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 09  No. 02 ( 2019 ), Article ID: 28993 , 10 pages
10.12677/AP.2019.92044

Developing of the Adolescent’s General Sexual Attitude Scale and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Xiancai Ou1, Xinli Chi2, Ke Zhao3, Keli Yin4

1Department of Business, Guangxi University XingJia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Liberal Arts, Nanning Guangxi

2College of Psychology and Sociology,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Guangdong

3Social Science Department, Dehong Teachers College, Mangshi Yunnan

4School of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Received: Feb. 4th, 2019; accepted: Feb. 16th, 2019; published: Feb. 25th, 2019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aims to establish an adolescent general sexual attitude scale that suits for different groups of adolescents.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forty-five adolescent students were administrated to the initial version of self-established scale about adolescent general sexual attitude for the exploratory analysis; 382 heterosexual adolescents and 359 adolescents of online homosexual community members completed the final version scale for the validation of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Results: 1) The adolescent general sexual attitude scale consisted of four factors named affirmativeness, negativity, openness, and pro-homosexuality, total of 18 items, explaining 53.37% of the total variance. 2) The four-dimensional scale showed well construct validity in all subject groups regardless of gender, sex orientation and education stage, and it also had reasonable criteria validity and known-group validity. 3) 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y α coefficients of four subscales ranged from .58 to .80 for the heterosexual adolescents and from .62 to .73 for the homosexual adolescents. The test-retest reliability for the four subscales two month apart ranged from .62 to .71. Conclusion: The Adolescent General Sexual Attitude Scale (AGSAS) has reasonabl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it is suited for measuring the sexual attitude of adolescents.

Keywords:Adolescent, College Student, Sexual Attitude, Sexual Behavior, Homosexuality

青少年一般性态度量表的编制与信度效度检验

欧贤才1,迟新丽2,赵科3,尹可丽4

1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商学部,广西 南宁

2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广东 深圳

3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系,云南 芒市

4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收稿日期:2019年2月4日;录用日期:2019年2月16日;发布日期:2019年2月25日

摘 要

目的:编制适合不同类型青少年群体的一般性态度量表。方法:245名青少年学生参与自编初始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382名异性恋青少年和359名同性恋网络社区青少年成员参与正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1) 青少年一般性态度量表由肯定性、消极性、开放性、亲同性四个维度共18个题目构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3.37%。2) 该量表在同性恋和异性恋、男性和女性以及中学生和大学生群体中的结构效度良好,并具有良好效标效度和公认群体效度。3) 四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介于.58~.80 (异性恋群体)和.62~.73 (同性恋群体),重测信度介于.62~.71。结论:青少年一般性态度量表信度效度良好,可用于青少年群体性态度的测量。

关键词 :青少年,大学生,性态度,性行为,同性恋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人们性观念的日益开放,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率也随之迅速提高,与性行为相关的青少年健康、犯罪和社会问题愈加受到社会关注。而研究发现,青少年性态度与性行为发生率(迟新丽,2010;彭彧华,沈莉,沃建中,向燕辉,李二霞,邹高祥等,2009;Park, Cho, & Lee, 2007)、社交性性行为(在婚恋等“规范关系”之外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行为;Corbin, Scott, & Treat, 2016)以及危险性行为(郭骁,候婵娟,姚树桥,2013)存在相关。因此,研究青少年的性态度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危险性相关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对青少年性态度的研究首先要明确其性态度的核心成分或维度,其次是借助科学有效的测量工具。然而,目前国内学界对性态度的内容结构还未达成一致结论,已有研究的性态度结构或失之笼统宽泛,或失之具体杂乱。在测量工具方面,虽然我国已有性态度方面的一些测量工具,如郑小蓓等人(2007)的《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问卷》,庚泳等人(2010)的《同性恋态度量表》,赵科和尹可丽(2011)的《大学生性态度问卷》,吕娜(2013)的《大学生对双性恋态度量表》以及陈于宁等人(2013)翻译修订的《性态度量表》中文版,但这些性态度量表还存在诸多不足:1) 多数量表只单独针对非同性恋群体或同性恋(或双性恋)群体,不能兼顾不同性取向的群体。2) 多数量表只是针对大学生,而未包括正处在青春期阶段的中学生群体。3) 多数量表的理论基础都基于态度的三维结构理论(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忽视了性对象或性取向这一特殊成分,难以反映当前青少年性多样化特点。4) 一些量表的内容维度过于简单、宽泛,例如只是反映了对性行为的积极或消极态度;另一些量表的内容成分则过于具体,有些则偏离了性态度的“性行为”要义,例如涉及性知识、性功能、性欲等。因此,编制一个适合不同青少年群体且能反映性行为的认知、情感、意向和对象等特点的“一般性态度”量表非常必要。本研究基于性行为的认知、情感、意向和对象性四个维度,编制青少年一般性态度量表,并在中学生、大学生以及同性恋和异性恋青少年群体中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2. 对象和方法

