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ilosophy
Vol.04 No.02(2015), Article ID:15464,3 pages
10.12677/ACPP.2015.42003

Chain Reaction of Alienation: The Ecological Crisis

Yao Wang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Email: 1376266736@qq.com

Received: Jun. 5th, 2015; accepted: Jun. 21st, 2015; published: Jun. 24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BSTRACT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early implementation of capitalism and rich natural resources is adapted to the era of extensive economy,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rely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natural plunder, indisputable fact is that, whether it’s easier to get or develop, capital under the drive of interests is bound to lead to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inevitably means high consumption, high production of both promote each other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finiteness of natural resources, raising the ecological crisis. The autho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abor alienation, alienation consumption and natural alienation to reveal the rol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pital movements in the ecosystem, the endless argument associated the alienation of the final orientation of a chain reaction: the ecological crisis.

Keywords:Alienation, Capitalism, Ecological Crisis, Ecological Revolution

异化的连锁反应——生态危机

王瑶

西南大学政治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Email: 1376266736@qq.com

收稿日期:2015年6月5日;录用日期:2015年6月21日;发布日期:2015年6月24日

摘 要

众所周知,早期的资本主义贯彻的是与自然资源富足的时代相适应的粗放型经济,而现代的开发则依赖科学技术对自然的掠夺,不争的事实是,不管是获取容易还是开发难,资本在利益的驱动下都必然导致对资源的过度消耗,高生产必然意味着高消费,两者的相互推进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相互作用,必然引发生态危机。笔者通过分析对异化劳动、异化消费和自然的异化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来揭示资本运动中的反生态性,即论证首尾关联的异化连锁反应的最终导向:生态危机。

关键词 :异化,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生态革命

1. 异化劳动和异化消费的“辩证关系”

在靠异化劳动积累的死劳动运转的市场,商品的生产和需要不是对接的,互为选择的,而仅仅是在市场暗示的情况下虚假的“双向选择”,资本完全掌握了对产品支配的话语权,从而人的主体性缺失了,即对事物价值的客观性和主体性的判断、权衡被消解了,取而代之的是人需求质量的下降和由广告媒体灌输的“符号化”消费即“由社会作用而产生的对商品的间接和派生兴趣”[1] 为主导的消费大行其道。消费的异化由此产生,所谓“异化消费”是指“人们为补偿自己那种单调乏味的、非创造性的且常常是报酬不足的劳动而致力于获得商品的一种现象” [2] 。由此可见,异化劳动和异化消费两者是相互推进的关系。“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在异化劳动中,“劳动者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便越少,并且越加受自己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模仿马克思的逻辑,在将幸福等同于受资本主义消费文化主导的广告所支配的对物质商品的占有和消费活动的异化消费中,劳动者对这种“虚假需求”越是渴望,他能够的到的真实满足就越少,并且越来越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选择性。

资本的扩张性要求生产的发展,而这些发展又需要越来越多的消费进行补偿。马克思指出:“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资本主义将人的劳动和需求和资本的要求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人变得单一化、片面化和僵化。在弗洛姆看来,当代人“对闲暇的消费,就像他所买的商品一样是由工业所决定的,他的趣味受到控制,他想看和想听的是社会允许他看和听的东西;就像其他东西一样,娱乐也是一种工业,消费者被支使去买娱乐就像他去买衣服鞋子一样,娱乐的价值取决于它在市场上的流行与否,而不是从个人的角度去衡量” [3] 。也就是说,资本家生产什么和消费者缺乏什么变成了单向一体式的,消费者只能被动和盲目的接受。并且,与其同时资本家顺理成章地将成本危机转嫁于消费者的购买力,加重了劳动者的异化程度。可以说,异化劳动必然引起异化消费,人在劳动异化中遭受苦难,亦在消费异化中寻求心灵安慰,这种恶性循环日益加深了人的异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在异化劳动中,劳动仅仅作为生产财富的手段离人而去;购买力成为人衡量幸福快乐与否的唯一标准。在异化劳动和异化消费的盘剥下,劳动者不仅为了生计还要为了异化世界催生出的虚荣心和其创立的“世俗”眼光而不得不放弃“个人的自我实现的所有其他可能性”。因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把对个人的自我确认和人际间的尊重等同于对商品的占有和消费” [4] 。这种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下形成的消费主义正是利用了人的价值观的可塑性,对其进行了异化消费的扭曲,造成了混沌的价值观和个人认同的缺失。

2. 从“成本危机”到“生态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表现形式为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即私有制生产关系同生产不断社会化之间的矛盾。由此可见,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危机的理论分析的侧重点在于生产的经济领域,对于消费和生态层面上并未明显谈及,这不仅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而造成的理论空场,而且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也在为适应统治要求而不断变化着自己的统治形式,探索着危机的排解方式。

