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ational Education
Vol.
13
No.
02
(
2024
), Article ID:
82729
,
5
pages
10.12677/VE.2024.132068
高职院校土壤与肥料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
孙琼,全海燕*,魏甲彬,单志芳,蒋维维,董雪萍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学院,湖南 衡阳
收稿日期:2024年1月9日;录用日期:2024年3月8日;发布日期:2024年3月18日
摘要
土壤与肥料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林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是进行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林学专业土壤与肥料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面临的课堂教学滞后、教学体系不完善、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等主要困境及建设路径探索,提出了从拓展教学视野、优化教学目标、利用线上课堂、挖掘思政元素、采纳项目性教学、重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全面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以期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支撑乡村振兴的力量。
关键词
乡村振兴,林学,土壤与肥料,课程思政
Path Explora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of Soil and Fertilize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Qiong Sun, Haiyan Quan*, Jiabin Wei, Zhifang Shan, Weiwei Jiang, Xueping Dong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unan Polytechnic of Environment and Biology, Hengyang Hunan
Received: Jan. 9th, 2024; accepted: Mar. 8th, 2024; published: Mar. 18th, 2024
ABSTRACT
The course of soil and fertilizer is one of the required courses for forestry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soil and fertilizer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main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lag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imperfect teaching system and the insufficient exca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construction path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we should expand the teaching field of vision, optimize the teaching goal, make use of online classroom, excav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dopt project-based teaching and reconstruct the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teach curriculum knowledge at the same time to guide students to transform knowledge to support the power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Science of Forestry, Soil and Fertiliz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总体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即要引导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加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维护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到乡村建设当中;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 工作队伍。因此,在乡村振兴中,我国农林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迎来了崭新的历史机遇,承载着新的任务和使命。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学生技术技能为目标,且林业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给社会、农村带来较高的价值,所以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将高职院校林学专业课程教学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是林学专业教育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以农村的实际需要,采取务实有效的举措,才能激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1] ,助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 高职院校土壤与肥料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土壤与肥料是园林技术、森林和草原资源保护、林业技术、经济林培育与利用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土壤与肥料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土壤学和肥料学的综合与浓缩,涉及内容广、发展快,是以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物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苗木生产与经营等课程提供支撑。土壤与肥料主要讲授主要成土母质所形成土壤特性,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土壤利用与改良,肥料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技术。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认土认肥、用土用肥。通过讲授和实验实训,要求学生掌握南方主要成土母质、土壤的性质、利用和改良技术,常用肥料的性质和施用技术;认识常见土壤类型和常用肥料,会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会测定土壤酸碱度、含水量,会进行根外和土壤施肥,能初略分析诊断植物营养元素的丰缺等,为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土壤与肥料是高职院校大部分林学专业都需要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具有课程思政传授范围比较广的优势。目前,我国土壤资源退化趋势较为严重,土壤与肥料学已成为关系国土安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学科,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政要素,因此在土壤与肥料课程中融入与乡村振兴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是可行且必要的。
土壤是粮食安全的源头,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产出健康的粮食,而合理施肥也是保障土壤安全的一部分。我们要认识土壤健康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更要意识到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新时代环境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也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储备支撑 [2] 。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土壤与肥料课程中,培养能够通过专业知识服务家乡、服务林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 土壤与肥料课程思政面临的主要困境
3.1. 课堂教学滞后
在人机对话、远程控制等新技术加持下,中国农林业现代化正在逐步成熟化、专业化,而林学专业教学课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教师掌握的相关农林业现代化应用的信息不够全面,因此面对“三农”领域不断发展的新需求,教师无法及时更新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掌握现代化机械的使用方法,进而使得我国农林类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匹配性。
3.2. 教学体系不完善
在土壤与肥料课程教学中常出现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未及时动态更新教材内容,现代化教学手段不够,未适当运用线上课堂,理实一体化还不够完善而无法实现理论和实践课程较好的融合等等,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无法将林学专业知识与乡村振兴较好的结合。
3.3. 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
