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Vol. 10  No. 10 ( 2020 ), Article ID: 37984 , 6 pages
10.12677/HJAS.2020.1010119

浅析秦巴山区农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发展建议

惠文斌1*,杨杰2*#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 杨凌

2简池镇人民政府,陕西 镇巴

收稿日期:2020年9月25日;录用日期:2020年10月2日;发布日期:2020年10月10日

摘要

本文对简池镇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走访调研。结果表明:研究区因为地处山区,立地条件差、交通不便、劳动力不足、技术人才匮乏且产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导致当地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发展进程缓慢。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山区产业发展建议。

关键词

秦巴山区,产业发展,新型农业,林下经济

Talking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Qinba Mountain Areas

Wenbin Hui1*, Jie Yang2*#

1College of Forestry,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2People’s Government of Jianchi Town, Zhenba Shaanxi

Received: Sep. 25th, 2020; accepted: Oct. 2nd, 2020; published: Oct. 10th, 202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Jianchi town was investigated by field visi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udy area was located in a mountainous area with poor site conditions, in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insufficient labor force, lack of technical personnel and low level of industrial management, which led to the slow development of local agriculture in terms of scale, mech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This article will carry on the analysis research to this, and put forward the mountain area industry development suggestion.

Keywords:Qinling-Bashan Mountainous Area, Industry Development, New Agriculture, Forests Economy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陕西省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属于多山地带 [1],全省面积2058万公顷,其中山地741.0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0%。山区地理条件复杂,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差,且农户思想观念落后,品牌意识、责任意识不强,农业多以传统模式生产经营,严重制约山区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2]。简池镇地处大巴山西部,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调研其农业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制约因素,有助于创新山区农业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推进农业技术化、机械化、质量化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和美好家园奠定经济基础。因此,本次调研选取简池镇作为山区农业发展研究对象,2019年3~9月进行实地调研,旨在通过分析该区农业发展现状,为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指导。

2. 研究区概况

该区位于镇巴县西南部,东接三元镇,南邻四川省通江县铁溪镇,西连永乐镇,北依大池镇,地理坐标(107˚35'E, 32˚30'N),属北亚热带,东南季风湿润区,大陆性较强,气温年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3.8℃,降雨多集中在夏、秋两季,以锋面雨和地形雨为主,年均降水约1300 mm,全年无霜期236 d,年积温约4388℃,土壤类型以水稻土、黄褐土和紫色土为主 [3] [4]。

3. 研究区农业类型区划

依据该区的气候和地势情况,以海拔高度和山势坡度为主导指标,并结合巴山主脉,将其可分为高寒竹牧区(池洋村)和巴山南坡粮油区(简池社区、安全社区、杨家营村、李塘村、楼房村、蒿坪村、大垭村、房梁村) 2个农业区;根据高山、半山、矮山、陡坡、缓坡5种地形,可划为7种农业类型:① 矮山谷坝稻麦两熟类;② 矮山缓坡粮、油、耳、茶类;③ 矮山陡坡经济林牧类;④ 半山缓坡林、粮间作类;⑤ 半山陡坡木本粮油、水保类;⑥ 高山陡坡漆、牧、松柏类;⑦ 高山缓坡竹、牧、林、药类 [4]。

4. 研究区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新型农业逐渐兴起,该区农业类型和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传统农业以水稻、玉米、马铃薯、生猪、鸡、肉牛等为主。目前,正在开展的产业项目主要有药菊(金丝黄菊)、蚕桑、林下经济(脆红李、蟠桃、香菇、木耳、大黄和天麻)以及简池包谷酒等。因其地处山区,交通、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5],且技术人员稀缺、品牌意识不强、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制约因素,造成该区产业发展缓慢、特色不明显、经济效益较低。

5. 制约研究区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5.1. 地形复杂,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

该区地貌结构脆弱,地形地貌复杂,山高谷深,多呈V型河谷。斜坡较多,全县有95%的区域都位于斜坡区,平均坡角 ≥ 35˚占总面积52%以上 [6],可利用土地较少,多分散成块状,农业机械难以连片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且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7],农业劳作仍以人工为主,效率低且劳作强度大,从而制约了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5.2. 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低,难以接受和应用新技术、新成果

