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stics and Application
Vol. 11  No. 03 ( 2022 ), Article ID: 52979 , 8 pages
10.12677/SA.2022.113069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诗歌陌生化研究可视化 分析(1986~2021)

陈语瑒,张青青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 保定

收稿日期:2022年5月28日;录用日期:2022年6月19日;发布日期:2022年6月28日

摘要

诗歌的“陌生化”是指诗歌通过艺术手段异化,创造出有新意义的形象,使审美体验延伸。利用陈超美博士所开发的CiteSpace等统计分析工具,本研究绘制相关研究的热点关键词知识图谱,力求形象直接地呈现该研究领域的基本状况和研究热点动向。研究发现,中国文学是诗歌陌生化研究的重要领域,其次是世界文学以及文艺理论领域。诗歌陌生化研究热点涉及诗歌语言以及诗歌意象等,翻译是诗歌陌生化的重要主题,然而近年有趋冷倾向,应得到学界重视。本研究有助于国内外学者进一步厘清诗歌领域陌生化研究的发展脉络与前沿问题,对中西文学研究交流以及中国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诗歌陌生化,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Visualization of Poetry Defamiliarization Studies in China Based on CiteSpace (1986~2021)

Yuyang Chen, Qingqing Zh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Received: May 28th, 2022; accepted: Jun. 19th, 2022; published: Jun. 28th, 2022

ABSTRACT

“Defamiliarization” in poetry refers to the creation of images with new meaning through artistic alienation and the extension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tools such as CiteSpace developed by Dr. Chen Chaomei,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knowledge graph of relevant research hotspots, and attempts to visually present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trend of the research field. It is found that Chinese literature is an important field of poetry defamiliarization, followed by world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theory. The research focus of poetry defamiliarization involves poetry language and poetry image, etc. Translation is an important topic of poetry defamiliarization, and it tends to be ignored in recent years,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his study is helpful for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to further clarify the development and frontier issues of defamiliarization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poetry,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ry studies as well as the propaganda of Chinese culture.

Keywords:Poetry Defamiliarization, Visualization Analysis, CiteSpace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陌生化”是指使在社会文化思想中熟悉的事物显得陌生,或者使以往出现在艺术作品中的事物显得陌生。陌生化的概念由什克洛夫斯基从克服自动化现象的视角所提出。他认为,行动一旦成为习惯就会逐步机械化,因此,人往往以“身份”而不是“感觉”来接受并感知长期存在的事物 [1]。这进而导致事物就在人面前,人能知晓但不能完全熟知它。感知的自动化促成感官的无意识。而使用陌生化可以增加感知阻力并刺激感官活力,让事物再次浮现在人的意识水平中以丰富事物的情感特征。

陌生化理论已转移至戏曲、美术、诗歌等领域,并引起广泛的学术影响。近年来,陌生化已发展成为研究文学的常见理论范式。陌生化理论通过把熟悉的事物变陌生,不断打破我们原有观念与认识的惯性。它将人的视觉、听觉乃至意志从约束之中解放出来,促使人摒弃呆板顽固的旧有观点。陌生化有助于探明事物的内在逻辑结构,用再生来重新排列与整合,使人能从习惯的事物上发掘出新的美感。从这点来看,布莱希特提出的戏剧陌生化理论和陌生化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2]。同时,诗歌陌生化是指诗歌通过艺术手段的异化,创造具有新意义的意象并促使审美延伸 [3]。意大利的维科认为,语言诞生的最初行为是诗歌,语言在诞生之初就具有诗性和感性的特征 [4]。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语言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停滞发展,而陌生化是使语言重生的重要途径 [5]。

经过文献考察,虽然诗歌陌生化的相关研究涉猎广泛,但多为研究论文,国内诗歌陌生化的相关文献综述较少。为此,本研究使用陈超美教授研发的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系统考查国内学者于1986至2021年所发表诗歌陌生化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绘制相关研究成果的知识图谱,本研究形象而直接地展示该领域的基本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有助于学者进一步厘清诗歌陌生化的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前沿问题。