2.1. 对象

研究分两次调查获得两批被试。第一批被试来自初中、高中、高职和普通本科各一所学校在校学生的班级整群抽样,共245人。其中,在调查问卷中自我报告性取向为“异性”者218人(89.0%),“同性”8人(3.3%),“双性”19人(7.8%)。男性112人(45.7%),女性133人(54.3%)。初中生45人(18.4%),高中生53人(21.6%),大专生62人(25.3%),本科生85人(34.7%)。中学生被试来自班级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时的匿名问卷调查,且为自愿参与;大学生被试则由班主任以课题研究需要名义,在班级网络交流群中发布网络调查问卷网址,让学生自愿登录并匿名回答。这一批被试数据用于初始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第二批被试包括异性恋青少年和同性恋青少年两部分。异性恋青少年分别来自初中、高中、高职和普通本科各一所学校的问卷调查,排除自我报告性取向为“同性”者(11人)和“双性”者(26人),最后选取自我报告性取向为“异性”的青少年共382人。其中,男生199人(52.1%),女生183人(47.9%)。初中生65人(17.0%),高中生95人(24.6%),大专生90人(23.6%),本科生133人(34.8%)。异性恋被试的抽样方法与第一批被试相同。由于同性恋者身份的特殊性、生活方式的隐蔽性以及面临较大的社会压力,人们难以在现实生活中采用严格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其进行大规模调查(陈繁,2007;毛飞飞,2011;吴庆涛,2014),同时考虑到互联网是目前同性恋群体主要的交往平台和交流途径(廉卫东,2007;冯健,赵楠,2016)以及网络调查更适合敏感问题的调查研究(徐赞,周亮,王国君,邓云龙,2018),因此本研究从同性恋网络交流群中调查青少年同性恋被试。研究者首先通过国内应用最广泛的网络社交软件选取成员超过800人、平时在线人数300人以上的三个同性恋交流群(建群地址分别为北京、武汉和南宁),然后通过一对一联系的方式对群成员进行网络问卷匿名调查。排除自我报告性取向为“异性”者(7人)或“双性”者(36人)以及年龄超过25岁者(31人),最后保留自我报告性取向为“同性”者359名,作为“同性恋青少年”被试。其中,入群时间1年以下者98人(27.3%),1~3年者131人(36.5%),3~5年者94人(26.2%),5年以上者36人(10.0%)。男性149人(41.5%),女性210人(58.5%)。初中生18人(5.0%),高中生或中专生86人(24.0%),大专生77人(21.4%),本科生99人(27.6%),研究生8人(2.2%),社会青少年71人(19.8%)。第二批被试数据用于正式量表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分析。

