的研究,将会给我们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以重要启示。虽然本文只对笔者所在学校考生的CET3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但是这种采用全数据、立体化的统计分析方法,群体成绩平均和多年变量总和的处理措施,对于其它学校和其它考试也应该同样适用,对于其它教学活动的研究也应该具有参考价值。本文采用的全数据、立体化统计分析手段,相比常用的问卷调查、随机抽样测试等研究手段,应该具有更客观、更全面的优势;本文采用的群体成绩平均和多年变量总和的处理手法,应该具有更容易揭示内在规律的优势。

文章引用

方 峥. 高职学生CET3成绩受主修专业影响的关键因素剖析
Analyses of Key Factors to Effect CET3 Scores Taken by Different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J]. 职业教育, 2017, 06(04): 100-109. http://dx.doi.org/10.12677/VE.2017.64019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张媛. 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1): 161-165.

  2. 2. 张文曦.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英语写作过程教学法中的应用[J]. 现代教育科学, 2014(4): 40-43.

  3. 3. 魏姝. 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下“同课异构”模式探索[J]. 高教论坛, 2013(8): 54-57.

  4. 4. 崔艳辉, 王轶. 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电化教育, 2014(14): 116-121.

  5. 5. 蔡玲.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 现代教育科学, 2014(3): 173-175.

  6. 6. 王建惠. 浅析高职教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及方法[J]. 价值工程, 2012(13): 224-224.

  7. 7. 程钰, 汪静. 英语教学多维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 高等职业教育, 2015(6): 65-68.

  8. 8. 陈宗胜. 基督教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解析[D]: [博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大学, 2009.

  9. 9. 杜宗义. 略谈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交流[J]. 北京社会科学, 2013(2): 23-27.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