“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5] ,也正是因为资产阶级要生存下去,因此在它不断变化着自己的统治形式,较为突出地体现在国家广泛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具体来说,在意识形态领域,资产阶级对国家政治领域的操控有助于掩盖、安抚经济危机,“当代资本主义维系其统治的合法性是靠向人们许诺提供越来越多、越来越新的商品实现的,这也意味着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会走向一种过度生产。” [6] 但是唯一不变的是,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依然遵守着资本的逻辑。与人们能自发地限制自己的需要不同,资本具有扩张性,“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7] 。“生产过剩的瘟疫”只有在异化消费下才能得到缓解、喘息,然而资本的生产无节制、异化消费的无底洞最终只能导致自然的异化:污浊、肮脏和日益腐败的自然界成了人们生活的要素。马克思尖锐地指出:“在剥削社会中,对自然界的损害加剧了对人的损害。”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危机的过程,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方式产生内在的矛盾根源是致命性的,产生资本和毁灭资本走的是同一条发展路径,正如“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历史的变化已使原来关于只属于工业资本主义生产领域的危机理论失去效用。今天,危机的趋势已转移到消费领域,即生态危机取代了经济危机。”[8] 笔者正是根据这个基于唯物史观的角度上中肯的论断来展开思考的。笔者认为从经济危机形态到生态危机形态之间的逻辑沟连在于“成本的危机”。成本的危机表现为“高成本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基础设施和空间” [9] 。这是因为,资本为了获得超额利润,便在剥削劳动者的同时无节制地搜刮自然而导致的反作用力,即成本的越来越难以获得和成本的代价的越来越高昂。

3. 资本主义生产的反生态性

资本主义关注环境问题,对生态的投入完全基于将自然界仅仅作为生产资料的前提下进行的,道德、价值的呼吁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压力仅仅是次要的,因为“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自然界、外部的感性世界是劳动者用来实现他的劳动,在其中开展他的劳动活动,用它并借助于它来进行生产的材料”。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的现实下,就自然不再是人的无机身体而言,自然界异化了。无限地发展生产仅仅只是梦想,生产需要有对象,作为对象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恢复周期也是极其漫长的,特别是对于“损伤性”退化的恢复。因此,马克思主义强调:“应该责备的不仅仅是个性‘贪婪’的垄断者或消费者,而且是这种生产方式本身;处在生产力金字塔之上的构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10] 因此对资本主义生产制度的批判才是首当其冲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同一历史过程,也就是说资本的发展是以压榨自然界为垫脚石的,必须强调的是“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所加深的劳动异化、消费异化、自然的异化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只有消灭私有制,扬弃资本主义反生产生态的生产方式才能够铲除资本主义的经济、生态危机的根源。

4. 生态危机呼唤“生态革命”

综上所述,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导致生态危机的逻辑的指认是有的放矢的,因此对于生态危机问题的探讨园地上成长出许多学派观点。如果革命分激进派和改良派的话,那么笔者在这些思想中抓出“典型”作了这样的区分并评述其观点:主张“改良法”的生态中心主义的基本理论特点在于把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于“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和世界观”,认为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办法主要应致力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改变。从生态中心主义的理论基点来看,首先,他们忽视了“人创造了自然”,自然相对于人类来说,被人们进行了对象化认识了后才是“现实的”,并且保护自然的最终目的也是从人类自身价值的尺度出发,维护人的生命、生产、生活活动。同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谈到:“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就是无。”这个“无”的意思就是说对人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即与人分离的荒野同飘渺的天国一样与人构不成关联。甚至可以说,没有纳入人类实践领域的自然、事物都是毫无意义可言的。因此生态中心把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片面的,同时他们寄希望于世界观、价值观的变革,单纯地从人和自然的关系角度、抽象的哲学世界观的维度,通过道德伦理的反思去实现当下生态问题的解决,这种论调是虚弱的。只有推进当前的矛盾并使之处于激化状态才能找到社会变革的动力,真正实现一种生态革命,要想消灭它,必先加强它,这是活生生的辩证法。

“马克思拒绝对异化问题的纯哲学解决方案,坚持认为‘只有在实践的王国中,在人类历史中,才能发现解决人类对自然异化的方案’。”[11] 因此在笔者看来,马克思的辩证法才是解决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激进方法,因为马克思的社会——自然的辩证法强调了社会和自然的相辅相成性、统一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劳动者和自然都要受阶级统治的剥削,因而,他们将随着阶级统治中解放出来而获得自由”[12] 。“转变的顶点,是全面的危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资本的掘墓人,必须将生态危机演变成一个行将进行的生态革命才有望拯救、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

文章引用

王 瑶, (2015) 异化的连锁反应——生态危机
Chain Reaction of Alienation: The Ecological Crisis. 哲学进展,02,12-15. doi: 10.12677/ACPP.2015.42003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王雨辰 (2009) 生态批判与绿色乌托邦. 人民出版社, 200.

  2. 2. 本•阿格尔 (1991)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94.

  3. 3. 埃•弗洛姆 (1988) 健全的社会.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37.

  4. 4. 王雨辰 (2009) 生态批判与绿色乌托邦. 人民出版社, 190.

  5. 5. 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 38.

  6. 6. 王雨辰 (2009) 生态批判与绿色乌托邦. 人民出版社, 86.

  7. 7. (1999) 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 人民出版社, 38.

  8. 8. 本•阿格尔 (1991)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86.

  9. 9. 詹姆斯•奥康纳 (2003) 自然的理由: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 南京大学出版社, 389.

  10. 10. 戴维•佩珀 (2005) 生态社会主义: 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 山东大学出版社, 140.

  11. 11. 王雨辰 (2009) 生态批判与绿色乌托邦. 人民出版社, 62.

  12. 12. 戴维•佩珀 (2005) 生态社会主义: 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 山东大学出版社, 92-93.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