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ol. 09  No. 04 ( 2019 ), Article ID: 32621 , 5 pages
10.12677/SD.2019.94086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under the Mode of Ecological Poverty Alleviation

Yumei Liu1, Qingyu Chai2

1Qinhuangdao Campus of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Qinhuangdao Hebei

2The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Received: Oct. 1st, 2019; accepted: Oct. 16th, 2019; published: Oct. 23rd, 2019

ABSTRACT

Ecological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 necessary way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which conform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should be placed in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The two are organically combined.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poverty alleviation provides the basis and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dds content and vital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poverty alleviation. Taking Qinhuangdao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that restri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Finally,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Ecological Poverty Alleviation, Rural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生态扶贫模式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刘玉梅1,柴青宇2

1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校区管理系,河北 秦皇岛

2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收稿日期:2019年10月1日;录用日期:2019年10月16日;发布日期:2019年10月23日

摘 要

生态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所需的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方式,把贫困地区生态扶贫开发置于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中,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态扶贫开发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乡村旅游发展为生态扶贫开发增添了内容与活力。以秦皇岛为例,深入分析了制约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生态扶贫,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国家不断繁荣与富强,人们对生态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有所增加,国家也加大对扶贫攻坚与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在上述基础上我国相关部门提出生态扶贫。生态扶贫主要是指在进行生态建设时对相关动植物进行保护、对相关资源合理利用,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通过有效转换实现资源变财富,最终实现扶贫目的。生态扶贫模式下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当地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能促进乡村经济、生态、社会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型旅游发展。

实施生态扶贫,关键是要找准生态扶贫发展的着力点,找到产业发展和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之间的着力点 [1] 。乡村旅游对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是实现农民增收、增加创业和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设施落后,缺乏专业指导,地方乡村旅游为达到吸引客户的目的,对生态环境过度开发,对生态资源过度利用,导致生态环境受损,同时乡村民俗文化消失,最终使得乡村旅游产品失去其本该具有的吸引力。本文将乡村旅游作为研究对象,找出针对其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影响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游客选择乡村旅游产品提供相关参考借鉴。

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扶贫实践的重要目标

生态扶贫工作的重点是保证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扶贫效益,在进行生态扶贫时必须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二者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考虑,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有效利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主要包含人类精神经济与物质经济的共同发展、乡村地区的保护与发展。因此,生态扶贫实践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实现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应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顺应自然,但不是单纯的顺应自然,而是以人为主体,发挥人的主导作用对乡村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实现对自然的合理改造。在这一过程中要顺应自然,做到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进而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应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除应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外,还应实现旅游参与者以及后代参与者公平享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和义务不受侵害,即“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旅游需求,还要对后代人的旅游权利进行保护”。除上述外,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必须实现同代参与者利用自然资源的公平、公正,保证每个参与者都有均等的机会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即:“一部分在利用自然资源时,应保证不影响其他民众享受自然资源的权利”。就目前的生态环境来讲,其中存在的问题还较多,因此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面临巨大的挑战。导致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出现该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人过于自私自利,以牺牲其他人享受资源的权利与发展的机会来换取自身利益,因此出现资源分配不平等,最终导致乡村旅游区贫富分化严重。

(三)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应实现参与者的发展

在乡村旅游建设时,人们将解决乡村旅游资源、生态环境问题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但乡村旅游建设的主体是人,其在这一活动中起关键作用。因此为解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众多问题,必须从人的角度进行,将参与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逐一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参与者在乡村旅游中起主导作用,参与者自身的发展可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因此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确保参与者的发展。

3. 秦皇岛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

秦皇岛市作为14个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滨海城市之一,其所处地理位置最为优越,自然资源也较为丰富,人文历史相对悠久,且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以上种种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乡村旅游发展。

作为我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秦皇岛被游客称为“京津后花园”。所处地理位置较为优越,是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空气质量高,负氧离子含量相对较高,是其他城市的10到20倍,森林覆盖面积也相对较大,占该地区总面积的41.98%。