目前,该区主要以传统劳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生产的农产品存在产量低、品质差的特点,且因山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深加工能力不足,导致农产品滞销 [8],严重打击了农户发展农业的积极性,进而造成该区农业发展缓慢,现代化水平不高。除此之外,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平均文化程度为初中水平,农民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普遍较低,且农村通过升学出去的学生,多数人毕业后选择留在城市发展,不愿返乡发展,导致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在农村得不到有效的推广 [9]。二是近年来,农村年轻人员外出务工比例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而留在农村的多为劳动能力较低的老人和妇孺,他们现代化农业意识薄弱,接受新技术和新成果的能力较弱 [10]。因此,农民科技文化水平成为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5.3. 农田闲置,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近年来,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其中主要包括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常居人口逐年递减,“空心村”现象越来越严重 [11],农村剩余劳动力严重不足,导致农田闲置。研究区地处山区,土地分散,地势不平,且因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农民恋地情节严重,山区土地流转率相对较低 [12],多数农副产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发展,进而造成产业发展不集中,呈现零散状态,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优势 [13],不利于统购统销,起不到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5.4. 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山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相对我国内陆地区较低,多数科研人员因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等因素,选择留在科研单位或者科技服务单位工作,基层技术人员相对较少 [14] [15]。主要表现:一是农技人员稀少。① 由于缺少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农业的思维模式,农业仍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当农户在农业生产遇到问题时,一般是求教当地农综站相关人员,但因技术人员较少,致使解决效率较慢;② 凭借以往的种植经验解决,处理措施存在盲目性,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二是基层缺少电商人才。该区的村(社区)均建有电商平台,但由于缺少专业人才,电商平台利用率较低,农产品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平台,且农户思想观念陈旧、市场信息不灵通,无法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在品种的选择上存在随意性、跟风性和盲目性,造成产品内销困难、外销不足 [16]。

5.5. 农业后期管理不足,效益指数较低

近几年,该区立足山区资源优势,大面积种植核桃、板栗、油茶、脆红李、蟠桃等经济树种。栽植后,因资金、技术等条件的制约,对油茶、板栗、核桃等需要通过多年经营才能收益的树种,缺乏经营和管理,基本处于自然生长状态。例如,板栗因缺乏管护,树下杂草灌木丛生、病虫害严重,且树下没有套种其他经济作物,致使土地利用率较低且经济效益低下。

6. 山区农业发展建议

6.1. 加快人才培养,助推农业技术化发展

山区技术人才短缺,政府应重视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具体措施有:一是采取实施资助贫困农村子女“免费就学,定向就业”工程;为毕业生提供返乡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基层干部招聘优先考虑涉农高校毕业生 [17]。二是涉农高校与地方政府建立专业硕士(中药学、林业、农业推广等)联合培养机制,以促进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推动科技兴农产业体系建设。三是政府定期组织林业部门技术骨干和致富能人考察适合本地发展的种养殖项目,学习先进的农业发展理念及管理技术,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有针对性的组织农户学习种养管理技术,减少教室培训,以提高农户生产技能、实现农业的精准化指导。

6.2. 转变帮扶理念,完善扶贫机制

逐步转变合作社和农户的帮扶理念,合作社利用涉农资金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 [18]。具体措施:一是政府应建立资金专项督查小组,加强资金管理,指导产业发展,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具有正常劳动力的农户,应秉持“扶勤不扶懒”的扶贫理念,打破均等化,杜绝不劳而获的现象发生。二是合作社实行“产业分块外包,农户承包”发展模式。合作社可采用保护价和高于市场价两种收购方式,促进产业快速发展,保障农户经济收益,调动农户积极性。对于当年产生效益的项目,如蔬菜、包谷、水稻、生猪、金丝菊等,可设立最低产量标准,建立产品收购台账,对于超过一定标准的农户,可根据产量和品质实行奖补政策,对于脆红李、蟠桃、核桃等当年不能产生效益的项目,项目前期,政府可按照农户承包规模,分年度给予资金扶持。