2. 数据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与筛选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进行数据搜集。其中,“陌生化”和“诗歌”为“篇关摘”搜索条件,“期刊”与“中文”为检查文献分类目录,搜索时间是1986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0日。研究人员进一步筛选不相关的选项获得521个有效引用,所有引用包括作者的名字、机构、关键字、副标题、文章摘要,以及发表年份。

2.2. 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使用CiteSpace作为统计工具。CiteSpace是由陈超美博士的团队研发的Java应用程序,旨在发现并可视化学术研究领域的最新变化与进展 [6]。目前,CiteSpace已经成为数据分析行业最具潜力的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通过对文献相关数据的深度发掘与解析,对特定学术领域的基本情况展开探索性研究,理清其知识结构,发现其发展趋势和动态并以知识图谱的形式直观地展示。

将研究前沿定义为某一专业的现状。该研究所引用的内容构成了它的知识基础。专业可以概念化为从Y(t)研究前沿到W(t)知识基础的时变映射F(t)。我们研究的目标是开发一种通用的方法,可以用来检测并且可视化趋势和突变F(t)。特别是,Y(t)是与t时刻的新兴趋势和突然变化相关的单词短语。这些术语被称为研究前沿术语。W(t)由研究前沿术语被发现的文章引用的文章组组成。下面的概念总结了这些关系,例如Stitle表示一组标题词;IsHotTopic(term, t)注释了布尔函数,article0article表示article0引用了article

ϕ ( t ) : ψ ( t ) Ω ( t )

ψ ( t ) = { t e r m | t e r m S t i t i l e S a b s t r a c t S d e s c r i s p t o r S i d e n t i f i e r I s H o t T o p i c ( t e r m , t ) }

Ω ( t ) = { a r t i c l e | t e r m ψ ( t ) } t e r m a r t i c l e 0 a r t i c l e 0 a r t i c l e

本研究利用中国知网(CNKI)的“导出/引用文章”工具将991篇文献资料数据结果以Refworks文献分类格式导出,使用时将导出文件定名为CiteSpace所需格式Download_XXX.txt;随后启用CiteSpace的数据转换服务功能Data(Import/Export),对导出文件进行数据分析转化并存储转化后的数据分析结果;最后再通过CiteSpace工具对文献中的关键字进行分析。结合CiteSpace与中国知网的可视化分析功能,本研究通过诗歌陌生化的发文量统计图、研究领域分布图以及关键字共现网络图等图谱,解析诗歌陌生化研究的研发趋势、研究热点以及发展前沿。

3. 数据分析

3.1. 文献发表时间分布

Figure 1. The number of articles in CNKI with “poetry” and “defamiliarization” as topics (1986~2021)

图1. CNKI中以“诗歌”与“陌生化”为篇关摘的发文量统计(1986~2021)

图1呈现从1986到2021年,以“诗歌”与“陌生化”为“篇关摘”搜索项主题词所搜集的文献总量统计。如图1所显示,国内诗歌陌生化研究主要经过了三个研究时期:1986至2000年为研究初期;2000至2012年为高速成长期;2012至2021年为稳定成长期。综合来看,近三十余年来的发文总量基本呈稳定上升态势。其间有数年发生过小幅下跌,但回落范围内一般小于四十篇。1986年至2000年的发文量变化较小,年均发文数量基本保持在十篇以下;1986年和1991年发文量最小,仅为1篇;2000年起诗歌陌生化研究步入高速成长期,以后数量呈波动式增加,最高达到75篇一年。从2012年起,相关研究发文数量开始趋于稳定。自2017年起,年发文量一直维持在60篇上下。由此可见,国内研究者对诗歌陌生化研究的兴趣主要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开始激增,随后又维持在较高水平,研究前景比较乐观。