2.2. 方法

2.2.1. 量表维度的理论建构

目前,绝大多数态度量表都基于传统的态度三维理论(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成分),这一理论以单一明确的态度对象为前提,但性态度中的“性”在对象上却是多样的,性态度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成分只有基于特定的性对象或性取向才具有明确和实际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增加第四个维度——对象性或性取向。本研究新增亲同性维度(同性性行为倾向)来反映性态度的对象性。亲同性维度的设计除了以上的理论考虑,还基于以下经验事实:第一,当前我国青少年同性爱与性行为现象明显增加(黄盈盈, 潘绥铭,2013),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第二,当前我国青少年对同性爱与性行为已有相当的认知度和宽容度,并且总体上呈现越来越宽容的趋势(唐日新,王思安,张璟,2015;汪亮,余翠萍,黄阿毛,蒋妮,沈浩巍,潘明安等,2004;于建平,马迎华,李民,孙晓云,2013;张沛超,迟新丽,吴明霞,王莎莎,王健,2012)。第三,一些采用简单自我报告性取向类型(如“是”或“不是”同性恋)的研究(Baunacb & Burgess, 2013; Pathela, Hajat, Schillinger, Blank, Sell, & Mostashari, 2006; Ross, Essien, Williams, & Fernandezesquer, 2003)发现,一些异性恋者并非完全排斥同性性行为,同样,一些同性恋者也会与异性发生性行为,即存在自我报告的性取向与实际的性对象偏好不一致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引入多测量题目的维度构念来代替性取向的简单自我报告法,以反映特定性取向的偏好程度。第四,国外学界对性态度的考察(Hannon, Hall, Gonzalez, & Cacciapaglia, 1999; Lippa & Arad, 1997),性取向已是其中一个重要维维度。本研究将性态度由三个维度扩展为四个维度(认知、情感、行为倾向、对象),代表性态度的四个基本成分,我们称之为“一般性态度”。

2.2.2. 量表题目的编写与初步筛选

研究首先围绕性态度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对象性四个理论维度设计开放性问卷,然后对5名中学生和10名大学生进行访谈,根据访谈结果以及参考国内外已有性态度量表相关内容编写了30个题目,其中10个题目选取自赵科和尹可丽(2011)的《大学生性态度问卷》(已征得编制者同意)。题目采用李克特量表五点计分法,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计1~5分。在性行为的对象性上,我们构建“亲同性”维度用以测量被试对同性爱与性行为的可接受度,其他性取向(如双性恋等)鉴于社会关注度低而没有涉及。其次,邀请20名大学生、5名高中生和5名初中生进行试测和题目内容评价,根据其意见删除了存在内容表达不清晰、语义重叠等问题的题目共8个,最后保留22个题目作为初始量表。

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Amos 20.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3. 结果

3.1.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使用第一批被试数据对初始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方差最大化法进行因子旋转。删除了跨因子载荷题目1个、低载荷题目3个,最后保留18个题目,见表1。其中,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总共有四个,分别可以解释总方差的15.3%、13.33%、13.2%、11.5%,累积总方差贡献率为53.4%。所有题目的因子载荷都大于.50,共同度都大于.40。

根据题目载荷分布特点,因子1包含5个题目,反映个体对性行为的消极情感,例如“我对性感到恐惧”,命名为“消极性”,是性态度的情感成分;因子2包含4个题目,反映个体对性行为的趋近倾向,例如“只要对方对我好,就可以与其发生性关系”,命名为“开放性”,是性态度的行为倾向成分;因子3包含5个题目,反映个体对性行为效用价值的认知评价,例如“性是人的基本需求”,命名为“肯定性”,是性态度的认知成分;因子4包含4个题目,反映个体对同性性行为的接受度和倾向性,例如“同性性行为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命名为“亲同性”,是性态度的对象成分。

3.2. 项目区分度、维度均值及维度间相关系数

对第二批被试进行题目和维度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同性恋群体的题目与所属维度的相关系数介于.58~.82,异性恋群体则介于.45~.81,多数在.50左右。表2显示,除了同性恋的亲同性维度得分稍高外,其余三个维度的平均值都介于2.0~4.0之间,不存在天花板或地板效应。此外,不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群体,四个维度间相关系数绝对值多数都低于.40,表明各个维度区分度良好。