6.3. 成立项目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产业后期管理工作

完善产业项目监管制度,加强产业扶贫项目后续管理,以巩固脱贫成效,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 [19]。具体措施:一是实行产业项目季度核查通报制度,监管小组每季度对产业项目进行实地检查,全面总结项目运行情况,并对项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整改。二是政府与企业/合作社建立责任追究机制,项目建成后,监管小组应严格把关申报材料,督促企业/合作社加强对产业项目后期的经营管理工作,对因后续管护缺失造成重大损失或虚报产业项目以套取国家精准扶贫资金的相关责任人,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追究其责任 [20]。

6.4. 加快电商平台建设,促进农业智慧化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农业”模式逐渐成为农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该区虽然建有多个电商平台,但因地处山区,交通、物流、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薄弱 [21],且无专项队伍运营,实际效果不佳,建议成立专项网络运营小组,负责电商平台建设与日常管理工作。具体措施:一是加快实现农村网络全覆盖,搭建农村与外界沟通的信息桥梁,以提升农民认知能力。二是通过“外引”和“内培”两种方式,解决农村电商人才不足问题 [22]。三是开展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培训,转变农民对农业电子商务的认知水平,以促进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 [23]。

6.5. 培育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目前,老百姓发展现代农业意识浅薄,对规模化的生产模式不感兴趣,习惯自我发展传统农业和小众产业,认为农业投入大,一旦没有政府的投入和补贴,规模化的东西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因此,政府应加大对致富带头人的扶持力度,培植1~2项基础较好的特色扶贫产业、1~2个扶贫合作社(大户),实施“1 + X”(1是指能人、大户,X指贫困户),发展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把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起来,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贫困户脱贫致富有机结合 [24]。

6.6. 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林农增收致富

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应充分利用林地资源,结合当地气候环境,选择适合的林下发展模式,以发展林下经济 [25]。研究区森林覆盖率高,小气候特征明显,其中池洋村地势较高,海拔1500 m左右,属于高寒竹牧区,应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林药(大黄和天麻等)模式,扩大产业规模;2019年蒿坪村栽植了300亩的果树,在不影响果树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发展林粮(黄豆)和林菜(马铃薯)模式,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附加产值 [26];大垭村海拔高度在750 m左右,以发展林菌(香菇和木耳)模式为宜,盛果期的果园,林下阴凉通风、湿度相对较大,有利于香菇和木耳的生长,养菌后的菌糠可作为有机肥就地利用,供果树生长,以促进物质循环利用 [27]。

6.7. 引进小型农业机械,提高劳动生产率

目前,山区劳作主要依靠人工,生产效率和农作物产量相对较低,若使用农业机械,可节省劳动力使用,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产业扶贫机制,加大农业机械专项补贴力度,鼓励合作社/农户购买小型农业机械,以促进农业耕作机械化发展 [28]。如小型手扶式割晒机(可收割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小型手扶式旋耕机(可应用于缓坡、果园等机械化作业)。

7. 讨论与小结

综上所述,山区农业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限制因素,其中包括自然条件、农业思维、机械化水平、产品质量以及贸易结构等因素,为进一步推动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可以从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加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新型农业思维,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二是综合地理环境、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完善产业制度,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发展模式;三是拓宽农产品销售途径,以B2C和O2O营销模式为抓手,创建富含当地文化特色的电商销售平台,以保障农产品销售市场,加快实现“互联网+”现代农业目标;四是加强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发展绿色农业及订单农业,逐步打造开放型、生态型和精品型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五是利用山区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立体经济,以提高林地产能;六是做好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有针对性地保存部分古建筑,以促进乡村旅游文化建设,进而建设集文化、农业、旅游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园区,为山区发展现代型生态农业模式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可复制的示范样板。

8. 展望

农业是经济发展和群众生存的基础,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山区独特的地理条件造成农业在机械化、信息化、集约化发展等方面存在短板,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山区具备污染少、种质资源丰富、气候类型多样等优势条件。因此,山区农业发展应着重解决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符合当地生产实情的条件下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走出富含山区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农业之路。

文章引用

惠文斌,杨 杰. 浅析秦巴山区农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发展建议
Talking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Qinba Mountain Areas[J]. 农业科学, 2020, 10(10): 781-786. https://doi.org/10.12677/HJAS.2020.1010119

参考文献

  1. 1. 罗娟, 程书强. 陕西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及耦合协调度分析[J]. 辽宁农业科学, 2018(5): 25-28.