当俄罗斯学者正式提出“陌生化”的理论概念后,国际学术界便开始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在中国,对陌生化研究起步较晚,关于陌生化学说的原始论文也大都译成了中文,如什克洛夫斯基的《俄罗斯形式主义文章选》 [7]、刘宗次的《散文研究》 [8]、托多罗夫的《俄苏形式主义文章选》 [9] 等。这一系列的译作给中国学者提供了陌生化研究的原始文献研究资料,也为我国诗歌陌生化理论的系统研究打下基石。对陌生化研究总体趋势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本研究将利用CiteSpace处理文献数据,并结合统计数据与知识图谱,对学科分布和研究热点着重剖析。

3.2. 研究领域学科分布

进入起步期后,诗歌陌生化的研究领域逐步扩大。根据论文研究领域学科分类,诗歌陌生化研究各类所占比重如下图2所示。

Figure 2. The research field distribution of poetry defamiliarization

图2. 诗歌陌生化研究领域学科分布

可以看到其中排名前三的领域分别为中国文学,世界文学以及文艺理论。为了进一步分析相关研究发展历程,本文统计了前三个领域论文的年发表量,如图3所示。

第一类是涉及中国文学的诗歌陌生化研究。中国文学的诗歌陌生化研究涉及广泛,其中有研究涉及杜甫、李贺等古代诗人,也有研究涉及九叶诗派、李金发等现代诗人。总的来讲,涉及中国文学的诗歌陌生化研究是当前国内诗歌陌生化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应用领域。如图2所示,该领域所刊发论文占总刊发量的41.67%。根据图3,该领域的发文量在2016年达到最高值,总体成稳步上升趋势,说明中国学

Figure 3. Research trend of poetry defamiliarization in literary theory, Chinese literature and world literature

图3. 文艺理论、中国文学以及世界文学领域诗歌陌生化研究趋势

者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研究热情日益增长。例如,蒋寅深入研究了李贺诗歌中最独特的通感、代语等写作方法,并从李贺诗歌中陌生化的表现方法中,看到了探索创新思路的可能性 [10];周裕锴深入研究了宋诗禅籍俗语言的影响的主要表现 [11];巫小黎指出李金发诗歌的意象建构与中国诗歌的古典传统的相似之处,并深入研究李金发在诗中的中国传统意境、家乡风物,并认为其作品与我国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亲缘关系 [12]。

第二类是涉及世界文学的诗歌陌生化研究。其中包括对约翰邓恩、卡明斯、狄金森以及穆卡洛夫斯基等各国诗人的诗歌陌生化研究,体现出该领域研究的多样性。如图2,该类论文在所有诗歌陌生化研究论文中占总数的27.22%,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根据图3,涉及世界文学的诗歌陌生化研究论文数量在2014年达到最高值,然而2015其发布数量却降低了接近一半,随后几年维持在15篇左右。说明诗歌陌生化在世界文学领域的热度有所减退。其中,徐艳萍与杨跃深入研究了美国现代实验派诗人的优秀典型代表E·E·卡明斯,指出他对诗歌语言学的大胆创新实践扩展了诗的含义 [13]。通过对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的艳情诗《上升的太阳》的分析,周忠新和王梦阐述了玄学派艳情诗的陌生化手法和特点,并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邓恩诗歌的另类形象以及其形成的社会背景 [14]。赵海萍用陌生化理论解析爱米莉狄金森的自杀诗作,研究其自杀诗作题材和写作手段的陌生化效应 [15]。