Table 1.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adolescent general sexual attitude scale

表1. 青少年一般性态度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注:A1~A22为初始量表项目编号;载荷绝对值大于.40的加粗。

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the correlations coefficients matrix for factors

表2. 各因子描述性统计及相关系数矩阵

注:*p < .05,**p < .01,***p < .001。

3.3. 效度

1) 结构效度与区分效度

使用第二批被试数据对不同因子结构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检验青少年一般性态度量表的结构效度和区分效度。根据因子内涵之间的逻辑关联,构建以下四个竞争模型:单因子模型,即四个因子合并为单一维度;二因子模型,即肯定性、开放性和消极性合并为一个因子,亲同性独立;三因子模型,即肯定性和开放性合并为一个因子,消极性和亲同性独立;四因子模型,即四个因子相互独立。

Table 3. Fits indices for competitive factor models

表3. 各因子模型的拟合指数

一般来说,结构方程模型可接受的拟合标准(Wen, Hau, & Marsh, 2004)为c2/df < 3,GFI、CFI、TLI > .90,RMSEA < .08。表3显示,在同性恋群体中,只有四因子模型所有拟合指数都达到拟合标准,而其他因子结构模型多数拟合指数都没有达到拟合标准。各题目的因子载荷为:肯定性(λ: .40~.56)、消极性(λ: .48~.74)、开放性(λ: .45~.76)、亲同性(λ: .39~.85);因子间相关系数绝对值介于.00~.72。在异性恋群体中,四因子模型卡方自由度比、GFI和RMSEA都达到拟合标准,TLI和CFI接近于拟合标准,其余因子结构模型所有拟合指数都没有达到拟合标准。各题目的因子载荷为:肯定性(λ: .48~.61)、消极性(λ: .64~.74)、开放性(λ: .54~.85)、亲同性(λ: .31~.88);因子间相关系数绝对值介于.03~.54。以上结果表明青少年一般性态度量表的结构效度和区分效度良好。

2) 多样本复核效度

复核效度(cross-validity)是指一个测量模型在其他样本中的拟合情况或有效性,用以反映该测量模型是否存在跨样本的稳定性(邱皓政,林碧芳,2009)。表4显示,四因子模型在男性和女性以及中学生和大学生等四个子群体中各项拟合指数都达到或接近拟合标准。此外,在这些群体中多数题目的载荷都大于.50 (最低也大于.40),且不存在严重的交叉载荷现象。

Table 4. Fit indices for the four-factor model in different sub-groups

表4. 四因子模型在不同子群体中的拟合指数

3) 效标关联效度

采用《性知识与性态度测验(青少年版)》(SKAT-A)中的性相关行为部分(性相关行为问卷)作为效标工具,但删除了其中的性话题交流部分。SKAT-A由Lief,Fullard和Devlin (1990)编制,其中文版由迟新丽(2010)翻译和修订。该量表总分越高表示性相关行为越活跃。对第二批被试中的99名异性恋和73名同性恋青少年另外施测性相关行为问卷,结果显示(表5),性相关行为问卷在异性恋和同性恋群体中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分别为.81和.82。异性恋青少年的肯定性、开放性与性相关行为总分都存在显著正相关,消极性则与之存在显著负相关;同性恋群体中只有开放性与性相关行为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

Table 5.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adolescent general sexual attitude scale with the relevant sexual behaviors questionnaire