《秦皇岛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2-2020)》文件将乡村旅游建设作为重点,根据当地特点制定发展目标,提出在进行乡村旅游建设的同时,必须要对我国生态进行良好的保护,以此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将秦皇岛市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城市,努力将其打造成省内著名、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胜地。

(二) 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些距离市区相对较远、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乡村,许多基础设施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特别是停车场供给不足、卫生条件与城市标准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突出 [2] 。

(三) 乡村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不足

秦皇岛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不足,传统文化遗存较少,乡村文化元素产品开发不足,难以满足乡村旅游游客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消费潜力。

4. 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参与者生态保护意识不足致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秦皇岛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乡村旅游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旅游区日接收游客量急剧增长,使得乡村生态环境受到了污染。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 乡村地区多数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弱,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和管理队伍,因此水源、土壤和空气受到严重污染。② 旅游者未形成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注意景区卫生,在旅游区遗留大量垃圾,且大部分垃圾不可降解 [3] 。

(二) 乡村人文生态的破坏致使人文环境特色弱化

部分乡村旅游地区为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在发展乡村旅游给当地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对人文环境的负面影响。经营者为吸引顾客而打造更加舒适的住宿环境,破坏原有建筑风格,进而农村特有的“乡土”特色流失。外来游客的大批入侵,使得传统乡村文化被迫消失,使乡村地区特有的文化内涵受到冲击。乡村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其朝商品化的方向发展。经营者为吸引更多游客、获得丰厚的利润,转变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表演化和快餐化传统民俗风情,因此民俗风情失去其原有风貌,导致游客接触不到真正的传统习俗。

(三) 乡村旅游产品缺乏地区特色致使同质化严重

由于秦皇岛市对乡村旅游的发展高度重视,乡村旅游项目与规模在短时间内大幅上升,尽管如此,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与其他地区相比较少,开发经营主要集中于农家乐休闲和农产品采摘。当地经营乡村旅游的负责人对当地资源了解不透彻,且经营理念相对落后,经营目光较为短浅,因此在实际开发乡村旅游时,未充分利用乡村自然风光、乡土风情等自然资源,导致乡村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因此乡村旅游产品不能成功吸引游客,最终导致利益受损。

(四) 缺少本土品牌致使旅游发展后力不足

乡村旅游与其他旅游方式相比,更注重乡村生活的体验。然而秦皇岛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盲目跟风,造成大量乡村旅游产品雷同,缺少本土自然人文生态特色品牌。且目前多数乡村旅游经营者目光短浅,只注重短期利益,缺乏对乡村旅游升级的思考,导致乡村旅游发展后力不足。

(五) 旅游参与者利益分配不均致使服务地信誉受损

秦皇岛乡村旅游建设者普遍缺少生态文明理念,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各参与者不和谐现象时有发生。秦皇岛乡村旅游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如今秦皇到乡村发展规模较大,对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较大,但就目前来看,专业人员相对缺乏,现有员工对乡村旅游建设知识不够了解,因此乡村的质朴与热情得不到有效展示,所以导致游客乡村之行不能满意而归。② 对秦皇岛利益分配格局进行调查,发现其利益分配不当,且未实现信息共享,部分商家利用这一漏洞进行垄断经营,通过减少项目类型、降低项目服务标准、拒团等其他手段剥削游客,以达到赚取高额利润的目的。这种不道德的手段不仅会降低自身收益水平,还会给乡村旅游带来极大的破坏。

5. 基于生态扶贫模式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推广生态文明理念,树立乡村旅游形象

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是为了赚取利润,更是为了让人们欣赏独特的乡村自然景观、感受当地的农村文化。因此,秦皇岛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应充分融入生态文明理念,遵循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规律,打造秦皇岛乡村旅游生态主题品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 利用各种节假日在乡村旅游地区开展节日庆典活动,并与当地媒体配合,实现对旅游区的宣传。② 对省内外旅游推介活动的发起时间以及详细参加规则进行调查,积极参与推介活动,与各省市主流媒体对接,利用媒体进行宣传、推广。③ 建立网络宣传队伍,加强网络宣传工作。在乡村旅游地区应设立相应部门,负责网络旅游宣传工作,利用网络力量,对秦皇岛乡村旅游形象进行宣传。