第三类是涉及文艺理论的诗歌陌生化研究。这类论文主要是对诗歌陌生化主要概念、研究方法的介绍和探讨,涉及诗歌翻译、美学等偏重学理性的研究内容。如图2所示,该类研究刊发量排名第三,占到12.04%。根据图3,涉及文艺理论的诗歌陌生化研究年发文量较为稳定,维持在10篇左右。鲍昌宝是国内第一篇介绍诗歌陌生化的文艺理论论文,提出抒情和语言是诗歌艺术最基本的两个特征,而这两个基本特征决定了诗这门艺术的独特性 [16]。诗歌陌生化的文艺理论探究类文章引介并发展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讨诗歌陌生化的核心概念,对国内诗歌陌生化研究有着极其关键的指导作用。其中,肖曼琼认为,“陌生化”是当代诗人的艺术审美要求和自主选择,它不仅仅适合于诗词写作,也适合于诗词译作。“陌生化”手段在翻译语言中的使用,能更忠实地反映诗歌作品原意韵味,带给读者审美感受 [17]。杨燕认为马什克洛夫斯基的诗歌理论虽然存在缺陷,但仍在二十世纪西欧诗歌中任占有主要地位 [18]。王东风的研究阐明诗意的产生是在一种意味与形态联合影响下的审美感受,特别是对语言运用的陌生化形式。而中国传统诗歌翻译则更强调意味,而缺乏形态。这是诗歌翻译中诗歌质量不足的主要因素 [19]。

国内诗歌陌生化研究以上三个领域的发展并不是同时进行的。按照统计的数据,可以将其发展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2010年及以前,以涉及中国文学的诗歌陌生化研究为主,其余两项研究为辅,处于积累上升阶段,年发表量逐年上涨;第二个阶段是自2010年至2014年,涉及中国文学的诗歌陌生化研究论文的刊发数量增长速度减缓,而涉及世界文学的诗歌陌生化研究进入蓬勃发展期,逐渐与涉及中国文学的诗歌陌生化研究并驾齐驱,甚至在2011、2013以及2014年前者发文量超过了后者。第三个阶段,即2014年以来,各个领域的诗歌陌生化研究论文数量趋于稳定,其中涉及中国文学的诗歌陌生化研究仍占据主导地位。诗歌陌生化研究作为陌生化研究重要的一部分,在国内发展以中国文学中的诗歌陌生化探讨为主,同时伴随着相关文艺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发展。这是中国学者注重文化自信和文学研究本质的主要表现,这个趋势将会不断地持续下去。

3.3. 研究热点

图4为国内诗歌陌生化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视图(Cluster)反映了关键词聚类的结构特征,通过突出重要节点,可以看到某学科研究在某一阶段内的主要进展动向和变化趋势。将数据导入CiteSpace并将分析时间定为1986至2021年;Node Type中选择Keyword,以寻径算法(Path Finder)完成分类;在CiteSpace运行程序后删除“诗歌”以及“陌生化”的节点并合并意义相近的节点,从而获得关于诗歌陌生化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Figure 4. Keywords co-occurrence network of poetry defamiliarization studies in China

图4. 国内诗歌陌生化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视图的特性,节点的年轮结构对应该关键字及其对应文献被引的历史路径,而节点的直径则对应相关文献总被引频率。所以节点直径越大,其关键词相应文献的被引量也就越大,其研究所受的关注度也越高。节点所含圆环颜色各异,分别代表关键词的出现年份。冷色代表了学术研究的旺盛成熟期逐渐趋远,暖色调代表旺盛成熟期趋近。节点间的连线说明节点之间具有关联性,连线越粗则共现关联性就越密切,表示着它们在文献中共现的可能性越大 [20]。比如在图4中,“诗歌语言”和“隐喻”就有密切联系。

图4表明,“诗歌语言”“意象”“邓恩”和“翻译”为四个重要关键词,即目前诗歌陌生化研究的四个热点方向。“翻译”和“邓恩”规模相仿,受关注度相等,但这两项研究的繁盛期趋远,近年来相关发表文章量少于“意象”和“诗歌语言”有关的研究论文。而“诗歌语言”和“意象”两个节点暖色调色部分圆圈较厚,表明其繁荣期趋近。“诗歌语言”与“意象”两个节点之间有许多小节点,存在复杂连线,表明“诗歌意象”和“意象”之间也具有某种关系,有的论文中甚至同时提及。“隐喻”是仅次于前四项的节点,它与“意象”以及“诗歌语言”之间也有许多连线,说明这三者常常同时出现在文献中被研究。“翻译”是诗歌陌生化的重要研究方向,但从图可以看出该节点冷色调较重,可见近年研究趋冷,需得到学界重视。