表5. 青少年一般性态度量表与性相关行为问卷的相关系数

注:*p < .05,**p < .01,***p < .001。

4) 公认群体效度

公认群体效度(known-group validity)是通过比较不同群体是否存在某种公认(或理论上的)的行为特征差异来反映测量工具的结构效度。一个具有公认群体效度的量表应该能够有效区分不同公认群体的行为特征,即群体间的行为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Hattie & Cooksey, 1984)。相比于效标关联效度,公认群体效度更直观,更能反映人们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普遍和一致性认识。Davidson (2014)指出,诸如痛苦、情绪、态度、失能、生活质量等健康概念不能直接观察,也没有测量方法上的“金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公认群体效度”就是测量一个量表结构效度的有效方法。在性态度方面,人们根据经验和一般常识形成如下观点:同性恋者对同性性行为的可接受度(亲同性)应该高于异性恋者,男性比女性对性行为的态度应该更为开放(袁淑青,王颖,2004;张沛超,迟新丽,吴和鸣,吴明霞,2013;De Gaston, Weed, & Jensen, 1996)。基于此,本研究分别选择同性恋与异性恋群体以及男性和女性作为青少年性态度量表的公认群体(known-group)进行公认群体效度检验。不同公认群体的性态度均值和标准差见表6

Table 6. Sexual attitude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known-groups of adolescents

表6. 不同公认群体青少年的性态度差异

根据表6结果,如果以计分尺度的中间分值3为中等水平,那么,不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青少年,其肯定性水平都较高,而消极性和开放性都较低;异性恋青少年的亲同性接近于中等水平,而同性恋青少年的亲同性很高(高于4.5)。性别与性取向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同性恋群体的肯定性和亲同性显著高于异性恋群体,消极性则显著低于异性恋群体,两个性取向群体的开放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不论是在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群体,男性的肯定性和开放性都显著高于女性,女性的亲同性都高于男性,但同性恋群体中的消极性不存在性别差异。以上结果与人们对各群体主要性态度特点的预期相一致。

3.4. 信度

肯定性、消极性、开放性和亲同性四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在异性恋群体分别为.683、.768、.800、.582,在同性恋群体中分别为.617、.727、.703、.642。对64名异性恋大学生进行前后间隔两个月的测验结果显示,肯定性、消极性、开放性和亲同性的重测信度分别为.635、.623、.714和.676。

4. 讨论

4.1. 青少年一般性态度量表因子结构的理论基础

国内已有的性态度量表都只局限于态度的三维模型,忽视了性对象的成分,因而难以反映性态度的对象性特点,也难以应用于不同性取向的被试。青少年一般性态度量表在传统的三维态度理论之上增加性对象维度(亲同性),使性态度的内容成分更为全面,反映了性态度的核心成分和一般性特点,有因而在理论上更具有延展性,在实践中更能适应当前青少年性对象多样化的特点。

4.2. 青少年一般性态度量表编制过程的有效性

在题目编写上,研究结合了访谈结果和参考其他量表内容进行题目设计,使题目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在调查对象上,被试不仅包括大学生群体,还涉及性生理和性心理开始发育成熟的中学生,另外还包括了异性恋和同性恋群体,因而该量表适用对象更为广泛。在调查方法上,研究采用了自愿参与、匿名填写和网络调查的高隐蔽性方式,大大降低了性话题的敏感性给被试答题带来的隐私顾虑,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在题目筛选上,研究采用内容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剔除了内容表述不当、低载荷和交叉载荷等题目,保证了题目测量的有效性。

4.3. 青少年一般性态度量表的心理测量学特征

在项目及维度特征上,量表各维度的平均值介于2.07~3.86之间(但同性恋的亲同性大于4.00),因而不存在明显的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题目与维度总分的相关系数多在.50左右,维度间相关系数绝对值多数低于.40,表明量表的题目和维度都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在量表结构上,只有四因子模型拟合良好,表明量表结构效度和区分效度良好;四因子模型在不同性取向、不同性别和不同教育阶段的青少年群体中也拟合良好,表明量表的结构具有跨群体的稳定性。量表各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与重测信度介于.58~.80,达到了心理测量学可接受的标准。

5. 结论

青少年一般性态度量表信度效度良好,可以用于青少年群体性态度的测量。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6CSH049);深圳市教育科学重点课题(zdfz17006)。

文章引用

欧贤才,迟新丽,赵 科,尹可丽. 青少年一般性态度量表的编制与信度效度检验
Developing of the Adolescent’s General Sexual Attitude Scale and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J]. 心理学进展, 2019, 09(02): 356-365. https://doi.org/10.12677/AP.2019.92044

参考文献

  1. 1. 陈繁(2007). 大学生同性恋群体调查报告. 当代青年研究, (9), 40-46.