在土壤与肥料课程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视程度不够,还在长期使用以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导致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深入或者没有坚持紧跟土壤与肥料学科前沿而未适时更新教学信息、学生对土壤与肥料课程的思政元素了解不够,未能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意识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4. 土壤与肥料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4.1. 拓展教师视野
为了加深教师对林业一线的理解,高职院校可安排林学教师到相关林地进行实地培训,也为林学教师提供收集一线教学资源的机会,加强现代农业知识更新培训。高职院校聘用具有高级职称的涉农行业、企业的高管和技术人员作为产业导师,建设双师队伍,突出跨界培养。从而拓展教师视野,打造双师队伍,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需求,并应用在土壤与肥料课程教学中,服务好乡村振兴。
4.2. 优化教学目标
优化教学目标,提高土壤与肥料课堂效率。改变课程教学目标中只重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现状,加强实践教学中的情感价值目标和素质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 [3] ,让学生的专业知识目标更贴合新时代农业农村种植行业的发展、更符合环境保护与防治工作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沟通,提高合作效果;培养涉农领域学术精英、现代农业产业领域技术领军、农业农村社会发展领导者;培养致力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优秀技能技术人才,与乡村振兴的需求一致。
4.3. 利用线上课堂
土壤与肥料课程中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其教学效果大于单纯的线下教学,在线上课堂建立教学资料库和课程思政视频和资料,以便于学生随时可以学土壤与肥料课程肥料教学内容,以及课前预览、思考、自主学习,课后回顾、讨论等等。土壤与肥料课程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相关课程知识的兴趣,以及掌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信息、意识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以便于后期教学中乡村振兴活动的开展。
4.4. 挖掘思政元素
挖掘思政元素,整理并建立思政元素资料库,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把政治认同、爱国情怀、“三农”情怀、生态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历史责任担当和“双创”教育等方面的教育融会贯通,对土壤与肥料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有益的探索。
4.4.1. 创新理论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创新理论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融入课程思政效率:改变教学模式和改革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研讨教学、项目学习、情景模拟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中,在情境中学、在互动中学,促进学生将所学、所感、所悟内化于心 [4] 。
理论课堂是课程思政载入的良好载体。我们在了解土壤的重要性时,可以介绍土壤学界的知名学者的故事,例如我国农学界和土壤学界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科学家、著名的土壤学家和教育家侯光炯教授,侯光炯同志到长宁县竹海镇农村搞应用研究,一蹲就是十七年,直到与世长辞。从而启发学生像老一辈土壤学家一样不求索取,但求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生命。并鼓励学生将创业就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在讲授土壤的现状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现阶段土壤出现的问题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土壤酸化、土壤污染、土壤荒漠化等等,让学生在讨论中意识到土壤污染的危害以及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意识到保护土壤从自身做起,并积极到家乡参与宣传土壤知识活动,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参与家乡治理和拯救土壤资源行动中;在讲授肥料时,让学生讨论施肥的利弊,尤其是过度施肥所引发的土壤问题,让学生调查家乡施肥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学好肥料和施肥的基本知识,从而可以在家乡宣传如何鉴定真假肥料、合理施肥、倡导有机肥代替化肥等知识,达到科学施肥、保护家乡土壤的目的。
4.4.2. 实验课堂融入课程思政
实验课堂应融入严谨性、科学性、爱劳动、勇于创新等思政要素。叮嘱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要严谨,例如用湿测法测土壤质地时,取小块土样加水充分湿润的标准为以挤不出水为宜即以不粘乎为宜,若加水过多会导致测定的结果有误,所以提示学生实验操作要严谨;实验后要立即收拾实验台、水池,将实验器材洗净归回原处,教育学生要爱劳动、讲卫生。在操作实验器材时,学生可以勇于创新,积极思考如何创造更加方便、实用的实验器材。
4.4.3. 实训课堂融入课程思政
土壤与肥料实训课堂上,应融入团队协作、外业安全、遵守纪律等思政要素。如在土壤与肥料教学实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挖掘和观察土壤剖面,此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吃苦耐劳的品质 [5] ;实训课进行外业调查时,可以教导学生保持环境卫生,不乱丢垃圾,剖面挖掘和观察完毕后要及时进行填埋,养成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等,这样最终可实现对学生德才双重培养的目标 [6] ;可以教导学生遵守纪律,安全、有序的进行外业调查。
4.5. 采纳项目性教学
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助力乡村振兴的项目。如下乡将乡村取回的土样进行测定,测定出土样的综合性质以及养分含量,并通过综合性质判断土壤的肥力,给出适合乡村土壤种植和施肥的各方面建议,既提高了自身的技能、积累了经验,又参与了乡村振兴项目。
建立乡村振兴创新创业项目,利用学校的产业园、土壤实验室、实践基地等资源支撑学生开展相关乡村振兴创新创业项目,将创业和就业与乡村振兴较好的结合,既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又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并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
4.6. 重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重构考核评价体系,增加思想政治教学评估比重。土壤与肥料考核体系应包括试卷分数、平时表现和实践能力等,平时表现包括学生在课堂上案例教学、研讨教学、项目学习、情景模拟教学时学生的互动性和表现力。实践能力包括学生在实验操作时的动手能力以及操作过程的严谨性、科学性和是否注意实验安全、保持实验室卫生等问题,培养学生成为德美体智劳全面发展的社会接班人。
5. 结语
土壤与肥料作为高职院校林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是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现阶段土壤与肥料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课堂教学滞后、教学体系不完善、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等主要困境,可以通过拓展教学视野、优化教学目标、利用线上课堂、挖掘思政元素、采纳项目性教学、重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等途径培养具有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意识和生态文明价值观的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带头人、农村经营管理者、农业科技推广者,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基金项目
2023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项(项目编号:JG2023-01)。
文章引用
孙 琼,全海燕,魏甲彬,单志芳,蒋维维,董雪萍. 高职院校土壤与肥料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
Path Explora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of Soil and Fertilize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J]. 职业教育, 2024, 13(02): 414-418. https://doi.org/10.12677/VE.2024.132068
参考文献
- 1. 孙红霞. 高等职业教育助力西北偏远地区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J]. 农业经济, 2021(12): 107-108.
- 2. 曾巧云, 龙新宪, 林庆祺, 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院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以环境土壤学课程为例[J]. 高教学刊, 2023, 14(4): 172-176.
- 3. 张艾, 刘亚男, 陈红, 等. 土壤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 安徽农学通报, 2021, 27(4): 144-145.
- 4. 张艾, 刘亚男, 陈红, 等. “课程思政”在土壤污染修复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路径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 21(3): 147-148.
- 5. 王宁, 张有利, 焦峰, 等. “课程思政”视域下土壤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J]. 安徽农学通报, 2021, 27(7): 168-170.
- 6. 耿玉辉, 吴景贵, 李明堂, 等. 无思政,不教育——土壤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 教育现代化, 2019, 6(20): 127-128.
NOTES
*通讯作者。