  2. 2. 陈微微, 王瑜, 陈英. 山区农业追溯体系建设发展现状和问题探讨[J]. 现代农机, 2019(3): 22-24.

  3. 3. 姜悦, 常庆瑞, 赵业婷, 等. 秦巴山区耕层土壤微量元素空间特征及影响因子——以镇巴县为例[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3, 11(6): 50-57.

  4. 4. 镇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镇巴县志[M].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 104-106+190-195.

  5. 5. 何吉成, 衷平, 程逸楠. 城镇化背景下秦巴山区交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4(22): 267-269.

  6. 6. 杜娟. 镇巴县山洪灾害成因与防御对策分析[J]. 陕西水利, 2010(3): 101-102.

  7. 7. 许友珍, 冯应得, 曾斌. 镇巴县今后五年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J]. 时代农机, 2015, 42(12): 6+8.

  8. 8. 陈祥升, 向云. 农产品滞销、政府干预与农业供给侧改革[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41(3): 76-80.

  9. 9. 李娉. “互联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化农业, 2019(1): 51-52.

  10. 10. 石冰莹.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市场研究, 2015(6): 28.

  11. 11. 孔誉婧. 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决策探索(中), 2019(4): 65.

  12. 12. 庄会聪. 农村土地流转的障碍因素及其解决途径探析[J]. 农技服务, 2017, 34(5): 192.

  13. 13. 王磊. 中牟县分散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 基层农技推广, 2019(3): 112-114.

  14. 14. 杨丽宏. 边疆民族地区实施高等教育精准扶贫的探索与研究[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36(4): 154-160.

  15. 15. 刘长江.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对策研究——以四川革命老区D市为例[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4(1): 20-39.

  16. 16. 曾文华, 邓李. 当前我国农村电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经贸实践, 2018(10): 249.

  17. 17. 马宽斌. 加强农村农业技能人才引进的政府策略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1(12): 173-175.

  18. 18. 姜涛. 农技服务供给模式创新分析——基于农民合作社视角[J]. 农业展望, 2015(2): 57-60.

  19. 19. 温翔慧. 利益视角下项目进村乡镇政府运作困境及治理[J]. 现代农业研究, 2018(8): 8-10.

  20. 20. 满玉红. 加强农业项目监管的若干思考[J]. 上海农村经济, 2017(2): 36-37.

  21. 21. 张夏恒. 西部山区县电商扶贫路径研究: 以陕西凤县为例[J]. 当代经济管理, 2017, 39(7): 45-48.

  22. 22. 赵亮. 农村电商发展中人才短缺问题的思考和对策[J]. 统计与管理, 2017(9): 140-142.

  23. 23. 张岩, 王小志, 阎斌. 承德贫困山区开展电商扶贫的问题及对策[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 18(6): 73-75 + 90.

  24. 24. 冯嘉敏, 方凯.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发展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J]. 安徽农学通报, 2019, 25(5): 10-11 + 36.

  25. 25. 王军, 赵海云. 山区林下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 林业科技通讯, 2017(6): 77-78.

  26. 26. 胡万金, 李久廷, 张凤才, 等. 朝阳地区杨树商品林林下经济典型模式研究[J]. 新农业, 2016(13): 11-13.

  27. 27. 张馨予. 简述食用菌废旧培养料(菌糠)转化为有机肥再利用技术的研究[J]. 林业科技情报, 2017, 49(4): 16-17.

  28. 28. 潘欢新. 完善购机补贴政策推进山区农机发展[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09(6): 25-26.

  29. NOTES

    *共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