  2. 2. 陈于宁, 候婵娟, 姚树桥, 付丽(2013). 性态度量表中文版在中国青少年中应用的信效度检验.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1(1), 1–4.

  3. 3. 迟新丽(2010). 安徽大学生性健康知识、性态度与性相关行为的研究. 中国性科学, 19(12), 30-34.

  4. 4. 冯健, 赵楠(2016). 后现代地理语境下同性恋社会空间与社交网络——以北京为例. 地理学报, 71(10), 1815-1832.

  5. 5. 庚泳, 肖水源, 向莹(2010). 同性恋态度量表的构建及其信度、效度检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8(2), 174-176.

  6. 6. 郭骁, 候婵娟, 姚树桥(2013). 青少年性态度对青少年危险性行为的预测作用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1(3), 483-485.

  7. 7. 黄盈盈, 潘绥铭(2013). 中国少年的多元社会性别与性取向: 基于2010年14~17岁全国总人口的随机抽样调查. 中国青年研究, (6), 57-63.

  8. 8. 廉卫东(2007). 网络空间de同性恋群体及其建构. 东南传播, 33(5), 39-40.

  9. 9. 吕娜(2013). 大学生对双性恋态度量表的构建及态度调查. 中国性科学, 22(7), 101-105.

  10. 10. 毛飞飞(2011). 城市隐形人——南京青年男同性恋群体样态初探. 中国青年研究, (10), 77-80.

  11. 11. 彭彧华, 沈莉, 沃建中, 向燕辉, 李二霞, 邹高祥等(2009). 当代大学生性行为和性态度、性知识的特点及关系. 人口研究, 33(6), 85-93.

  12. 12. 邱皓政, 林碧芳(2009). 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与应用.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3. 13. 唐日新, 王思安, 张璟(2015). 近15年国内同性恋态度的实证研究.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37(12), 60-65.

  14. 14. 汪亮, 余翠萍, 黄阿毛, 蒋妮, 沈浩巍, 潘明安等(2004). 粤、港、澳三地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调查. 中国公共卫生, 20(8), 970-971.

  15. 15. 吴庆涛(2014). 同性恋压力问卷的编制及其调查研究. 硕士论文,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16. 16. 徐赞, 周亮, 王国君, 邓云龙(2018). 纸质问卷与微信问卷在大学生危险性行为调查中的比较.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6(3), 528-531.

  17. 17. 于建平, 马迎华, 李民, 孙晓云(2013). 北京市某城区619名中学生同性恋认知态度调查. 首都公共卫生, 7(3), 110-113.

  18. 18. 袁淑青, 王颖(2004). 农村青年婚前性态度和性行为的研究. 健康心理学杂志, 12(2), 148-149.

  19. 19. 张沛超, 迟新丽, 吴明霞, 王莎莎, 王健(2012). 大学生同性恋、双性恋及跨性别者认知调查. 中国公共卫生, 28(7), 921-923.

  20. 20. 张沛超, 迟新丽, 吴和鸣, 吴明霞(2013). 中国大学生性相关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的性别调节效应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1(5), 832-835.

  21. 21. 赵科, 尹可丽(2011). 大学生性态度问卷的初步编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9(4), 493-495.

  22. 22. 郑小蓓, 张秋媚, 陈岳标, 詹海都(2007). 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问卷的初步编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1(7), 456-458.

  23. 23. Baunacb, D. M., & Burgess, E. O. (2013). Sexual Identity in the American Deep South: The Concordance and Discordance of Sexual Activity, Relationships, and Identities.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 60, 1335-1355.