(二) 推动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促进整体性协调开发

在乡村发展旅游不仅可提升乡村经济水平,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缓解乡村地区资源压力,建设生态文明的方式有多种,发展乡村旅游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秦皇岛乡村旅游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其发展格局设置不合理,缺乏联动态势,因此该地区旅游业的整体性开发受阻。要改变上述局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 制定相应措施,对乡村旅游地区已经建设完成、正在建设当中或者大型项目的服务工作进行协调,如“集发农业梦想王国”、“龙云谷”等项目,通过对相关服务进行协调,达到旅游项目顺利运行的目的。② 对乡村旅游建设相关事宜进行合理规划,在乡村旅游区铺设道路、安装水电、建设停车场、标识牌等其他相关基础设施。以提升山海关樱桃节等与此相类似的主题活动的承办力,进而提升该地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③ 在生态环境承载力之内,将乡村旅游招商规模适当扩大,深化发展现有景观,并同步考虑其他乡村景观的发展。

(三) 加强多部门联动,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当前,游客对乡村旅游地区的服务水平越来越关注。乡村旅游市场认可度与游客重游率是衡量乡村旅游服务水平的关键指标,决定市场认可度与游客重游率的关键因素为旅游地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为达到提升秦皇岛市乡村旅游服务水平的目的,相关部门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改善:① 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应以星级宾馆为参考,适当提升服务水平,升级配套服务。② 该地区教育部门,以及人才市场、旅游等部门与乡村旅游配合,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由专业培训教师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特殊培训。③ 制定相应奖励与惩罚政策,对乡村旅游做出特殊贡献者实施奖励,对违反制度者进行适当惩罚,达到提升旅游地区服务水平的目的。④ 该市安监部门、公安部门以及消防、工商、质监、物价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乡村旅游的监管,提升对旅游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制定相应措施为广大旅游者打造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⑤ 将当地旅游协会作为一种动员工具,制定相应措施动员单位员工,通过提升其工作积极性达到提升整体服务水平的目的。

(四) 宣导生态文明意识,逐步形成游客生态消费观

乡村旅游是一种以乡村自然风貌、人文环境体验为主的旅游形式,其主要形式是“农家乐”,因此其旅游形式以“绿色”、“生态”为主。乡村旅游所强调的消费观以旅游者的生态文明意识为主,对旅游者的生态文明意识进行强调,其一方面可以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适当约束,引导消费者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可有效促进企业绿色生产,即在生产旅游产品时采用绿色技术,将旅游产品绿色化,进而实现我国乡村旅游又快又好的发展。

(五) 加入民俗性、生态性旅游要素,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的特点是旅游产品具有乡村性与朴素性,但随着乡村旅游发展步伐的加快,其旅游产品也发生了变化,乡村性与朴素性逐渐消失,商业化程度逐渐加深,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秦皇岛在进行乡村旅游开发时,应以开发传统民俗项目为主,例如抚宁吹歌、青龙猴打棒、抚宁太平鼓等特色旅游项目。

生态性是乡村旅游的生产之本,保护乡村生态是乡村旅游的根本前提,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应在保证其生态性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另外,秦皇岛地区美食较多,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应将部分发展重点放置在当地传统美食文化上,推广以“粉鸽子”、“饽椤饼”、“杨肠子”等为代表的本地传统生态美食,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可充分发挥旅游产品名片的功能。

基金项目

东北石油大学引导性创新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生态扶贫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2018YDQ-10)。

文章引用

刘玉梅,柴青宇. 生态扶贫模式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under the Mode of Ecological Poverty Alleviation[J]. 可持续发展, 2019, 09(04): 526-530. https://doi.org/10.12677/SD.2019.94086

参考文献

  1. 1. 周歆红. 关注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J]. 旅游学刊.2002(1): 16-20.

  2. 2. 郭昕悦. 北京乡村旅游生态化开发现状与发展方略 南开徐徐道来[EB/OL]. 2019.

  3. 3. 张本阔. 秦皇岛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保定: 河北农业大学, 2014.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