4. 结语

毫无疑问,诗歌陌生化研究是陌生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研究利用了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和相关统计图,得到了如下结果:1) 近三十多年国内诗歌的陌生化研究经过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2) 在30几年的发展历程中,诗歌陌生化研究特别聚焦中国文学、世界文学以及文艺理论三个领域,其中涉及中国文学的诗歌陌生化研究占据主导地位。诗歌陌生化研究领域广大、取材横跨中西。3) 从关键词共现图谱来看,诗歌陌生化研究集中于诗歌语言与意象,与现代诗歌相关的研究依然有望继续发展。另外,涉及翻译的诗歌陌生化研究也不在少数,但近年热度有减少趋势,对中国文化传播有不利影响。诗歌陌生化翻译研究对于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化传播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学界持续关注。

总而言之,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新时代背景下,诗歌陌生化研究值得学界进一步关注。通过总结梳理国内诗歌陌生化研究,本研究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中国诗歌陌生化在我国文学传承中的贡献和不足,对促进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和国际文学研究交融有着很大的理论意义,也对世界范围内中国文化传播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基金项目

河北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HBU2022ss048)。

文章引用

陈语瑒,张青青.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诗歌陌生化研究可视化分析(1986~2021)
Visualization of Poetry Defamiliarization Studies in China Based on CiteSpace (1986~2021)[J]. 统计学与应用, 2022, 11(03): 645-652. https://doi.org/10.12677/SA.2022.113069

参考文献

  1. 1. 彭娟. 论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 [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武汉大学, 2005.

  2. 2. 范欣欣. “陌生化”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7(2): 133-136.

  3. 3. 王萍, 周桂君. 认知、审美与诗歌文本的陌生化[J]. 东北师大学报, 2006(2): 108-112.

  4. 4. 宝德楞. 略谈维科《新科学》与黑格尔《美学》对《蒙古英雄史诗诗学》的影响[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7(5): 63-68.

  5. 5. 杨向荣. 诗学话语中的陌生化[M]. 湘潭: 湘潭大学出版社, 2009: 34-37.

  6. 6. 陈悦. 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实用指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128-132.

  7. 7. 什克洛夫斯基, 等.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9.

  8. 8. 什克洛夫斯基. 散文理论[M]. 南昌: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4.

  9. 9. 托多罗夫. 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10. 10. 蒋寅. 过度修辞: 李贺诗歌的艺术精神[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6): 55-61.

  11. 11. 周裕锴. 以俗为雅; 禅籍俗语言对宋诗的渗透与启示[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3): 73-80.

  12. 12. 巫小黎. 李金发诗歌的古典传统与乡土记忆[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6(7): 138-148.

  13. 13. 徐艳萍, 杨跃. 谈E·E·卡明斯诗歌中的“变异和突出”[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1): 4-7.

  14. 14. 周忠新, 王梦. 陌生化的手法, 另类的意象——邓恩的玄学派艳情诗《上升的太阳》赏析[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4(2): 45-48.

  15. 15. 赵海萍. 狄金森死亡主题诗歌的陌生化效应[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1): 26-28.

  16. 16. 鲍昌宝. 诗歌语言论[J]. 楚雄师专学报, 1988(Z1): 57-67.

  17. 17. 肖曼琼. “陌生化”: 从诗歌创作到诗歌翻译[J]. 外语教学, 2008(2): 93-96.

  18. 18. 杨燕. 什克洛夫斯基诗学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

  19. 19. 王东风. 诗意与诗意的翻译[J]. 外语研究, 2018, 35(1): 56-64.

  20. 20. 陈超美, 李杰. 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6: 78-86.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