  24. 24. Corbin, W. R., Scott, C. J., & Treat, T. A. (2016). Sociosexual Attitudes, Sociosexual Behaviors, and Alcohol Use. Journal of Studies on Alcohol & Drugs, 77, 629-637. https://doi.org/10.15288/jsad.2016.77.629

  25. 25. Davidson, M. (2014). Encyclopedia of Quality of Life and Well-Being Research. Springer Netherlands, 7, 3481-3482.

  26. 26. De Gaston, J. F., Weed, S., & Jensen, L. (1996). Understanding Gender Differences in Adolescent Sexuality. Adolescence, 31, 217-231.

  27. 27. Hannon, R., Hall, D., Gonzalez, V., & Cacciapaglia, H. (1999). Revision and Reliability of a Measure of Sexual Attitudes. Electronic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 2. http://mail.ejhs.org/volume2/hannon/attitudes.htm

  28. 28. Hattie, J., & Cooksey, R. W. (1984). Procedures for Assessing the Validities of the “Known-Groups” Method. 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8, 295-305. https://doi.org/10.1177/014662168400800306

  29. 29. Lief, H. I., Fullard, W., & Devlin, S. J. (1990). A New Measure of Adolescent Sexuality: SKAT-A. Journal of Sex Education and Therapy, 16, 79-91. https://doi.org/10.1080/01614576.1990.11074980

  30. 30. Lippa, R., & Arad, S. (1997). The Structure of Sexual Orientation and Its Relation to Masculinity, Femininity, and Gender Diagnosticity: Different for Men and Women. Sex Roles, 37, 187-208. https://doi.org/10.1023/A:1025695727149

  31. 31. Park, S. B., Cho, K. J., & Lee, M. H. (2007). Sexual Attitude and Sexual Behavior of the Chinese-Korean University Students. Journal of East-West Nursing Research, 13, 57-65.

  32. 32. Pathela, P., Hajat, A., Schillinger, J., Blank, S., Sell, R., & Mostashari, F. (2006). Discordance between Sexual Behavior and Self-Reported Sexual Identity: A Population-Based Survey of New York City Men.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45, 416-425. https://doi.org/10.7326/0003-4819-145-6-200609190-00005

  33. 33. Ross, M., Essien, E. L., Williams, M. L., & Fernandezesquer, M. E. (2003). Concordance between Sexual Behavior and Sexual Identity in Street Outreach Samples of Four Racial/Ethnic Groups.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30, 110-113. https://doi.org/10.1097/00007435-200302000-00003

  34. 34. Wen, Z., Hau, K. T., & Marsh, H. W. (2004).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esting: Cutoff Criteria for Goodness of Fit Indices and Chi-Square Test.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36, 186-194.

附录

青少年一般性态度量表

以下是人们有关性、性行为的态度和看法,请您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根据自身真实情况选择最符合的选项,在选项数字上打√。

1 = 完全不同意,2 = 不太同意,3 = 中立,4 = 比较同意,5 = 完全同意

1. 性是人的基本需求。

2. 随意的性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3. 同性性行为不是病态就是变态。

4. 性是肮脏的。

5. 只要对方对我好,就可以与其发生性关系。

6. 主动搜集了解更多的性知识是很正常的。

7. 同性性行为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8. 一提到有关性的话题我就会脸红。

9. 压抑性冲动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10. 性是爱的交融和升华。

11. 被一个同性追求或示爱是可耻的。

12. 我对性感到恐惧。

13. 若与陌生人一见钟情,我会同意与对方发生性关系。

14. 我讨厌听到别人谈论性,这会令我不舒服。

15. 不用承担责任、别人也不知道的性行为令人期待。

16. 看到裸体或性行为的场景(或画面)会让我紧张不安。

17. 不排除我以后和一名同性成为性伴侣的可能性。

18. 梦中出现的性亲密行为令我感到不安。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